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最重要的是,林巧枝有这方面的优势,有这份上天的青睐,这就给她很大的空间去施展。
祁厂长等人也自然是会想到林巧枝前面两起大获全胜的战役,纷纷都表示支持,并且打心底盼着林巧枝能再现辉煌。
株洲总机厂这边,虽然也没有到无条件信任的程度,但其实无形中,对林巧枝的信任,已是完全不同了。
祁厂长等人自觉且迅速地安排起厂里的职工配合工作,并且派出林巧枝点名需要的人到她身边,再一个,排除万难挤出一辆6y2型机车,供林巧枝拆卸研究。
车间。
“林工,这是我们自己编写的《6y1型、6y2型电力机车运用及检修规程汇编》,你看看有没有帮助?”段霍递一份资料给林巧枝。
段霍不知道为什么,最近总感觉后脖颈毛毛的?
他把资料递给林巧枝之后,抬手摸了摸后脖子,左右看看,只看到林巧枝和她的几个徒弟,都是年轻姑娘,也没有看出什么不对劲来。
“啊欠——”他打了个喷嚏,可能是最近有点着凉了吧。
几道目光不留痕迹地从他身上扫着收回。
林巧枝看着眼前的6y2型机车,不断对比着这手中的运用、检修技术规范,感慨道:“咱们也是有相当一部分技术积累啊。”
“那当然,怎么说也有这么多年了。”段霍给她递了个扳手。
林巧枝接过来,顺手就拧开眼前的八角螺丝,打开了牵引电机部分。
带着人一琢磨,就是几天。
如果只是引流管问题,林巧枝其实有比较明确的方案,但为了能顺理成章的拿出来,也是为了能适应这个时代的技术条件,她真的投入到实地交流学习中来,就不免产生了更为长远的想法。
尤其是在塔机的那份文件之后,在听到名为“燎原”的任务代号之后。
而株洲总机厂的人,心里就忐忑地悬起来,且有一些道不明的失落遗憾,即便知道情况不一样,不可能再重现塔机的战绩,但人的情感和理智永远无法重合,总是隐隐有些期盼的,期待落空就不免有些空落落的没着落了。
不好直接问林巧枝。
怕有点惹人不高兴的嫌疑。
于是祁厂长等领导,观察了一阵儿沉浸在钢铁世界中的林巧枝,只能把目光投向赵振云,低调着询问:林工这是什么情况?
而赵振云虽然有技术底子,但终究不是搞技术的,见林巧枝的时间,加起来也不算特别多。
所以,她总不可能像是孟主任一样,看一眼就知道林巧枝的状态和情况。
祁厂长寻求无果,于是,只能把期盼的目光又落到黄彩霞身上。
开山大弟子。
肯定是不一样,能知道一些情况的吧?
黄彩霞正头脑懵懵呢,被拉过来,喘口气歇了歇,脑子发痒,她怀疑自己现在正在长脑子。
在这种头脑发懵、大脑停摆的时刻,黄彩霞崇拜的意识占据头脑上风,下意识就道:“别着急,林工肯定是有些想法了。”
黄彩霞对林巧枝也是有几分熟悉了。
以她现在脑壳痒痒的症状看,这会儿的林工,绝对不是卡住了,也肯定不仅仅是有点想法,她觉得林工肯定有很厉害的东西在思考着了。
就是不好对别人说,也不能说,她又不是林工,可不能替她承诺什么。
有些话,只能林巧枝亲自说。
也只有她才可以说。
于是,众人陷入了忐忑的等待,随着没有消息的时间逐渐拉长,心里都不由捏了一把汗。
幸好的是,心还没有提到嗓子眼。
这天,林巧枝从机车里钻出来,长长地吐一口气,转了转脖子,然后直接斩断了这种难言的忐忑,干脆道:“去厂房会议室说。”
祁尤早就等不住了,一听她这么说,当即安排会议,凑到她身边,语气小意:“有突破了?”
林巧枝“嗯”了一声。
祁厂长顿时喜溢眉梢,笑容一下就浮上来了,比川剧变脸都要快。
林巧枝道:“我这些天想到几种解决思路,又初步排除掉一些,考虑到咱们现在的情况,有两种应该是可行性比较高的。”
“几种解决思路?”祁厂长声音忽得高亢,感觉自己从来没有打过这么宽裕的仗,不焦头烂额,不胡子眉毛一把乱抓,已经是幸运了。
居然还有的选?
