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炉门配重?说的是技术维护手册里, 要定时清理炉门积渣、氧化皮附着的问题?”齐诚不解地挠头,试着理解。
  在场许多技术工人也都面面相觑。
  “这个方向也可以注意下。”林巧枝道, “尤其是这两次电机烧毁之前, 炉门的清理维护工作日志。我推测,大概率是在维护周期的末尾,导致炉门有积累积渣等问题,加重了电机负荷。”
  “我们原先的思路,寻找方向都是动件, 偶发、触发性故障。配重失衡,这就是完全不同的观点了。”周民权皱了一下眉头,又松开。
  如果从前的突破方向和思考方向确实是错的,就能解释为什么他们一批批人来都发现不了端倪了。
  那这个问题被解决的概率一下就提高了。
  林巧枝点头:“我们原来的想法, 是基于电机两次都在正常工作,一切操作规范的良好情况下, 突然烧坏。考虑偶发性、触发性故障, 思路肯定是没大问题的。”
  “但是,我们所有的自查自修自检报告,都没有问题。更换一下思路,是不是咱们一叶障目了,炉门这种时刻参与加热炉运转的设备才是细雨无声。”
  大家听着林巧枝的话,不觉点头,感觉这个思路, 情绪振奋了起来。
  炉门确实是他们此前排查的重点,尤其是按照《炉门操作规范》, 组织上派来调查的人,都把他们的炉门操作工人培训流程检查了好多遍,还提问抽查,就是为了排除人为导致烧电机的可能。
  比如坚决杜绝在门炉开关过程中,半途反向操作,反向开合,这些规范,他们的操作工人都是刻进骨子里的!
  但如果炉门里藏着问题呢?
  谁能想得到!!
  谁能想到这个开开合合几万次,都一切正常的炉门竟然本身是有问题的?
  “炉门的维护日志都拿过来了。”一名年轻工人气喘吁吁的抱着一大摞黄封皮的维护日志跑过来。
  “找找。”
  “我们加工任务重,我记得好像是半个月清理一回?”
  “有时候生产计划赶得急,二十多天一个月不停工也是有的。”
  “这都有记录是哪个班组负责的,许组长,麻烦你把人喊过来一下,看看他们还记不记得当时清理炉门的状态?”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很快就把资料找出来,了解清楚了当时的炉门维护情况。
  林巧枝也趁着这个时间,去到炉门边,在结束这次测试的节点,亲自上手试了试这个炉门。
  一入手。
  带着特意去感知其重量的想法,林巧枝这双能掂量出以毫克为单位误差的手,很快就感受到不同了。
  她在梦里也试过《炉门操作规范》,试过炉门的各种不规范操作,这里面真的有问题!
  听到消息的陆良,很快跑了过来,面带喜色。
  以他的视角来看,这个顽固的问题能进展到目前这一步,甚至有人能给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已经是极其使人振奋了。
  陆良一到。
  就给林巧枝拿了一缸子用井水镇过的绿豆汤,还有一条冰凉干净的湿毛巾。
  还没来得及开口问具体情况,他就听到有人讨论:“真的和林工推测的一样,两次电机烧坏,都是在炉门维护清理的周期末端。”
  林工可没有看过他们的炉门维护日志!
  这玩意,连很多本厂的人都没有看过。
  陆良紧张:“咱们的维护工作没做到位?”
  “不存在的。”维护组的组长站出来,为自己申辩,“我们都是按照厂家那边给的维护手册,严格按照他们的维护要求来做的,积渣的厚度最高的时候,都没有靠近过他们的规定线。”
  林巧枝回来也看了看已经翻找出来的日志,为他解释了一句:“问题一直都在,日积月累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渐厚的积渣不过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罢了。”
  它让电机逐渐被推着越过负荷边缘。
  确实是它压死的。
  但问题是这一根稻草吗?
  林巧枝亲自去确认过后,心里把握已经升至八成,她给出结论:“依照我的理解,这套装置设计之初,炉门就需要精确计算配重,失衡就会导致电机负荷增大,配重应当是按炉门理论重量1:1、或者一个更精确的数值设计的。”
  现在压力就给到112厂这边了。
  问题是找出来了。
  但是这种藏的很深的、并且平时看不出毛病的故障,有一个非常大的难点——怎么判断和确定,找出来的问题对不对呢?
  咬着牙维修过后,倒是还可以用弱件测试一下。
  没有维修之前,谁能确定问题就出在这里?
