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咱们进口这套装备,也有一部分是为了解决燃料问题吧?”林巧枝看着这台离心机。
  卢当山诧异地抬头看了林巧枝一眼,燃料啊,国内现在市面上的工业成品,要用到燃料的东西可不多,再想一想这几年举国上上下下、几乎全民深挖防空洞的大潮。
  年轻人关注什么燃料,就很容易猜到了,尤其是林巧枝如今的保密等级,肯定也够接触一点资料了,他观察着离心机转鼓转速,道:“还是不一样,像是航空用煤油和柴油,海上舰艇用柴油或者重油,成本低还适合大功率发动机。”
  “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用上了,一通百通嘛。”林巧枝提醒他,“转鼓转速到 2400r/min了。”
  卢当山是有点为这个说法奇异了,但从林巧枝嘴里说出来,他又觉得好像没那么难接受,说不定人家就是能“通”过去。
  他确认转速达到了,* 伸手开启了差速器手轮,也不藏私讲道:“像是我们这种情况,设定螺旋转速比转鼓慢30-50r/min,就差不多了。像是固体颗粒,或者水分,都可以在这一步离心出来。”
  林巧枝点头,问了一句道:“没有变频控制吗?”
  “什么变频控制?”他手差点一抖,就没听说过变频的离心机。
  林巧枝挑眉,又看了一眼,离心机上的铁牌标注的“无锡通用”,国产的,“这是无锡通用机械厂生产的吧,手动调节差速还是差了一点。”
  “国外难道有了?”卢当山有点迷茫,他这个行内人,也没有听说过哪个国家已经生产了变频的离心机。
  林巧枝这才明白过来,但也不慌,镇定自若:“没有吗?我们拖拉机都会考虑重载和空载时的变频问题了,离心机这种强需求的东西,市面上没有的话,我猜实验室阶段肯定有了。”
  卢当山感觉操作离心机的手有点虚了,所以林工这种脑子,灵感和想法都是随时随地往外冒的吗,怎么会有这种人存在,女娲是不是有点太偏心了?
  他强自平复下来,让身后自己的徒弟记下来,准备有时间跟无锡通用沟通一下。
  默默接着做分离,感觉需要一点消化时间。
  差速分离很快就出结果了。
  分别是:深棕色油相、浑浊水相、固相。
  卢当山瞬间没有时间想别的了,当即眉头就皱起来:“不对啊。”
  林巧枝倒是看不出来什么:“哪里不对?”
  “固相倒是没有问题,没有出现焦油粒,但是水相占比明显大了。”卢当山眉头皱的比刚才更紧了。
  不可能的,怎么会水相占比变大,管路里根本就不可能有水!
  水相里其实也掺杂了乳化油滴之类的东西,不是熟悉的人也看不出问题,这就像是玉石古董,熟悉的人才能一看就发现好像有伪造痕迹,外行看就是好像都差不多。
  “那测一下具体数值,记得没错的话,这个急冷油设计允许的水分占比是小于0.5%对吧?”林巧枝这话说出口,感觉好像戳破了一层窗户纸。
  距离真相更近了一步。
  卢当山心情也一下起了波澜,立刻开始检测,整个检测操作台都忙碌起来:
  “深棕色油相的黏度从200降低到142cst。”
  “浑浊水相ph值是5.2,弱酸性,整个水相体积占比8%……”
  林巧枝把这些数据全部在脑海里过了一遍,有点怀疑确认道:“掺入水分,会让急冷油黏度变大?”
  一般情况下,掺水是会变稀,黏度降低,眼下的情况就有点不一样了。
  “就是水油乳化,尤其是形成了油包水型乳状液,你看就是这种。”卢当山让林巧枝看了一下,又说,“油是连续相,水是分散相,内部摩擦变大,黏度就会升高。”
  他情绪有些起伏,语气都快了起来。
  林巧枝就更安心了。
  多半是掺入水分的问题!
  她站直了身体:“水从哪里来的?您不是说不可能有水分吗?”
  卢当山也是一个头两个大,他要是知道就好了:“按理说,这急冷油管路里根本不可能有水!!”
