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道魁首是如何养成的 第221节
“何苦?”鬼佛又问。
缘浅仰头,她上半身同样破碎,仅剩一颗头颅,却仍平静道。
“我亦,与众生同在。”
人生如白马过隙,忽然而已。
一抹绿意爬上佛首,在漆黑狰狞的佛顶开出一朵花。梵缘浅为那朵花真心实意地笑了出来。哪怕这条通天的金阶,她仅是其中的一节。但此后,世间一切觉悟佛性之人,都能自她的智光中了悟轮回之理。
梵缘浅形体破碎,师哥相赠的雪禅菩提无处凭依,沉沉坠入雾海。
……
“……”
“……生。”
“缘浅,醒来。”
“醒来。”
“醒来!”
“阿弥陀佛——”
梵缘浅猛然睁开双眼,神智如回光返照般清明。
祂看见上百名修行闭口禅的法师静坐高坛,朝祂虚空一指,一个“生”字如梵音天来,掀起金波万丈;
祂听见遍布九州各地的庙宇同时鸣钟,不分派别不分信仰,三万八千余众盘腿而坐,齐念佛号;
祂听见远方传来的纶音,禅心院千林佛塔中的诵经声在耳边涤荡,每一声都在呼唤祂的名。
她睁开了眼,祂睁开了眼。
“一切众生,十方如来。”
祂凌于虚空,千臂如树,万花盛开。绿意自祂脚下蔓延,佛光普照虚空雾海。
祂居于十二莲台之上,梵轮自身后徐徐展开。
就在这时,一缕界域之外的天光洞破黑暗,似照进无边炼狱的光。
祂抬头,看见一只通体深邃幽蓝、拖尾如银河星海的蝴蝶翩翩而来。
第352章
日月山,七曜星塔。
神舟洞天福地之一,昔年众仙云聚的日月山,如今已是废墟一片。拔地参天的峰峦被削平了一片,依山环林而造的法阵也被毁去。斗术厮杀残留的烈火在山中肆虐,但山林间却听不见鸟雀走兽之声,仅余望哨岗中的一口古钟不撞自鸣,声声荡涤天地。
断壁颓垣之间,两道人影分庭抗礼,一人立在断裂的梁柱上,一人踩着残破的衍天仪。
漆黑黏腻、似蛛丝又似浆糊的流体封锁了空间,如缠缚猎物的罗网般将人锁在里面。天枢星君压下喉咙深处翻涌的铁腥气,她踩在梁柱上,居高临下地俯瞰着下方手持经卷与方章的男子。一高一低,一者仰望一者俯视,但猎物与猎人的身份却是盅中颠来倒去的骰子,还未揭开时谁也不知大小其数。
冥神骨君座下的十大法王之一,出山法王,黑衣。其人俑乃百年前奠定仪法、框定中州天下的天殷君主。
天殷历史上最具存在感的几位君主中,不同于最初建立天殷、一统中州的冥神骨君;也不同于苦熬一代子民、硬生生将天殷扶成当世最强国的宣悲法王;出山法王生前最大的功绩,在于文教。这位曾是游侠的君王划定了天殷境内的山川河流,推行大疫火葬,整合古今一切农时作物的种植经验,考察了天殷不同地方的气候与土壤。祂召集能人文官,将这些被时人归结为“经验”的模糊知识整合在一起,成就了当世罕有的《与民全书》。
这位君王被制成人俑后,尘世忘记了他的名字,他生前
承载的愿力以及功绩在冥神伟力的显现,化作了两件缄物。
【九州山河图】
缄物:“山河”
箴言:“方寸成理,咫尺成矩,山河锦绣乾坤定,四海天下宁。”
昔年,天殷君王率兵征伐黑岩崖山,当地百姓遭妖兽鼠王布疫,千里良田无栗粟,山岭只见离人骨。
人鬼尸棺夜同屋,血泪腌透千丈土。君王分阴阳,定水土,奠仪法,行火葬,人间始得方圆,终得规章。
其分化山河、决断阴阳之举,得此缄物。
【九州山河图】
缄物:“经纬”
箴言:“地舆为纲,言礼为纪,经纬相错始成文,天地日月清。”
昔年,天殷君王统筹万民,经略中州之地。彼时人与天相争,与妖魔相争,天灾人祸,岁岁不绝。
君王召集天下能人异士,集古今四时之道,裁地舆作农事纲要,整合成书,与民教化。
其教化万民、大兴文教之举,得此缄物。
一件能瞬间改变地貌的方章,一卷落子成阵的经纬之书。
“本座到底还是小觑了你的疯执。”天枢星君布下的阵法皆被毁去,她身周,宛如活物的黑水层层包裹,似要结茧般地向上攀附,“你竟不惜汲取虚空之外而来的力量,也要证明明尘是错的。”
天枢星君修行灵觉之道,精通天文地舆,所以也擅卜筮、阵法、符箓之道。此时她看着面前这具人俑,心知永留民袭杀清汉一事是蓄谋已久。为此,祂们甚至不惜触碰虚空之外的污染,为天枢星君量身打造了这样一具处处克制她的人俑。幕后之人如此不计代价、不择手段的筹谋,得天枢星君一句“疯执”的评价也毫不为过。
黑水盘旋环绕,缠缚四肢,贯穿皮肉。天枢星君看着自己手臂青筋暴起,点点黑红顺着血管蔓延开来。她阖目感受片刻,眼中带着淡淡的了然。这便是永留民敢于迫她飞升的底气,若她自愿飞升,那自然最好;她若不愿,人俑会将虚空之力灌入她的筋脉,污染改造她的躯体。
