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小丫鬟 第146节
那个一直看不上全家人的哥哥,自己混的不好,全家人就得帮他吗?哥哥可以原谅,他似乎没那么大度。
锦娘支持他:“当年你姨母要送田地和解,我们就没要,这么多年,我们虽然和他们往来,但只当普通亲戚往来。你愿意这么做,我很高兴,娘就是在天之灵,肯定也会很欣慰的。”
蒋羡想总算没有人觉得自己狭隘了,他握住锦娘的手道:“娘子,我如今就只有咱们这一家人了。”
自从娘去世,什么都变了。
却说周家的除夕过的也不甚热闹,张氏阴沉着脸,蒋氏挂念两个女儿,心情都不太好,而周存之最心爱的儿子却生了病,爱妾奄奄一息,以至于除夕夜冷清的很。
他的性子素来桀骜,到了此时突然有些寂寥之感。
不知怎么他想起多年前,那时候家里人济济一堂,父亲还是要害官员,门前车水马龙,母亲那时亦是大方和善,一切都很好。
唉,只剩一声叹息了。
倏地,他又笑了,想起那个胖丫头,当时给他做衣裳的事情,人生真是高低起伏永远循环往复。如今,她都是官夫人了。
比起周存之的郁闷,许氏就更郁闷了:“小叔是看不上康儿么?”
蒋晏道:“这倒不是,你也知道的,筠姐儿年纪还不大,又是他们长女想多留几年也是人之常情。这个话日后就别说了,你堂姐那里若是有好的,就顾念那边。”
“是。”许氏也不好在丈夫面前排揎小叔太多是非。
蒋晏要去外面守岁,她和葛妈妈抱怨:“好好地亲事,他们倒是不答应,说的好听,还不是嫌贫爱富。”
葛妈妈忙劝道:“娘子,咱们讨不到好,郑家那位呢?”
要说郑氏嫁到郑家后,郑家走动频繁的很,尤其是蒋晏和蒋羡中了进士之后,那叫一个把蒋家都当自己家了。
“是啊,我那继婆婆不是把她侄孙女常常接过来玩吗?这年纪说起来和宁哥儿相仿呢,难不成她就没动心思?”许氏道。
……
大年初一,锦娘和蒋羡一起去了刘家舅母家中,吃了一顿茶饭,她们就回来了。初二又去了魏家,筠姐儿和宁哥儿就没过来,魏夫人还问呢。
“这不是两个孩子昨日去舅老爷家里冻着了,我让她们在家休息,等明日嫂嫂和侄儿媳妇们都要来我家里玩才是。”锦娘定了年初三的戏酒。
每年过年都是最累的,走亲戚很是累,交际应酬说话许多事情。
只不过这次没见到范氏,锦娘还有些惊讶:“怎么不见大郎媳妇?”
魏夫人有些尴尬道:“她身子不舒服。”
锦娘觉得应该是有事,等暗地里向游妈妈打探,才知晓是范氏被气的回了娘家。游妈妈不禁道:“大郎君也是过分了,把外头养的要带回家里来。”
这事儿怎么听着这么耳熟,似乎当年刘大郎君也是这般。
“那怎么办?”锦娘心想范氏生儿育女,算是贤妻良母了,怎么人还是不知足呢,难道男人个个都三妻四妾才显得自己体面不成。
游妈妈则道:“这事儿您别蹚浑水了。”
“我知道。”锦娘感叹一声。
到了初三,锦娘家里请了人来家里弹唱,这次过来的还有天章阁待制成夫人,这位家里也有个儿子,还特地带来家里玩耍。
“这是我家二郎。”成夫人介绍道。
锦娘看这位成二郎,约莫十四五岁的年纪,倒似个翩翩少年郎,倒是很欢喜,忍不住问道:“如今是在读书么?”
