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只言片语落进李辞盈的耳朵,她听得有人道,“……据我阿兄所言,严大学士是为世子起得‘行之’二字。”
李辞盈诧异着,本以为能与她一同站在廊下的不过是几家破落庶女,没想到竟有能耐晓得介个。
免不了多看一眼,好似是生面孔。
“‘行之’?”另一人接着问道,“何解呀?”
“你大抵不晓得,萧世子名字里头带个‘问’字,以‘行之’二字,正取讷于问敏于行之意。”
这样说也说得通,可事有意外,又待了好一会儿,执事将严大学士提的字帖拿到院中示看,那上头白纸黑字写的却是“凭意”二字。
“……”周遭一片哗然,李辞盈也想不出此二字如何能做他的表字,再瞧方才说话之人,已掩面离了这儿去。
可无论他起什么字又与李辞盈有何关系,她只盼着这事儿早些完了,好抻一抻酸麻的腿脚。
且待会儿还有县主娘娘要应付。
如何与她说明傅六郎之事呢,李辞盈神游天外地想了一会儿,忽没来由觉得额间一刺,她只以为又是裴启真,惶惶然一抬首——
哦,原是萧应问出来谢宾客了,见得她走神,悄没声瞥来一个冷眼。
此刻他皂衣已除,换上了那日于湖心亭中著的孔雀纹刺绣公服,花叶尾羽以金线勾勒,著在他身上贵气赫赫,再观发间,箍得正是李辞盈梦中所见的那顶十二珠冠,上簪犀玉,举袖拜礼间,隐隐有些鬼神敬远的冷冽。
常人冠礼此刻便算得礼毕,然侯府亲朋既往,还得好好儿招待了一番才行,礼后有宴,诸宾客皆往园湖移步。
照样往回廊亭台慢行至碧清湖畔,县主派来接应的仆从也到了,李辞盈瞧了瞧,宴席之上,仍是将儿郎与女郎们分开招待的,而她所往的水阁,则立于碧湖之中,站在上头远远地眺望,能将两岸垂柳皆瞧个大概。
为着天儿炎热,水阁八角已摆上了冰轮,凉风儿呼呼刮着,幔帘轻翻,满亭皆是女郎畅意轻快的笑语。
能与此间小宴之女郎,非长安城中最最权贵不可,李辞盈扶在赤漆楠木粗略一瞧——水阁中遍铺柔软的波斯团绒地衣,正中一张长寸的疏莲坐榻,清源公主、长乐公主以及嘉昌县主如三司会审般落于上座,其下一位与长乐抵膝相谈的,便是那日于醉仙楼遇见的侍郎家王娘子。
正要迈上玉阶,李辞盈却不经意瞥见水阁另一侧跽坐的几位国夫人——面上金钿,鬓间桃冠,身著交领碧罗团花短衫并绛红地花叶半袖,肩上垂落白罗画帔,雍容自在,贵不可拟。
“……”若不是萧应问从中作梗,在亭中笑谈的国夫人之中应当有她一份才对——李辞盈深吸一口气,迈步走上了水阁。
本是笑语盈盈时,只在她踏入此间的一刻,所有人言谈皆一顿。
长安权贵敛眉举目,面无表情望向水廊之上的布衣女郎。
“殿下!”
正是此时,一声疾呼若湖水急涟由远而近,水廊之上榧木板儿踱得“咚咚儿”响,那著青袍的仆从顷刻越了李辞盈去,稽首跪地相禀,“殿下,传裴大都督令,都护府通敌案证有不全之处,即刻召令李家三娘往浮光阁问话,望殿下允准。”
第77章 “郡守……”
正事当前,一点私人恩怨算得什么?清源公主当即要允,但余光见得县主脸色发白,也体谅她爱子之心,只挥袖下令道,“省得了,你先回去与大都督复命,本宫自遣人送李娘子往浮光阁去。”
能跟来永宁侯府上伺候的仆从哪个不精明,有公主这句话,当是适可而止了。
可水廊上那人却并不起身,反而再稽一礼,扬声答道,“殿下,大都督急令,事关重大,务必即刻请李娘子回去问话,否则案子出了差错,恐官家怪罪下来没法子担待,请贵主体谅。”
也只有裴氏家奴敢违背公主之意,李宁洛本觉着退让一步未尝不可,得此咄咄相逼,倒激出几分火气来,轻哼一声,只道,“晚这一时半刻又能如何了?”
