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咱们庆功宴,大家都随意点好吧,想喝点什么都行。”
“性子纯粹一点,所以才有这么高的技术嘛。”
“确实是年少有为,年轻人口味不同,理解理解。”
“你们怕是不知道,林工一手技术也是不差的,不喝酒是个好习惯,值得提倡学习的。”
不管此刻这一桌领导和高工怎么想,但都表现得非常理解客气的样子。
林巧枝给杯子里倒了黄澄澄的汽水,闻着清甜的汽水味道,舒服地喝了两口。其实,她虽然做不到长袖善舞,但是应付这个场合还是可以的,笑一笑,说说好听的话,来回客套两句,可这对她来说,其实也是消耗,要动脑子的。
在技术上动脑子多了,尤其这两天用狠了脑子,她对这些酒桌上应承就有些犯懒了。
更深一层次的,林巧枝其实更照顾自己的情绪了。
她逐渐感觉到,为什么王工就那么黑脸骂人,翁工等一众高工都各有自己脾气了,他们难道都不懂交际,都没有情商吗?不是的,而是技术和实力带来的安全堡垒。
——我明白该怎么做你才舒服,但我舒服才更重要。
这是极其高的安全感和自信心,才能滋养出的个性。
能做自己想做的事,自己舒服才是最重要的,更多以自己的情绪为先,其实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享受。
林巧枝就有点稍稍进入这种状态了,现在,她既有安全感,又不缺自信心。
从前她饭局上说“不喝酒”的时候,难免还有点硬邦邦的,还要借一借红旗厂的厂规来打打圆场。
现在,她已经能十分自然地说出这话了。
她不喝酒。
如果想和她交朋友,那就适应她。
林巧枝已然有底气和自信,散发出这种气场。
因为她这种自然,桌上喝酒的氛围大减。
劝酒的、碰杯的都少了很多。
毕竟谁心里都清楚,今天这桌堪比过年的席面,是为谁而办的。
看起来好像有点奢侈。
但和林巧枝为112厂省下来的钱,为国家省下来的巨额经费比,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陆良还热情的介绍:“林工,在我们112厂,别的不说,伙食绝对是丰富的!各地口味都有,你看这个上海的熏鱼,白斩鸡,糖醋大排。”
他用筷子隔空又指着:“湖南的洪江鸭子,腊肉。还有东北人揉面做的馒头,罗宋汤……”
还别说,这还真是林巧枝这十八年来,吃过最丰盛的一餐饭。
在如今这个全国饮食习惯都还不流通的年代,三线厂应该是最早跨越地域限制,有机会品尝全国各地美食的地方了。
林巧枝听得连连点头,发现她还挺喜欢吃洪江鸭子的,又聊道:“周工、齐工你们是上海人和东北人?”
“哈哈哈,是不是见我们聊天挺稀奇的?上海人说上海话,东北人说东北话,还都听得懂对方在说什么。”齐诚笑道。
林巧枝点点头,在这厂里,好像大家都是这么交流的,又问:“那你们都会说对方的方言吗?”
周工摇头:“听得懂,不怎么会说。不过咱们厂二代,倒是会说几种方言。”
边吃边聊,气氛逐渐热络了起来。
赵志国在桌下,用脚轻轻踢了一下陆良,又朝他使了个眼色。
陆良找人要了一瓶新的汽水,站起来递给林巧枝:“来,林工,一定吃好,还有什么想吃的就提。”
又在坐回去之后,很自然地笑着赞叹:“林工虽然年轻,但脑子灵活,眼力也强,学习能力更是了不得,听说当初八个月就学完三年课程?”
林巧枝抬头看他,点头应道:“是有这事。”
“果然是不一般,”陆良笑着切入了主题,“也不怪看到步进梁也不憷,那林工平时学习其它技术,也都能有这么快的进度和理解速度吗?”