成夫人介绍道:“这孩子在应天府书院读书。”
“看起来就是文质彬彬。”锦娘夸道。
几位夫人在堂,魏七郎、宁哥儿、蒋家两位族侄、张九郎之子孟然、刘家两位小郎、薛家侄儿这些少年都在,魏七郎却是连忙起身帮忙招待。
锦娘看向魏夫人:“咱们七郎如今可是懂事许多了。”
完全是自家子侄,还帮自己招待呢,兴许是看宁哥儿年纪太小。
魏夫人笑着摇头:“他就是作怪罢了。”
等男孩子们都去投壶射箭玩耍,筠姐儿和郑家姑娘在隔壁次间说话,郑小娘子今年九岁,面相很好状若观音似的。
下人们上了茶点,郑小娘子心想自家曾经据说比这还要煊赫,只是如今家里父亲做个荫官,落败下来了,不似蒋家,客似云来。
锦娘哪里知晓这些,她还得跟成夫人多打听呢,成家原籍就是京西洛阳人,她给女儿买的三百亩地都在洛阳,正好了。
甚至等客人走后,锦娘把儿子喊过来问道:“我让你跟那位成二郎请教学问,你看他如何?”
宁哥儿一拍脑袋:“儿子忘记了。您不知道,今日魏七哥和这位成二哥又是比射箭,又是比投壶,处处争锋,他们俩还在饭桌上行令,我们都跟着看热闹呢。”
年轻的男孩子们真真是精力无限。
那边魏夫人也在回程的马车上说着儿子:“你今日是怎么了?平日还和人家成二郎不错的。”
成待制也是魏大学士的门生,关系算是很亲近的。
魏七郎笑道:“儿子又没如何,不过是作耍罢了。”
魏夫人想儿子年纪也渐长,自己猜不透了,一个个的都管不了了。
第125章
初三自家过完, 初四锦娘又去范大学士家拜访,一直到初八,人才停歇下来。她就径直什么都不干了, 在家里躺着。
只有闲下来, 才有空复盘这些日子发生的事情。
成待制家倒是不错,可以列入人选之中,再有今年金价似乎便宜了许多, 趁着金价便宜, 帮女儿打一顶金冠子。
这些是要做的,再有今年得再物色几个不错的儿郎, 考察一二年就先定下亲事来。
否则连许氏娘家都在算计自家了,这亲戚就是这点烦, 无法切割不来往, 但是走动又带着恶心。
“娘子, 隔壁县主送了拜帖过来。”阿盈拿了帖子过来。
锦娘一看,竟然是乐安县主想上门拜访,她只收下帖子, 却并不言语, 也就是不打算请人进来。
“虽说如今已经出了百日,但到底她还要为亡夫守节,我也怕坏了人的清誉。”
阿盈点头:“您说的是,下次她们送的东西我们也退回去。”
“最好是不往来才好,此时她在孝中, 也是一直都要过来, 我不知她是何意?就怕要么有棘手的事情,要么就是别有所图。”锦娘道。
阿盈不明白:“您说的别有所图是何意?她是县主,不可能做小吧。”
锦娘笑道:“是不可能做小, 万一她想做大呢?”
“啊?您还在呢,她怎么敢想。”阿盈觉得不可能。
锦娘则道:“这有什么不敢的,这种事情只要一拍即合,一切就水到渠成了。当然了,官人脑子清楚不会犯错,我也要把门户守好,否则白白让人做出点什么事儿都不好。”
说起来家里人少也有人少的不好,若是她爹娘住这里,许氏哪里敢这般明目张胆来挑拨?