言毕了,亭外两名公主长卫便扶了刀柄,齐齐喝声往前踏了一步,那时湖风横骤,其威势堪压乾坤五岳。
裴家奴仆当是惊了一跳,喏喏垂了脑袋,却仍留在原地。
李宁洛再懒得理会,单冲李辞盈一招手,凉声说道,“娘子过来说话。”
不亏是母子俩个,这语句调子中天生而来的骄矜,可不正与太和殿中的萧某人如出一辙?
李辞盈可算觉悟自个如何被萧应问之权财蒙蔽双眼,敢肖想住进这里?
永宁侯府上库房再如何取之不竭,上边可还有这般厉害的婆母压制着,少不了磋磨她,哪能有前世那般逍遥自在。
她道一声“是”,便举步进了几寸。
平民拜见权贵行上跪礼,此三位皇亲端坐台上望着她,李辞盈当不能失仪。可观台旁仍有几位贵女坐着不动弹,想来也从未觉得受此民女一礼有何不妥。
李辞盈虽不悦,可不过一瞬迟疑便心道“罢了”,方屈膝,未料到台下王娘子便立即起身,以扇遮面避让到一旁去了。
清源公主笑一声,先谈了一句,“还是咱们玉娘懂事。”才又对李辞盈道,“这会子咱们请娘子们闲谈,你也不必多礼了,随意些就好。”
这话可羞得其他几位贵女燥眉耷耳,止不住埋怨看向王娘子,若不是她非要出这个头,贵主哪里想得到这一点?
至于长乐公主呢,可不知今日会有这么个小娘子被喊到水阁之中来回话,“李家娘子?”
她瞧着李辞盈貌美,又是清源公主请来的客,便也不介意与之言谈几句,“你也姓李,我也姓李,咱们五百年前怕是同宗,哪能受了如此大礼?快快地就在那儿坐下罢。”
长乐公主说这一句不过笑语,李辞盈却不能泰然受之,多说多错,她更垂低眸子,推拒只道“不敢”,牵了裙摆便在其随手指来的一张团垫上端正跽坐,双手搁膝上摆好,才又昂首看向台上。
湖波如镜,映美人满面春华,蛾眉之下一双水眸温似莹玉,盈盈望来一眼,忽如一夜花信至,艳态娇波万团芙蓉景。
李宁洛欲言又止,傅弦不肯听话,岂非是人之常情?如此绝伦之美色于眼前,除却她家中那个冰里凿来的、不长眼睛的问哥儿,还有哪位儿郎能够不为她——
她忽猛地一顿,盯住了李辞盈腰间那串圆润的南珠——这珠子…这珠子…
原来如此,李宁洛挑眉哼了声,可一瞧旁边县主脸色阴晴不定,只得又敛了笑容,为她来开这个口。
思及外头仍有正经事儿要寻了这李娘子去,李宁洛也不想多耽搁,略略寒暄了几句,便咳了声,说道,“听嘉昌说,李娘子今岁已十六了,怎得家中仍没有为你定下亲事么?”
一听介个,诸娘子皆情不自禁望向上方,今日是世子冠礼,按理说来,公主是该为他相看各家适龄的女郎,怎得倒先请了这么个不知根底的平民女子到府上来?
