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即使是江南造船厂,也不完全是为了万吨水压机而来, 在船舶制造业, 分体技术对船体组装的灵活性和精度,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吨重模具首次分体研制的突破,放在任何一个制造厂,都是不能忽视的存在。
“只有10吨的天车,就敢想20吨的模具,还是年轻人胆子大,有闯劲。”早早来到前排落座的王国伟往椅子后靠了靠, 作为第一重型机器厂这么强势的单位,在今天这个场子里, 他们也算是相当有资历有战绩的。
“要不怎么说年轻气盛呢?”旁边几个单位带队领导都笑了。
也有昨天被温东鸣“客气”到的人,此刻面皮跳动地笑笑:“温东鸣那家伙得意的样子,弄不好,她就是红旗厂未来的接班人。”
“这还年轻吧?”
“那可不一定,你瞧温东鸣那嘴脸,指不定哪天他这宝贝疙瘩苗就被直接连根挖走,叫他嘚瑟!”
这话一出,周围几人都笑出了声:
“我看是你眼馋,想捞到自家碗里吧。”
“我看过她做的那个20吨模具成品,细节和设计真的牛,这年轻人不简单的。”
时间很快到了八点半。
林巧枝平心静气地往主席台上走,一边在桌上摆开她准备的分享稿,一边试了试话筒。
看着这满交流会会场的人,她心里倏然有种非常不同的感觉。
这里就座的男女比例大得惊人。
但她闯进来了。
门口。
受邀来做采访的记者,在交流会正式开始前,要离开了。
几名记者里,钟晴在踏上台阶,准备出门时,不知怎么的,忽然回头看了一眼。
只这一看。
她就下意识抬起胸口的黑色海鸥牌照相机,对准林巧枝站着的主席台,拍摄了一张能覆盖全场背影的照片。
“咔嚓——”
她拍完地一瞬间,报社人的职业素养,就让她脑海里就浮现“工业殿堂”“人类群星闪耀”等振奋人心字眼。
而她所期待的那位勇敢女孩、真的如冉冉升起的朝阳,此刻尤为光亮。
大门缓缓合上。
林巧枝在准备好后,走到旁边,朝台下微微鞠躬示意,然后开始了正式的技术分享:“各位前辈、各位高工、各位工业战线的同志们早上好。”
“我是林巧枝,今天代表红旗厂,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前不久完成的20吨大型模具制作经验,我们称它为‘大型模具分体研制技术’,而我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就是针对这一技术的个人经验和想法。”
说到这里,放映电影设备的老式幕布上,出现了20吨重模具最后完全合体的照片,还有一件件合体之前拆分的所有模具的照片。
这种内部资料,通常是不会对外公开的,之前大家自然也都没见过,更不知道大型模具内里细节。
故而,林巧枝把这照片放出来,直接就牢牢的吸引住了所有人的目光。
台上讲课,有时候是需要技巧,才能吸引得了大家注意力的,但有些人讲课,只需要有足够硬的技术。
怎么拆分的?
怎么克服松动的风险?
怎么突破那么多行业认知的?
别人都一整块做,你一个人把整块模具拆开做,这就是打破行业默认惯例了。
迎着台下大量灼热的目光,准备多日的林巧枝不慌不忙地继续做陈述:“咱们从苏联援建时期引入的技术书籍,包括苏联经验,都强调‘整体结构刚性最优’,认为分体接缝必然成为应力集中点。”
林巧枝的展示做得比较直接,多是简单直接的图片,照片。
她列举出四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工期延误率,失误率,材料利用率,运输负荷。
“虽然分体研制会面临不少问题,但其实我们在整体制件的过程中,依旧吃过不少亏。”
“比如咱们曾经有机床厂模具的模刀出现2cm缺口,按传统工艺需整体退火重锻,因为体积大,整个回炉工期45天,期间生产线只能停工,还急得传出‘模具感冒,全厂发烧!’的戏言。”
“此外,失误率、报废率也是极难以承受的,即使只是一处小的失误,整件大型模具都将遭到报废。”
台下,一重机厂的人都不由挪了挪屁股,眼皮绷紧,他们五年前就因为一道0.2mm划痕,报废了整件模具,直接损失了厂里三年的研发经费!
