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村头的铁柱叔有些意动,他媳妇能生养,家里负担重,五个儿子,最大的十九,最小的十二,全是能吃的。因家里困难,连饭都吃不饱,他才把地里的活计交给儿子们,自己上山打猎补贴家用。
  他紧张的看着刘青青:“你家不做这门生意么?”
  刘有山苦笑:“柱子,我家的情况你还不晓得么,不论削石片、砍树,还是上屋顶,全是力气活,我家哪里找得出个合适的人选。”
  说完他瞟了一眼乖乖坐在刘青青身后,心无旁骛拉着刘青青辫子玩的郭守云,那小子才学会用筷子夹肉,让他来干不合适!
  铁柱急忙道:“各位兄弟,我家里吃饭的人多,若不介意,这门生意就给我,好不?当然,也不挡着大家,这次买的这些工具,就卖给我!”
  也有两个意动的,但做不下主,得回家和父母媳妇商量,最后,铁柱三两银子买下斧头砖刀工具,因铲刀已经磨损,需要铁匠铺再返工,折价七两。
  众人商量着,这三两银省着些,作伙食费,大家伙轮流着把各家的房顶地板换一换,顺便把刘家后院收一收,搬石头挖了的坑填一填。
  刘青青看着自家坑坑洼洼的后院,灵机一动,补贴了一两银子作伙食费,请大家用了一天的功夫,将临河的那片地挖深扩大,准备做鱼塘,挖的土搬到靠房的地方,地势抬高后种些农作物不再怕被水淹。
  这样,刘家后院大变样,临河面,一个几乎一亩大的池塘,引了条小水渠连通清水河,池塘和房子中间是平整的土地,中间薄石板铺就的平整小路,刘有山杵着拐杖也能走。
  &
  榕树村,赵垚埋头扒饭,母亲江氏坐在桌旁絮絮叨叨,心疼不已:“你呀你,这么大的人,白白在衙门上值,还那么容易相信人。说了这么多,你就是不听,你看看,辛辛苦苦四个月的月银,打了水漂!还说什么石头屋顶,那是能住人的么?”
  当时他猪油蒙了心,不晓得怎么回事,中了刘青青黄毛丫头的邪,把借出去的四两银子变成入股,等分红。
  赵垚苦笑,他一定是想钱想疯了。
  不想不行,好不容易进了县衙吃皇家的饭,稳定是稳定,可惜月薪太少,一个月才一两银。他在县城毫无根基,没房没车,住在县衙的大通铺里,十多个兄弟一个屋子,吃喝自负,都在那一两银子里,无论怎么省,一个月最多剩下半两。
  家里只剩老母亲,腿脚因为早些年劳累,变形疼痛不能走路,每日只能在家枯坐,他计划在城里买个小院子,把母亲接去,再置办辆小驴车,让母亲自己乘车到处逛一逛——城里都是青石板路,车子走得稳。
  偏偏城里两间房的小院子,最便宜都要二十两,攒了这么些年,他手里才有十两。若不把那四两借出去,他就有十四两了。
  一个月都没有音讯,看来他的银子打了水漂,他懊悔的咀嚼着碗里的红薯饭!
  恰在这是,院子门口传来声音,原来是阿姐姐夫带着宝儿回来。
  赵垚迎出去,意外的是,刘慧兰两姐妹也在!
  姐夫刘鑫牵着驴,赵垚连忙抱下宝儿,扶阿姊下车。刘青青是自己蹦下来的,刘慧兰也跟着跳,偏偏脚下有个小石子,差点摔倒,幸好赵垚扶了一把。
  啧,榕树村和清水沟村差不多嘛,泥土地碎石路!
  几人站定,赵垚紧张的看看阿姊赵翠娥,又看看刘青青:“你们这是?”
  刘青青挤挤眼:“给你送钱来拉!”
  赵垚开心的咧开嘴,露出络腮胡子下的白牙,多少?
  “你出了4两银,可以分到3两,连同本钱,合计7两!”
  赵垚兴奋得一拳打在旁边的院门上,几乎没把院门给捶倒:“太好了,我只差三两就够买房子。”
  赵翠娥笑盈盈的:“我和你姐夫商量好,我们手里有三两,你先拿去买房!”
  赵垚:“……”
  幸福来得太突然。
  他结结实实给刘鑫一个熊抱,一刻也等不及:“走,现在你们帮我看房去,今儿就买下!”
