第104章
这是做什么,李辞盈吃了一惊,她可不敢认为大都督有要为她出头的意思,惊惶收了手回来,一昂脑袋,长睫不知所措连眨了好几下,那上边满载的泪珠接连垂行,她忍了哽咽,摇头道,“不、不是的……”
可耽搁这样久总要有个说法,她瞟了萧应问一眼,那人只不咸不淡在抻自个衣裳,全是没有为人解围的打算。
她只好转转脑筋,温声答了裴启真,“回大都督的话,妾离家良久,见着这槐树便想起仍在陇西的姑母和外甥两个,再思及——”
她一顿,咬牙道,“思及归家之期遥遥,不知何时才能与他几个再聚首,才没忍住落泪来,与世子无关。”
“只是这样?”裴启真甚少与这个年纪的女郎打交道,这时候见她思乡情愁,心里头也信几分,叹声“可怜”,此时便也该揭过。
可有人偏偏生事,李辞盈刚松一口气,却听萧应问忽然接话道,“某见着娘子睹景思人,便令陈朝取了些槐叶去,明日一早好做冷槐面与娘子吃。”
“……”若不是清源公主等人仍在身侧,李辞盈早扑过去与他拼命了。
方才让他说话生装聋哑!
如今事儿过了他又使诡计!
谁要吃他的东西!
可其余几人听了却纷纷欣慰,裴启真也难得露了点笑意,原来是为这个才耽搁些时候,他拍拍萧应问的肩,又道,“世子有心了。”
萧应问轻笑,“应该的。”
应该的?他与她有何“应该”?夸他一句,真就顺着杆子往上爬,也不怕爬得太高摔死自个,李辞盈闻言眼前阵阵发黑,只怕今日就要气死在这明光寺中。
既事儿都办完了,也不必在此耽搁,荣国夫人这时辰得空闲,几人绕开两座禅房,随着小沙弥往后山而行。
一路翠木绸簇,可李辞盈无心欣赏,愈是离得近,愈有一疑惑事萦绕心中不敢开口——荣国夫人品级虽高,可到底不如清源公主这李家嫡长的宗室女尊贵,若公主欲见她,哪里用得着亲自攀阶拜到这花木幽深的禅房里边来,该是荣国夫人到山亭相迎才对。
且行且想,脚下可不当心绊着了山石,李辞盈身子一歪,好歹是撑住了手掌没滚进草里,正庆幸着,忽得耳边一声嗤笑,可不用去瞧究竟是谁了,除了萧应问,谁会这样不分场合地嘲弄她?
李辞盈愤愤站起身,前面一行人已停了脚步。
“檀越。”小沙弥止步于院外,端正道,“善妙法师的禅房就在前边,请自便。”
自裴家大爷身殒,荣国夫人便自请上了九台山,清俭修行二十余载。
李辞盈目之所及,只一间夯土造的泥屋,其上铺满干燥的芦草,檐口以木做渠,外边涂的白灰也有些斑驳了。
看着与她在南门楼子那间屋子也没什么两样!
堂堂国夫人,怎落得这样的下场?李辞盈一时诚感触通,她扫一眼在场几人,忖道,哪有人会放着好日子不过要来这儿做云中客?莫非其中仍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辛么?
还是她也得罪了某位如同萧应问一般的人物,才不得不落到这个地步?
抱着疑问,她随众人进了院子。
一开门来,竹榻之上履正影端盘坐着个著灰色僧袍的女子,瞧着有些年纪,但精神头仍是足足的,听着有声响很快下了榻,满脸儿欢欣地迎上来,“清源殿下,可是好些年没见着您了,一切可都好着?”
李辞盈暗暗观察着,奇了,不是说李家与裴家势同水火么,怎么瞧着清源公主与荣国夫人这般相熟?
清源公主亦笑着挽了荣国夫人的手臂,免她跪礼,“法师超脱凡世之外,哪里还做这些工夫。”略说几句,几人一一打了照面。
荣国夫人绝世二十载,嘴上那套长安贵家的客气话没忘却,一见了萧应问,直把人夸得天上有地下无,清源公主听着笑得眼睛都眯成缝了。
待到了大都督,两人却似不那么热络,裴启真一点头,便示意她来瞧李辞盈,一面介绍说道,“这是吾家小女舒遥。”
此话一出,李辞盈倒不算太过惊懵,毕竟有人喊了她一路“裴娘子”,且那册籍书仍沉甸甸搁在袖中呢。
她勉强是调了乖巧的笑,顺着众人喊了一句“法师”,盈盈行礼。
“很好。”荣国夫人当即牵了李辞盈来身边,仔细瞧过了,才又对裴启真满意道,“大都督有福气。”
清源公主一听,笑得十分开怀,比手请众人围坐在案几旁,一面说道,“大都督有福,莫非本宫就无福了?”
