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小丫鬟 第148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即便锦娘说话外人听起来很正常,但许氏听在耳朵里却是如鲠在喉,她知晓从中进士开始,这接近十年她凌驾在小叔子夫妇头上的日子不复往昔。官家女的身份,强大的人脉,让她在和妯娌的较量中获胜,但同时,一旦人脉倒台,地位从此翻转。
  反而是妯娌的弟弟成了进士,娘家联宗魏家,且人家手里又有钱,更别提小叔子又升官了。
  “多,多谢弟妹。”许氏艰难的吐出这几个字。
  锦娘笑道:“嫂嫂同我客气什么,还不是嫂嫂怎么对我,我怎么对嫂嫂,这不是互相的么?”
  许氏预感不好。
  等锦娘夫妇离开,许氏打开锦娘送的程仪,全部都只是些点心炊饼,唯独有一枚荷包,里面装了二两六钱。
  这恰好是她送的那枚项圈的两倍价钱。
  蒋晏离开之后,蒋放馆试合格,却被人攻讦,还是找申参政门下弟子推荐,让申参政见了一面,惊为天人,认为蒋放此人极其有才,遂擢为集贤殿校理、中书检正。
  比起蒋放来,锦娘没什么太大感觉,大抵他已经被过继出去,且两边没什么往来了。
  此时节快到端午了,锦娘备下节礼照例先送去魏、刘两家,皆是送的一样的,五色丝线六缕、艾叶做的花儿一盒,纱扇两柄、泥金扇子两柄,又有香糖果子、粽子、白团、紫苏、菖蒲、木瓜这些果糖鲜果。
  又往老宅还有蒋羡老师同僚等地去送。
  同样家里也收到不少人家送的,银鼓扇子都收了半箱,锦娘选了两把名贵的收着,旁的稍微次一点的她们自家用,还多出来的就赏赐给阿盈青蓉这些身边伺候的人。
  说起来,青蓉的年纪也不小了,她是当年去吴县任职时,窦二夫人送的,今年也有二十了。
  故而,锦娘就想让阿盈问问青蓉,想找什么样的夫婿,到时候替她挑了过来。青蓉却出乎意料的说不想嫁人,她并非是扭捏,而是真的不想嫁。
  “为什么啊?”阿盈不是很明白。
  如今她成婚了,刘豆儿对她很体贴,此时她又有了身孕,被呵护的很好,所以还是道:“你如今才二十岁,别下结论的太早,不如我慢慢替你找。”
  青蓉还是摇头:“阿盈姐姐,我知晓你和娘子都是为了我好。可是我真的不想嫁人,我在娘子身边挺好的,嫁出去好的就好,若是不好一辈子就完了。况且府里都给老人养老,就是我老了也不怕。”
  阿盈还要再劝,青蓉态度就更坚决了:“我现下一个月六钱银子,这还不算娘子三不五时赏下来的点心料子,去外头做什么。”
  人最担心的无非就是养老问题,只要能够动弹,府里有活计干着,大锅饭吃着,还有地方住,比什么都好。
  乍听闻青蓉说不嫁了,锦娘以为她和阿盈以前一样,没想到她态度坚决,锦娘只好应允。
  倒是宁哥儿身边的佩兰,筠姐儿身边的娇杏这里,都相看了人,佩兰许的是家丁高四,这高四武艺高强,相貌端正,也不嗜酒,倒是不错。再有娇杏那边许的是庄头的儿子胡成,胡成被派到洛阳管庄子去了,就先办高大和佩兰的亲事。
  锦娘当然又从外头挑了几个丫头选进来,这次买就是买的死契的六个,三个小丫头送到筠姐儿那里,一个丫头一个小厮送到宁哥儿那里,再有一个送到定哥儿那里。
  因为宁哥儿满了八岁,今年都要九岁了,所以得般过去外院住,正好把外面东厢的屋子收拾出来,他住进去。
  丫头们住过厅的耳房,晚上就不能随意进小郎君的屋子。
  这些都是家中的开销,但又不得不开销出来。
  女儿马上十三了,手底下也得有几个人。
  房里怎么管,怎么做到让人心服口服,不是光靠打骂就让人服气的,得自己压得住底下人,还能让人家安心给你做事,这就是本事。
  锦娘是让阿盈帮着代管,阿盈虽然有脾气,但是她行的正,处事也公正,所以人人都服气的很。
  这些自然是家事,但处理起来也需细致。
  “娘子,周娘子来了。”阿盈道。
  这周家娘子便是周三姑娘,她此番随蒋放入京,因蒋放得了好官职,倒是水涨船高。她进来就笑道:“昨日回南薰坊那边,就听说你们搬家了,今日过来看看。”
  锦娘笑道:“也不过三进罢了,孩子一多就怕住不下。”
  说罢,她又看向周三娘子,她生了四个儿子,平日很得蒋放敬重,就连她公婆都很喜欢她这个儿媳妇。
  果然,她比周大夫人蒋氏说话妥帖,在锦娘这里完全不提周二姑娘,只说刚回来的一些烦恼:“如今东京时兴什么我都不知道了。”
  锦娘笑道:“其实也是大差不差,原先大家爱穿正红的罗衣,如今都爱穿真红樱桃色,裙子爱穿织金线的,若是能破两色就更好了。”
  二人说话间,又让孩子们过来请安,周三娘子都给了表礼,她见筠姐儿已经是少女的模样了,身上穿着藕荷色的褙子,头上戴着珍珠排簪,缀着几朵绢花,臂上戴着金钏,亭亭玉立。