到现在都还没完全缓过来。
林巧枝继续讲述:“整件模具制作,在苏联支援咱们的资料中显示一架机身模具需要切除67%的钢料,这对我们来说,堆起来的钢料怕是比天安门城墙还要高,损耗的负担实在是太大了。”
“运输方面,我们为了运送超重设备、原料,专门修建过36公里铁路支线,这样的耗资相当于3000工人的全年工资。”
堪称是死亡行军了。
“所以,以目前固有的经验来看,‘整体结构刚性最优’依旧是非常有道理的技术总结,但从宏观来讲,这项技术或许并不适合我们国家的国情。”
林巧枝只是花五分钟开了个头,台下坐着的很多人,表情就已经凝重起来,整个交流会的气氛也因为她提到的技术感到深深的压迫力。
有人拿出纸笔,有人开始拍照,还有人则开始低声同周围人窃语问着些什么……
台下听众已经意识到了。
这位站在主席台上的林工,心气可不是一般的高。
她要讲的,绝对不只是那个20吨大型模具的制作技术经验,她是想要分享一套对全工业领域都适用的分体研制技术。
如果说,前者还只局限于单个案例,那么后者就是想要直接一拳打碎行业默认的规则了!
红旗厂这次是要搞一出大新闻啊!
真要是让红旗厂这位林工做成了,不说整个行业都要跟着震三震,那太夸张,但至少也是名声大振。
日后走出去,很多东西就不一样了。
做拖拉机的机械厂。
引领过行业发展的农械厂。
打破过行业固有规则的青年。
能一样吗?
林巧枝心气当然高。
她可是红旗子弟!在这样一个从来都是南方拖拉机龙头的厂里长大,骨子里是自豪的,骄傲自信是发自内心的,从小听她们拖拉机厂一次次突破难关,不断奋进的事迹……当行业领头羊,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用温厂长的话,既然做出了成绩,就把它用到极致,发扬光大!
她没有去管台下这隐隐的骚动,那些曾经真切发生在工业领域,发生在她们脚下这片大地的损失和惨痛教训,引起一些共鸣是很正常的。
倒是坐在侧边前排喝茶的温东鸣,感受着这会场里的动静,压住愉悦的嘴角。
做农械的厂又如何?
年轻工人又怎样?
这可是他温东鸣一手带出来的红旗厂,红旗精神代代相传,当年他能带着红旗厂从小柴油机厂走到现在,年轻的后辈当然也能带着红旗厂走向更大的舞台。
林巧枝:“接下来我们来看几个最关键的问题,首先,分体研制怎么克服‘分体必松动’这个问题。”
随着她这句话逐渐说出,台下那点隐隐的骚动,以极快的速度平复。
她一句话还没说完,声音几乎就没了。
几乎所有人都目不转睛地看向主席台,全部注意力都被紧紧地拉到了林巧枝的发言上。
林巧枝停顿了一下,看向众人,讲述这一方案:“我们在模块接口处嵌入带螺旋槽的合金钢销柱,配合高级钳工手工锉削研磨的燕尾槽……”
在幕布上展示的,是左右两张图。
一张是投映放大过的设计图纸。
一张是按照该图纸制作出来的成品照片,这代表,这项颠覆 “分体必松动” 行业认知的技术,确实是成功落地了。
与图纸和照片给人巨大冲击同时而来的是林巧枝的声音,她镇定清晰的声音随着音响在礼堂扩散:“经过我们红旗厂技术组工人们的努力,燕尾槽的精度逼近1丝,组装后整体形位公差≤0.02mm。”
带螺旋槽的合金钢销柱,燕尾槽,整体形位公差≤0.02mm!!
这套技术像是闪电一样,在许多技术员脑子里闪击而过,又因为没有太多时间进行具体思考,转瞬即逝。
林巧枝又继续讲到:“关于分体研制的第二大问题……”
听到她这就要去讲下一个技术了。
台下也不知谁急喊道:“再仔细讲讲啊,我们又不赶时间!”