说起来,陆良也不免觉得,这个脑子是有点惊人了。
陆良虽然是在笑着问,但其实心里已经有答案,毕竟眼前的人虽然年轻,可干的事却一点不少,拖拉机项目还摆在那呢。
林巧枝又不傻,当然能猜到他想问什么,毕竟他们被卡的技术,可不止112厂这一个:“其实也不一定。”
林巧枝如实道:“如果非要说,应该是普遍的、偏大众的,应用范围广的技术,我会学习理解的比较快。比如电机,咱们其实见过不少电机,即使步进梁这个再复杂,基础框架还是在的。”
再加深一步说,普适性的技术,像是加热炉,在梦里也比较好找,她就相当于拥有了一个可以拆卸、自由折腾的学习对象。
别人不懂的地方,她完全可以各种尝试,大胆猜测+积极验证,加上她逐渐加深的工业功底,理解学习起来自然进度飞快。
像是20吨重模具这样的特殊个例,梦里就没有,她靠自己倒是也能完成,但进度速度肯定就没有那么恐怖了。
“这倒也是。”
“好理解好理解,像是这些偏向通用的技术,其实如果《机械原理》这种书研究得比较深,功底比较扎实,再脑子灵活一点,理解起来也是蛮快的。”
“要是太生僻,没有基底,咱也不能无中生有不是?”
“机械其实和数学也差不多,一通百通嘛。”这句话还有没说的剩下半句,要是一不通,那估计剩下的百,也就都歇菜了,和数学一样,不懂就是不懂。
不需要林巧枝多解释什么,大家纷纷都为她这份特殊找补好了理由。
一通分析下来,好像还挺有道理。
陆良笑笑:“林工对自己要求太高了,哪有什么都懂的?”又表示,“我们厂这个步进梁式加热炉修好了,肯定也是要写报告的。”
他自己厂里的情况,肯定是如实描写的,光是这一部分,林巧枝的天赋和能力就极其突出了。
他这话的意思,就是问林巧枝其余部分,有多大把握,可以写进去多少了。
事是好事,跟组织表功夸人,可如果把握不好尺度,夸大了,事后闹出笑话,那也是有点得罪人的。
陆良可不做这种事!
林巧枝就不太在意这些了,她是直性子,有一说一,既不炫耀浮夸,也不做揽功自大那些事,说出的话都是能负责的,“报告肯定是要如实的。”
得到了林巧枝的点头,陆良和赵志国等人都不免微微亢奋,这是对其它广泛性技术也有信心啊。
“来,吃吃吃。”
陆良热情招呼,他当然也还想跟林巧枝搞好关系,以后如果步进梁式加热炉再出问题,那不就多条路子吗?
陆良当然是还想留林巧枝两天的。
但林巧枝却打定主意要回去了,待在112厂的时间,已经比预计的多两天了,“明天我就回去了,家里还有我自己的项目。”
送林巧枝离开时,陆良还是有点舍不得,这要是他们112厂的人该多好,“林工,我这里就不留你了,要是你以后再来我们这边,随时欢迎你来做客。”
他用力握了握林巧枝的手:“这次可算帮我们解决大问题了,我肯定为你请功。”
作为112厂的厂长,作为为这个步进梁式加热炉奔波最久、耗费了最多心神的人,陆良最清楚林巧枝此行的含金量。
“您客气了。”林巧枝看着112厂安排陪同她回去的两人,想到火车上的旅程,又道,“这一趟,我对步进梁式加热炉也有了一些见解,回程的路上,我写一些自己的理解和资料,希望对你们突破技术封锁有所帮助。”
她看得出来,陆良这么能折腾,显然也不是什么甘于平庸的人。
加热炉如今拆都拆了,门炉也处理了,电机都被她们折腾成啥样了?
他能忍住?
陆良一听,大喜过望。
他可是见过林巧枝给厂里职工讲东西的,清晰又好懂,要是她愿意把她那颗宝贝脑子里懂的东西,全都细细地写下来。
不敢想会对他们有多大的帮助!
陆良再看那两个他之前精心挑选出来的一男一女,都是个子高、体格壮、还跟着民兵训练过的厂职工。
忽然就不顺眼,不满意、不放心了。
这两人保护人还行。
不会照顾人啊!
这要是林工在路上,写着写着饿了渴了,还要照顾自己,岂不是浪费时间?
要是正写到关键地方,思路被打断了怎么办?万一要是被打断之后,再想不起来了怎么办?
陆良越想,越觉得这些事太有可能发生了,光是想一想他心都痛得在滴血了!
陆良当机立断道:“我再派个人,跟你一起回去。”
林巧枝:?
两个人还怕拿不回来一点资料吗?
她婉拒:“三个人就太多了,搞得实在铺张。”阵仗未免有点大了,她难道是什么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宝宝吗?坐个车还要三个人全方位护送?
