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小丫鬟 第147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你是故意的吧,平日那么好说话,今日故意不依我。”锦娘指着他道。
  蒋羡没否认,锦娘心想这厮越发狡猾了。
  等二人起来,儿女们拿着功课过来,说起来宁哥儿擅长诗赋,他想象力丰富,小诗十分清新,今年过年蒋羡生怕锦娘说他献宝,偷偷拿出去给众人看,说是认识的一位小友所作,听别人都夸好,才说是自己长子所作。
  比起儿子,女儿却更擅长写策论,她属于破题极其快的人,还私下买程墨诵读,因此写出的文章鞭辟入理。
  蒋羡想女儿若是个儿子便好了,但妻子说的对,女儿也应该好生培养。
  等蒋羡把功课检查完,蒋羡带宁哥儿出去骑马,锦娘则教女儿开始双面异色绣,这几乎就是一家人的日常。
  母女二人做着针线,锦娘一边绣着白衣观音,一边指点女儿。
  下午是她母女一起吃的,家里都是吃的时令菜,荠菜饺子、野韭菜炒鸡蛋、春笋焖肉。小时候筠姐儿是不吃蔬菜的,长大了倒是喜欢吃,还同锦娘道:“娘,女儿好像没什么不能吃的。”
  “这是好事儿,什么都吃不了的人,失去很多趣味。”锦娘笑道。
  筠姐儿点头:“七表哥特别挑食,去年娘生辰,他过来送礼。娘先让他去弟弟说话,又送了些茶饭过去,他连有骨头的鸡翅膀都不吃,只吃板栗,他还不吃青菜。正好我去了,见他这么浪费,说了他一顿,我说农民们种这些多辛苦,橘香姐姐那么热还专门烧饭,他还浪费了,我说他要是不吃就告诉您,他就把饭都塞进去了。”
  锦娘竖起大拇指:“说的对,咱们不浪费,你看我都是让橘香不要做多,吃多少做多少。”
  虽然现在日子好了,锦娘偶尔奢侈一把,但多半生活习惯也没有太大的改变。
  筠姐儿把饭吃完,又要锦娘陪着散步,锦娘自然陪她散步去。其实女儿相貌极好,嫁妆也颇丰厚,但是如今来说亲的都是次子、幼子,几乎都是冲着嫁妆来的。她家若非是蒋羡被赶出来,一辈子都得受许氏的气。
  父母在不分家,即便现在家里有什么事情,她们俩口子都得回去,否则一个不孝的帽子扣下来就不好。
  所以,锦娘想等丈夫官位稍微高一些再说,至于魏七郎,她是已经完全不考虑了。魏夫人说是那般说,若她真想结亲,不可能让自己的儿子被比下去,可能会选更好的。
  自己女儿也要嫁个有才有貌有身家的,这都得做爹娘的努力啊。
  陪女儿散完步,天色晚了,母女二人才回来。
  到了三月,如此又是一年,范庄头和姚掌柜一处过来的,这次姚掌柜让人送了木料过来,还送了四百两来,原来今年丰收,庄子上果树,禽鸟、鸡蛋卖了不少。锦娘知晓他小儿子要成婚,赏了两匹红缎子,四根银镀金的簪子、两套簇新的男装,一套缎绢衣裳。
  范庄头千恩万谢,又说他们隔壁有五十亩桑田和五十亩果园要卖,都是靠着河,土地极其肥沃,如此,锦娘拿了二百贯给他,让他置办去。
  那姚掌柜先恭贺道:“早闻郎主如今已经是太府寺少卿,小的特地孝敬郎主和娘子。”
  锦娘翻了翻账本,笑道:“姚掌柜你打理的很好啊。”
  “小人请了位有名的厨子,还让人在小报上专门写了几篇文章,这可不,今年生意就比往年好了。”姚掌柜笑道。
  锦娘看他今年送的是七百贯,又单独孝敬自己送的东西。
  她只道:“我只有两个要求,头一个不能仗势欺人,否则被我知晓,我是绝对不会姑息。谁让我家官人名声受损,我头一个不容他。第二个,我不愿意看到一个正经店,成了龙蛇混杂的黑店。”
  “这您放心。”姚掌柜立马道。
  锦娘严肃道:“不是与你说笑。”
  姚掌柜冷汗都要流下来了。
  如此,锦娘才放心,那边姚掌柜照例夹带丝绸上路,到汴京和之前相熟的商家卖了,范庄头则带着银钱准备快些回去把桑田果园置办下来。
  锦娘这里进账了一千一百多贯,加上去年收入的一千九百多贯,如此也有三千贯左右。自然中途也花了二三百贯置办首饰衣裳那些。
  但仍旧也有一笔能用的活钱了,她们也没什么要太花钱的地方了。
  隔壁的县主似乎把宅子卖了,听说回王府去了,最近新来的一家,住的是新任兵部郎中一家,这家巧了也姓李,说是前朝皇室之后。
  这李家只有一女,女婿便是这位李郎中在通判任上时相中的一位神童,不过十三岁,据说明年要参加神童试。
  筠姐儿和这位李家姐儿见过两面,还请她过来自家园子里走动,李郎中的夫人施娘子也正问锦娘:“贵府小娘子不知许配了人家没有?”
