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那冰冷的手指触得李辞盈浑身一颤,它顿了有一会儿,才自她的下颌起,渐次点向脸颊,鼻尖,最后落在额间那颗红梅之上。
为遮这份突兀,李辞盈这几日都在额上点了花钿,迎来送往间,至少梅娘子与片玉等人都没有发觉。
可偏偏有人目光如炬,萧应问好笑挑挑眉,抬了指腹在她额间来回搓揉了两下,随即勾唇嗤笑了一声。
这声阴冷又熟悉的笑铭心镂骨,李辞盈骤然是坐直了身子,手上竹扇“嗒”一下落在莲花小几,她眼睛瞪得溜溜圆的,“您——”
一张嘴才知嗓子是哑的,她重咳两声找回声音,冲萧应问璀然一笑,“夜深露重,您怎还亲自过来了?”
细细看来可有些吃惊,萧应问身上那件玄色襕衫染满了暗色水痕,腰间小刀的穗子也扭做一团了,整个人好似刚从河里捞出来的。
再多瞧一眼,目光不自觉随着他额上一颗晶莹的水珠儿一同垂落,一路沿着湿透的衣裳滚下,少年紧致结实的肌理线条若隐若现呈于眼前。
李辞盈莫名倒吸了一口气,忙又昂首看向他的脸。
那人头发也湿了,额间碎发全然是拢到后头去,幽冷一双眸子里落满碎芒般的光泽,意外璀璨着的,亮若皎月地望着她。
萧应问嘴角一撇,“何止‘露重’,今夜暴雨,至此刻方歇。”
“……”
再不让人家进屋子来躲雨,一会儿还如何开口求他办事?
李辞盈忙点头,笑着说,“您别站着,快些进来避一避呀。”
那人与裴听寒可不同,有了这根杆子便能撑手越过了窗牖,面上泰然自若,好似回到了自个府上。
好好儿的榧木板上带了一大片儿湿漉,李辞盈可心疼坏了,这板儿透了水可坏得快,她忙伸掌把人定在原地,“世子且慢!”
如何“且慢”,干脆给他搬张杌子来,就让他坐在上头说话?
正思索着呢,那人已自顾自垂首拎了右边湿淋淋的广袖,用力一拧——这下李辞盈的尖喊可比袖上落下那哗啦啦的水声还要惊人,她气急败坏地低头看一眼,“世子!!这可不是在您自个家里头,您怎么能——”
此时斥他也不好,李辞盈急急顿了下,想起碧纱橱中仍有两件他遗留下来的衣裳,半转身子,只道,“您在这儿等等,妾去给您取衣——”
还没说完,那人“哦”一声,三两下就把襟衣上襻扣解了,夏日里穿得轻薄,这么简单一件脱下来,儿郎结实强劲的上身实在一览无余。
李辞盈两眼一瞪,那人却无辜一摊手,上衫松垮垮落在腰间,他慢条斯理截断她的恼怒,“不是昭昭令吾更衣么?”
可不是么,矫情什么,他浑身上下有何处她没见识过的?
李辞盈无话可说,没再理会他,咬了发痒的牙就埋头在橱中翻找,她一时忘了那卧炉盒子正藏在这儿呢,触手摸个冰凉,还愣了愣。
同时身后那人似也瞧见她的案几少了件物什,淡淡说了句,“那卧炉昭昭用着不好么,还是说,有别的什么人不愿见你用它?”
三句话难离裴听寒,李辞盈真不晓得他究竟有什么立场管他俩个的事?!
“裴郡守不是这样的人。”早将裴听寒归入自家阵营,她自然是不喜别人说他一句不好,“是妾用不惯这好东西,搁在桌上总怕是磕着了、碰着了,整日里忐忑不安的——”
总算找着了那衣裳,李辞盈松一口气,拎了起来一转身,却见那人垂眸立于清夜银辉。
人间哪得这样靡艳的皮囊,那是月照徘徊,流光皎洁,他之昳丽落寞在黯淡的水影之上,似露坠玉山,云中浮碧。
凭何这世上权势、富贵、美貌皆往他那儿倾斜,李辞盈这一口闷气又提上去。
只听萧应问淡淡道,“是卧炉让你觉着忐忑,还是某让你觉着忐忑?”
李辞盈不知他今日是怎得了,总归是有些莫名其妙,平日里不领他的意,少不得是冷嘲热讽的,哪里有把话头往自个身上引?