乐安县主见自己送过去的拜帖完全石沉大海,很是有些灰心,还是她身边的妈妈道:“县主,咱们也不必一定找官员帮我们,我们可以求宗正寺啊,只要宗正寺那边帮您说话,一切都好说。”
其实这个主意乐安县主也并非不知晓,只是她心里头有这样一个蠢念头罢了,那日惊鸿一瞥,蒋君何等风姿?她就想过来结识一番,熟料,隔壁这位蒋夫人浑然不与她交往,任凭她送多贵重的礼去,人家都同等还回来,也不占便宜。
如此,夫家的人越逼越急,也只能这般了。
正月十五元宵节,锦娘休息了好几日,终于今天带着俩个孩子出去看花灯。街上的女子几乎都是着白衣居多,锦娘亦是如此,白绫小袄配粉色貉袖,底下再搭一件珍珠白的百褶裙,头上戴着珠翠,女儿也差不多的打扮,但是她小娘子一个,头上还放着闹蛾、雪柳这些。
御街两边热闹的紧,且看有人表演吞剑、还有走悬空绳索的,宁哥儿看的目不转睛。
锦娘则在看人讲五代史,目及所见都是一片繁荣景象。
正逛的起劲时,蒋羡欣喜上前打着招呼,还介绍给锦娘道:“娘子,这是申兄。”
原来是曾经申知军的弟弟申子嘉,二人初三在魏家见过一面了。锦娘见申子嘉名字倒是好听,可人却生的胖胖墩墩的,还好她见过申家小娘子还生的挺清秀的。
等蒋羡寒暄完,锦娘问他道:“集贤相似乎与申子期申大人不和,先前新君上任,申大人去了平江,后来新君去世,如今太子即位,申大人却是太子的老师。不知日后……”
“娘子,不愧是见微知著。”蒋羡负手度步。
官场上他谁都不站,把自己当成一个好用的人,如此不管哪门哪派,什么党争不党争,他仍旧立于不败之地。
然而,锦娘却同他道:“你这么说固然好,但只要是人,怎么能够没有偏好呢?除非你跟随的永远都是最英明的主子,否则能力再强也容易遗臭万年。你想历史上的奸臣难道都是蝇营狗苟之辈,当然不是,选择也很重要。”
她非常清楚,蒋羡此人摇摆的非常快,动摇的也很快,所以她必须先稳住他的心。
蒋羡回神过来,尴尬一笑:“娘子说的是。”
“论做官,郎主胜我百倍,只不过如今家中田亩八百亩,东京的两座铺子吴县的铺子都赚钱,咱们夫妇辛苦到四十岁,就可以莳花弄草的日子,不必总这么案牍劳形了。夫君不必心急,,无论做什么,总要把人的尊严保住。”锦娘道。
蒋羡点头:“娘子说的是。”
正月过完,锦娘就去东京最大的金银楼帮女儿用一百六十贯打了一顶九两重的山口金冠子,她自己则花了二十四贯买了一对黄金镂空鎏彩手镯,再用十七贯买了一串金流苏项链。
买完这些,她又回来先把首饰放好,才松了一口气。
二月是筠姐儿的生辰,等她生辰过了,魏家和申家联姻的消息传来。
锦娘连忙戴着新买的首饰上门去道贺,没想到魏七郎的姻缘竟然是落在申家这里,想他在大名府的时候,这孩子就很受欢迎了。
只不过没想到上门恭贺魏夫人时,魏夫人笑道:“错了,不是恭喜我,是恭喜你二嫂去。”
“这是何意?”锦娘还不明白。
魏夫人道:“这申家姐儿是和八郎定下亲事的。”
锦娘有点懵,魏夫人道:“是和七郎八字不大合。”
这样的说法一般是不满意亲事,锦娘心想申家如今是政坛新秀,魏夫人为何这般呢?其实,魏夫人也是疑惑呢。论年纪相貌,都是自己的儿子更合适,但申家没选自己的儿子,她也并不觉得失落,反而松了一口气。
锦娘还是从蒋羡处知晓原因的,原来申知军的小女儿,也就是那位申五娘就是说了一门极其显赫的亲事,申五娘擅长诗词,闺阁常有佳作,故而婆媳失和。
原本魏家提亲,魏大学士倒也没有摆架子,还把自己的儿子和隔房的八郎一起带过去,申家深觉这般高门大户规矩多,再有也有范氏的事情,故而申家选了魏家八郎。
魏七郎生的漂亮,总是笑嘻嘻的,给人一种不太靠谱的感觉,魏八郎则老实沉稳,且魏八郎之父也是秘书丞,为人十分清廉,和奢侈的大房不太一样。
如此,锦娘又去二房道喜,魏二夫人拉着锦娘的手道:“我是个不耐烦庶务的,到时候还要姑奶奶上门帮衬着。”
“这是应该的。”锦娘其实还挺为魏七郎鸣不平的。
这世上的男子,反正好看的也会出轨,丑的也会出轨,还不如找个好看的呢。
但这些就不是她所置喙的,顶多就是回来同蒋羡说几句,蒋羡却委屈道:“娘子,你说什么呢?我可从未背叛过你。”
锦娘有些心虚道:“我是随口一说,你别放心上。”
“脱口而出的才是真心话,娘子你可太让我伤心了,我可是对你最忠心的。”蒋羡一直闹锦娘。
锦娘跟他赔罪都不行,只依着他行了一回事,人家才放过她。
锦娘支持他:“当年你姨母要送田地和解,我们就没要,这么多年,我们虽然和他们往来,但只当普通亲戚往来。你愿意这么做,我很高兴,娘就是在天之灵,肯定也会很欣慰的。”
蒋羡想总算没有人觉得自己狭隘了,他握住锦娘的手道:“娘子,我如今就只有咱们这一家人了。”
自从娘去世,什么都变了。
却说周家的除夕过的也不甚热闹,张氏阴沉着脸,蒋氏挂念两个女儿,心情都不太好,而周存之最心爱的儿子却生了病,爱妾奄奄一息,以至于除夕夜冷清的很。
他的性子素来桀骜,到了此时突然有些寂寥之感。
不知怎么他想起多年前,那时候家里人济济一堂,父亲还是要害官员,门前车水马龙,母亲那时亦是大方和善,一切都很好。
唉,只剩一声叹息了。
倏地,他又笑了,想起那个胖丫头,当时给他做衣裳的事情,人生真是高低起伏永远循环往复。如今,她都是官夫人了。
比起周存之的郁闷,许氏就更郁闷了:“小叔是看不上康儿么?”