林巧枝只是点点头,很镇定的样子。
祁厂长一下子激动得红了,脑子里已然是给她找好了理由:“看来林工还是很擅长机车的,也不奇怪,我听说你读书的时候,就已经受到过铁道部的嘉奖了。”
“是从小就爱好,有研究吗?”
这不稀奇,作为贯穿南北,遍布全中国、且国民最容易接触到的大型工业产品,这时候喜欢各种火车的人并不少。
林巧枝:“……”现在连理由都不用她自己找了,都有人自动给她脑补。不过她还真没有爱好火车,如果真要说爱好,那肯定也是长江上来往的各种大型船只。
面对这种“我就知道”的热切,她迟疑片刻,还是选择沉默以对。
坐下后。
林巧枝率先道:“这几天看了一下,和我原本预计的情况没有太大差别,目前是有两种方案。”
两种?
会议室里,大家有点意外地坐直身体。
“我先简单讲一下这两种思路,咱们大家一起探讨下。”林巧枝开始讲,立马就有人递过来粉笔,且拉过来一块黑板。
林巧枝道谢,而后继续说:“第一种,硅整流器技术,做硅改,取代引燃管整流技术。”
她在黑板上划了一条竖线,将黑板一分为二,“另一个,液力传动技术,其实我们早在1959年就试制作了液力内燃机车,当时可能存在不少问题,但现在我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像是近两年的无缝热轧缸体技术,对改液力传动就有很大帮助。”
众人听着,思索着,也有懂行的点头:“这种热轧缸能承受比较高的压力,如果要往这个方向走,确实对咱们很重要。”
这是林巧枝考虑的,最适合眼下情况的两种方案。
她打算细致讲一讲。
祁厂长听着这两种好似都可行的方案,想到林巧枝式的谦虚,按捺不住道:“林工,另外几种想法,也给我们都一起说说?”
第111章 提前10年告别‘万国机车’备件困局
“啊, 还……还有几种?”坐直了身体准备听两种技术的众人朝着林巧枝和祁厂长看去,觉得不可思议。
可要说祁厂长是乱说的?
脑子锈了?
那要说林巧枝吹牛的?
看看黑板上她摆开架势准备仔细讲的东西,显然是不可能说服自己产生这样的想法。
“你知道点不?”李工低声同身边的段霍打听。
“我哪里知道?我要是能知道, 我不早给6y2型解决了?”段霍看着同事们投过来的目光,也是无奈, 他是这些天陪同林巧枝不假, 但都讲的是厂里的东西,还有6y2型机车的技术问题。
林巧枝想了想,被暂时淘汰的想法其实不是不可行,就是有些技术跨越太大了,显然不是眼下最合适的方案, “……里面可能会有一些我们现阶段无法克服的技术问题。”
祁厂长摆摆手:“没有关系,林工你先说说,也给我们开开眼界,拓宽一下思路。”
说不定他们能解决呢?
这才是祁厂长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林巧枝不能解决,可能只是碍于机车行业经验尚浅, 万一他们刚好就能解决呢?就跟买彩票似的, 每个人都抱着“万一我就中奖了呢”的想法,但是就不好诉诸于口了。
林巧枝也不在意这些。
她也习惯了自从走到高处后,处处有人小心照顾她的情绪了。
别说野丫头,连让她不高兴的话,她都很少能听到了。
她现在情绪总是很稳定,因为人的因素大大减少,而钢铁机械的世界又总是稳定按照逻辑运行, “另外几种那我也简单说说,比如晶闸管, 也就是可控硅。”
祁厂长一听就明白了,道:“说的是欧洲那边的机车技术?”
林巧枝点头,却补充道:“不管是技术引进,还是咱们株洲这边自己研发,我们都还受限于半导体工业薄弱的问题。”
在林巧枝的想法里,解决问题,肯定还是要尽量国产化,否则为了解决左脚脚脖子被卡的问题,又把右脚伸出去被另一个铁环卡住,显然是饮鸩止渴。
祁厂长左右看看:“这是哪方面的问题?”
“芯片封装吧。”
“对,还有散热技术。”
“也是不简单,我前段时间才和半导体厂的边工联系过。”
祁厂长暗暗咬牙,散会了他就去打电话!倒霉催的半导体,老方那家伙怎么就不能争点气!