李辞盈知重头戏就在此处,也早想好了应对之词,她点头称“是”,“家中贫寒,阿姐留下的两个孩儿又尚且年幼,姑母便有意让妾多帮衬些时候,等孩儿们懂事了,再攒些嫁妆才好说亲事。”
要攒这点子嫁妆,可不得说人家并无攀附权贵之心嘛?李宁洛觉着也没什么好追问的了,与县主对视一眼,便想着让她去了。
可县主并不觉可信,若真如李辞盈所言她并无攀附之心,那傅弦于来往信件之中又怎会那般字字真情意切?
想到萧应问送来的那些信件,嘉昌县主可勉强不出任何笑意,她冷冷看向下首,只道,“李娘子容貌倾城,又常常在肃州南门出摊卖面,只怕美名早传遍三州,怎得陇西竟没有一家人上门提亲来?”
“……”
万籁此寂,碧湖之上竦肃沉静谧,在场诸人再愚钝,也该晓得李娘子并非此间宾客,大抵是在哪儿得罪了嘉昌县主才被提来永宁侯府问话的。
原来她是要在外头抛头露面的商女。
落在肩上本是淡然的几些目光渐是轻蔑了三分,高高在上的睥睨与讥诮是沉重的、剥不开的壳。
可李辞盈早不觉有什么稀奇——她愿往傅弦这儿使气力,早想过会有这么一天。
几分浮扬的薄鄙罢了,还要不了她的命。
李辞盈只摇头道,“边城穷壤,吃一顿饱饭可比什么都重要,哪有人想不开要养全妾家中这几张嘴?”
她羞怯笑笑,“不瞒各位贵主,妾身份本是卑微,到了这长安城来更觉格格不入,只想着此番事儿了了,早日回肃州城去,妾之姑母盲聋,家中仍等着妾采叶磨面呢。”
县主又如何不知李辞盈不愿呆在长安城呢,只怕她与傅弦也是这般说辞,才害得他要随她留在陇西。
这些个事儿李辞盈不知晓,可对县主来说不异于眼中钉、肉中刺,既找着了罪魁祸首,那心里头汹汹之焰更难熄灭。
李辞盈诧异着,本以为能与她一同站在廊下的不过是几家破落庶女,没想到竟有能耐晓得介个。
免不了多看一眼,好似是生面孔。
“‘行之’?”另一人接着问道,“何解呀?”
“你大抵不晓得,萧世子名字里头带个‘问’字,以‘行之’二字,正取讷于问敏于行之意。”
这样说也说得通,可事有意外,又待了好一会儿,执事将严大学士提的字帖拿到院中示看,那上头白纸黑字写的却是“凭意”二字。
“……”周遭一片哗然,李辞盈也想不出此二字如何能做他的表字,再瞧方才说话之人,已掩面离了这儿去。
可无论他起什么字又与李辞盈有何关系,她只盼着这事儿早些完了,好抻一抻酸麻的腿脚。
且待会儿还有县主娘娘要应付。
如何与她说明傅六郎之事呢,李辞盈神游天外地想了一会儿,忽没来由觉得额间一刺,她只以为又是裴启真,惶惶然一抬首——
哦,原是萧应问出来谢宾客了,见得她走神,悄没声瞥来一个冷眼。
此刻他皂衣已除,换上了那日于湖心亭中著的孔雀纹刺绣公服,花叶尾羽以金线勾勒,著在他身上贵气赫赫,再观发间,箍得正是李辞盈梦中所见的那顶十二珠冠,上簪犀玉,举袖拜礼间,隐隐有些鬼神敬远的冷冽。
常人冠礼此刻便算得礼毕,然侯府亲朋既往,还得好好儿招待了一番才行,礼后有宴,诸宾客皆往园湖移步。
照样往回廊亭台慢行至碧清湖畔,县主派来接应的仆从也到了,李辞盈瞧了瞧,宴席之上,仍是将儿郎与女郎们分开招待的,而她所往的水阁,则立于碧湖之中,站在上头远远地眺望,能将两岸垂柳皆瞧个大概。