蒋晏道:“这倒不是,你也知道的,筠姐儿年纪还不大,又是他们长女想多留几年也是人之常情。这个话日后就别说了,你堂姐那里若是有好的,就顾念那边。”
“是。”许氏也不好在丈夫面前排揎小叔太多是非。
蒋晏要去外面守岁,她和葛妈妈抱怨:“好好地亲事,他们倒是不答应,说的好听,还不是嫌贫爱富。”
葛妈妈忙劝道:“娘子,咱们讨不到好,郑家那位呢?”
要说郑氏嫁到郑家后,郑家走动频繁的很,尤其是蒋晏和蒋羡中了进士之后,那叫一个把蒋家都当自己家了。
“是啊,我那继婆婆不是把她侄孙女常常接过来玩吗?这年纪说起来和宁哥儿相仿呢,难不成她就没动心思?”许氏道。
……
大年初一,锦娘和蒋羡一起去了刘家舅母家中,吃了一顿茶饭,她们就回来了。初二又去了魏家,筠姐儿和宁哥儿就没过来,魏夫人还问呢。
“这不是两个孩子昨日去舅老爷家里冻着了,我让她们在家休息,等明日嫂嫂和侄儿媳妇们都要来我家里玩才是。”锦娘定了年初三的戏酒。
每年过年都是最累的,走亲戚很是累,交际应酬说话许多事情。
只不过这次没见到范氏,锦娘还有些惊讶:“怎么不见大郎媳妇?”
魏夫人有些尴尬道:“她身子不舒服。”
锦娘觉得应该是有事,等暗地里向游妈妈打探,才知晓是范氏被气的回了娘家。游妈妈不禁道:“大郎君也是过分了,把外头养的要带回家里来。”
这事儿怎么听着这么耳熟,似乎当年刘大郎君也是这般。
“那怎么办?”锦娘心想范氏生儿育女,算是贤妻良母了,怎么人还是不知足呢,难道男人个个都三妻四妾才显得自己体面不成。
游妈妈则道:“这事儿您别蹚浑水了。”
“我知道。”锦娘感叹一声。
到了初三,锦娘家里请了人来家里弹唱,这次过来的还有天章阁待制成夫人,这位家里也有个儿子,还特地带来家里玩耍。
“这是我家二郎。”成夫人介绍道。
锦娘看这位成二郎,约莫十四五岁的年纪,倒似个翩翩少年郎,倒是很欢喜,忍不住问道:“如今是在读书么?”
