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台下众人其实也都看到了那个出声的人,倒是不觉得他没素质,只觉得他说出了大伙的心声。
把人心勾得痒痒,然后就不管了,怎么能这样!!这样是不道德的!!
即使道理都懂,但心里还是痒痒啊,不少人屏息凝神,希望这位勇敢的同行再给点力,为大家发声。
毕竟这样的带点纪律的场合,尤其是台上站着的人如此年轻,是个年轻后辈,不是每个人都方便、且好意思提出这样的请求的。
“今天上午时间有限,我们抓紧。”林巧枝不受影响,节奏也没有丝毫被打乱,“我们接下来看第二个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难度,远高于分体松动……”
台下不少人脑子还被上一个问题吸引撩拨,舍不得离开,但林巧枝讲的下一项技术又追着就来,更为诱人。
这个也好,那个也香。
脑子好像变成两只在抢食的狗,在争斗中汪汪大叫,左蹦右跳。
在两难中犹豫抉择,脸上肌肉都跟着抽动两下,最后只能忍痛割爱,跟着林巧枝的节奏走。
没办法。
要是纠结这一个问题,难道要把后面所有关键点全都错过吗?
林巧枝在分享这些经验的时候,注意到,礼堂门口打开,进来几个穿中山装的中年人,广交会上分管工业展区的胡开记和外交部的一名同志都在里面,另外几位,就不太眼熟了。
不过这一行人进来之后,就在后排找位置坐下了,并没有打断林巧枝的分享。
时间一点点流淌。
台下的各种声音和反应都趋于平缓,所有人都调动全部脑力认真听林巧枝讲述的内容。
“……以上就是分体研制需要克服的几个主要困难,接下来,我想以这个20吨重模具的经验为基础,同各位分享一下我对优化这套技术的一些想法。”林巧枝语气很谦虚,没有什么沾沾自喜,傲慢自得的调子。
但事实上,技术讲到这里,不管语气和神态如何,就已经不是谦虚不谦虚,客气不客气的问题了。
就好像考完试,一个学霸以很谦虚的口吻说:“这次数学只考了120分。”
人家是有理有据的,她说自己附加题没做,还有提升空间。
但这个满分的战绩砸下来,口吻和态度就得由听到这话的人自行解读了。
“在这套20吨模具的制作中,我们每个模块都预留了‘技术升级插槽’,若日后产品升级,技术有变动,随时可以替换新的模块,进行技术升级。”
不需要20吨整体重做!
“方案设计之初,我们考虑到模具的‘移植性’,其中至少60%部件可复用。”
“仅更换故障模块,预估维修成本降低了94%”
……
林巧枝设计的方案,为什么会让人惊艳不已,道理就在这些巧思里了。
她不仅完成了分体研制的基础技术功能,还建立了工业品“可进化”的概念。
这是整体制作完全无法匹敌的。
不仅解决了“失误率”“工期风险”“材料报废率”“运输难度”等普遍问题,竟然还能同时考虑到整个模具未来的迭代升级,这实在是有些骇人听闻了。
模具作为工业之母,用来批量生产某种固定形状工件的东西,竟然有人考虑到它的未来升级!!
对小模具来说,这纯粹就是浪费功夫,有设计这个的时间,新的都做出来了。
但对于超大超重的模具来说,这绝对是所有人没有办法抵挡的诱惑。
后排,胡开记等人还有些怔愣,有点明白但又不是特别肯定,朝着身旁红旗厂接待他们的人询问确认。
红旗厂的人举例:“您想想,那个采购自奥地利的大型模具出了毛病,三天两头停工,对方只能重新再定制一个全新的模具,这是多大一笔开销?但是日后,坏了可以只重新做一个模块,如果技术升级,还能再找我们设计替换件。”
他还打了个比方:“这样说吧,假设是生产汽车,汽车总要升级外观和技术吧?一般来说车辆整体框架都是用冲压模具一体成型,即使外观只是升级改变一点,整套模具都要重做。”
说得这么明白了,胡开记一行人自然是听懂了,没忍住相互看看。
胡开记笑笑,恍然道:“这就不奇怪了。”
终于解开了他们这段时间的疑惑。
他们之前还纳闷,外商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好说话了,竟然会那样热情的夸赞他们做的模具,连笑容都热情了不止一倍,积极地想要与他们保持联络。
采购那些农产品,轻工业品的时候,怎么没见外商这么热情友好?
