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小丫鬟 第149节
“娘,您说今年中秋,咱们把桌子设在池塘这里,姐姐弹月琴,儿子吹箫,是不是也是春江花月夜呢?”
锦娘点头:“好啊。”
说罢,锦娘也不好让女儿和十几岁的外甥一起走,就道:“宁哥儿,你和表兄玩儿去,也可以去藏书阁看书,我和你姐姐摘些花瓣。”
宁哥儿点头,倒是魏七郎道:“姑母,我去教表弟射箭吧。”
“那再好不过了。”锦娘笑。
不知怎么回事,以前她一直把魏七郎当小孩子看,现在觉得他还是情商非常高的。
玩到太阳落山,蒋羡回来了,锦娘又带孩子们去前面,让他们先把功课拿来给他看。魏七郎见蒋羡对孩子们几乎都不是说教的方式,还会讲几个笑话,他也能很快听懂,简直是如沐春风,讲的比自己爹好,爹总是虎着脸让他战战兢兢的。
等姑父讲完,锦娘就叫大家散了,筠姐儿回去泡花瓣澡,宁哥儿则和魏七郎去了前院下棋。
……
魏夫人明日就要启程去洛阳,又担心儿子,半夜都还没睡着,还好魏七郎养娘传出消息道,魏夫人听了十分诧异,一顿吃了两碗饭,还倒头就睡。
好了,这下儿子就不用担心了。
第127章
魏七郎除了在洛阳的外祖父家里住过许多日子, 就没有在别人家里住过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在蒋家却住的很好。
尤其是恭房,修缮的比正房还好, 屋里摆设虽然不如自家, 但他也不是为了这个来的。
早膳是直接由厨房送过来的,据说是直接在外面买来的云英面和曹婆婆肉饼,自家厨下做的是一样绿豆百合粥、咸鸭蛋、素菜包子两枚、肉包两枚。
青蓉让人送过来时道:“我们娘子早上一般都是在外面买一两样, 家里配一些, 端看七郎爱吃什么。”
“多谢青蓉姐姐了,这云英面和粥我都喜欢。”魏七郎忙道。
青蓉笑道:“您欢喜就好, 您吃完还得去学里,奴婢就不打搅您了。对了, 娘子说今日晚上我们郎君带家人去樊楼用饭, 让您回来就不必去她那里请安, 先把功课做好。”
魏七郎又是一喜。
实际上这对于筠姐儿和宁哥儿再寻常不过了,爹娘常常带她们出去吃喝玩乐,所以, 姐弟俩还时常想在家里安静做做女红看看书呢。
但是对于能够出街的魏七郎而言, 算是如鸟儿从笼子里出去了,还是自由自在的。毕竟,平日里他母亲把他保护的太好了。即便出门,也是达官贵人的府邸,很少专门在街上作耍, 现在看看相扑杂耍。
“姑父, 姑母,我看到那里有卖风车的,我想买一套送给定表弟。”魏七郎道。
锦娘笑着和他说不必了云云, 蒋羡挑眉,这小子的行为怎么看起来这么眼熟啊。
这般过了一旬,锦娘帮他把衣裳做好,里面是透气的蓝地白鹤大罗里衣,外罩一件纱衣半袖,纱衣上绣的是玉簪花,腰带也是蓝地绣玉簪花,鞋子也做了相配的鞋面。
等魏七郎穿了出来,锦娘忍不住对蒋羡道:“哇,这孩子真的生的好看。”
蒋羡淡淡的“嗯”了一声,在人家看不见的时候,掐了锦娘的腰一下,锦娘愤怒的看了他一眼。
魏七郎缓缓走过来:“多谢姑母慈爱,帮侄儿做了这一身衣裳。”
“不用客气,明日你歇息,好生在家休息,我要和你表妹出去上香,你姑父在家,有什么要的打发人和你姑父说。”锦娘道。
不知怎么魏七郎道:“姑母,不如侄儿送您和表妹一起去吧,虽说天子脚下,总归有时候也不太平。”
蒋羡都无语了,我派了四个傔从跟着还不够么?他只不过是买了一幅名画,想在家中鉴赏一二,就被你小子插进来了。
故而,蒋羡道:“侄儿且不必忙,你在家里,我明日还要与你讲破题之巧。”
锦娘没想到他二人之间的波云诡谲,只听蒋羡说起学业,方道:“是啊,好孩子,你还是在家听你姑父教诲。”
魏七郎恭敬道:“是。”
蒋羡笑着心想你小子还是嫩了点,要做我女婿,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前几日他碰到魏大学士这位名义上的大舅子,言语中似乎有那么点意思,否则也不会把孩子托付给自家。
这于别人而言,实在是一桩极其好的亲事,正所谓高门嫁女低门娶妇,他和娘子都决意放下执念了,等他高位升到四品或者三品时,难不成还没有好亲事不成?