一番话听得李辞盈云里雾里,这群人究竟要做什么?难不成还一同来与荣国夫人参禅佛理?
她糊里糊涂跽坐在侧边听他几个你来我往,而后只清源公主倏然提议,“大都督府上没有主母操持着,过礼的事儿毕竟就难办了,吾等此番前来,是想请法师往长安城小住几月。”
她轻笑一声,“西郊至相寺乃养浩然气之静域,必不会有人打扰了您修行,只待是六礼时候劳烦您往大都督府上过过眼就好。”
六礼?!李辞盈错愕不已,茫茫然看向满场,原来除她之外,没有任何一人对此事觉得诧异,好似他们早约定好为此事而来。
“这孩子还愣着呢。”荣国夫人从容抚了抚李辞盈的肩,对清源公主笑道,“既是相看,还是让两个小的也说说话罢。”
她转向李辞盈,“遥娘,后院丹枫万叶觅红,你请世子同赏去。”
再如何忍耐,此刻也止不住此刻难以置信的神色,相看?!她与萧应问?!李辞盈瞪大眼睛看向萧应问,而那人只漠然起身,无波无澜地说了句,“娘子可愿为某引路?”
萧应问再想作弄她,也不该以自个的婚姻事作陪——他的身份不同常人,做永宁侯府的世子夫人,与清源公主沾上亲,名字可是要刻在玉牒上边的。
岂容得他玩笑?
可试问世上有什么玩笑能让公主府与大都督府倾巢出动呢,怎也得问个明白,李辞盈微微颔首,起身说道,“世子请。”
枫林之中千枝万复,两人沿着小径走了半刻钟,她终是想好了措辞。
李辞盈瞅一眼身旁的人,犹犹豫豫问道,“世子,裴舒遥这个名儿,是您为我起的么?”
“舒遥”可寓舒畅逍遥,可不与“凭意”二字对应着么,可她想不明白,自个对萧世子做了那伤天害理的事儿,如何他仍这般…这般…
想了半天,才蹦出这么一句话?萧应问神色愈发冷峻,“裴氏这一辈的娘子们均以‘舒’字排序齿。”
是这样?可这人到底没否认啊。
李辞盈“哦”一声,瞅了他一眼,转转眼珠,又瞥过去个意味深长的笑,重复问道,“这么说来,便不是您起的名儿?”
还有脸子笑,萧应问懒得理会她,自顾自昂着下巴哼出个冷笑,说道,“有时某万分诧然,昭昭做局险要了某的性命,究竟又是哪儿来的底气能问出这个?”
“……”当然正是为了她做了这事,才觉着所谓“相看”不可思议,留她这么一个祸患在身边有何用处?清源公主又如何能轻易同意她进永宁侯府的门呢?
李辞盈想不明白,歪了脑袋想问,一张嘴忽然脑中一嗡,此刻接了他这句话,与自个认罪有何分别?!
句句暗藏玄机,差点是又上了他的恶当!她一咬唇,卯足了劲否认,“世子何必多番试探,妾根本不明白您在说什么!只不过您既认定了妾就是那要伤您性命的恶人,今日又何必喊上公主来九台山——”
“相看”二字哪里说得出口,李辞盈苦心焦思,闷闷道,“事儿走到这个地步,届时你若反水,可教妾落到不可回转的地步呢。”
萧应问觉好笑,“你我成亲之事前日里就报到圣人主子那儿去了,再者,过大礼的时候东西一箱箱从永宁侯府往大都督府上抬,某若出尔反尔,丢了脸面的岂止你一个?”
李辞盈眼睛一亮,一箱箱的东西!
得,别的都没听着,只这一项勾了她的魂去,“都有些什么?”此刻笑靥如花,巴巴儿望着他,狐狸尾巴都摇出火星子了。
早料到了,萧应问冷哼一声,取了袖中沉*沉的金泥帖掷到她怀中去,“自个拿回去慢慢瞧,有不妥的、遗漏的,稍后一项项提了。”
“您还真带着了?”李辞盈大吃一惊,金泥册子上龙飞凤舞正书“鸳鸯礼书”四字,拿在手中掂量着,可比袖笼中的竹简还沉上三分。
密密麻麻的墨迹爬满纸张,桩桩件件都是不可多得的宝物,简直让人目不暇接。
到底是富贵压人一头,她一张嘴,声线竟都颤颤,“可是……您为何肯这样做?”