最初声音突然响起,不知道是谁。
但很快有周围的人侧头去看,站在台上,很轻易就能看到是谁喊的这话了。
林巧枝和红旗厂几人都看到他了,只是林巧枝没有依照他的要求来:“今天是交流会的第一天,我们的安排是做整体技术介绍,让大家对技术有整体了解,思考过后,再深入讨论。这位同志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在交流会后找时间与我们团队成员详谈。”
20吨重模具首次分体研制的突破,放在任何一个制造厂,都是不能忽视的存在。
“只有10吨的天车,就敢想20吨的模具,还是年轻人胆子大,有闯劲。”早早来到前排落座的王国伟往椅子后靠了靠, 作为第一重型机器厂这么强势的单位,在今天这个场子里, 他们也算是相当有资历有战绩的。
“要不怎么说年轻气盛呢?”旁边几个单位带队领导都笑了。
也有昨天被温东鸣“客气”到的人,此刻面皮跳动地笑笑:“温东鸣那家伙得意的样子,弄不好,她就是红旗厂未来的接班人。”
“这还年轻吧?”
“那可不一定,你瞧温东鸣那嘴脸,指不定哪天他这宝贝疙瘩苗就被直接连根挖走,叫他嘚瑟!”
这话一出,周围几人都笑出了声:
“我看是你眼馋,想捞到自家碗里吧。”
“我看过她做的那个20吨模具成品,细节和设计真的牛,这年轻人不简单的。”
时间很快到了八点半。
林巧枝平心静气地往主席台上走,一边在桌上摆开她准备的分享稿,一边试了试话筒。
看着这满交流会会场的人,她心里倏然有种非常不同的感觉。
这里就座的男女比例大得惊人。
但她闯进来了。
门口。
受邀来做采访的记者,在交流会正式开始前,要离开了。
几名记者里,钟晴在踏上台阶,准备出门时,不知怎么的,忽然回头看了一眼。
只这一看。
她就下意识抬起胸口的黑色海鸥牌照相机,对准林巧枝站着的主席台,拍摄了一张能覆盖全场背影的照片。
“咔嚓——”
她拍完地一瞬间,报社人的职业素养,就让她脑海里就浮现“工业殿堂”“人类群星闪耀”等振奋人心字眼。
而她所期待的那位勇敢女孩、真的如冉冉升起的朝阳,此刻尤为光亮。
大门缓缓合上。
林巧枝在准备好后,走到旁边,朝台下微微鞠躬示意,然后开始了正式的技术分享:“各位前辈、各位高工、各位工业战线的同志们早上好。”
“我是林巧枝,今天代表红旗厂,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前不久完成的20吨大型模具制作经验,我们称它为‘大型模具分体研制技术’,而我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就是针对这一技术的个人经验和想法。”
说到这里,放映电影设备的老式幕布上,出现了20吨重模具最后完全合体的照片,还有一件件合体之前拆分的所有模具的照片。
这种内部资料,通常是不会对外公开的,之前大家自然也都没见过,更不知道大型模具内里细节。
故而,林巧枝把这照片放出来,直接就牢牢的吸引住了所有人的目光。
台上讲课,有时候是需要技巧,才能吸引得了大家注意力的,但有些人讲课,只需要有足够硬的技术。
怎么拆分的?
怎么克服松动的风险?
怎么突破那么多行业认知的?
别人都一整块做,你一个人把整块模具拆开做,这就是打破行业默认惯例了。
迎着台下大量灼热的目光,准备多日的林巧枝不慌不忙地继续做陈述:“咱们从苏联援建时期引入的技术书籍,包括苏联经验,都强调‘整体结构刚性最优’,认为分体接缝必然成为应力集中点。”
林巧枝的展示做得比较直接,多是简单直接的图片,照片。
她列举出四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工期延误率,失误率,材料利用率,运输负荷。
“虽然分体研制会面临不少问题,但其实我们在整体制件的过程中,依旧吃过不少亏。”
“比如咱们曾经有机床厂模具的模刀出现2cm缺口,按传统工艺需整体退火重锻,因为体积大,整个回炉工期45天,期间生产线只能停工,还急得传出‘模具感冒,全厂发烧!’的戏言。”
“此外,失误率、报废率也是极难以承受的,即使只是一处小的失误,整件大型模具都将遭到报废。”
台下,一重机厂的人都不由挪了挪屁股,眼皮绷紧,他们五年前就因为一道0.2mm划痕,报废了整件模具,直接损失了厂里三年的研发经费!