  刘慧兰不太愿意去,刘青青很兴奋,央求:“阿姊,走嘛,我们先去看看,合适的话,也买一个小院。”即便不买,去城里买些布料做衣裳也好。赚钱不花,有什么意思。还了赵垚后,她们家还有21两银呢。
  第21章 看房
  刘慧兰轻嗔刘青青,在她脑门上点了一下:“淘气!即便要去县城,今日也来不及。”榕树村和清水沟村一样,隶属平安镇,距离常平县城四个时辰的车程。
  刘青青无奈望天,她都忘了这茬。平安镇距离县城不算远,大约30公里,但山路颠簸弯曲,而且驴车着实慢了些。
  于是两家人约好,凌晨寅时(夜里三点),两家人在镇上集中,一起坐驴车去县城。
  回了家的刘青青缠着苏氏不放,把家里赚的21两银子全都装在身上。苏氏被她磨得没办法,在她衣裳里缝了好几个暗袋给她藏钱。
  身怀一笔巨款,本来应该刘有山陪同,奈何刘有山腿脚不方便,靠着拐杖能在家里挪几步,苏氏本身是个内向的,这个差事落在刘慧兰身上。
  自刘青青从榕树村回来,郭守云便一直跟在她屁股后面,她提桶打水,他在后面,她拔葱准备晚饭,他站在一旁。刘青青止住步伐,转身直视和他同样高的郭守云:“阿云,你别跟着我,我去茅房呢!”
  郭守云很倔强:“跟着!”
  这些天他白净了许多,一双清凌的大眼满是委屈,控诉她出门不带着他。
  刘青青有些头疼,她要怎么解释,郭守云和幼妹一样,还有些怕人,只会两个字两个字的蹦字,暂时不适合去县城那种人烟密集的地方,万一吓到怎么办?
  她顺了顺他长长到耳边的头发:“阿云,我去城里给你买好吃的,比红烧肉还好吃哦!你乖乖在家的等我!”
  郭守云脸上闪过挣扎,发现刘青青不为所动,只好慢慢放下拽着她衣角的手,恹恹道:“哦!”
  刘青青一颗心都要被他可怜巴巴的样子融化掉:“好吧,好吧,怕了你了,今晚我和你一起睡!”
  刘家新盖的三间房,中间是堂屋,东外间刘有山夫妇住,东里间做杂物间,西外间刘青青三姐妹打地铺,西里间给了郭守云。
  一开始的时候,郭守云不好好睡觉,夜里总是悄悄摸进她们的房间,挤在她身旁。他们才9岁,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男女大妨,可是大半夜有个黑影子站在你面前,不得吓死。刘慧兰对此表示了强烈的不满,把刘青青赶了过去。
  于是,两人成了正经的“同床共枕”小夫妻。
  刘青青给他铺得整整齐齐的地铺,他偏偏不好好睡觉,总是把被子掏成一个洞,睡觉的时候蜷成一团,让她也睡不好。
  刘青青很是恼火,重金去镇上又买了一套铺盖,两人同处一室,各自在一个角落睡觉,刘青青的是长方形地铺,郭守云的依旧是个椭圆形的窝。
  郭守云夜间习惯性顺着刘家篱笆巡视一圈,就像巡视自己的领地一样。回屋的时候刘青青已经睡着,他颠颠把自己的窝拖到刘青青的铺盖旁,让两个铺盖重叠在一起,乐滋滋钻进去,毛茸茸的脑袋拱了拱刘青青的脸,心满意足合上眼:他喜欢这样挤在一起睡觉,很有安全感。
  凌晨两点,刘青青推开郭守云的毛脑袋,轻手轻脚起床,和刘慧兰一起洗漱收拾了个包袱,
  姐妹两挽着手往镇上走,才出了村口便看见赵垚赶着驴车,江氏打着灯笼坐在驴车上喊她们上车:“闺女,夜里凉,快上来躲躲!”
  刘青青有些惊喜:“江奶奶,你们怎么来了?”
  按刘家排的辈分,刘有山和赵垚是一辈。
  江氏一拍大腿:“嗨,一想到要买房子,高兴得一宿睡不着,干脆起来,阿垚说等着也是等着,顺便来你们村接到你们,快些去城里。”
  她瞟了儿子一眼,没说儿子念叨刘家仅姐妹两上路,万一遇到歹人怎么办,催着她快些起床来接人。
  江氏是个外向的,领着刘家姐妹躲在车里,说着闲话,赵垚一人在外面驾车,听着里头不时传来的说笑声,嘴角不时勾起,阿娘好久没这么热闹、开怀过。绕路来接刘家姐妹,真是一个无比正确的决定。
  一车四人正午时分到达县城,一人出了三个铜板的进门费,终于窥见县城的面貌。
  赵垚寻了个车马店停好车,刘青青拍着发酸的腿,兴致勃勃打量街两边的店铺。
  路上行人衣着光鲜,不时对他们投来奇怪的一瞥。江氏瞧着这么多人,有些怯怯。拉着刘慧兰姐妹两不放:“闺女,我有些怕,万一城里的人势利眼,欺负我们乡下来的这么办?你们跟着我们去看房,帮我们壮壮胆!”
  “好啊,我们也想见识见识城里的房子。”
  赵垚领着她们先吃了碗混沌,才找到中人,去到打算买的房子面前。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