成夫人介绍道:“这孩子在应天府书院读书。”
“看起来就是文质彬彬。”锦娘夸道。
几位夫人在堂,魏七郎、宁哥儿、蒋家两位族侄、张九郎之子孟然、刘家两位小郎、薛家侄儿这些少年都在,魏七郎却是连忙起身帮忙招待。
锦娘看向魏夫人:“咱们七郎如今可是懂事许多了。”
完全是自家子侄,还帮自己招待呢,兴许是看宁哥儿年纪太小。
魏夫人笑着摇头:“他就是作怪罢了。”
等男孩子们都去投壶射箭玩耍,筠姐儿和郑家姑娘在隔壁次间说话,郑小娘子今年九岁,面相很好状若观音似的。
下人们上了茶点,郑小娘子心想自家曾经据说比这还要煊赫,只是如今家里父亲做个荫官,落败下来了,不似蒋家,客似云来。
锦娘哪里知晓这些,她还得跟成夫人多打听呢,成家原籍就是京西洛阳人,她给女儿买的三百亩地都在洛阳,正好了。
甚至等客人走后,锦娘把儿子喊过来问道:“我让你跟那位成二郎请教学问,你看他如何?”
宁哥儿一拍脑袋:“儿子忘记了。您不知道,今日魏七哥和这位成二哥又是比射箭,又是比投壶,处处争锋,他们俩还在饭桌上行令,我们都跟着看热闹呢。”
年轻的男孩子们真真是精力无限。
那边魏夫人也在回程的马车上说着儿子:“你今日是怎么了?平日还和人家成二郎不错的。”
成待制也是魏大学士的门生,关系算是很亲近的。
魏七郎笑道:“儿子又没如何,不过是作耍罢了。”
魏夫人想儿子年纪也渐长,自己猜不透了,一个个的都管不了了。
第125章
初三自家过完, 初四锦娘又去范大学士家拜访,一直到初八,人才停歇下来。她就径直什么都不干了, 在家里躺着。
只有闲下来, 才有空复盘这些日子发生的事情。
成待制家倒是不错,可以列入人选之中,再有今年金价似乎便宜了许多, 趁着金价便宜, 帮女儿打一顶金冠子。
这些是要做的,再有今年得再物色几个不错的儿郎, 考察一二年就先定下亲事来。
否则连许氏娘家都在算计自家了,这亲戚就是这点烦, 无法切割不来往, 但是走动又带着恶心。
“娘子, 隔壁县主送了拜帖过来。”阿盈拿了帖子过来。
锦娘一看,竟然是乐安县主想上门拜访,她只收下帖子, 却并不言语, 也就是不打算请人进来。
“虽说如今已经出了百日,但到底她还要为亡夫守节,我也怕坏了人的清誉。”
阿盈点头:“您说的是,下次她们送的东西我们也退回去。”
“最好是不往来才好,此时她在孝中, 也是一直都要过来, 我不知她是何意?就怕要么有棘手的事情,要么就是别有所图。”锦娘道。
阿盈不明白:“您说的别有所图是何意?她是县主,不可能做小吧。”
锦娘笑道:“是不可能做小, 万一她想做大呢?”
“啊?您还在呢,她怎么敢想。”阿盈觉得不可能。
锦娘则道:“这有什么不敢的,这种事情只要一拍即合,一切就水到渠成了。当然了,官人脑子清楚不会犯错,我也要把门户守好,否则白白让人做出点什么事儿都不好。”
说起来家里人少也有人少的不好,若是她爹娘住这里,许氏哪里敢这般明目张胆来挑拨?