  “这孩子生的真好。”额头饱满,鼻梁小巧,鹅蛋脸儿,又端庄又秀美。
  筠姐儿行了一礼:“您谬赞了。”
  锦娘笑道:“和弟弟们下去吧。”
  周三娘子看着锦娘,心里真的是惊涛骇浪,她们回京时路过四妹夫的外放地,和四妹妹见过一面。四妹妹的两个女儿听闻也习诗书,年龄和筠姐儿也相仿,可就是不一样,筠姐儿看起来就明媚大方,真正大家闺秀的样子,可那两位侄女感觉就是小家碧玉。
  回去之后,周三娘子和蒋放提起来,都觉得稀奇:“没想到这魏氏这般会教孩子,以前在我们家的时候,我们只觉得她衣裳做的好。”
  很多人觉得女子慕强,其实男人更慕强。
  蒋放曾经的确说过锦娘的不是,认为她奴婢出身,又是商户女,若是娶她,完全坠了门楣。甚至以弟弟的条件,完全能够娶一位更好的官家千金,本朝多以姻亲为盟,若娶了此女,等于自断臂膀。
  没想到这样的人竟然混的风生水起,不仅买宅买地,还和魏大学士家联宗,人家弟弟还是进士。
  人生真是不可预料。
  “都这么些年了,这些过往便不提了,英雄还不问出处呢?被十六郎听到也不好。”蒋放道。
  周三娘子愣了一下,丈夫很少说教的语气,现下他都这般说了,周三只好道:“你说的是。”
  ……
  端午之后,天开始燥热起来,锦娘现在每天最高兴的事情就是和蒋羡一起帮定哥儿洗澡。这孩子本来也喜欢洗澡,里面放着一颗五彩的小球,他又听话,蒋羡冲水,锦娘帮他轻轻的搓,头发也要洗一下,洗的香喷喷的,才穿好衣裳抱出来。
  魏夫人带着魏七郎过来的时候,一家三口刚从浴房出来,锦娘还是很不好意思,连忙换了身衣裳,让儿子睡午觉,她才出去陪着说话。
  “若是晚上沐浴,总怕他着凉,所以都是白日选个时候帮他洗。”锦娘笑道。
  一般除了过年这种大日子,魏夫人一般不过来的,锦娘不知她来是何意?
  二人寒暄几句,魏夫人叹道:“我打算去洛阳一些日子,偏巧七郎又要读书,我也不好带走他,只能放家里。偏生我们老爷忙,他嫂嫂们也有自己的孩子要照看,就想请三姑太太帮忙照顾几日。”
  锦娘看向魏七郎,笑道:“好,我常常过去照看就是了,嫂嫂放心。”
  俗话说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魏家这么多年对她当真的姑奶奶似的,就照顾孩子这事儿,锦娘怎么能不答应。
  却见魏夫人道:“我想的是让七郎搬到你们家住几日,正好和宁哥儿也切磋一下学业。”说到这里,先把魏七郎打发走了,又悄悄同锦娘道:“我算是怕了,他在宥家读书,宥家那几个女孩子为了他争风吃醋,他还直说人家烦。”
  原来是这般,只是锦娘道:“我倒是盼着他来,就是我们家条件可能就没您家好,怕七郎住不惯。”
  魏家女儿出嫁十万贯的嫁妆,平日真真是金尊玉脍,自家粗茶淡饭,怕到时候好心变成坏事。
  魏夫人是隐约有点担心,但是人家锦娘和蒋羡对孩子们的好,她是观察过的,洛阳她爹那里也是急的很,再者七郎自己要来,缠着他爹和自己,如此,魏夫人道:“不妨事儿,就让他在这里吧,劳烦妹妹了。”
  “那好,正好我把园子里的跨院收拾出来。”锦娘满口答应下来。
  如此两边说好,锦娘派了两个粗使丫头先把跨院前前后后清扫一便,又开了库房,把范庄头带来的黄花梨木做成的卍字纹四柱新床搬到哪院子里,这张床原本是想给女儿做嫁妆的,但是总不能现成买一张吧。
  还好她木料还有多的,下次让人多一张床来。
  又让人挂了纱幔,把自己之前绣的纱屏拿过来,新的瓷器,一张半旧不新的几案,落地灯,书柜一样样让人摆好。
  蒋羡道:“真真是侄儿啊,你操劳的紧。”
  “什么人的醋你都吃,跟你起个诨名,金梁桥‘醋王’算了。”锦娘捂嘴直笑。
  夫妻二人当然要知晓好好对待魏七郎,不过是耍耍花腔罢了。
  魏七郎搬过来的时候,下人仆从带了不少,伺候他的大丫头六位,小丫头四个,小厮四个,长随四个。另外还有养娘四个,只跟了一个过来,教引嬷嬷两个,只跟着过来一个。
  伺候他的丫头们都住东西厢房,小厮长随就安排在园子前面的庑房住下。
  筠姐儿悄悄道:“七表哥真是家大业大。”
  “嘘。”锦娘想她们觉得惊讶是因为女儿成长的环境不同,也许人家都不觉得自己伺候的人多。
  筠姐儿吐吐舌头。
  等人住进去,锦娘又让阿盈和魏七郎那里问一下他的作息,原来每日魏七郎也要早起去宥家读书,一去就是一日,中午在宥家吃饭,下学后就回家。
  锦娘又安排好几样饭菜给魏七郎接风,橘香那里多添了几道菜,她之前听说魏七郎爱吃梅花汤饼,故而让人做了柳叶韭,让茶房做了蜜煎金桔、荷花酥,还有几样孩童们都爱喝的饮子。
  只是蒋羡今日不能回来用饭了,他同僚请去酒楼吃酒,不好不去。
  正好等魏七郎回来,换了身衣裳过来,锦娘先让他喝了杯饮子,只是问起:“功课多吗?”