没想到魏家还算有眼光。
然而这些蒋羡就没跟锦娘说,因为魏大学士没有明说,他也不好说,万一到时候搞的两家相处反而怪起来。
晚上,烛火摇动,锦娘吃了一口香茶,正道:“自从我祖母过身之后,我们家又没人回安陆,故而骨灰还寄存在仁王寺中。爹娘今年三月送了信来,又拿了二十贯交子寄过来,让我替她们拜祭一回。明日你在家,好生歇息。”
蒋羡就着她的茶盏呷了一口茶,才道:“你也别累着自己。”
“累倒是不累,我还接了个活儿呢,也是做全福人。”锦娘笑道。
蒋羡道:“娘子,咱们如今也有进项了,要不就别去了,免得受累。”
锦娘摇头:“这算什么受累啊,有钱为何不赚呢?反正也不过是走个过场,咱们家里开销如今也很大了。”
人多开销就大,但这也没办法,该花的钱还得花。
就像蒋羡还有润笔费呢,但他要买一幅名画,账上还要支钱来,润笔费恐怕还不够。锦娘她们一年钗环衣裳,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能有钱干嘛不赚呢。
次日,锦娘和筠姐儿很早就过来了,趁着太阳还未出来的时候,二人已经到了寺庙里了。她正跟女儿道:“虽然咱们也烧香拜佛,但这些事情也不必太信,许多传说不过是穿凿附会。”
筠姐儿点头:“娘教过我的,人定胜天。”
“是这个理儿,我们今日在这里也吃一顿素斋,这里的素斋远近闻名,可比上回去的那间寺庙好多了。”锦娘笑。
母女二人一齐走上前去,先是给了香火钱,又准备了黄纸香专门去拜祭了一下祖母。
锦娘和她这位祖母根本没什么感情,拜祭完,又有法能大师讲经,锦娘带着女儿去听了一回,听完母女二人先去了香客休息的房间。
只不过刚进来,倒是碰见熟人了,“嫂子。”
周三娘子笑道:“弟妹也过来,正好了,咱们一处说话。”
原来她此番过来是和周存之的妻妾一起过来的,据说专门是为了替周存之的庶子求平安,这郭小娘的儿子过年的时候生了一场病,是这寺里的一位高僧救下的,故而他们来还愿的。
东京不比在地方,这里大官多,又是皇家寺庙,轻易不会清场。
锦娘又见了郭小娘一面,郭小娘看起来倒是温柔的性子,她也没想过周存之原来喜欢这般温柔的,又看着她孩子,今年五六岁的光景,生的很好。
同为母亲,锦娘还有个小儿子定哥儿,平日看的跟眼珠子似的,她对郭小娘道:“等再大些,就好了。”
又拿出一枚白玉平安扣作为表礼送给这孩子,郭小娘见锦娘面貌温柔和气,连忙起身道谢。
众人彼此寒暄了一会儿,素斋上上来,锦娘则借机和香茗说话,香茗现在梳着妇人头,头上戴着鎏金的银冠子,头上插着几样金钗,她看到锦娘也兴奋,但同时又有些自惭形秽:“锦娘姐姐,真没想法如今你还是愿意和我往来。”
“这是说哪里话,咱们俩人的交情是别人比不得的,只不过我不好单独请你出来。”锦娘道。
更何况现在她们和周家也不怎么往来了。
香茗苦笑:“姐姐对我的好,我是知晓的。只不过我现在早已不受宠,我们爷宠的是郭小娘,我愈发连站脚的地儿都没了。”
“你既然已经生了女儿,好好培养女儿也是一样的,三姑娘如今不是就给吕小娘争脸么?”锦娘也只能这般安慰她了。
争宠这种事情她也不是很擅长,尤其是郭小娘也没有使什么坏招,甚至郭小娘也很可怜,她儿子九死一生,锦娘也只能这般宽慰了。
说罢,还从腰间解下一枚玉佩给她:“侄女儿既然未来,就把这个送给她吧。”
香茗接过,又是大吐苦水:“我那个时候太天真了,以为自己比夫人年轻伶俐,就会得宠,现在想起来,原来男人也要有帮扶的,也爱有钱的。”
锦娘心道这不是非常正常的么?要不人家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就拿蒋羡而言,他的俸禄够他养他自己一个人,倒是可以买些古董字画,但是养大一大家人就不够了,一对古董玉盏,一对就要一百两银子,一件羊脂玉花樽也要一百两。
如此,锦娘账上一年还要给他备上二百两,专门是给他买这些的。
再有他的衣裳鞋袜,头上的冠子,哪样不用好的。
好在现在女儿的嫁妆攒的七七八八了,大宅子也买了,家里支出不大,锦娘也愿意打扮他宠他。
所以,她道:“咱们女子不是也爱有才有貌的么?四儿,你原先也是希望能摆脱以前的日子,现在已然是不错,如今也不必太过患得患失。等日后,徐徐图之。”
香茗原先其实是个通透人,只不过在后宅常常关在一方小天地,人心就容易扭曲。她听了锦娘这一席话,恍然:“锦娘姐姐说的是。”
“走吧,我们先入席吧,怕她们疑惑咱们怎么还不去。”锦娘道。
二人前后脚进去,锦娘看大家吃的差不多了,又让翠环另外买了一份素斋用食盒装着,准备带回去给蒋羡还有孩子们尝尝。
每次她从外面回去,还莫说孩子们,就是蒋羡也爱扒拉她的袖口,好像她藏了什么好吃的似的。
外面太热了,锦娘带着女儿在房里歇息了一会儿才回去的,回去的路上还让人去饮子店买了蜜沙冰、乳糖真雪、雪泡梅花酒、樱桃酥酪这些冰冰凉凉的好物,又见有人买绿荷包子,她也买了几屉。
等回到家里来,锦娘一说带了冰饮子,全部人都来了。
不过,锦娘看向魏七郎:“你能吃冰的么?”