难道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工人技术精湛,成品质量看起来高一点?
难道他们的农产品质量就不好,味道就不好吃?
胡开记这下明白了缘由,对周围几个同事笑道:“他们这是想保持好联络,以后不管出问题维修,还是技术升级,都还得找红旗厂。”
“难怪笑得那么好,他们这次可算占了大便宜了,后头分体研制模具的定价,可不能再按照原来价钱的来了。”
“这下不仅打出了名气,连回头客也牢牢揽住了!”
这样精巧的设计,难道还敢交给别人不成?真的能放心?
除了红旗厂,别无他选。
除非愿意就和原来一样,整件报废,全部重做。
胡开记这些外行都啧啧称奇。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可想而知这在场的一众工业战线同行有多震撼了,这绝对不仅仅是“可进化”这一个概念,其中牵扯到方方面面。
一时间,心里像是有蚂蚁在爬,又像是有火球在滚。
明明是深秋要入冬的时节,有些人热得扯开衣领,甚至直接敞开外套,试图通过气温来冷静一下头脑。
等林巧枝分享出这部分想法,甚至包括一些没能来得及在20吨重型模具上实现的设计之后。
早上的这场交流会也接近尾声。
“……感谢各位前辈、工业战线同志的倾听,以上就是我带来关于大型模具分体研制的一些经验和感想。接下来还有十分钟左右的时间。”
林巧枝本想说大家提前去食堂吃饭吧,干饭!!
结果话还没说完,就看到有不少人已经站起来,急切地朝红旗厂现场人员要话筒。
还有前排的人,干脆纯靠嗓子足朝台上喊话,不过声音虽大,语气却听起来很好的样子:“还有十分钟,我个人,想请求林工多留一会儿,有几个问题,实在是非常想得到解答。”
事先并没有准备这个环节。
林巧枝侧头看向了温东鸣、王柏强他们所在的方向,他们那边交头接耳商量了两句。
虽然是主办方,但现场这个情况,实在是有点盛情难却。
于是在第一排右侧的温东鸣站起来,拿着话筒朝后面道:“那咱们借着最后的时间,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大家注意把控时间,有些明显需要时间才能讲清楚的,就留到下午探讨,相* 信咱们下午的交流会更精彩……”
下午?
下午的安排分明是留出充分的时间,让他们相互探讨理解,吸收上午讲的内容,有助于第二天的分享和交流。
江南造船厂的一名技术高工率先站了起来:“林工,采用这套分体研制的技术后,这套20吨模具制作工期比整体制作减少了五分之一,这应该有第一次尝试的原因,你觉得交付周期最快可以提前多少?”
林巧枝思索片刻。
分体研制有一个特别大的好处——所有拆分的部件,可以同时进行加工。
比如把一个整体拆分成五份,理论上最快可以有五倍的进度。
但还是要结合一些实际情况,林巧枝握着话筒回答道:“如果水平足够高的技术工人充足,并且不受天车台数的钳制,我个人觉得,这套模具,最快应该可以把原本预计整体制作的180天周期,压缩到45天左右。”
分体研制,就是可以劈开时间山的!
他呼吸明显急促了一些,还想问,但被人抢了先。
“林工!”重型设备厂的王国伟站起来,问了关于模具“可进化”的相关问题。他的旁边,也还有不少人都跃跃欲试,手里都半举着笔记本,显然刚刚听林巧枝讲述时记录了不少想法。
……
随着交流会的展开,直到最后简单的问答环节。
称呼林巧枝为“林工”的声音明显变多了,语气也变得更认真,少了几分对年轻后辈的随意。
一个人,在技术行业内的地位,传是传不出来的,只能靠着货真价实的战绩一场场仗打出来。
而想要在如此多同行面前,博得一定的名气和地位,显然就要拿出一些不一样的,超出大家水平的东西来推平阻力,才铺得开名气。
“当制作过程中,局部工艺出现失误,不再像原来那样整体报废,再加上分体的解构……材料利用率我觉得能从 60% 升至 85%左右。”
把人心勾得痒痒,然后就不管了,怎么能这样!!这样是不道德的!!