  “就是没有呢,我们也正在寻摸呢。”锦娘笑道。
  成待制家的二郎的确不错,可是锦娘观察半天,总觉得这孩子上有兄下有弟,成家夫人可能自己都没有觉得自己偏心,锦娘却看的清楚。
  所以,她们夫妇还要再寻摸。
  施娘子不好说人家的家事,只是说起自家选的小女婿:“十分聪明,为人勤勉,我们老爷喜的不知道怎么样。有时候也不一定要往上找,可以稍微降低些要求。”
  “我也是这么想的。”锦娘嘴上是这般说,但是心想我绝对不会降低对女婿的要求,这么好的女儿为什么不能更好的男子相配呢。
  连魏七郎这里,锦娘都不会再考虑了。
  可能有些人会劝她,差不多行了吧,锦娘却不这么想。当年她都是宁缺毋滥,更何况是女儿,女儿如今才十二岁呢,年纪还不大呢。
  送走这位施娘子,锦娘又恢复正常。
  总觉得这段日子跟魔怔了似的,锦娘等到三月,趁着蒋羡休息,带着孩子们去郊外迎春。春天是最舒服的季节,不热又不冷,穿上轻薄的春衫,准备些点心,很是舒坦。
  两个孩子正在不远处放纸鸢,锦娘道:“不管别人怎么样,咱们家里还是得立住,否则找一个不堪用的,还不如留咱们女儿在家。”
  “娘子说的是,咱们女儿还小呢,多的是人求娶。”蒋羡笑道,他想娘子的确是个坚定了自己的意志就油盐不进的人。
  非常有自己的主意,也非常能够坚持。
  两孩子放了半天的风筝,蒋羡帮女儿儿子编了一顶花环,最后帮锦娘也灵巧的编了一顶花环。
  “你何时学会的?”锦娘戴在头上,很高兴。
  蒋羡挑眉:“我会的可多了,就是有些人不信我罢了。”
  锦娘追着要打他,蒋羡则灵活躲闪,两个孩子看的目瞪口呆,她们很少看到娘这么活泼的。平日娘在家里就是当家主母,内外院下人无有不听从的,威势赫赫,如今却和爹闹起来。
  当然,她因为之前生孩子腰椎脱落,调养了七八年,如今生了这个小的定哥儿后,更保养自己的身体,很少大动作,现下和丈夫出来,不知怎么,似乎找到了久违的少女时光。
  不,应该是弥补自己的少女时光。
  毕竟她的少女时代都是一直在做活中度过的,被迫和许多人打交道,埋头赚钱。
  蒋羡也觉得案牍劳形之后,现下这么闹一闹,心情轻松多了。
  夫妻二人玩了一场,不执着找女婿的事情了,心情舒畅了许多。但有一件事情传来,让锦娘有些失望,那就是神童试如今放宽到十五岁以下的孩童,且原考试内容扩充到和真正的科举差不多了。
  “那就算了吧,咱们儿子好生读书,日后正正经经的参加科举也好。”锦娘道。
  蒋羡看向妻子:“就这么算了么?这可是娘子期盼了好几年的事情,不知费了多少功夫。”
  锦娘笑道:“学是宁哥儿学,教是先生教,我也没费什么功夫。你放心,我没有失望,我之前就说过,即便儿子无法参加神童试,但是也学了许多。咱们做大人的,也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
  “娘子,为何你的心态如此平和啊?”蒋羡不解,因为他平日觉得娘子豁达归豁达,还是挺好强的。
  锦娘搂住蒋羡的胳膊:“那是因为我现在的日子已经很好了,偶有缺失,才不会‘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啊。再说了我家郎主英俊多才会做官,最重要的是对我极好,儿女听话懂事,我自己身体也好,天下已经没什么比这还好的事情了,我很满足了。”
  夫妇二人放弃了神童试,但是对儿子的学业并没有放弃。
  倒是宁哥儿也高兴呢。
  “我还怕我十岁真的做了官,怎么当官呢?那是大人做的事情。”
  锦娘戳了一下儿子的额头:“人家肯定会等你长大了再授实职啊,罢了,既然不必准备神童试,那就松快些。今日让茶房的小云做了你爱吃的‘亭儿’,好不好?”