魏七郎立马点头,锦娘又问他的丫头和养娘,俱是一脸难色,她只好道:“那你等会儿再吃吧,如此太冰了。”
魏七郎苦着脸:“姑母,我是真无事的,之前我和王大郎一起,他一命呜呼了,我都没事儿的。”
“咳咳,那就吃一口。”锦娘又让人拿小碟子来,拨了一口乳糖真雪给他。
蒋羡连忙把雪泡梅花酒倒了自己喝一口,舒坦的不行,又要吃樱桃酥酪,锦娘看向他:“这是我的。”
“我要吃嘛。”蒋羡看着她。
锦娘这才道:“好吧。”
夫妻二人把樱桃冰酥酪分的吃完了,锦娘还送了一屉绿荷包子给橘香,让她也尝尝外面的味道。
魏七郎看的叹为观止,平日他看到的蒋羡算是很干练的人,没想到是这般。再看筠姐儿和宁哥儿已经把乳糖真雪和蜜沙冰都埋头吃完。
吃完所谓的下午茶,锦娘怕自己犯困,又去内室看书,大家也都各自散了。
晚上则是在花谢摆的饭,几道寺庙里的素菜加上两道凉拌荤菜,又有萝卜丸子做的汤,一家人吃了个满饱。
吃完饭依旧是散步乘凉,很安静,没有什么特别多的丝竹活动,但是魏七郎却觉得很舒坦,就似陶渊明的世外桃源似的。
没有纷扰,也没有淹没底线的丑陋之事,蒋家的人都太正常了。
这样真好,看,姑父正教他们看天上的十二星宫。
数日之后,锦娘戴上去年做的银鎏金的冠子,戴上步摇,鬓边簪着鲜花,去了陶家做全福人。锦娘每次做全福人也要挑一挑人家,否则这么出来一来就白做了。
只不过在这里碰到了熟人,那个以前常常来她绣铺做衣裳的白娘子,只不过她的日子仿佛过的不是很好。如今夏日,一般都是穿的浅色的纱裙,她却着泛黄的衣裙,看的出来应该是好几年前的了,还有她头上却只插了一根银钗,用头巾包着自己的头发。
“这位是谁?”锦娘问领她进来的丫鬟。
那丫鬟不屑道:“少蓬娘子,不是什么好人,总趁着咱们家办喜事上门打秋丰,我们郎主和娘子都气的不行。她原先也是官宦人家的娘子,家里人贪污被贬了呢。”
锦娘心想原来如此,也真是唏嘘。
今日女方给的全福礼是六十六两银子、双桃如意锦一匹、真红宜男百花锦一匹、云纹罗一匹、孔雀罗一匹,两副首饰、四样鲜果、一幅酒具、两盒绢花。
回来之后,旁的倒也罢了,只果子放不得,锦娘遂让茶房做成果酒两坛,剩下的果子都分给众人。
锦娘点头:“好啊。”
说罢,锦娘也不好让女儿和十几岁的外甥一起走,就道:“宁哥儿,你和表兄玩儿去,也可以去藏书阁看书,我和你姐姐摘些花瓣。”
宁哥儿点头,倒是魏七郎道:“姑母,我去教表弟射箭吧。”
“那再好不过了。”锦娘笑。
不知怎么回事,以前她一直把魏七郎当小孩子看,现在觉得他还是情商非常高的。
玩到太阳落山,蒋羡回来了,锦娘又带孩子们去前面,让他们先把功课拿来给他看。魏七郎见蒋羡对孩子们几乎都不是说教的方式,还会讲几个笑话,他也能很快听懂,简直是如沐春风,讲的比自己爹好,爹总是虎着脸让他战战兢兢的。
等姑父讲完,锦娘就叫大家散了,筠姐儿回去泡花瓣澡,宁哥儿则和魏七郎去了前院下棋。
……
魏夫人明日就要启程去洛阳,又担心儿子,半夜都还没睡着,还好魏七郎养娘传出消息道,魏夫人听了十分诧异,一顿吃了两碗饭,还倒头就睡。
