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气煞人也!
  龚厂长气得鼻孔翕动,他这个强硬脾气哪里忍得住,拍桌道:“都是怎么做工作的!!这要是抗战时期,是不是战壕怎么挖的都全都被摸干净了?”
  阵地全都被渗透了!!
  “李大为,你们说!”
  被点名的负责市场这一块的李大为:“……”
  哑口无言。
  这还真不怪他被骂。
  他们老早就听人说过有这本书了,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重视起来。
  龚厂长把该点名的点名完,然后拍了拍放在会议桌上的《红旗》:“不争馒头争口气,他们红旗厂能写出来,咱们就写不出来了?”
  “写!”
  他们也写!
  两个拖拉机厂都不需要合计,输人不输阵,不约而同地都选择了自己也写一本!
  修个拖拉机而已,谁还不会写了!
  ***
  红旗厂。
  林巧枝被通知去领钱了。
  出版社那边的钱汇款过来,财务科的人对她说:“目前是一共到账两笔,一笔425,一笔87.5。”
  那就是五百多了!!
  林巧枝高兴地领了钱,仔细地放在衣服内兜里。
  然后带着身份证、工作证还有钱,骑上从家属院王奶奶家借的自行车,就直奔银行了!
  虽然她还没有到十八岁,但他们江城这边,每一个正式编制的工人,在办理手续的时候,都是要把身份证一起办了的。这时候身份证都还是手写的,手写完盖好章,再加一个塑封。
  一般来说是要用户口本,可她不想用。
  如果用了户口本作为凭据,之后取款的时候,用户口本+存折,也是能取到款的。
  她的户口,还和家里的在一起。
  林巧枝把自行车骑得飞快,自从知道这笔钱之后,她除了琢磨可以添置点什么,就是看了好多次银行的位置!
  工商银行距离红旗厂最近,但林巧枝没去这家,而是去得稍微远一点的那家农业银行。
  这银行也不大,尤其是对比红旗厂来说,看着就是一个一层小门脸。
  里面有四个窗口。
  除了今天领到的两笔钱,林巧枝还存了一些工资,三笔钱加在一起有657元,林巧枝把57元留下花,决定存一个六百元的整数。
  银行窗口的工作人员看到她要存的钱,都没忍住抬头看她,看到她这么年轻一个小姑娘,居然要一口气存600块钱,真的有点不敢相信。
  毕竟这会儿,连最让人羡慕的工人,很多一个月工资就二三十,还要养活一大家子人。别说600元了,多少家庭一个月抠抠搜搜下来,都不一定能存下几块钱,还都是从嘴里扣的。
  但林巧枝出具了红旗厂开的证明。
  还有她的工作证。
  看到她工作证上的“三级钳工”,还有单位奖金的凭条。
  窗口人员也是松了口气,压着心里的震惊给林巧枝办理存款业务,给她介绍利率,最后把办好的存折递给林巧枝,还没忍住提醒:“存折一定要保管好了。”
  倒不是说怕丢了,银行就不认了。
  但是这年头,身份证工作证上的照片都是黑白的,也不是特别清晰,别的人如果拿到身份证和存折两样凭证,再找一个长得像一点的人,也有可能成功取走存折里的钱的。
  林巧枝当然明白。
  但她也不可能把这么多钱放在宿舍,她们宿舍还好,但隔壁宿舍就有人丢过钱,还大吵了一架,弄得她那几天,感觉钱放哪里都不安心,只好随身带着。
  但随身带太多钱,又怕掉了,耽误工作。
  林巧枝将存折收起来:“我肯定保存好。”
  说是这么说。
  但真回到宿舍,她又觉得这个600巨款的存折,放哪里都不安全了。
  主要是现在大家都知道她有钱了。
  毕竟出版书有奖金这事,涉及的人也不少,很难真的瞒住。
  虽然不知道具体是多少,但是她一个人,工资高,还有奖金拿,都能想到她应该是小有积蓄的。
  按照某些人“吃食堂,住宿舍,岂不是可以把所有钱都攒下来”的想法,不算奖金她都挺宽裕了。
  林巧枝最终还是只能把存折藏在柜子里,起码有个锁,对比起来安全一些。
  她不可避免地再次产生那个念头:要是能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就好了。
  在林巧枝的喜悦和淡淡的担忧中,各地对技术渴望的同行们,都陆续到了江城。
  “其实本来有些厂可以来得更早一些的,但咱们定了交流会的时间,肯定还是要照顾那些距离远的兄弟单位,而且还有一些政审工作。”温东鸣同林巧枝说,两人一同走去食堂。
  林巧枝点笑笑:“也给了我不少准备时间嘛,要不面对这么多前辈,没准备多紧张?”
