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当初我们做了那么多评估,又和对方会面协商那么多次,谁能想到德国人会搞这种事?”
  “德国工业还是强的,当初咱们用边区造的时候,那膛线都磨得跟没了没什么区别,打出去十米外哪还有什么准星,就看运气。要是能缴获一把德国原厂的盒子炮,那都是战士们争着抢着要的宝贝。”
  “林同志,你对德国这设备有什么看法?”有个穿中山装的人忽然问道。
  林巧枝作为工业人,当然有自己的态度,她想了想:“他们造出来的东西质量是好,可别人的再好,我们也是拿着我们的边区造一枪一枪打赢的。”她顿了顿,“别人的总归是别人的。”
  就像如今。
  ……
  说起来都唏嘘,自从第一笔天价维修费起,当初他们这些拍板这个引进项目的班子,心里都跟揉了沙子一样。
  等到第二次。
  不是傻子其实心里都有预感,那沙子直接就变成刀子。
  陆良看着这里头,还有昔日的老领导,都已经调远了,听到了消息,都还特意坐火车赶回来。
  再熬夜开会,讨论,到现在也是熬了大半宿了,陆良起身安排道:“我让食堂准备点吃的,先吃两口咱们再谈加热炉的事。”
  “不了。”赵志国抬手拒绝了一下,又道,“我看林同志也吃得差不多了,咱们还是先看看设备。”
  他们连夜前来,讨论拍板了用他们自己人的方案修。
  不亲眼看到结果,心哪里踏实得下来?
  林巧枝面前的盘子是空了,她点头,又揉了揉圆圆的脑袋,弯腰对她说:“姐姐要去工作了,你自己吃。”
  圆圆手里宝贝的拿着个鸡蛋,看看周围这么多气派的大人,又眼睛亮亮的拉着林巧枝的衣角,贴紧她小声说:“姐姐,你好厉害。”
  林巧枝笑了一下,鼓励道:“你也可以的。”
  小圆圆看着林巧枝在众人的簇拥中离开,看了好久。
  三车间。
  因为加热炉停工,温度倒是恢复了正常。
  112厂钳工组连夜带人给炉门配重进行了处理。
  “林工,还是请你再看看,把把关。”周工见林巧枝来了,让出位置,倒不是对自己的手艺没信心,实在是这问题处理得心里没底。
  林巧枝仔细检查一番,又核算了两遍。
  “上炉吧,开炉先做空载测试。”
  处理过的炉门被重新安装上去。
  空载测试顺利通过。
  车间温度上来了一点,空气有点燥热了。
  林巧枝脸上也冒出几滴汗珠,“换测试铁芯,用第三测试组再测试一遍。”
  “第三组负载是不是有点太大了,弱件铁芯能负担得起吗?”周工轻声提醒。车间里大家,心也紧紧的提起来,还有在旁边自从通电测试起,就一直悬着一口气在喉咙,不敢松下来的赵志国等人,背后燥热得出一背的密汗。
  林巧枝抹了一把脸:“咱不搞自欺欺人那一套,真好了,理论上测试弱件,也能扛住第三测试组的强度而不烧电机。”
  她拍板:“上吧。”
  大家的目光,很自然的汇聚到林巧枝身上。
  指挥棒* ,向来都不是因为那根棒子有多与众不同,才能指挥别人,纯粹是因为手持指挥棒的人不一样。
  在纯粹技术的领域里,个人技术的魅力,更是被无限拔高了。
  “换测试铁芯,上第三测试组!”周工转身,深吸一口气,用铁皮喇叭对车间下达道。
  第74章 小巧枝崇拜的、追逐的、向往的
  “关炉门!”
  厚重的炉门被缓缓关上。
  “嗡——”
  电机通电, 启动成功。
  “嗡~隆隆……”
  液压泵紧跟着运转,电机的转速也逐渐提升。
  “哧——!”
  液压阀开启,油路充压发出短促气流声。
  “轰——!”
  这是点火瞬间的爆鸣。
  林巧枝等技术人员, 对这些声音可谓了如指掌,每一声都能对应到具体的设备, 因为心里有数, 听着心态都还算平稳。
  赵志国等领导,听着就是完全不同的感觉了。
  “嗡——”一下,心嘭地重重一跳。
  “隆——”一下,呼吸跟着漏一拍。
  “哧——!”一下,腿上都感觉力气都跟着被抽走了, 发软。
  “轰——!”一下,头皮都紧绷起来,心也跟着一紧。
  等到整个加热炉进入平稳运行阶段,背后已经淌出一层密汗, 衣服都浸出一块块的痕迹。
  真要说,当年打仗的时候, 都没有这么紧张过。
  大不了就是命一条, 干就完了!
