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林巧枝回答完这个问题,就把话筒放下来,她神色自如,很是自信。
  主持接过她主动递来的话筒,“感谢林工为我们解答的问题,今天的问答环节就到这里,各位有序从前门离开,前往食堂用餐,等用餐之后,休息片刻,相信下午的探讨交流会让大家有更多的收获……”
  随着主持人宣布上午的交流会结束。
  仍旧揣着满肚子问题的人,只能按捺住那颗震撼的,还想继续提问的心,遗憾且恋恋不舍地移开目光,跟着众人抬起手鼓掌。
  “啪啪啪啪啪——”
  交流会会场里,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掌声响了好一会儿,才渐渐变小停歇,取而代之的是一阵阵三五成群的激烈讨论。
  第50章 这是一个可以撬动巨额外汇的支点
  在一阵阵三五成群的讨论声中, 后排座一行人顺着过道往前走。
  已经下台的主持人,回到台上,拿着话筒对会场里的大家道:“各位稍等, 临时有个情况要通知大家。”
  边聊边收拾东西起身的众人,看到往主席台上走的那一群人, 有人认出了里面几个。
  人群稍稍停滞, 相互低语一番,又纷纷坐了回去。
  林巧枝也是好奇地望着他们这一行人。
  “林工,喝点水。”宣传科年轻的干事郑梅梅笑着给林巧枝递她的水壶。
  林巧枝接过铁皮水壶,里面是温水,正适合入口, 刚刚从暖水瓶里倒出来的。
  她抱着铁皮水壶吨吨吨地喝。
  喝了小半壶水,她抹抹嘴舒坦极了。
  她看向胡开记一行人,顺手把水壶放回桌上,纳罕地问:“他们也来参加交流会?”
  “听说是为了分体研制技术!”她眼睛发亮的看向林巧枝, 拎起暖水壶,把铁皮水壶蓄满水。
  林巧枝微微错愕, 也把目光投到主席台上。
  “各位辛苦了。”胡开记站上台, 话筒声音传开,“自我介绍一下,我是胡开记,任职于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对外商务组,在座应该有不少人也认识我,差不多中午了,咱们长话短说……”
  是的, 他们这一趟,是专程而来。
  自从20吨模具交付后, 他们忙于保障运输,处理合同,验收货款外汇,上海展馆对外宣传……
  许多工作还没有收尾,就有新的采购意向联系到他们这里。
  据说,在上海展出结束之后,仍然有许多人为了看到那件20吨成品模具,尤其是那件模具在进入实际生产后的表现,特意飞了过去,为此,甚至特意找中间人牵线搭桥。
  看过之后,又立马转机飞来中国的不在少数。
  并不是只有同行才敏锐。
  就好像农民,他们或许不懂工业技术,也弄不明白技术升级,但是要是县里采购了一台新的拖拉机,好不好用,保管人人都能唠两句。
  坏了要嫌弃,“咱们村以后可不能采购这拖拉机,不得劲。”
  好了肯定心动,“这拖拉机好,不费油,施肥、堆草、排灌、收割一把抓,还能发电!!隔壁村那台早两年买,可没这么厉害。”
  现在中国独一份的分体研制技术,就是这台“好拖拉机”
  让人蜂拥而来。
  台上,胡开说出一记重磅消息:“……经过沟通和交流,我们目前已经接洽了六笔意向订单,如果我们有能力全部承接下来,将涉及数百万元的外汇!”
  听到这话,林巧枝眼睛顿时睁大,不由站直了身体。
  不远处温东鸣也冲她招手,做出口型:“巧枝,过来这边。”
  林巧枝三步并作两步的快走过去。
  她主动问候道:“温厂长,王工。”
  眼神不自觉朝他们身侧扫了两眼,有好些天没见到路工了,直到交流会他都没出现,林巧枝才心中隐隐确信,路工这是有别的重要任务去了。
  会是什么呢?她有些神往。
  温东鸣给她介绍,拉回了她有些发散的思绪,“这是商务团的同志,上次咱们在广交会见过。”
  “林工应该还记得我们吧!”对方扬起一个热情的笑容,看林巧枝的眼神简直像是在看熊猫。
  林巧枝又不是瞎子,感受不到这股视线,顿时感觉脸颊都要被这股眼神点热。
  “当然记得。”林巧枝客气道。
  “是这样的,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分体研制可以应用的行业很多。”对方带来了一个消息,“其实除了这六笔意向强烈的订单,我们还收到一些其他的询问和报价,涉及各行各业,正因为如此,我们得知有这样一场交流会,才特意前来……”
  “这是一个支点,或许可以撬动巨额的外汇。”
  他们必须来跟进。
  林巧枝不敢置信地眨了眨眼睛。
  胡开记在台上,倒是说得浅一点,没有说得这么直白露骨,他看着文质彬彬的,言语却像开过的刀刃一样锋利,把一个个行业直接点名过来。
  也让处于亢奋状态的众人如梦初醒。
  他们想要学习分体研制技术,回去做大型框架模具,回去用到高炉,轧机上,回去用到重型设备上……
  难道旁人就不想?