“为何?”萧应问实想不明白事到如今她仍能问出来介个,他彻底沉了脸色,冷声道,“朝局动荡,某与裴启真需协力办案,可下边人心难齐,只能让吾与裴氏以血姻之亲捆绑在一处以安局面,可惜,裴氏如今并无适龄的女郎,大都督只有认了养女许配给某。”
可耽搁这样久总要有个说法,她瞟了萧应问一眼,那人只不咸不淡在抻自个衣裳,全是没有为人解围的打算。
她只好转转脑筋,温声答了裴启真,“回大都督的话,妾离家良久,见着这槐树便想起仍在陇西的姑母和外甥两个,再思及——”
她一顿,咬牙道,“思及归家之期遥遥,不知何时才能与他几个再聚首,才没忍住落泪来,与世子无关。”
“只是这样?”裴启真甚少与这个年纪的女郎打交道,这时候见她思乡情愁,心里头也信几分,叹声“可怜”,此时便也该揭过。
可有人偏偏生事,李辞盈刚松一口气,却听萧应问忽然接话道,“某见着娘子睹景思人,便令陈朝取了些槐叶去,明日一早好做冷槐面与娘子吃。”
“……”若不是清源公主等人仍在身侧,李辞盈早扑过去与他拼命了。
方才让他说话生装聋哑!
如今事儿过了他又使诡计!
谁要吃他的东西!
可其余几人听了却纷纷欣慰,裴启真也难得露了点笑意,原来是为这个才耽搁些时候,他拍拍萧应问的肩,又道,“世子有心了。”
萧应问轻笑,“应该的。”
应该的?他与她有何“应该”?夸他一句,真就顺着杆子往上爬,也不怕爬得太高摔死自个,李辞盈闻言眼前阵阵发黑,只怕今日就要气死在这明光寺中。
既事儿都办完了,也不必在此耽搁,荣国夫人这时辰得空闲,几人绕开两座禅房,随着小沙弥往后山而行。
一路翠木绸簇,可李辞盈无心欣赏,愈是离得近,愈有一疑惑事萦绕心中不敢开口——荣国夫人品级虽高,可到底不如清源公主这李家嫡长的宗室女尊贵,若公主欲见她,哪里用得着亲自攀阶拜到这花木幽深的禅房里边来,该是荣国夫人到山亭相迎才对。
且行且想,脚下可不当心绊着了山石,李辞盈身子一歪,好歹是撑住了手掌没滚进草里,正庆幸着,忽得耳边一声嗤笑,可不用去瞧究竟是谁了,除了萧应问,谁会这样不分场合地嘲弄她?
李辞盈愤愤站起身,前面一行人已停了脚步。
“檀越。”小沙弥止步于院外,端正道,“善妙法师的禅房就在前边,请自便。”
自裴家大爷身殒,荣国夫人便自请上了九台山,清俭修行二十余载。
李辞盈目之所及,只一间夯土造的泥屋,其上铺满干燥的芦草,檐口以木做渠,外边涂的白灰也有些斑驳了。
看着与她在南门楼子那间屋子也没什么两样!
堂堂国夫人,怎落得这样的下场?李辞盈一时诚感触通,她扫一眼在场几人,忖道,哪有人会放着好日子不过要来这儿做云中客?莫非其中仍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辛么?
还是她也得罪了某位如同萧应问一般的人物,才不得不落到这个地步?
抱着疑问,她随众人进了院子。
一开门来,竹榻之上履正影端盘坐着个著灰色僧袍的女子,瞧着有些年纪,但精神头仍是足足的,听着有声响很快下了榻,满脸儿欢欣地迎上来,“清源殿下,可是好些年没见着您了,一切可都好着?”
李辞盈暗暗观察着,奇了,不是说李家与裴家势同水火么,怎么瞧着清源公主与荣国夫人这般相熟?
清源公主亦笑着挽了荣国夫人的手臂,免她跪礼,“法师超脱凡世之外,哪里还做这些工夫。”略说几句,几人一一打了照面。
荣国夫人绝世二十载,嘴上那套长安贵家的客气话没忘却,一见了萧应问,直把人夸得天上有地下无,清源公主听着笑得眼睛都眯成缝了。
待到了大都督,两人却似不那么热络,裴启真一点头,便示意她来瞧李辞盈,一面介绍说道,“这是吾家小女舒遥。”
此话一出,李辞盈倒不算太过惊懵,毕竟有人喊了她一路“裴娘子”,且那册籍书仍沉甸甸搁在袖中呢。
她勉强是调了乖巧的笑,顺着众人喊了一句“法师”,盈盈行礼。
“很好。”荣国夫人当即牵了李辞盈来身边,仔细瞧过了,才又对裴启真满意道,“大都督有福气。”
清源公主一听,笑得十分开怀,比手请众人围坐在案几旁,一面说道,“大都督有福,莫非本宫就无福了?”