好了,这下儿子就不用担心了。
第127章
魏七郎除了在洛阳的外祖父家里住过许多日子, 就没有在别人家里住过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在蒋家却住的很好。
尤其是恭房,修缮的比正房还好, 屋里摆设虽然不如自家, 但他也不是为了这个来的。
早膳是直接由厨房送过来的,据说是直接在外面买来的云英面和曹婆婆肉饼,自家厨下做的是一样绿豆百合粥、咸鸭蛋、素菜包子两枚、肉包两枚。
青蓉让人送过来时道:“我们娘子早上一般都是在外面买一两样, 家里配一些, 端看七郎爱吃什么。”
“多谢青蓉姐姐了,这云英面和粥我都喜欢。”魏七郎忙道。
青蓉笑道:“您欢喜就好, 您吃完还得去学里,奴婢就不打搅您了。对了, 娘子说今日晚上我们郎君带家人去樊楼用饭, 让您回来就不必去她那里请安, 先把功课做好。”
魏七郎又是一喜。
实际上这对于筠姐儿和宁哥儿再寻常不过了,爹娘常常带她们出去吃喝玩乐,所以, 姐弟俩还时常想在家里安静做做女红看看书呢。
但是对于能够出街的魏七郎而言, 算是如鸟儿从笼子里出去了,还是自由自在的。毕竟,平日里他母亲把他保护的太好了。即便出门,也是达官贵人的府邸,很少专门在街上作耍, 现在看看相扑杂耍。
“姑父, 姑母,我看到那里有卖风车的,我想买一套送给定表弟。”魏七郎道。
锦娘笑着和他说不必了云云, 蒋羡挑眉,这小子的行为怎么看起来这么眼熟啊。
这般过了一旬,锦娘帮他把衣裳做好,里面是透气的蓝地白鹤大罗里衣,外罩一件纱衣半袖,纱衣上绣的是玉簪花,腰带也是蓝地绣玉簪花,鞋子也做了相配的鞋面。
等魏七郎穿了出来,锦娘忍不住对蒋羡道:“哇,这孩子真的生的好看。”
蒋羡淡淡的“嗯”了一声,在人家看不见的时候,掐了锦娘的腰一下,锦娘愤怒的看了他一眼。
魏七郎缓缓走过来:“多谢姑母慈爱,帮侄儿做了这一身衣裳。”
“不用客气,明日你歇息,好生在家休息,我要和你表妹出去上香,你姑父在家,有什么要的打发人和你姑父说。”锦娘道。
不知怎么魏七郎道:“姑母,不如侄儿送您和表妹一起去吧,虽说天子脚下,总归有时候也不太平。”
蒋羡都无语了,我派了四个傔从跟着还不够么?他只不过是买了一幅名画,想在家中鉴赏一二,就被你小子插进来了。
故而,蒋羡道:“侄儿且不必忙,你在家里,我明日还要与你讲破题之巧。”
锦娘没想到他二人之间的波云诡谲,只听蒋羡说起学业,方道:“是啊,好孩子,你还是在家听你姑父教诲。”
魏七郎恭敬道:“是。”
蒋羡笑着心想你小子还是嫩了点,要做我女婿,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前几日他碰到魏大学士这位名义上的大舅子,言语中似乎有那么点意思,否则也不会把孩子托付给自家。
这于别人而言,实在是一桩极其好的亲事,正所谓高门嫁女低门娶妇,他和娘子都决意放下执念了,等他高位升到四品或者三品时,难不成还没有好亲事不成?