“性子纯粹一点,所以才有这么高的技术嘛。”
“确实是年少有为,年轻人口味不同,理解理解。”
“你们怕是不知道,林工一手技术也是不差的,不喝酒是个好习惯,值得提倡学习的。”
不管此刻这一桌领导和高工怎么想,但都表现得非常理解客气的样子。
林巧枝给杯子里倒了黄澄澄的汽水,闻着清甜的汽水味道,舒服地喝了两口。其实,她虽然做不到长袖善舞,但是应付这个场合还是可以的,笑一笑,说说好听的话,来回客套两句,可这对她来说,其实也是消耗,要动脑子的。
在技术上动脑子多了,尤其这两天用狠了脑子,她对这些酒桌上应承就有些犯懒了。
更深一层次的,林巧枝其实更照顾自己的情绪了。
她逐渐感觉到,为什么王工就那么黑脸骂人,翁工等一众高工都各有自己脾气了,他们难道都不懂交际,都没有情商吗?不是的,而是技术和实力带来的安全堡垒。
——我明白该怎么做你才舒服,但我舒服才更重要。
这是极其高的安全感和自信心,才能滋养出的个性。
能做自己想做的事,自己舒服才是最重要的,更多以自己的情绪为先,其实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享受。
林巧枝就有点稍稍进入这种状态了,现在,她既有安全感,又不缺自信心。
从前她饭局上说“不喝酒”的时候,难免还有点硬邦邦的,还要借一借红旗厂的厂规来打打圆场。
现在,她已经能十分自然地说出这话了。
她不喝酒。
如果想和她交朋友,那就适应她。
林巧枝已然有底气和自信,散发出这种气场。
因为她这种自然,桌上喝酒的氛围大减。
劝酒的、碰杯的都少了很多。
毕竟谁心里都清楚,今天这桌堪比过年的席面,是为谁而办的。
看起来好像有点奢侈。
但和林巧枝为112厂省下来的钱,为国家省下来的巨额经费比,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陆良还热情的介绍:“林工,在我们112厂,别的不说,伙食绝对是丰富的!各地口味都有,你看这个上海的熏鱼,白斩鸡,糖醋大排。”
他用筷子隔空又指着:“湖南的洪江鸭子,腊肉。还有东北人揉面做的馒头,罗宋汤……”
还别说,这还真是林巧枝这十八年来,吃过最丰盛的一餐饭。
在如今这个全国饮食习惯都还不流通的年代,三线厂应该是最早跨越地域限制,有机会品尝全国各地美食的地方了。
林巧枝听得连连点头,发现她还挺喜欢吃洪江鸭子的,又聊道:“周工、齐工你们是上海人和东北人?”
“哈哈哈,是不是见我们聊天挺稀奇的?上海人说上海话,东北人说东北话,还都听得懂对方在说什么。”齐诚笑道。
林巧枝点点头,在这厂里,好像大家都是这么交流的,又问:“那你们都会说对方的方言吗?”
周工摇头:“听得懂,不怎么会说。不过咱们厂二代,倒是会说几种方言。”
边吃边聊,气氛逐渐热络了起来。
赵志国在桌下,用脚轻轻踢了一下陆良,又朝他使了个眼色。
陆良找人要了一瓶新的汽水,站起来递给林巧枝:“来,林工,一定吃好,还有什么想吃的就提。”
又在坐回去之后,很自然地笑着赞叹:“林工虽然年轻,但脑子灵活,眼力也强,学习能力更是了不得,听说当初八个月就学完三年课程?”
林巧枝抬头看他,点头应道:“是有这事。”
“果然是不一般,”陆良笑着切入了主题,“也不怪看到步进梁也不憷,那林工平时学习其它技术,也都能有这么快的进度和理解速度吗?”