  如果执行了这个维修方案,最后却没有效果,甚至炉门也坏了,那可想而知西方索要的技术维修费,可能会再翻一番不止。
  甚至以“你们动过,我们不负责修好”为由头,再次狮子大开口。
  这个问题确实很无解。
  技术领先、霸占市场就是有优势,甚至很多国家想发展自己工业的时候,都会被这些领先者垄断市场,到处都会有不理解的声音,“为什么要花大价钱自己造,投入又多,质量又差,咱们直接买不好吗?”
  只能靠112厂自行决断,林巧枝能做的,就是表现出她的自信和底气,予以陆良等人心理上的支持。
  林巧枝给出她算出来的具体数据。
  鏖战两天的疲惫就涌上来,去澡堂洗漱过后,换了一身凉快的棉白跨栏背心,倒头就睡了。
  在极短的时间内,熟悉理解这么庞大复杂的机械,还连续高强度集中注意力思考,对她来说消耗也是不小的。
  至于往后面的步骤。
  林巧枝也没有别的更好的建议了,就先睡饱了再说。
  等她睡醒,已经是下午了。
  从屋里出来,属于夏天的阳光非常热烈晃眼。
  林巧枝用手挡住眼前刺眼的太阳,深吸了一口这山里的空气,又舒服地伸了一个懒腰。
  “姐姐,你醒啦!”
  有个小女孩丢下在玩的树枝,站起来跑过来,惊喜道:“妈妈让我守在这里,说你醒了就带你去食堂,食堂给你准备了好吃的。”
  说着,她还咽了下口水。
  有点馋的样子。
  林巧枝不免失笑,又摸摸她的头:“那等会姐姐带你也吃一点,奖励你一直在这里守着没有乱跑,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圆圆!”小女孩眼睛一下就亮了,很大声的说,“肉圆的圆哦,就是过年炸的肉圆~”
  表情还挺一本正经,骄傲地挺起小胸膛。
  林巧枝忍住笑:“真的呀?”
  小孩子,真的会有些莫名其妙自己认定的事。
  她分明记得前两天住进来,她妈妈介绍的时候,好像不是这样说的。
  “真的呀!”
  “姐姐你喜欢吃肉圆吗?”
  “肉圆可好吃了,我上次吃还是过年呢。”
  林巧枝下楼简单洗了把脸,这才跟着又蹦又跳兴奋得不得了的小女孩一起去了食堂。
  “林工,你休息得怎么样?”和小圆圆吃到一半,陆良也赶过来了,应该是有人去通知他了,进来就慰问了一番林巧枝。
  林巧枝还好,反而看看陆良眼下的黑眼圈,“还行,睡一觉就缓过来了,倒是陆厂长你。”
  陆良不在意的坐下,随手拿了一碗凉稀饭,呼噜呼噜地喝,“这算什么,当年打仗的时候,行军挖战壕,在战壕里几天不合眼都是常事。”
  他这才说道:“我们讨论过后,已经确定采用你的方案,调整门炉配重了。”
  他们边说,就见几名中山装,白短袖的确良衬衫、还有几个身着劳动布军便服的人走了进来。
  林巧枝倒是会认人,因为在江城去赵局那开会时,还有给她颁奖的省领导们,也是这样的打扮。
  朴素大方,胸口插着一支英雄牌钢笔,基本没什么错了。
  “是咱们省委的班子,还有几个三线厂的人。”陆良提醒了林巧枝一下。
  林巧枝倒是对其中几人有点印象,就是之前交流会那次,就跟里面一两个重型设备制造厂有过接触。
  赵志国一行人进入食堂,目光扫视一圈,后就直奔着林巧枝而来。
  “赵局。”
  “赵局长。”林巧枝也站起来,微微诧异,居然和她们那儿的赵振云局长是一个姓,果然是百家姓里的大姓。
  “坐坐坐。”赵志国拍拍林巧枝的肩膀,又在她旁边的位置坐下来,紧接着就笑道,“没想到啊,又一次听说林工你的名字,比之前更厉害了。”
  “也是运气好。”林巧枝客气了一句,其实也有几分真心,能得到如此机缘,何其有幸。
  “这可不是运气。你上次搞分体研制的时候,我就想了,年轻人真是了不得。现在才多久,没想到啊,你这更厉害了。”赵志国连连赞叹,又转而感慨,“这个步进梁式加热炉,可是我们的一块心病。”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