一番话听得李辞盈云里雾里,这群人究竟要做什么?难不成还一同来与荣国夫人参禅佛理?
她糊里糊涂跽坐在侧边听他几个你来我往,而后只清源公主倏然提议,“大都督府上没有主母操持着,过礼的事儿毕竟就难办了,吾等此番前来,是想请法师往长安城小住几月。”
她轻笑一声,“西郊至相寺乃养浩然气之静域,必不会有人打扰了您修行,只待是六礼时候劳烦您往大都督府上过过眼就好。”
六礼?!李辞盈错愕不已,茫茫然看向满场,原来除她之外,没有任何一人对此事觉得诧异,好似他们早约定好为此事而来。
“这孩子还愣着呢。”荣国夫人从容抚了抚李辞盈的肩,对清源公主笑道,“既是相看,还是让两个小的也说说话罢。”
她转向李辞盈,“遥娘,后院丹枫万叶觅红,你请世子同赏去。”
再如何忍耐,此刻也止不住此刻难以置信的神色,相看?!她与萧应问?!李辞盈瞪大眼睛看向萧应问,而那人只漠然起身,无波无澜地说了句,“娘子可愿为某引路?”
萧应问再想作弄她,也不该以自个的婚姻事作陪——他的身份不同常人,做永宁侯府的世子夫人,与清源公主沾上亲,名字可是要刻在玉牒上边的。
岂容得他玩笑?
可试问世上有什么玩笑能让公主府与大都督府倾巢出动呢,怎也得问个明白,李辞盈微微颔首,起身说道,“世子请。”
枫林之中千枝万复,两人沿着小径走了半刻钟,她终是想好了措辞。
李辞盈瞅一眼身旁的人,犹犹豫豫问道,“世子,裴舒遥这个名儿,是您为我起的么?”
“舒遥”可寓舒畅逍遥,可不与“凭意”二字对应着么,可她想不明白,自个对萧世子做了那伤天害理的事儿,如何他仍这般…这般…
想了半天,才蹦出这么一句话?萧应问神色愈发冷峻,“裴氏这一辈的娘子们均以‘舒’字排序齿。”
是这样?可这人到底没否认啊。
李辞盈“哦”一声,瞅了他一眼,转转眼珠,又瞥过去个意味深长的笑,重复问道,“这么说来,便不是您起的名儿?”
还有脸子笑,萧应问懒得理会她,自顾自昂着下巴哼出个冷笑,说道,“有时某万分诧然,昭昭做局险要了某的性命,究竟又是哪儿来的底气能问出这个?”
“……”当然正是为了她做了这事,才觉着所谓“相看”不可思议,留她这么一个祸患在身边有何用处?清源公主又如何能轻易同意她进永宁侯府的门呢?
李辞盈想不明白,歪了脑袋想问,一张嘴忽然脑中一嗡,此刻接了他这句话,与自个认罪有何分别?!
句句暗藏玄机,差点是又上了他的恶当!她一咬唇,卯足了劲否认,“世子何必多番试探,妾根本不明白您在说什么!只不过您既认定了妾就是那要伤您性命的恶人,今日又何必喊上公主来九台山——”
“相看”二字哪里说得出口,李辞盈苦心焦思,闷闷道,“事儿走到这个地步,届时你若反水,可教妾落到不可回转的地步呢。”
萧应问觉好笑,“你我成亲之事前日里就报到圣人主子那儿去了,再者,过大礼的时候东西一箱箱从永宁侯府往大都督府上抬,某若出尔反尔,丢了脸面的岂止你一个?”
李辞盈眼睛一亮,一箱箱的东西!
得,别的都没听着,只这一项勾了她的魂去,“都有些什么?”此刻笑靥如花,巴巴儿望着他,狐狸尾巴都摇出火星子了。
早料到了,萧应问冷哼一声,取了袖中沉*沉的金泥帖掷到她怀中去,“自个拿回去慢慢瞧,有不妥的、遗漏的,稍后一项项提了。”
“您还真带着了?”李辞盈大吃一惊,金泥册子上龙飞凤舞正书“鸳鸯礼书”四字,拿在手中掂量着,可比袖笼中的竹简还沉上三分。
密密麻麻的墨迹爬满纸张,桩桩件件都是不可多得的宝物,简直让人目不暇接。
到底是富贵压人一头,她一张嘴,声线竟都颤颤,“可是……您为何肯这样做?”
“为何?”萧应问实想不明白事到如今她仍能问出来介个,他彻底沉了脸色,冷声道,“朝局动荡,某与裴启真需协力办案,可下边人心难齐,只能让吾与裴氏以血姻之亲捆绑在一处以安局面,可惜,裴氏如今并无适龄的女郎,大都督只有认了养女许配给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