  “还好。”魏七郎还以为可以吃饭了呢。
  孰料锦娘笑道:“那你把功课拿了先和宁哥儿一起去书房写功课,等你们写完我让人摆饭。”
  魏七郎让人拿了书箧直接去了前院,宁哥儿已经开始写了,见到魏七郎,喊了一声“七表哥”,又埋头写功课。
  原本魏七郎属于天资聪颖的,但是家中环境太安逸,读书太辛苦,诱惑太多,总想着玩儿,很难静下心来。但是现下和宁哥儿一处,外面瞬间安静下来,他也开始冥思苦想的写功课。
  伺候魏七郎的大丫头妈妈们都在锦娘那里说话,他们道:“七郎君平日都是先回家用饭的,每次功课都拖到最后写完,没想到今日难得坐下来。”
  锦娘笑道:“我是这样的,从小都是先让他们先写功课,写完再吃饭,若是太多了,需要写很久的,就先用饭。否则,人一吃饱饭,就很容易想睡觉。”
  她年轻的时候常常熬夜,那是生活所迫,也是因为习惯不太好,所以生了孩子们之后,就先培养孩子们的好习惯。
  起身后,锦娘把观音绣像绣好后,她又替宁哥儿绣一件纱袍,白色的绉纱用葱绿的缎子滚边,当中绣着三两丛翠竹,中间用了一条藤黄络子带着细穗做腰带。
  过了一个时辰之后,衣裳做完了,筠姐儿过来了,她笑道:“怎么弟弟和七表哥还没来么?”
  “是啊,再过一炷香的功夫,若是他们还没写完就让他们先用饭,别真的饿着了。”锦娘道。
  让人往前面催了催,说是还要两盏茶的功夫,她们只好等着,等了一会儿他表兄弟俩个才来。锦娘先让人马上摆饭,又笑着问魏七郎:“咱们现在先吃饭,吃完饭呢,就去园子里散散步,玩会儿。再等你姑父回来,他来检查你们的功课。”
  魏七郎以前不知道什么是饿的滋味,今日功课做了半天就耗费心神,闻到饭菜香就食指大动。
  在旁布菜的丫头想七郎君平日在家吃药如吃饭,今日倒好一碗普普通通的鸡蛋糕鹌鹑笋汤,他竟然全部吃完了。
  宁哥儿还和他抢蜂蜜鸡翅膀,魏七郎连最后榨菜肉丝都多吃了一碗饭。
  锦娘鼓掌:“好棒啊,七郎。之前你都吃不下饭来,如今倒好,能吃这么多了。”
  魏七郎腼腆一笑。
  饭毕,锦娘先拿出新衣服给宁哥儿:“你先去试试,看要不要改。”
  等宁哥儿试衣服出来,因为做的是短袖口,穿起来又凉快,锦娘还拿了同色布帛帮他梳在头上,“你若喜欢,就不脱下,等我们去散完步回来,明日浆洗了再穿,好不好?”
  宁哥儿点头:“娘,您做的衣裳真好看。”
  “那是。”锦娘笑完,又看魏七郎看着自己,忍不住道:“七郎要不要姑母也帮你做一套?”
  魏七郎也十三岁了,还是很懂人情世故的:“这般热的天,如此太辛苦姑母了。”
  锦娘听他的话音还是想做,只是很委婉,但并不拒绝,直说自己不辛苦。人家来自己家住,做一套衣裳拿回去,魏家也知晓自己用了心。
  “那我明日先画两套,你看你喜欢哪套我再做。”锦娘道。
  说罢,一行人都从侧门去花园散步去,宁哥儿对锦娘说今日的见闻:“今天先生说《春江花月夜》,儿子想起咱们从大名府回来的时候,从船上看到有人弹琴,月光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