  到底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
  正在此刻。
  一名相貌敦厚、作工装打扮的工人,揣着腹稿,往车间里走,寻找着人群中金发碧眼的身影。
  他先辨认了一下,确认了人,才上前打招呼:“安斯艾先生,辛苦了,今天的检修和排查有新的发现吗?哦……我是这个厂的技术工人……”
  他这个外语说的潦草又磕碰,好像就是这两年新学似的,跟厂里一些为30吨乙烯模具培训的工人很相似。
  反正安斯艾是听懂了,对母语者来说,说成稀巴烂也能意会个七七八八:“在排查,可惜的是进展不大,不用担心,问题一定会排查出来的。”
  他们确实是抱着这个信念在做事,不仅是公司赚了重金,他们此行的收入,公司给得也是极高的,无论是哪个角度看,都肯定不想最后变成烂摊子。
  “我们肯定是相信贵方的技术的。”工人先肯定了一句,然后提出道:“也不是特别担心,就是想了解一下进展,因为我们的专家也在急冷油方面做了新的尝试。”
  “哦。”安斯艾就是这么一听。
  对中国所谓的排查和尝试,不怎么往心里去。
  工人看了看,加一点码:“我们的林专家之前就解决过一些引进技术方面的问题。”
  安斯艾“嗯”了一声点点头。
  这工人又从别的角度说了两句,感觉这老外都没啥反应有点气人,不过这样反而不像演的,尤其是观察微表情,都发现不了端倪。
  以他的专业水平看,这绝对不像是一个技术专家可以拥有的演技。
  他斟酌了几秒,定睛道:“我们林专家尝试后,好像有一些新的发现。”
  安斯艾怔住片刻,又看了眼前工人一小会儿,一笑:“有新的想法很正常。”
  人肚子痛,医生还不是可以给出很多种可能?尤其是当排除了胃部、阑尾等常见因素之后,考虑什么都不奇怪了。
  多不算什么,要准才是硬道理。
  “新发现好像还挺有道理,说是温黏关系不符合那啥啥方程。”工人再放出一点点鱼饵试探,并且周围有些观察的目光不经意的飘过来。
  安斯艾笑了笑,继续去拿检测仪器,操作两下,却是忽然停了下来。
  第122章 这是我们技术专家,林巧枝
  安斯艾其实不怎么把中方这边的技术人员放在心上。
  用中国的话来说, 都是学徒。
  这个国家的工业相较他们真的差太多,很难相信,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了, 这个国家路面上都看不到什么小汽车,也没有电视机, 没有高楼大厦, 甚至放眼望去,连衣服颜色都很单一,灰扑扑的。
  乙烯生产技术,他们都已经炉火纯青了,是完完全全的缔造者。
  而中方的技术人员, 还只停留在皮毛的阶段。
  而且,从相处的这段时间看来,提供的意见也都很浅显表面,抓不住关键, 参考价值十分有限。
  如果真的以中国师徒传帮带制度来看,安斯艾确实是在用类似看待学徒的目光, 来看中方的技术员。
  所以听到工人的说法后, 他都是不甚在意的样子。
  他们这样的国际化团队,也不是第一次卖技术了,更不是第一次到落后国家参与维修了,真的什么样的技术人员都遇到过。
  形形色色什么样都有,有些国家的技术员,可能在国内做得比较出色,甚至有些狂妄自大, 但和世界技术霸主比起来,就差得太远了, 像是没有看见过天空的青蛙,嗯,应该是这么说来着。
  只是眼前这个工人的说法,太钩技术人员神经了。
  什么叫温黏关系不符合“那啥啥方程”?
  那个叫阿伦尼乌斯方程!!
  只是这个想法一冒出来,有些看过的数据就开始从潜意识里往外冒了。
  他动作停了停,表情陷入思索。
  见他眼神有点呆滞的握着检测仪器,工人心里泛嘀咕了,你倒是有点动静,别真是个傻的。
  他发现真的观察不出什么端倪来,兀自叹了口气,就带着观察的结果回去了。
  燕化会议室。
  只见这名工人脱去工装,坐在会议室里,以流利的外语,一字不差,连语气都不差的复述着安斯艾的话。
  好像刚刚那个伪装燕化车间工人,说外语磕磕绊绊的人不是他一样。
  这一批为30吨乙烯项目培训的人,为了看懂说明书,看懂技术手册,为了更好的操作设备,除了进行专门的日语培训,有一部分其实是略懂英语的。
  这个从情报部门的请来的专业人士,模仿的就是这样一名普通又常见的工人。
  “真的没有一点反应?”
  “对,听到我们的专家在急冷油方面有进展,他眼神都不带波动一下的,脸上肌肉也很自然。”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