她紧紧手上的衣物,迟疑着挪过去,不答只说,“世子快些更衣罢,免得惹上风邪苦了自个。”
避而不答,总算是怕实话难听伤人。
萧应问接了李辞盈递来的物什——上回在落英巷子穿这件衣裳,仍挽着李辞盈好声好气地哄,哄她多亲近,哄她解襻扣,那女郎惯会装样,趴在他身上娇声细语的,反是闹得他脑子一团浆糊,稀里糊涂觉着就这样一辈子下去也能十分惬意。
其实她哪里想过要与他“过下去”。
罢了,著好了衣衫,两人便对坐在菱格窗栏下边的坐榻上,说起了正事。
且说清源公主往落英巷子递帖子的事,萧应问亦是听了片玉问起才晓得。
细想也是,萧应问无论如何也不应该出这样的昏招。
李辞盈一言难尽,“您自个的冠礼也不多关心关心么,怎请了什么人也不知道?”
萧应问理所当然,“昭昭当晓得的,这几日某事务繁忙,实在没空搭理其他人,且冠礼一事自有府上参事等跟进项程,也无需某操心。”
话是这样说没错,李辞盈略略思索,又展了个笑来,点头道,“这个妾当然晓得了,只不过我觉着这长安城可没有什么秘辛能够瞒得过萧世子,更不可能有人能借了永宁侯府的名头,做一些您不晓得的事儿罢?”
话外有音,就算不晓得,派梁校尉去查一查,再告诉她也可以。
这个自然的,萧应问轻笑一声,“过来之前已遣人往公主府问过了。”
问过了?!笑得这样志在意满,想来他一切尽在掌控了?李辞盈忙竖起耳来,不自觉往他那边倾了半寸,“世子请说!”
萧应问道,“凡金帖应当是在十五之前就已发送完毕的。”
李辞盈就知道其中有蹊跷,她重重点头,“可妾的帖子是五日前才送达的!”
“五日前,正是清源公主自九华山下来的那一天。”萧应问答道,“也正是那一天,公主府上有客来访,之后参事便另送了一张金帖到你这儿来。”
果然如此?!李辞盈拧眉追问道,“是谁?”
萧应问略停顿一下,说道,“是长乐公主。”
“……长乐公主?”
是了,梅娘子都能瞧出她与裴听寒之间的暗涌,只要长乐公主有心探听,或也多少能够晓得的。
可如今不比前世,李辞盈不过是区区商女,裴听寒就算有这么一个“旧相识”,也影响不了他一分一毫,前世长乐公主既都不在意他有妻子,如今怎会拿正眼瞧李辞盈?
真荒唐。
思及此处,李辞盈难免狐疑瞧了对面那人一眼。
“……”萧应问被她这样一瞧,当即是气得说不出话来——无论李辞盈遇着什么事儿,就一定先要疑心是他在其中做祟的缘故?!若真是如此,他静待其变就好,更不必冒雨赶回城里来与她商议。
李辞盈也不是不明白,可是——这事儿它到底蹊跷啊!而她这般人,绝非坐以待毙之辈,否则她又怎能从泥土之中走到如今地步?
一定要好好想想,究竟是哪里有不对劲。李辞盈一手支在小几上,将回溯以来的每一件事都分门别类地梳理一遍。
与她有关,与清源公主有关,可唯一能直接联结上她俩个的就只有萧应问,如果不是他,那么……宴会上可还有其他人的利益与她相悖?
清源公主是五日前才回的长安,众宾客的帖子却是十五日之前发出的,也就是说——
李辞盈忽得双手往桌上一拍,撑了身子起来,“世子,妾斗胆问您一句,冠礼宾客之名单是谁人拟订,又是经谁人勘验才发出去的呢?”
唉……昭昭之聪慧世人难及,要蒙骗了她来,实属难上加难。
萧应问低叹一声,答道,“名单由礼部侍郎拟订,公主府薛参事辅之,发出前,仍需由嘉昌县主勘验。”
嘉昌县主,那就是了。
李辞盈垂眉心忖,嘉昌县主曾经派丘长史往西三州打听,也晓得傅弦联系清河崔氏欲为某人换籍的事,那么的,稍微查上一查,晓得落英巷子的事大概也不难。
这么一想,她放下心来,既是县主害怕她纠缠傅弦,趁此机会说个明白岂不更好?!
坏事变好事怎能不得意,她欣欣然一抬首,笑容又即刻敛了个干净——好个萧应问,义愤填膺说什么并非是他从中作梗,实则仍是有意要误导了她来。
李辞盈一闭眼,冷声说道,“萧世子事忙,不若咱们便聊到这儿,七月廿九那日,妾再携礼往永宁侯府拜访罢!”
逐客之意溢于言表,萧应问一瞧外头细雨纷纷,只道,“这时辰出去,岂非又要淋个湿透,昭昭真如此狠心——”
话没说完,李辞盈已愤然起身,躬身自案下边勾出把纸伞来,随手拍在萧应问身前,咬着牙笑道,“世子为大魏办事一向是风雨无阻,这点子绵绵细雨何能挡了您的步伐?在这儿耽搁得久了,他人可不得说您因私忘公?”