为着天儿炎热,水阁八角已摆上了冰轮,凉风儿呼呼刮着,幔帘轻翻,满亭皆是女郎畅意轻快的笑语。
能与此间小宴之女郎,非长安城中最最权贵不可,李辞盈扶在赤漆楠木粗略一瞧——水阁中遍铺柔软的波斯团绒地衣,正中一张长寸的疏莲坐榻,清源公主、长乐公主以及嘉昌县主如三司会审般落于上座,其下一位与长乐抵膝相谈的,便是那日于醉仙楼遇见的侍郎家王娘子。
正要迈上玉阶,李辞盈却不经意瞥见水阁另一侧跽坐的几位国夫人——面上金钿,鬓间桃冠,身著交领碧罗团花短衫并绛红地花叶半袖,肩上垂落白罗画帔,雍容自在,贵不可拟。
“……”若不是萧应问从中作梗,在亭中笑谈的国夫人之中应当有她一份才对——李辞盈深吸一口气,迈步走上了水阁。
本是笑语盈盈时,只在她踏入此间的一刻,所有人言谈皆一顿。
长安权贵敛眉举目,面无表情望向水廊之上的布衣女郎。
“殿下!”
正是此时,一声疾呼若湖水急涟由远而近,水廊之上榧木板儿踱得“咚咚儿”响,那著青袍的仆从顷刻越了李辞盈去,稽首跪地相禀,“殿下,传裴大都督令,都护府通敌案证有不全之处,即刻召令李家三娘往浮光阁问话,望殿下允准。”
第77章 “郡守……”
正事当前,一点私人恩怨算得什么?清源公主当即要允,但余光见得县主脸色发白,也体谅她爱子之心,只挥袖下令道,“省得了,你先回去与大都督复命,本宫自遣人送李娘子往浮光阁去。”
能跟来永宁侯府上伺候的仆从哪个不精明,有公主这句话,当是适可而止了。
可水廊上那人却并不起身,反而再稽一礼,扬声答道,“殿下,大都督急令,事关重大,务必即刻请李娘子回去问话,否则案子出了差错,恐官家怪罪下来没法子担待,请贵主体谅。”
也只有裴氏家奴敢违背公主之意,李宁洛本觉着退让一步未尝不可,得此咄咄相逼,倒激出几分火气来,轻哼一声,只道,“晚这一时半刻又能如何了?”
言毕了,亭外两名公主长卫便扶了刀柄,齐齐喝声往前踏了一步,那时湖风横骤,其威势堪压乾坤五岳。
裴家奴仆当是惊了一跳,喏喏垂了脑袋,却仍留在原地。
李宁洛再懒得理会,单冲李辞盈一招手,凉声说道,“娘子过来说话。”
不亏是母子俩个,这语句调子中天生而来的骄矜,可不正与太和殿中的萧某人如出一辙?
李辞盈可算觉悟自个如何被萧应问之权财蒙蔽双眼,敢肖想住进这里?
永宁侯府上库房再如何取之不竭,上边可还有这般厉害的婆母压制着,少不了磋磨她,哪能有前世那般逍遥自在。
她道一声“是”,便举步进了几寸。
平民拜见权贵行上跪礼,此三位皇亲端坐台上望着她,李辞盈当不能失仪。可观台旁仍有几位贵女坐着不动弹,想来也从未觉得受此民女一礼有何不妥。
李辞盈虽不悦,可不过一瞬迟疑便心道“罢了”,方屈膝,未料到台下王娘子便立即起身,以扇遮面避让到一旁去了。
清源公主笑一声,先谈了一句,“还是咱们玉娘懂事。”才又对李辞盈道,“这会子咱们请娘子们闲谈,你也不必多礼了,随意些就好。”
这话可羞得其他几位贵女燥眉耷耳,止不住埋怨看向王娘子,若不是她非要出这个头,贵主哪里想得到这一点?