即使道理都懂,但心里还是痒痒啊,不少人屏息凝神,希望这位勇敢的同行再给点力,为大家发声。
毕竟这样的带点纪律的场合,尤其是台上站着的人如此年轻,是个年轻后辈,不是每个人都方便、且好意思提出这样的请求的。
“今天上午时间有限,我们抓紧。”林巧枝不受影响,节奏也没有丝毫被打乱,“我们接下来看第二个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难度,远高于分体松动……”
台下不少人脑子还被上一个问题吸引撩拨,舍不得离开,但林巧枝讲的下一项技术又追着就来,更为诱人。
这个也好,那个也香。
脑子好像变成两只在抢食的狗,在争斗中汪汪大叫,左蹦右跳。
在两难中犹豫抉择,脸上肌肉都跟着抽动两下,最后只能忍痛割爱,跟着林巧枝的节奏走。
没办法。
要是纠结这一个问题,难道要把后面所有关键点全都错过吗?
林巧枝在分享这些经验的时候,注意到,礼堂门口打开,进来几个穿中山装的中年人,广交会上分管工业展区的胡开记和外交部的一名同志都在里面,另外几位,就不太眼熟了。
不过这一行人进来之后,就在后排找位置坐下了,并没有打断林巧枝的分享。
时间一点点流淌。
台下的各种声音和反应都趋于平缓,所有人都调动全部脑力认真听林巧枝讲述的内容。
“……以上就是分体研制需要克服的几个主要困难,接下来,我想以这个20吨重模具的经验为基础,同各位分享一下我对优化这套技术的一些想法。”林巧枝语气很谦虚,没有什么沾沾自喜,傲慢自得的调子。
但事实上,技术讲到这里,不管语气和神态如何,就已经不是谦虚不谦虚,客气不客气的问题了。
就好像考完试,一个学霸以很谦虚的口吻说:“这次数学只考了120分。”
人家是有理有据的,她说自己附加题没做,还有提升空间。
但这个满分的战绩砸下来,口吻和态度就得由听到这话的人自行解读了。
“在这套20吨模具的制作中,我们每个模块都预留了‘技术升级插槽’,若日后产品升级,技术有变动,随时可以替换新的模块,进行技术升级。”
不需要20吨整体重做!
“方案设计之初,我们考虑到模具的‘移植性’,其中至少60%部件可复用。”
“仅更换故障模块,预估维修成本降低了94%”
……
林巧枝设计的方案,为什么会让人惊艳不已,道理就在这些巧思里了。
她不仅完成了分体研制的基础技术功能,还建立了工业品“可进化”的概念。
这是整体制作完全无法匹敌的。
不仅解决了“失误率”“工期风险”“材料报废率”“运输难度”等普遍问题,竟然还能同时考虑到整个模具未来的迭代升级,这实在是有些骇人听闻了。
模具作为工业之母,用来批量生产某种固定形状工件的东西,竟然有人考虑到它的未来升级!!
对小模具来说,这纯粹就是浪费功夫,有设计这个的时间,新的都做出来了。
但对于超大超重的模具来说,这绝对是所有人没有办法抵挡的诱惑。
后排,胡开记等人还有些怔愣,有点明白但又不是特别肯定,朝着身旁红旗厂接待他们的人询问确认。
红旗厂的人举例:“您想想,那个采购自奥地利的大型模具出了毛病,三天两头停工,对方只能重新再定制一个全新的模具,这是多大一笔开销?但是日后,坏了可以只重新做一个模块,如果技术升级,还能再找我们设计替换件。”
他还打了个比方:“这样说吧,假设是生产汽车,汽车总要升级外观和技术吧?一般来说车辆整体框架都是用冲压模具一体成型,即使外观只是升级改变一点,整套模具都要重做。”
说得这么明白了,胡开记一行人自然是听懂了,没忍住相互看看。
胡开记笑笑,恍然道:“这就不奇怪了。”
终于解开了他们这段时间的疑惑。
他们之前还纳闷,外商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好说话了,竟然会那样热情的夸赞他们做的模具,连笑容都热情了不止一倍,积极地想要与他们保持联络。
采购那些农产品,轻工业品的时候,怎么没见外商这么热情友好?