说起来,陆良也不免觉得,这个脑子是有点惊人了。
陆良虽然是在笑着问,但其实心里已经有答案,毕竟眼前的人虽然年轻,可干的事却一点不少,拖拉机项目还摆在那呢。
林巧枝又不傻,当然能猜到他想问什么,毕竟他们被卡的技术,可不止112厂这一个:“其实也不一定。”
林巧枝如实道:“如果非要说,应该是普遍的、偏大众的,应用范围广的技术,我会学习理解的比较快。比如电机,咱们其实见过不少电机,即使步进梁这个再复杂,基础框架还是在的。”
再加深一步说,普适性的技术,像是加热炉,在梦里也比较好找,她就相当于拥有了一个可以拆卸、自由折腾的学习对象。
别人不懂的地方,她完全可以各种尝试,大胆猜测+积极验证,加上她逐渐加深的工业功底,理解学习起来自然进度飞快。
像是20吨重模具这样的特殊个例,梦里就没有,她靠自己倒是也能完成,但进度速度肯定就没有那么恐怖了。
“这倒也是。”
“好理解好理解,像是这些偏向通用的技术,其实如果《机械原理》这种书研究得比较深,功底比较扎实,再脑子灵活一点,理解起来也是蛮快的。”
“要是太生僻,没有基底,咱也不能无中生有不是?”
“机械其实和数学也差不多,一通百通嘛。”这句话还有没说的剩下半句,要是一不通,那估计剩下的百,也就都歇菜了,和数学一样,不懂就是不懂。
不需要林巧枝多解释什么,大家纷纷都为她这份特殊找补好了理由。
一通分析下来,好像还挺有道理。
陆良笑笑:“林工对自己要求太高了,哪有什么都懂的?”又表示,“我们厂这个步进梁式加热炉修好了,肯定也是要写报告的。”
他自己厂里的情况,肯定是如实描写的,光是这一部分,林巧枝的天赋和能力就极其突出了。
他这话的意思,就是问林巧枝其余部分,有多大把握,可以写进去多少了。
事是好事,跟组织表功夸人,可如果把握不好尺度,夸大了,事后闹出笑话,那也是有点得罪人的。
陆良可不做这种事!
林巧枝就不太在意这些了,她是直性子,有一说一,既不炫耀浮夸,也不做揽功自大那些事,说出的话都是能负责的,“报告肯定是要如实的。”
得到了林巧枝的点头,陆良和赵志国等人都不免微微亢奋,这是对其它广泛性技术也有信心啊。
“来,吃吃吃。”
陆良热情招呼,他当然也还想跟林巧枝搞好关系,以后如果步进梁式加热炉再出问题,那不就多条路子吗?
陆良当然是还想留林巧枝两天的。
但林巧枝却打定主意要回去了,待在112厂的时间,已经比预计的多两天了,“明天我就回去了,家里还有我自己的项目。”
送林巧枝离开时,陆良还是有点舍不得,这要是他们112厂的人该多好,“林工,我这里就不留你了,要是你以后再来我们这边,随时欢迎你来做客。”
他用力握了握林巧枝的手:“这次可算帮我们解决大问题了,我肯定为你请功。”
作为112厂的厂长,作为为这个步进梁式加热炉奔波最久、耗费了最多心神的人,陆良最清楚林巧枝此行的含金量。
“您客气了。”林巧枝看着112厂安排陪同她回去的两人,想到火车上的旅程,又道,“这一趟,我对步进梁式加热炉也有了一些见解,回程的路上,我写一些自己的理解和资料,希望对你们突破技术封锁有所帮助。”
她看得出来,陆良这么能折腾,显然也不是什么甘于平庸的人。
加热炉如今拆都拆了,门炉也处理了,电机都被她们折腾成啥样了?
他能忍住?
陆良一听,大喜过望。
他可是见过林巧枝给厂里职工讲东西的,清晰又好懂,要是她愿意把她那颗宝贝脑子里懂的东西,全都细细地写下来。
不敢想会对他们有多大的帮助!
陆良再看那两个他之前精心挑选出来的一男一女,都是个子高、体格壮、还跟着民兵训练过的厂职工。
忽然就不顺眼,不满意、不放心了。
这两人保护人还行。
不会照顾人啊!
这要是林工在路上,写着写着饿了渴了,还要照顾自己,岂不是浪费时间?
要是正写到关键地方,思路被打断了怎么办?万一要是被打断之后,再想不起来了怎么办?
陆良越想,越觉得这些事太有可能发生了,光是想一想他心都痛得在滴血了!
陆良当机立断道:“我再派个人,跟你一起回去。”
林巧枝:?
两个人还怕拿不回来一点资料吗?
她婉拒:“三个人就太多了,搞得实在铺张。”阵仗未免有点大了,她难道是什么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宝宝吗?坐个车还要三个人全方位护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