每当这个时候,祁厂长就恨自己怎么就是终端产品,就好像带着几十个弟妹的大哥,怀里抱几个,背上背一圈,腿上挂着几个,手臂还趴着几个,想往前走一步,就必须要带着所有人一起走。
祁厂长等人也自然是会想到林巧枝前面两起大获全胜的战役,纷纷都表示支持,并且打心底盼着林巧枝能再现辉煌。
株洲总机厂这边,虽然也没有到无条件信任的程度,但其实无形中,对林巧枝的信任,已是完全不同了。
祁厂长等人自觉且迅速地安排起厂里的职工配合工作,并且派出林巧枝点名需要的人到她身边,再一个,排除万难挤出一辆6y2型机车,供林巧枝拆卸研究。
车间。
“林工,这是我们自己编写的《6y1型、6y2型电力机车运用及检修规程汇编》,你看看有没有帮助?”段霍递一份资料给林巧枝。
段霍不知道为什么,最近总感觉后脖颈毛毛的?
他把资料递给林巧枝之后,抬手摸了摸后脖子,左右看看,只看到林巧枝和她的几个徒弟,都是年轻姑娘,也没有看出什么不对劲来。
“啊欠——”他打了个喷嚏,可能是最近有点着凉了吧。
几道目光不留痕迹地从他身上扫着收回。
林巧枝看着眼前的6y2型机车,不断对比着这手中的运用、检修技术规范,感慨道:“咱们也是有相当一部分技术积累啊。”
“那当然,怎么说也有这么多年了。”段霍给她递了个扳手。
林巧枝接过来,顺手就拧开眼前的八角螺丝,打开了牵引电机部分。
带着人一琢磨,就是几天。
如果只是引流管问题,林巧枝其实有比较明确的方案,但为了能顺理成章的拿出来,也是为了能适应这个时代的技术条件,她真的投入到实地交流学习中来,就不免产生了更为长远的想法。
尤其是在塔机的那份文件之后,在听到名为“燎原”的任务代号之后。
而株洲总机厂的人,心里就忐忑地悬起来,且有一些道不明的失落遗憾,即便知道情况不一样,不可能再重现塔机的战绩,但人的情感和理智永远无法重合,总是隐隐有些期盼的,期待落空就不免有些空落落的没着落了。
不好直接问林巧枝。
怕有点惹人不高兴的嫌疑。
于是祁厂长等领导,观察了一阵儿沉浸在钢铁世界中的林巧枝,只能把目光投向赵振云,低调着询问:林工这是什么情况?
而赵振云虽然有技术底子,但终究不是搞技术的,见林巧枝的时间,加起来也不算特别多。
所以,她总不可能像是孟主任一样,看一眼就知道林巧枝的状态和情况。
祁厂长寻求无果,于是,只能把期盼的目光又落到黄彩霞身上。
开山大弟子。
肯定是不一样,能知道一些情况的吧?
黄彩霞正头脑懵懵呢,被拉过来,喘口气歇了歇,脑子发痒,她怀疑自己现在正在长脑子。
在这种头脑发懵、大脑停摆的时刻,黄彩霞崇拜的意识占据头脑上风,下意识就道:“别着急,林工肯定是有些想法了。”
黄彩霞对林巧枝也是有几分熟悉了。
以她现在脑壳痒痒的症状看,这会儿的林工,绝对不是卡住了,也肯定不仅仅是有点想法,她觉得林工肯定有很厉害的东西在思考着了。
就是不好对别人说,也不能说,她又不是林工,可不能替她承诺什么。
有些话,只能林巧枝亲自说。
也只有她才可以说。
于是,众人陷入了忐忑的等待,随着没有消息的时间逐渐拉长,心里都不由捏了一把汗。
幸好的是,心还没有提到嗓子眼。
这天,林巧枝从机车里钻出来,长长地吐一口气,转了转脖子,然后直接斩断了这种难言的忐忑,干脆道:“去厂房会议室说。”
祁尤早就等不住了,一听她这么说,当即安排会议,凑到她身边,语气小意:“有突破了?”
林巧枝“嗯”了一声。
祁厂长顿时喜溢眉梢,笑容一下就浮上来了,比川剧变脸都要快。
林巧枝道:“我这些天想到几种解决思路,又初步排除掉一些,考虑到咱们现在的情况,有两种应该是可行性比较高的。”
“几种解决思路?”祁厂长声音忽得高亢,感觉自己从来没有打过这么宽裕的仗,不焦头烂额,不胡子眉毛一把乱抓,已经是幸运了。
居然还有的选?