至于长乐公主呢,可不知今日会有这么个小娘子被喊到水阁之中来回话,“李家娘子?”
她瞧着李辞盈貌美,又是清源公主请来的客,便也不介意与之言谈几句,“你也姓李,我也姓李,咱们五百年前怕是同宗,哪能受了如此大礼?快快地就在那儿坐下罢。”
长乐公主说这一句不过笑语,李辞盈却不能泰然受之,多说多错,她更垂低眸子,推拒只道“不敢”,牵了裙摆便在其随手指来的一张团垫上端正跽坐,双手搁膝上摆好,才又昂首看向台上。
湖波如镜,映美人满面春华,蛾眉之下一双水眸温似莹玉,盈盈望来一眼,忽如一夜花信至,艳态娇波万团芙蓉景。
李宁洛欲言又止,傅弦不肯听话,岂非是人之常情?如此绝伦之美色于眼前,除却她家中那个冰里凿来的、不长眼睛的问哥儿,还有哪位儿郎能够不为她——
她忽猛地一顿,盯住了李辞盈腰间那串圆润的南珠——这珠子…这珠子…
原来如此,李宁洛挑眉哼了声,可一瞧旁边县主脸色阴晴不定,只得又敛了笑容,为她来开这个口。
思及外头仍有正经事儿要寻了这李娘子去,李宁洛也不想多耽搁,略略寒暄了几句,便咳了声,说道,“听嘉昌说,李娘子今岁已十六了,怎得家中仍没有为你定下亲事么?”
一听介个,诸娘子皆情不自禁望向上方,今日是世子冠礼,按理说来,公主是该为他相看各家适龄的女郎,怎得倒先请了这么个不知根底的平民女子到府上来?
李辞盈知重头戏就在此处,也早想好了应对之词,她点头称“是”,“家中贫寒,阿姐留下的两个孩儿又尚且年幼,姑母便有意让妾多帮衬些时候,等孩儿们懂事了,再攒些嫁妆才好说亲事。”
要攒这点子嫁妆,可不得说人家并无攀附权贵之心嘛?李宁洛觉着也没什么好追问的了,与县主对视一眼,便想着让她去了。
可县主并不觉可信,若真如李辞盈所言她并无攀附之心,那傅弦于来往信件之中又怎会那般字字真情意切?
想到萧应问送来的那些信件,嘉昌县主可勉强不出任何笑意,她冷冷看向下首,只道,“李娘子容貌倾城,又常常在肃州南门出摊卖面,只怕美名早传遍三州,怎得陇西竟没有一家人上门提亲来?”
“……”
万籁此寂,碧湖之上竦肃沉静谧,在场诸人再愚钝,也该晓得李娘子并非此间宾客,大抵是在哪儿得罪了嘉昌县主才被提来永宁侯府问话的。
原来她是要在外头抛头露面的商女。
落在肩上本是淡然的几些目光渐是轻蔑了三分,高高在上的睥睨与讥诮是沉重的、剥不开的壳。
可李辞盈早不觉有什么稀奇——她愿往傅弦这儿使气力,早想过会有这么一天。
几分浮扬的薄鄙罢了,还要不了她的命。
李辞盈只摇头道,“边城穷壤,吃一顿饱饭可比什么都重要,哪有人想不开要养全妾家中这几张嘴?”
她羞怯笑笑,“不瞒各位贵主,妾身份本是卑微,到了这长安城来更觉格格不入,只想着此番事儿了了,早日回肃州城去,妾之姑母盲聋,家中仍等着妾采叶磨面呢。”
县主又如何不知李辞盈不愿呆在长安城呢,只怕她与傅弦也是这般说辞,才害得他要随她留在陇西。
这些个事儿李辞盈不知晓,可对县主来说不异于眼中钉、肉中刺,既找着了罪魁祸首,那心里头汹汹之焰更难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