到现在都还没完全缓过来。
林巧枝继续讲述:“整件模具制作,在苏联支援咱们的资料中显示一架机身模具需要切除67%的钢料,这对我们来说,堆起来的钢料怕是比天安门城墙还要高,损耗的负担实在是太大了。”
“运输方面,我们为了运送超重设备、原料,专门修建过36公里铁路支线,这样的耗资相当于3000工人的全年工资。”
堪称是死亡行军了。
“所以,以目前固有的经验来看,‘整体结构刚性最优’依旧是非常有道理的技术总结,但从宏观来讲,这项技术或许并不适合我们国家的国情。”
林巧枝只是花五分钟开了个头,台下坐着的很多人,表情就已经凝重起来,整个交流会的气氛也因为她提到的技术感到深深的压迫力。
有人拿出纸笔,有人开始拍照,还有人则开始低声同周围人窃语问着些什么……
台下听众已经意识到了。
这位站在主席台上的林工,心气可不是一般的高。
她要讲的,绝对不只是那个20吨大型模具的制作技术经验,她是想要分享一套对全工业领域都适用的分体研制技术。
如果说,前者还只局限于单个案例,那么后者就是想要直接一拳打碎行业默认的规则了!
红旗厂这次是要搞一出大新闻啊!
真要是让红旗厂这位林工做成了,不说整个行业都要跟着震三震,那太夸张,但至少也是名声大振。
日后走出去,很多东西就不一样了。
做拖拉机的机械厂。
引领过行业发展的农械厂。
打破过行业固有规则的青年。
能一样吗?
林巧枝心气当然高。
她可是红旗子弟!在这样一个从来都是南方拖拉机龙头的厂里长大,骨子里是自豪的,骄傲自信是发自内心的,从小听她们拖拉机厂一次次突破难关,不断奋进的事迹……当行业领头羊,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用温厂长的话,既然做出了成绩,就把它用到极致,发扬光大!
她没有去管台下这隐隐的骚动,那些曾经真切发生在工业领域,发生在她们脚下这片大地的损失和惨痛教训,引起一些共鸣是很正常的。
倒是坐在侧边前排喝茶的温东鸣,感受着这会场里的动静,压住愉悦的嘴角。
做农械的厂又如何?
年轻工人又怎样?
这可是他温东鸣一手带出来的红旗厂,红旗精神代代相传,当年他能带着红旗厂从小柴油机厂走到现在,年轻的后辈当然也能带着红旗厂走向更大的舞台。
林巧枝:“接下来我们来看几个最关键的问题,首先,分体研制怎么克服‘分体必松动’这个问题。”
随着她这句话逐渐说出,台下那点隐隐的骚动,以极快的速度平复。
她一句话还没说完,声音几乎就没了。
几乎所有人都目不转睛地看向主席台,全部注意力都被紧紧地拉到了林巧枝的发言上。
林巧枝停顿了一下,看向众人,讲述这一方案:“我们在模块接口处嵌入带螺旋槽的合金钢销柱,配合高级钳工手工锉削研磨的燕尾槽……”
在幕布上展示的,是左右两张图。
一张是投映放大过的设计图纸。
一张是按照该图纸制作出来的成品照片,这代表,这项颠覆 “分体必松动” 行业认知的技术,确实是成功落地了。
与图纸和照片给人巨大冲击同时而来的是林巧枝的声音,她镇定清晰的声音随着音响在礼堂扩散:“经过我们红旗厂技术组工人们的努力,燕尾槽的精度逼近1丝,组装后整体形位公差≤0.02mm。”
带螺旋槽的合金钢销柱,燕尾槽,整体形位公差≤0.02mm!!
这套技术像是闪电一样,在许多技术员脑子里闪击而过,又因为没有太多时间进行具体思考,转瞬即逝。
林巧枝又继续讲到:“关于分体研制的第二大问题……”
听到她这就要去讲下一个技术了。
台下也不知谁急喊道:“再仔细讲讲啊,我们又不赶时间!”
最初声音突然响起,不知道是谁。
但很快有周围的人侧头去看,站在台上,很轻易就能看到是谁喊的这话了。
林巧枝和红旗厂几人都看到他了,只是林巧枝没有依照他的要求来:“今天是交流会的第一天,我们的安排是做整体技术介绍,让大家对技术有整体了解,思考过后,再深入讨论。这位同志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在交流会后找时间与我们团队成员详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