  随之而来的,就是脊背后直蹿上来的激颤感。
  外汇啊!
  他们谁没有吃过缺外汇的苦?
  他们新中国的工业体系,是以当年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为基础的,但是随着进入七十年代,设备普遍面临老化问题。
  设备陈旧,工业基础落后,绝大多数行业,技术水平也落后西方二三十年。
  比如南钢一厂。
  他们的钢铁炼制目前还以平炉炼钢为主,可发达国家已经普遍使用氧气顶吹转炉。
  他们的特种钢铁都依赖进口!
  不仅是钢铁,汽车、电子、化工等战略性产业的核心技术,几乎全都被卡住咽喉。
  可难道他们就认了?
  难道他们就不发展了,从此忍气吞声服软了?
  当然不!
  来自世界各国的外汇,是唯一能松动这些制裁、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
  大量出口的农产品代表什么,他们谁不清楚?那是他们国家本就不发达的农业勒紧裤腰带在供养他们,想要供养出祖国的重工业,供养出国之脊梁!
  “这必须干了!”
  “我们南钢绝对不是孬的,有成功的先例,还有人教,这技术要是还啃不下来,哪还有脸回去见人?”
  ……
  被点名的行业牙关都咬紧,胸腔里有团灼热的火在烧。
  胡开记简单介绍完情况,也没有多耽误大家时间,他从主席台上下来。
  有时候简单的言语,更有重量。
  说多了,反而累赘又轻飘。
  他心里何尝不是有怒火在烧?烧得火星四溅,迸出的火星燎得他一颗心脏生疼?
  他编制在外交部,知道的比普通群众更多,如今国家在推动“43方案”,预计耗费43亿美元,引进26套成套的设备,涉及钢铁行业、13套化肥生产线等等。
  他们想要提升重工业和农业产能。
  可对方要价却极其高!!
  洽谈的过程中,他眼睁睁看着,外交部那些他敬重的老前辈,头发都肉眼可见白了一圈。
  弱国外交,谈何容易?
  各大重点单位必须学会这项技术!!打出名气,打造出一张声名赫赫的中国名片,他们也提高价格,狠狠在世界工业圈子里赚上一笔!
  胡开记吐出胸中燥热浊气,笑着找林巧枝握手:“林工,上次见面时我说自古英雄出少年,当真是一点没错。我可是一直可惜着,上次广交会一别,没和你握个手。”
  林巧枝喜欢他带来的好消息,玩笑说:“这有什么可惜的?我那时候亢奋,又不稳重,可别一不小心激动地,把你手给捏坏了。”
  胡开记失笑。
  他发现林巧枝确实比上次广交会见面时,身上看起来多了点沉淀的气势。
  但能说这话,性子总归是十几岁的年轻人,就好像小孩子总觉得自己长大了,年轻人也总盼着自己成为成熟稳重、能独当一面的大人。
  他自然地同林巧枝握手,真诚赞叹:“经过你手处理的模具走出去,在国外传了不少中国工业的美名,不少国外友人在见我们时,都曾经提及,走遍十几个国家,都没见过如此巧夺天工的工业品,这是硬外交啊!”他又笑,温文尔雅的样子,“我得跟你握握手,指不定哪天也能做出这样的外交成绩。”
  就让人很舒服。
  但林巧枝忘不了他重重拍桌子、强硬到不讲理地“我不听这些,就告诉我有没有成功的可能!”的样子。
  就有一种割裂感,仿佛他此刻温煦的外表,是他给自己披上的假面。
  本是唐刀。
  却伪装成锦绣花团,只为让人如沐春风。
  ……
  至此,早上这场交流会是真的结束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