没想到魏家还算有眼光。
然而这些蒋羡就没跟锦娘说,因为魏大学士没有明说,他也不好说,万一到时候搞的两家相处反而怪起来。
晚上,烛火摇动,锦娘吃了一口香茶,正道:“自从我祖母过身之后,我们家又没人回安陆,故而骨灰还寄存在仁王寺中。爹娘今年三月送了信来,又拿了二十贯交子寄过来,让我替她们拜祭一回。明日你在家,好生歇息。”
蒋羡就着她的茶盏呷了一口茶,才道:“你也别累着自己。”
“累倒是不累,我还接了个活儿呢,也是做全福人。”锦娘笑道。
蒋羡道:“娘子,咱们如今也有进项了,要不就别去了,免得受累。”
锦娘摇头:“这算什么受累啊,有钱为何不赚呢?反正也不过是走个过场,咱们家里开销如今也很大了。”
人多开销就大,但这也没办法,该花的钱还得花。
就像蒋羡还有润笔费呢,但他要买一幅名画,账上还要支钱来,润笔费恐怕还不够。锦娘她们一年钗环衣裳,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能有钱干嘛不赚呢。
次日,锦娘和筠姐儿很早就过来了,趁着太阳还未出来的时候,二人已经到了寺庙里了。她正跟女儿道:“虽然咱们也烧香拜佛,但这些事情也不必太信,许多传说不过是穿凿附会。”
筠姐儿点头:“娘教过我的,人定胜天。”
“是这个理儿,我们今日在这里也吃一顿素斋,这里的素斋远近闻名,可比上回去的那间寺庙好多了。”锦娘笑。
母女二人一齐走上前去,先是给了香火钱,又准备了黄纸香专门去拜祭了一下祖母。
锦娘和她这位祖母根本没什么感情,拜祭完,又有法能大师讲经,锦娘带着女儿去听了一回,听完母女二人先去了香客休息的房间。
只不过刚进来,倒是碰见熟人了,“嫂子。”
周三娘子笑道:“弟妹也过来,正好了,咱们一处说话。”
原来她此番过来是和周存之的妻妾一起过来的,据说专门是为了替周存之的庶子求平安,这郭小娘的儿子过年的时候生了一场病,是这寺里的一位高僧救下的,故而他们来还愿的。
东京不比在地方,这里大官多,又是皇家寺庙,轻易不会清场。
锦娘又见了郭小娘一面,郭小娘看起来倒是温柔的性子,她也没想过周存之原来喜欢这般温柔的,又看着她孩子,今年五六岁的光景,生的很好。
同为母亲,锦娘还有个小儿子定哥儿,平日看的跟眼珠子似的,她对郭小娘道:“等再大些,就好了。”
又拿出一枚白玉平安扣作为表礼送给这孩子,郭小娘见锦娘面貌温柔和气,连忙起身道谢。