  宁哥儿抱着锦娘的腰:“我娘亲天下第一好。”
  蒋羡赶紧分开他们母子,理所当然的借着说话的功夫站在锦娘身边:“家里的菜也吃腻了,换换口味,咱们让外头送一桌酒席来。”
  这些锦娘当然赞同。
  却说宁哥儿不参加神童试了,最失望的竟然是魏夫人,上回她见儿子和成家二郎憋着劲,自然打探了一番,以为儿子喜欢筠姐儿,到底青梅竹马长大的,她也乐见其成。
  所以推了申家的亲事,想等宁哥儿若是中了神童试,若是再赐了出身,老爷想必是乐见其成。但如今宁哥儿不参加了,蒋羡的官位要再升不知道还得等多少年,蒋家尚且要靠魏家,不如选一门稳妥的亲事吧,可很快她就又转变了主意。
  ……
  蒋放三月底到达京中的,他养父母为了前程替他也算是操碎了心,还建议她道:“你大兄和集贤相那里很熟,要不要找他帮忙?”
  “当初是我舍弃家里出来的,如今也求不到他们那里去,我能弥补他们倒也罢了,哪里要求他们帮忙,况且,集贤相最近被台谏攻击,自己都已经是自顾不暇,儿子去求到他那里反而不好。”蒋放也有自己的想法。
  集贤相要下台的消息,连锦娘这样在京里的内宅妇人都听闻一段时日,她之前还劝蒋羡就是改换门庭也要等人家离开之后,不要调转的太快,否则让人家觉得他是墙头草。
  然而蒋羡答应的很好,但私下已经去申家拜访过了,这也是锦娘没办法劝的。就像蒋羡说的,若不提前打好关系,别人以为你不是这一派的人,最先剔除的便是你。
  对于蒋羡而言,他并不想要什么青史留名,那样活的实在太累了,他就想有个官做,庇护家人足矣。
  锦娘也能理解,有的人对工作的理解就是养家糊口,有的人对工作就是投入极其大的理想,这也没什么对错。
  寒食节刚过完,执政快十年的集贤相下台,准备去应天府编书,蒋晏立马辞官追随左右。申子期作为参知政事上台,同时,蒋羡升任从五品秘书少监。
  第126章
  春雨绵绵, 吹在人身上酥酥麻麻的,锦娘拿了一把天青色的油伞递给丈夫,等他撑开, 她才过来和他一起站着。
  夫妻二人这是准备去老宅, 蒋晏辞官这么大的事情,做兄弟的没法不过去。
  蒋羡扶着锦娘上了马车之后,他也很快上来, 又带着些得意的语气同锦娘道:“平日大嫂总以集贤相儿媳的姊妹压你一头, 如今看她怎么神气起来。”
  “虽说我此时应该劝你‘风水轮流转’,可我也的确扬眉吐气的, 虽说有些小人,但我本来就不是什么君子。”锦娘扬了下眉头, 又笑着看向蒋羡:“说起来, 还是我家郎君对我好。”
  蒋羡有些不好意思:“我还怕娘子怪我不够正人君子呢。”
  锦娘摇头:“当时你受魏家推荐给集贤相, 他老人家安排给你的位置,你都做的十分出色,平日四时八节我们也从来都是走动频繁, 方才我还送了补品过去。只是, 你是朝廷命官,也不是他的私人官员,还得在朝堂做事,那就是事君忠心了,谁又会说你?”
  蒋羡点头:“娘子放心, 我无论在哪儿都会做的很好的。”
  “是这个理儿, 不过,也不能够毫无风骨。集贤相便罢了,究其根本是魏家推荐的你, 但是申参政在平江时就举荐过你,如今他又是参知政事,立马提拔了你。你要好好把握其中分寸……”锦娘主要怕到时候申大参倒了,蒋羡可能还会反踩。
  有时候你可能获得一时的成功,但是长远而言并不是很好。
  大抵也只有锦娘这般说,蒋羡才稍微听的进去,娘子一直以为她和自己说了没用,实际上他听了的,要不然这次就腹背受敌了。
  “娘子,我知道了。”蒋羡撒娇。
  锦娘摸了摸他的头,“好啦,不说这个了。”
  夫妻二人到了老宅之后,蒋晏看起来很平静,仿佛只是出去游山玩水似的,许氏倒是脸木木的。
  “十六郎,家里就劳烦你平日照看了。”蒋晏淡淡的说着。
  蒋羡连忙道:“哥哥放心,我肯定会照顾好爹娘的。”说罢,又对许氏道:“嫂嫂有什么不便宜的,只管找宁哥儿他娘。”
  许氏忙道:“叔叔客气了。”说罢,又看向蒋羡俩口子,心里骂小人得志。
  只是蒋晏要做什么,她是劝不动的,为了所谓的政治理想,她闹都没办法闹。只是少了丈夫的薪俸,又只能靠家中田亩过活了,还还好族中在蒋晏兄弟二人中了进士之后,族中送了田亩的,那些倒也够她们一家用的了。
  锦娘看许氏这样憋着一肚子气,倒真是有出气的感觉,她有时候觉得做坏人也挺好的,至少敢于把自己的恶毒面痛快的表现出来。
  几人又重新说了几句话,蒋羡的意思无非就是日后自己若有机会面圣,必定会提起集贤相云云。
  锦娘则对许氏道:“我们仓促间得知兄长就要去应天府,所以打点了些程仪,嫂嫂别嫌少。”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