  “等会儿我给你介绍一下,等明后两天正式开交流会了,王工再带你认识几个技术上的同行,圈子就打开了,咱们这行,多认识几个人没坏处。”
  你有困难找找我,我有困难又找找你,私人的关系,甭管是朋友,还是互利互惠两个臭皮匠,甚至抱大腿,总归比不认识走正经渠道联系来的简单舒服,快速高效。
  温东鸣语气很是客气地这样表示,好像是要把自家后辈引荐给大家的样子。
  但真到了食堂,林巧枝觉得好像不是这么回事。
  才一进食堂,遇到第一群在游荡觅食的来客,温东鸣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迎上去就道:“老王,你不是要做大型冲压模具吗,我家分体研制的核心可给你带来了。”
  “我们正聊着呢,我还琢磨,你真能忍得住把人藏到明天正式交流会才怪了。”王国伟他们确实正在聊林巧枝,因为到了红旗厂,到了江城这地界,才发现人好像真的有点了不得,这一条条的都是她的战绩。
  温东鸣高兴得哈哈笑着,笑得话都说不出来了。
  “一把年纪了,又不是小年轻了,你可别笑岔了气。”王国伟没好气,“别光顾着笑,可不是奔着你这厚脸皮来的。”
  温东鸣笑声微停,得意地嘴角却翘得更高:“你这是嫉妒!”又不理他,先给林巧枝介绍,“这是第一重型机器厂的王厂长,他们厂承担很多大型工业设备的生产任务。”
  林巧枝上前半步:“久仰大名。”
  “这可不兴久仰大名,这次我们可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的,想要突破重型模具技术瓶颈啊!”王国伟笑呵呵地和林巧枝握手。
  又简单聊了几句,温东鸣又就招呼他们去吃饭,还给介绍了几个窗口的菜,“肯定合你们胃口。”
  紧接着。
  是一家汽车厂,这种汽车厂对大型冲压模具有高度依赖的。
  温东鸣同她低声说:“大型模具分体研制这个技术,最对他们的胃口。他们真用上了,不仅可以提升生产效率,还能大大降低成本,又方便运输。”
  “我知道,尤其是他们的车壳体,车身覆盖件模具。”林巧枝小声问,“他们是不是可有钱了?”
  一辆汽车那么贵呢!
  紧接着还有钢铁厂,三线建设厂,江南造船厂……
  来的人真的很多。
  林巧枝在见到江南造船厂的计剑锋厂长时。
  心里不免想到她记在工作笔记里的图纸。
  计剑锋这一群带队领导,还有技术工人,在看到林巧枝的真人时,心里也是受到不小的冲击。
  尽管早就知道,林巧枝是个十七岁的年轻人。
  但知道是一回事,没见到本人之前,不是没有那种真切感吗?从她推动落地的20吨大型模具来看,标准非常高,每一步制作工艺都极其严格,还有缜密大胆的分体研制方案,真的很难把这一切都和十七岁的年轻小姑娘联系到一起。
  十七岁的小姑娘啊!
  他们不免回忆了一下,自己十七岁的时候在干什么?嗯……做人还是不能攀比。
  第49章 她打破行业默认惯例
  翌日。
  林巧枝从侧门走进交流会现场, 这间红旗厂自用的礼堂已经显得有些拥挤了。
  来自各地的机械制造同行,各个厂带队的领导,还有红旗厂的主持人员, 甚至还有些红旗厂本厂自己的高工带学生来凑热闹,以至于将本还算宽敞礼堂挤得有点像公交车了。
  主席台上, 事先准备好的话筒, 从电影院借来的电影放映设备,正有人在调试。
  以免等会儿使用的时候出错。
  而台下。
  人头攒动,这并不是因为林巧枝名气大地位高,或是别的,而是大型模具分体研制方案, 确实受众非常广。
  除了第一重型机器厂、汽车厂这种显而易见对大型模具技术需求迫切的。
  像是钢铁行业,他们的高炉、轧机等设备都需要使用大型铸件模具。
  又或是三线建设的军工单位,他们常常面临着高强度的技术封锁,比红旗厂这种民用机械突破起来, 更是难上加难。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