  但眼前这个大家伙,还真不是愿意干就能干的,电机第二次烧坏的时候,他们难道没有想办法?112厂率先组织了先锋队,几乎是不眠不休,夜以继日的做排查,陆厂长更是连续半个月, 每天都只睡几个小时,一边在外面跑, 请本省各个厂的专家,一边安排厂里的工作。
  在最终决定给出维修费,请德国方面来维修之前,在这个项目咬牙申请资金之前,长达两个月的时间里,有相当一部分人扑在这个步进梁式加热炉上,不管是奋斗精神,还是革命热情,都是饱满充沛的。
  可是技术这事,它就是和钢铁一样冰冷无情。任由你投入再多的人,再多的干劲,再热火朝天,锤不烂就是锤不烂,修不好就是修不好。
  没办法就是没办法!
  如果是按照投入的工时算,此前这么多号人,起码往里面投入上万个工时了。可自从陆良把林巧枝带回来,从头到尾这才几天?满打满算也就几十个工时,就算再加上她指挥的这满车间人,这一两天下来,不过也就几百个工时罢了。
  算下,几十倍,近百倍的差距了!
  要不说为什么二战之后,各国重视技术工人、重视技术专家呢?
  掌握了技术,一人能抵得上一个营、一个团、甚至一个旅的效率!
  听说林工是红旗农械厂出身。
  她这是什么?
  这简直是一台超级无敌收割播种犁地一体的联合拖拉机,轰隆隆下田就把地给收拾了!
  越是看着眼前的情况,越是看着步进梁始终平稳运转,陆良这些半吊子技术外行,心里感慨就越深。
  “电机的声音,好像真的小了很多。”
  “没那么明显了。”
  相比外行算着投入、算着工时这些,内行的注意力,就全部注意在炉门、还有林巧枝提出的电机负荷问题上了。
  当发现钢胚在甬道中不断移动,步进到各个节点,整个过程中,电机的声音一直都比从前平稳。
  齐诚等人高兴的同时,也都在心里隐秘地松了一口气。
  ——声音确实没之前明显了,至少能说明方向没有错,林工的判断是正确的。
  等到第三测试组顺利结束,修过的加热炉抗住了这样大的压力,没有发生任何问题!
  整个车间安静了一瞬。
  紧接着,很快响起啪啪啪的掌声,掌声慢慢连成一片,从长达几十米的步进梁这一头,响到车间的另一头。
  夹杂在这些掌声里的,还有不少长长的“吁——”的吐气声。
  互相听到声音,齐诚等人相视一笑,道:“之前都是感觉推进艰难,被卡得叹气。这次进度飞快的往前跑,反倒是有些心慌了。”
  忒不适应,感觉有点奇妙。
  毕竟这种国外领先许多的技术,遇到问题,别说解决了,只要不蒙圈到迷糊,不头痛得满脑壳起包,就谢天谢地了!
  112厂又做了一些测试。
  这一测就到了晚上,基本可以确定,确实是炉门被做了手脚了。
  因为不管他们怎么折腾,这台加热炉都好端端的!十分坚强!
  陆良没忍住大笑三声,好像一把将这几个月的郁气全部挥洒出去,“好!!”
  他当晚就组织了一桌席面,还说:“照规矩,这该是林工你一落地就吃上的,结果一进厂,就去修电机了,是咱们怠慢了。”他还拿了个酒杯,高兴得脸都红了,“来来来,我敬林工一杯。”
  “不喝酒。”林巧枝摇摇头。
  陆良还是笑呵呵的,热情张罗:“那林工你喝绿豆汤,喝水都行。”
  “我先干了。”他手微微拦着杯口,仰头一饮而尽。
  林巧枝也不假惺惺的客气,同旁边道:“帮我拿一瓶汽水,橘子味的,谢谢。”陆厂长昨天下去才弄回来的,生怕她身体扛不住中暑。
  然后端着碗里的绿豆汤,抬着对空碰一下,算作回应。
  赵志国等人见此场面,缓和僵硬的领导技能一下就飙升,哈哈笑了两声,打圆场道:“咱们林工是搞技术的,性子难免纯粹一点,她肯定也没有别的意思。而且年轻人都挺爱喝汽水的,没这一下,我都差点忘了林工才十八哈哈。”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