乐安县主见自己送过去的拜帖完全石沉大海,很是有些灰心,还是她身边的妈妈道:“县主,咱们也不必一定找官员帮我们,我们可以求宗正寺啊,只要宗正寺那边帮您说话,一切都好说。”
其实这个主意乐安县主也并非不知晓,只是她心里头有这样一个蠢念头罢了,那日惊鸿一瞥,蒋君何等风姿?她就想过来结识一番,熟料,隔壁这位蒋夫人浑然不与她交往,任凭她送多贵重的礼去,人家都同等还回来,也不占便宜。
如此,夫家的人越逼越急,也只能这般了。
正月十五元宵节,锦娘休息了好几日,终于今天带着俩个孩子出去看花灯。街上的女子几乎都是着白衣居多,锦娘亦是如此,白绫小袄配粉色貉袖,底下再搭一件珍珠白的百褶裙,头上戴着珠翠,女儿也差不多的打扮,但是她小娘子一个,头上还放着闹蛾、雪柳这些。
御街两边热闹的紧,且看有人表演吞剑、还有走悬空绳索的,宁哥儿看的目不转睛。
锦娘则在看人讲五代史,目及所见都是一片繁荣景象。
正逛的起劲时,蒋羡欣喜上前打着招呼,还介绍给锦娘道:“娘子,这是申兄。”
原来是曾经申知军的弟弟申子嘉,二人初三在魏家见过一面了。锦娘见申子嘉名字倒是好听,可人却生的胖胖墩墩的,还好她见过申家小娘子还生的挺清秀的。
等蒋羡寒暄完,锦娘问他道:“集贤相似乎与申子期申大人不和,先前新君上任,申大人去了平江,后来新君去世,如今太子即位,申大人却是太子的老师。不知日后……”
“娘子,不愧是见微知著。”蒋羡负手度步。
官场上他谁都不站,把自己当成一个好用的人,如此不管哪门哪派,什么党争不党争,他仍旧立于不败之地。
然而,锦娘却同他道:“你这么说固然好,但只要是人,怎么能够没有偏好呢?除非你跟随的永远都是最英明的主子,否则能力再强也容易遗臭万年。你想历史上的奸臣难道都是蝇营狗苟之辈,当然不是,选择也很重要。”
她非常清楚,蒋羡此人摇摆的非常快,动摇的也很快,所以她必须先稳住他的心。
蒋羡回神过来,尴尬一笑:“娘子说的是。”
“论做官,郎主胜我百倍,只不过如今家中田亩八百亩,东京的两座铺子吴县的铺子都赚钱,咱们夫妇辛苦到四十岁,就可以莳花弄草的日子,不必总这么案牍劳形了。夫君不必心急,,无论做什么,总要把人的尊严保住。”锦娘道。
蒋羡点头:“娘子说的是。”
正月过完,锦娘就去东京最大的金银楼帮女儿用一百六十贯打了一顶九两重的山口金冠子,她自己则花了二十四贯买了一对黄金镂空鎏彩手镯,再用十七贯买了一串金流苏项链。
买完这些,她又回来先把首饰放好,才松了一口气。
二月是筠姐儿的生辰,等她生辰过了,魏家和申家联姻的消息传来。
锦娘连忙戴着新买的首饰上门去道贺,没想到魏七郎的姻缘竟然是落在申家这里,想他在大名府的时候,这孩子就很受欢迎了。
只不过没想到上门恭贺魏夫人时,魏夫人笑道:“错了,不是恭喜我,是恭喜你二嫂去。”
“这是何意?”锦娘还不明白。
魏夫人道:“这申家姐儿是和八郎定下亲事的。”
锦娘有点懵,魏夫人道:“是和七郎八字不大合。”
这样的说法一般是不满意亲事,锦娘心想申家如今是政坛新秀,魏夫人为何这般呢?其实,魏夫人也是疑惑呢。论年纪相貌,都是自己的儿子更合适,但申家没选自己的儿子,她也并不觉得失落,反而松了一口气。
锦娘还是从蒋羡处知晓原因的,原来申知军的小女儿,也就是那位申五娘就是说了一门极其显赫的亲事,申五娘擅长诗词,闺阁常有佳作,故而婆媳失和。
原本魏家提亲,魏大学士倒也没有摆架子,还把自己的儿子和隔房的八郎一起带过去,申家深觉这般高门大户规矩多,再有也有范氏的事情,故而申家选了魏家八郎。
魏七郎生的漂亮,总是笑嘻嘻的,给人一种不太靠谱的感觉,魏八郎则老实沉稳,且魏八郎之父也是秘书丞,为人十分清廉,和奢侈的大房不太一样。
如此,锦娘又去二房道喜,魏二夫人拉着锦娘的手道:“我是个不耐烦庶务的,到时候还要姑奶奶上门帮衬着。”
“这是应该的。”锦娘其实还挺为魏七郎鸣不平的。
这世上的男子,反正好看的也会出轨,丑的也会出轨,还不如找个好看的呢。
但这些就不是她所置喙的,顶多就是回来同蒋羡说几句,蒋羡却委屈道:“娘子,你说什么呢?我可从未背叛过你。”
锦娘有些心虚道:“我是随口一说,你别放心上。”
“脱口而出的才是真心话,娘子你可太让我伤心了,我可是对你最忠心的。”蒋羡一直闹锦娘。
锦娘跟他赔罪都不行,只依着他行了一回事,人家才放过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