为遮这份突兀,李辞盈这几日都在额上点了花钿,迎来送往间,至少梅娘子与片玉等人都没有发觉。
可偏偏有人目光如炬,萧应问好笑挑挑眉,抬了指腹在她额间来回搓揉了两下,随即勾唇嗤笑了一声。
这声阴冷又熟悉的笑铭心镂骨,李辞盈骤然是坐直了身子,手上竹扇“嗒”一下落在莲花小几,她眼睛瞪得溜溜圆的,“您——”
一张嘴才知嗓子是哑的,她重咳两声找回声音,冲萧应问璀然一笑,“夜深露重,您怎还亲自过来了?”
细细看来可有些吃惊,萧应问身上那件玄色襕衫染满了暗色水痕,腰间小刀的穗子也扭做一团了,整个人好似刚从河里捞出来的。
再多瞧一眼,目光不自觉随着他额上一颗晶莹的水珠儿一同垂落,一路沿着湿透的衣裳滚下,少年紧致结实的肌理线条若隐若现呈于眼前。
李辞盈莫名倒吸了一口气,忙又昂首看向他的脸。
那人头发也湿了,额间碎发全然是拢到后头去,幽冷一双眸子里落满碎芒般的光泽,意外璀璨着的,亮若皎月地望着她。
萧应问嘴角一撇,“何止‘露重’,今夜暴雨,至此刻方歇。”
“……”
再不让人家进屋子来躲雨,一会儿还如何开口求他办事?
李辞盈忙点头,笑着说,“您别站着,快些进来避一避呀。”
那人与裴听寒可不同,有了这根杆子便能撑手越过了窗牖,面上泰然自若,好似回到了自个府上。
好好儿的榧木板上带了一大片儿湿漉,李辞盈可心疼坏了,这板儿透了水可坏得快,她忙伸掌把人定在原地,“世子且慢!”
如何“且慢”,干脆给他搬张杌子来,就让他坐在上头说话?
正思索着呢,那人已自顾自垂首拎了右边湿淋淋的广袖,用力一拧——这下李辞盈的尖喊可比袖上落下那哗啦啦的水声还要惊人,她气急败坏地低头看一眼,“世子!!这可不是在您自个家里头,您怎么能——”
此时斥他也不好,李辞盈急急顿了下,想起碧纱橱中仍有两件他遗留下来的衣裳,半转身子,只道,“您在这儿等等,妾去给您取衣——”
还没说完,那人“哦”一声,三两下就把襟衣上襻扣解了,夏日里穿得轻薄,这么简单一件脱下来,儿郎结实强劲的上身实在一览无余。
李辞盈两眼一瞪,那人却无辜一摊手,上衫松垮垮落在腰间,他慢条斯理截断她的恼怒,“不是昭昭令吾更衣么?”
可不是么,矫情什么,他浑身上下有何处她没见识过的?
李辞盈无话可说,没再理会他,咬了发痒的牙就埋头在橱中翻找,她一时忘了那卧炉盒子正藏在这儿呢,触手摸个冰凉,还愣了愣。
同时身后那人似也瞧见她的案几少了件物什,淡淡说了句,“那卧炉昭昭用着不好么,还是说,有别的什么人不愿见你用它?”
三句话难离裴听寒,李辞盈真不晓得他究竟有什么立场管他俩个的事?!
“裴郡守不是这样的人。”早将裴听寒归入自家阵营,她自然是不喜别人说他一句不好,“是妾用不惯这好东西,搁在桌上总怕是磕着了、碰着了,整日里忐忑不安的——”
总算找着了那衣裳,李辞盈松一口气,拎了起来一转身,却见那人垂眸立于清夜银辉。
人间哪得这样靡艳的皮囊,那是月照徘徊,流光皎洁,他之昳丽落寞在黯淡的水影之上,似露坠玉山,云中浮碧。
凭何这世上权势、富贵、美貌皆往他那儿倾斜,李辞盈这一口闷气又提上去。
只听萧应问淡淡道,“是卧炉让你觉着忐忑,还是某让你觉着忐忑?”
李辞盈不知他今日是怎得了,总归是有些莫名其妙,平日里不领他的意,少不得是冷嘲热讽的,哪里有把话头往自个身上引?