林巧枝只是点点头,很镇定的样子。
祁厂长一下子激动得红了,脑子里已然是给她找好了理由:“看来林工还是很擅长机车的,也不奇怪,我听说你读书的时候,就已经受到过铁道部的嘉奖了。”
“是从小就爱好,有研究吗?”
这不稀奇,作为贯穿南北,遍布全中国、且国民最容易接触到的大型工业产品,这时候喜欢各种火车的人并不少。
林巧枝:“……”现在连理由都不用她自己找了,都有人自动给她脑补。不过她还真没有爱好火车,如果真要说爱好,那肯定也是长江上来往的各种大型船只。
面对这种“我就知道”的热切,她迟疑片刻,还是选择沉默以对。
坐下后。
林巧枝率先道:“这几天看了一下,和我原本预计的情况没有太大差别,目前是有两种方案。”
两种?
会议室里,大家有点意外地坐直身体。
“我先简单讲一下这两种思路,咱们大家一起探讨下。”林巧枝开始讲,立马就有人递过来粉笔,且拉过来一块黑板。
林巧枝道谢,而后继续说:“第一种,硅整流器技术,做硅改,取代引燃管整流技术。”
她在黑板上划了一条竖线,将黑板一分为二,“另一个,液力传动技术,其实我们早在1959年就试制作了液力内燃机车,当时可能存在不少问题,但现在我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像是近两年的无缝热轧缸体技术,对改液力传动就有很大帮助。”
众人听着,思索着,也有懂行的点头:“这种热轧缸能承受比较高的压力,如果要往这个方向走,确实对咱们很重要。”
这是林巧枝考虑的,最适合眼下情况的两种方案。
她打算细致讲一讲。
祁厂长听着这两种好似都可行的方案,想到林巧枝式的谦虚,按捺不住道:“林工,另外几种想法,也给我们都一起说说?”
第111章 提前10年告别‘万国机车’备件困局
“啊, 还……还有几种?”坐直了身体准备听两种技术的众人朝着林巧枝和祁厂长看去,觉得不可思议。
可要说祁厂长是乱说的?
脑子锈了?
那要说林巧枝吹牛的?
看看黑板上她摆开架势准备仔细讲的东西,显然是不可能说服自己产生这样的想法。
“你知道点不?”李工低声同身边的段霍打听。
“我哪里知道?我要是能知道, 我不早给6y2型解决了?”段霍看着同事们投过来的目光,也是无奈, 他是这些天陪同林巧枝不假, 但都讲的是厂里的东西,还有6y2型机车的技术问题。
林巧枝想了想,被暂时淘汰的想法其实不是不可行,就是有些技术跨越太大了,显然不是眼下最合适的方案, “……里面可能会有一些我们现阶段无法克服的技术问题。”
祁厂长摆摆手:“没有关系,林工你先说说,也给我们开开眼界,拓宽一下思路。”
说不定他们能解决呢?
这才是祁厂长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林巧枝不能解决,可能只是碍于机车行业经验尚浅, 万一他们刚好就能解决呢?就跟买彩票似的, 每个人都抱着“万一我就中奖了呢”的想法,但是就不好诉诸于口了。
林巧枝也不在意这些。
她也习惯了自从走到高处后,处处有人小心照顾她的情绪了。
别说野丫头,连让她不高兴的话,她都很少能听到了。
她现在情绪总是很稳定,因为人的因素大大减少,而钢铁机械的世界又总是稳定按照逻辑运行, “另外几种那我也简单说说,比如晶闸管, 也就是可控硅。”
祁厂长一听就明白了,道:“说的是欧洲那边的机车技术?”
林巧枝点头,却补充道:“不管是技术引进,还是咱们株洲这边自己研发,我们都还受限于半导体工业薄弱的问题。”
在林巧枝的想法里,解决问题,肯定还是要尽量国产化,否则为了解决左脚脚脖子被卡的问题,又把右脚伸出去被另一个铁环卡住,显然是饮鸩止渴。
祁厂长左右看看:“这是哪方面的问题?”
“芯片封装吧。”
“对,还有散热技术。”
“也是不简单,我前段时间才和半导体厂的边工联系过。”
祁厂长暗暗咬牙,散会了他就去打电话!倒霉催的半导体,老方那家伙怎么就不能争点气!
每当这个时候,祁厂长就恨自己怎么就是终端产品,就好像带着几十个弟妹的大哥,怀里抱几个,背上背一圈,腿上挂着几个,手臂还趴着几个,想往前走一步,就必须要带着所有人一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