众人彼此寒暄了一会儿,素斋上上来,锦娘则借机和香茗说话,香茗现在梳着妇人头,头上戴着鎏金的银冠子,头上插着几样金钗,她看到锦娘也兴奋,但同时又有些自惭形秽:“锦娘姐姐,真没想法如今你还是愿意和我往来。”
“这是说哪里话,咱们俩人的交情是别人比不得的,只不过我不好单独请你出来。”锦娘道。
更何况现在她们和周家也不怎么往来了。
香茗苦笑:“姐姐对我的好,我是知晓的。只不过我现在早已不受宠,我们爷宠的是郭小娘,我愈发连站脚的地儿都没了。”
“你既然已经生了女儿,好好培养女儿也是一样的,三姑娘如今不是就给吕小娘争脸么?”锦娘也只能这般安慰她了。
争宠这种事情她也不是很擅长,尤其是郭小娘也没有使什么坏招,甚至郭小娘也很可怜,她儿子九死一生,锦娘也只能这般宽慰了。
说罢,还从腰间解下一枚玉佩给她:“侄女儿既然未来,就把这个送给她吧。”
香茗接过,又是大吐苦水:“我那个时候太天真了,以为自己比夫人年轻伶俐,就会得宠,现在想起来,原来男人也要有帮扶的,也爱有钱的。”
锦娘心道这不是非常正常的么?要不人家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就拿蒋羡而言,他的俸禄够他养他自己一个人,倒是可以买些古董字画,但是养大一大家人就不够了,一对古董玉盏,一对就要一百两银子,一件羊脂玉花樽也要一百两。
如此,锦娘账上一年还要给他备上二百两,专门是给他买这些的。
再有他的衣裳鞋袜,头上的冠子,哪样不用好的。
好在现在女儿的嫁妆攒的七七八八了,大宅子也买了,家里支出不大,锦娘也愿意打扮他宠他。
所以,她道:“咱们女子不是也爱有才有貌的么?四儿,你原先也是希望能摆脱以前的日子,现在已然是不错,如今也不必太过患得患失。等日后,徐徐图之。”
香茗原先其实是个通透人,只不过在后宅常常关在一方小天地,人心就容易扭曲。她听了锦娘这一席话,恍然:“锦娘姐姐说的是。”
“走吧,我们先入席吧,怕她们疑惑咱们怎么还不去。”锦娘道。
二人前后脚进去,锦娘看大家吃的差不多了,又让翠环另外买了一份素斋用食盒装着,准备带回去给蒋羡还有孩子们尝尝。
每次她从外面回去,还莫说孩子们,就是蒋羡也爱扒拉她的袖口,好像她藏了什么好吃的似的。
外面太热了,锦娘带着女儿在房里歇息了一会儿才回去的,回去的路上还让人去饮子店买了蜜沙冰、乳糖真雪、雪泡梅花酒、樱桃酥酪这些冰冰凉凉的好物,又见有人买绿荷包子,她也买了几屉。
等回到家里来,锦娘一说带了冰饮子,全部人都来了。
不过,锦娘看向魏七郎:“你能吃冰的么?”