她紧紧手上的衣物,迟疑着挪过去,不答只说,“世子快些更衣罢,免得惹上风邪苦了自个。”
避而不答,总算是怕实话难听伤人。
萧应问接了李辞盈递来的物什——上回在落英巷子穿这件衣裳,仍挽着李辞盈好声好气地哄,哄她多亲近,哄她解襻扣,那女郎惯会装样,趴在他身上娇声细语的,反是闹得他脑子一团浆糊,稀里糊涂觉着就这样一辈子下去也能十分惬意。
其实她哪里想过要与他“过下去”。
罢了,著好了衣衫,两人便对坐在菱格窗栏下边的坐榻上,说起了正事。
且说清源公主往落英巷子递帖子的事,萧应问亦是听了片玉问起才晓得。
细想也是,萧应问无论如何也不应该出这样的昏招。
李辞盈一言难尽,“您自个的冠礼也不多关心关心么,怎请了什么人也不知道?”
萧应问理所当然,“昭昭当晓得的,这几日某事务繁忙,实在没空搭理其他人,且冠礼一事自有府上参事等跟进项程,也无需某操心。”
话是这样说没错,李辞盈略略思索,又展了个笑来,点头道,“这个妾当然晓得了,只不过我觉着这长安城可没有什么秘辛能够瞒得过萧世子,更不可能有人能借了永宁侯府的名头,做一些您不晓得的事儿罢?”
话外有音,就算不晓得,派梁校尉去查一查,再告诉她也可以。
这个自然的,萧应问轻笑一声,“过来之前已遣人往公主府问过了。”
问过了?!笑得这样志在意满,想来他一切尽在掌控了?李辞盈忙竖起耳来,不自觉往他那边倾了半寸,“世子请说!”
萧应问道,“凡金帖应当是在十五之前就已发送完毕的。”
李辞盈就知道其中有蹊跷,她重重点头,“可妾的帖子是五日前才送达的!”
“五日前,正是清源公主自九华山下来的那一天。”萧应问答道,“也正是那一天,公主府上有客来访,之后参事便另送了一张金帖到你这儿来。”
果然如此?!李辞盈拧眉追问道,“是谁?”
萧应问略停顿一下,说道,“是长乐公主。”
“……长乐公主?”
是了,梅娘子都能瞧出她与裴听寒之间的暗涌,只要长乐公主有心探听,或也多少能够晓得的。
可如今不比前世,李辞盈不过是区区商女,裴听寒就算有这么一个“旧相识”,也影响不了他一分一毫,前世长乐公主既都不在意他有妻子,如今怎会拿正眼瞧李辞盈?
真荒唐。
思及此处,李辞盈难免狐疑瞧了对面那人一眼。
“……”萧应问被她这样一瞧,当即是气得说不出话来——无论李辞盈遇着什么事儿,就一定先要疑心是他在其中做祟的缘故?!若真是如此,他静待其变就好,更不必冒雨赶回城里来与她商议。
李辞盈也不是不明白,可是——这事儿它到底蹊跷啊!而她这般人,绝非坐以待毙之辈,否则她又怎能从泥土之中走到如今地步?
一定要好好想想,究竟是哪里有不对劲。李辞盈一手支在小几上,将回溯以来的每一件事都分门别类地梳理一遍。
与她有关,与清源公主有关,可唯一能直接联结上她俩个的就只有萧应问,如果不是他,那么……宴会上可还有其他人的利益与她相悖?
清源公主是五日前才回的长安,众宾客的帖子却是十五日之前发出的,也就是说——
李辞盈忽得双手往桌上一拍,撑了身子起来,“世子,妾斗胆问您一句,冠礼宾客之名单是谁人拟订,又是经谁人勘验才发出去的呢?”
唉……昭昭之聪慧世人难及,要蒙骗了她来,实属难上加难。
萧应问低叹一声,答道,“名单由礼部侍郎拟订,公主府薛参事辅之,发出前,仍需由嘉昌县主勘验。”
嘉昌县主,那就是了。
李辞盈垂眉心忖,嘉昌县主曾经派丘长史往西三州打听,也晓得傅弦联系清河崔氏欲为某人换籍的事,那么的,稍微查上一查,晓得落英巷子的事大概也不难。
这么一想,她放下心来,既是县主害怕她纠缠傅弦,趁此机会说个明白岂不更好?!
坏事变好事怎能不得意,她欣欣然一抬首,笑容又即刻敛了个干净——好个萧应问,义愤填膺说什么并非是他从中作梗,实则仍是有意要误导了她来。
李辞盈一闭眼,冷声说道,“萧世子事忙,不若咱们便聊到这儿,七月廿九那日,妾再携礼往永宁侯府拜访罢!”
逐客之意溢于言表,萧应问一瞧外头细雨纷纷,只道,“这时辰出去,岂非又要淋个湿透,昭昭真如此狠心——”
话没说完,李辞盈已愤然起身,躬身自案下边勾出把纸伞来,随手拍在萧应问身前,咬着牙笑道,“世子为大魏办事一向是风雨无阻,这点子绵绵细雨何能挡了您的步伐?在这儿耽搁得久了,他人可不得说您因私忘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