难道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工人技术精湛,成品质量看起来高一点?
难道他们的农产品质量就不好,味道就不好吃?
胡开记这下明白了缘由,对周围几个同事笑道:“他们这是想保持好联络,以后不管出问题维修,还是技术升级,都还得找红旗厂。”
“难怪笑得那么好,他们这次可算占了大便宜了,后头分体研制模具的定价,可不能再按照原来价钱的来了。”
“这下不仅打出了名气,连回头客也牢牢揽住了!”
这样精巧的设计,难道还敢交给别人不成?真的能放心?
除了红旗厂,别无他选。
除非愿意就和原来一样,整件报废,全部重做。
胡开记这些外行都啧啧称奇。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可想而知这在场的一众工业战线同行有多震撼了,这绝对不仅仅是“可进化”这一个概念,其中牵扯到方方面面。
一时间,心里像是有蚂蚁在爬,又像是有火球在滚。
明明是深秋要入冬的时节,有些人热得扯开衣领,甚至直接敞开外套,试图通过气温来冷静一下头脑。
等林巧枝分享出这部分想法,甚至包括一些没能来得及在20吨重型模具上实现的设计之后。
早上的这场交流会也接近尾声。
“……感谢各位前辈、工业战线同志的倾听,以上就是我带来关于大型模具分体研制的一些经验和感想。接下来还有十分钟左右的时间。”
林巧枝本想说大家提前去食堂吃饭吧,干饭!!
结果话还没说完,就看到有不少人已经站起来,急切地朝红旗厂现场人员要话筒。
还有前排的人,干脆纯靠嗓子足朝台上喊话,不过声音虽大,语气却听起来很好的样子:“还有十分钟,我个人,想请求林工多留一会儿,有几个问题,实在是非常想得到解答。”
事先并没有准备这个环节。
林巧枝侧头看向了温东鸣、王柏强他们所在的方向,他们那边交头接耳商量了两句。
虽然是主办方,但现场这个情况,实在是有点盛情难却。
于是在第一排右侧的温东鸣站起来,拿着话筒朝后面道:“那咱们借着最后的时间,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大家注意把控时间,有些明显需要时间才能讲清楚的,就留到下午探讨,相* 信咱们下午的交流会更精彩……”
下午?
下午的安排分明是留出充分的时间,让他们相互探讨理解,吸收上午讲的内容,有助于第二天的分享和交流。
江南造船厂的一名技术高工率先站了起来:“林工,采用这套分体研制的技术后,这套20吨模具制作工期比整体制作减少了五分之一,这应该有第一次尝试的原因,你觉得交付周期最快可以提前多少?”
林巧枝思索片刻。
分体研制有一个特别大的好处——所有拆分的部件,可以同时进行加工。
比如把一个整体拆分成五份,理论上最快可以有五倍的进度。
但还是要结合一些实际情况,林巧枝握着话筒回答道:“如果水平足够高的技术工人充足,并且不受天车台数的钳制,我个人觉得,这套模具,最快应该可以把原本预计整体制作的180天周期,压缩到45天左右。”
分体研制,就是可以劈开时间山的!
他呼吸明显急促了一些,还想问,但被人抢了先。
“林工!”重型设备厂的王国伟站起来,问了关于模具“可进化”的相关问题。他的旁边,也还有不少人都跃跃欲试,手里都半举着笔记本,显然刚刚听林巧枝讲述时记录了不少想法。
……
随着交流会的展开,直到最后简单的问答环节。
称呼林巧枝为“林工”的声音明显变多了,语气也变得更认真,少了几分对年轻后辈的随意。
一个人,在技术行业内的地位,传是传不出来的,只能靠着货真价实的战绩一场场仗打出来。
而想要在如此多同行面前,博得一定的名气和地位,显然就要拿出一些不一样的,超出大家水平的东西来推平阻力,才铺得开名气。
“当制作过程中,局部工艺出现失误,不再像原来那样整体报废,再加上分体的解构……材料利用率我觉得能从 60% 升至 8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