魏七郎立马点头,锦娘又问他的丫头和养娘,俱是一脸难色,她只好道:“那你等会儿再吃吧,如此太冰了。”
魏七郎苦着脸:“姑母,我是真无事的,之前我和王大郎一起,他一命呜呼了,我都没事儿的。”
“咳咳,那就吃一口。”锦娘又让人拿小碟子来,拨了一口乳糖真雪给他。
蒋羡连忙把雪泡梅花酒倒了自己喝一口,舒坦的不行,又要吃樱桃酥酪,锦娘看向他:“这是我的。”
“我要吃嘛。”蒋羡看着她。
锦娘这才道:“好吧。”
夫妻二人把樱桃冰酥酪分的吃完了,锦娘还送了一屉绿荷包子给橘香,让她也尝尝外面的味道。
魏七郎看的叹为观止,平日他看到的蒋羡算是很干练的人,没想到是这般。再看筠姐儿和宁哥儿已经把乳糖真雪和蜜沙冰都埋头吃完。
吃完所谓的下午茶,锦娘怕自己犯困,又去内室看书,大家也都各自散了。
晚上则是在花谢摆的饭,几道寺庙里的素菜加上两道凉拌荤菜,又有萝卜丸子做的汤,一家人吃了个满饱。
吃完饭依旧是散步乘凉,很安静,没有什么特别多的丝竹活动,但是魏七郎却觉得很舒坦,就似陶渊明的世外桃源似的。
没有纷扰,也没有淹没底线的丑陋之事,蒋家的人都太正常了。
这样真好,看,姑父正教他们看天上的十二星宫。
数日之后,锦娘戴上去年做的银鎏金的冠子,戴上步摇,鬓边簪着鲜花,去了陶家做全福人。锦娘每次做全福人也要挑一挑人家,否则这么出来一来就白做了。
只不过在这里碰到了熟人,那个以前常常来她绣铺做衣裳的白娘子,只不过她的日子仿佛过的不是很好。如今夏日,一般都是穿的浅色的纱裙,她却着泛黄的衣裙,看的出来应该是好几年前的了,还有她头上却只插了一根银钗,用头巾包着自己的头发。
“这位是谁?”锦娘问领她进来的丫鬟。
那丫鬟不屑道:“少蓬娘子,不是什么好人,总趁着咱们家办喜事上门打秋丰,我们郎主和娘子都气的不行。她原先也是官宦人家的娘子,家里人贪污被贬了呢。”
锦娘心想原来如此,也真是唏嘘。
今日女方给的全福礼是六十六两银子、双桃如意锦一匹、真红宜男百花锦一匹、云纹罗一匹、孔雀罗一匹,两副首饰、四样鲜果、一幅酒具、两盒绢花。
回来之后,旁的倒也罢了,只果子放不得,锦娘遂让茶房做成果酒两坛,剩下的果子都分给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