想要抵抗这种几乎不可逆转的虚空污染,天枢星君唯有突破自身瓶颈、飞升成仙一路可走。而若她宁死也要固守与明尘立下的契约,那她依旧会“飞升成仙”。但之后飞升的个体还能不能被称作是“天枢星君”?那就不在永留民顾虑的范围之内了。祂们想要的只是一个既定的结果,其余的都不重要。
在这盘棋局中,与明尘同为千年大能的天枢星君是一枚探路棋子。祂们想试探的,是能否打破被明尘封锁的九重云天。
“本座修行灵觉之道,坐忘时常与诸天星辰同游。”知道对方的目的,天枢反而越发平静,甚至有耐心劝诫起来,“因本座修行此道,所以更清楚明尘的顾虑并非顽执。明尘从未阻止过你,也从未拒绝过世人对力量与未知的追寻。但寰宇深处的隐秘是深不见底的崖洞,即便用力抛出石子,也永远等不到回声。”
星海无垠,世人上下求索皆是为了探求无尽之天。行于此道必须慎而重之,切不可为追寻力量而丧失底线。这是天枢星君向世人传道受业时总会提及的第一课。
天枢星君见过太多沉迷星海以致迷失自我的人,就连她座下最清醒自知的弟子天权,寰宇也曾残忍地将可怖的种子种进求知者的眼。正是因为见过太多太多,所以在明尘告知她世外的真相时,天枢并没有表现得太过意外。
“如果这便是你寻求的答案。”天枢叹息,“那实在令人感到遗憾。”
身为先行者,天枢本该保有老一辈的从容。但遗憾二字脱口而出,天枢竟真的感到一阵莫名的伤悲。
或许是因为天枢曾亲身经历过人族辉煌的岁月,也或许是她见证了人皇氏的末路,又或许是因为,她曾像期待拂雪一般对人皇氏族最后的余晖有过期待。
但无论如何,世事没有如果。
“……”黑衣人俑无动于衷,只是沉默。
黑红色的纹路爬上了脖颈,天枢星君闭上眼,做出了自己的决断。
“你不会成功的,姜佑。”
禁忌的名讳出口的瞬间,人俑突然抬头。天枢星君身上燃起幽蓝色的火焰。人俑立刻张开经纬之书,黑水也迅速缠缚成茧。人俑的速度极快,但天枢星君的速度比祂更快。玄奥神异的符文自天枢星君的额头浮现,霎时间,朗朗白日黯淡了下来,夜幕悄然无声地降临。
“你困不住本座,姜佑。”天枢星君眉间的字符收缩凝聚,她身后,万千符文逐一显现。这些星文字体不一,形意不一。但每个符文都奇妙生动,仿佛铭记着跌宕起伏的人生,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情。
“改变地貌,封锁空间,将我等立足之地化为囚牢。但很可惜,我等灵修,生来便是属天的生命。”
天枢星君眉间的符文化作一点寒星,脱离躯体。刹那间,万千符文化作万千星辰,如溯流而上的鱼群,朝高天飞去。
——火解。
人俑落子成阵,山峦拔地而起。但永夜降临,星河倒转。开盅的骰子终于揭晓,猎人与猎物的身份也就此逆转。
庞大的封印阵以天枢星君的仙躯为枢心展开,深红的符文瞬间蔓延至人俑脚底。无需借用缄物,无需依靠地貌,清汉门徒会将自己的一生写在天上,每一位门徒都拥有独一无二的星名。身为天君帝星,天枢无需借势成阵,这寰宇群星,皆为她指尖之棋。
天载子午三十年,清汉元祖天枢星君,火解。
……
苦刹,白玉京。
天权跪在太虚宫下方的长梦之间,下半身几乎都淌进了濯世池里。她十指交握,作祈祷状,但发白的指节与惨白的容色,都透露出她此时的焦虑与心神不宁。
直到,白玉京内下起了一场流星雨。这本是神异绮丽的景象,但白玉京内的居民与求学者都已习惯了城内的频出的奇景。所以,众人只是驻足欣赏,不以为奇。
“师尊!”天权感知到师尊与门徒们的神魂在池中显现,一时间顾不得仪态,蹒跚小跑着扑至天枢星君面前,“师尊!”
“为师无事。”天枢星君舍弃肉身,折损大半修为,此时仅剩神魂立于池中,却依旧洒脱地摆手,“早已算中命里该有一劫,如今应验了倒也松快。仙家各派,佛门诸寺皆为世人百般筹谋。本座废他一具人俑,也算出一份力。只是这回,欠拂雪的人情大了。”
如果不是有白玉京这等驻足之地,要寻到能将被杀害的门徒魂灵收容起来的灵宝可不容易。
天枢星君不以为意,天权却难受得紧:“师尊以身犯险,万一、万一……”
“总要有人去做的,为师还没死,自然要替你们这些小辈担点事。”天枢星君仰头望天,白玉京与神州的天穹并非一处,但她望向天空的心情却始终不变,“祂,果然还是触碰了禁忌。果然,明尘所言非虚,神舟之外的虚空已被污染。曾经踏上建木遁去虚空的古修士,恐怕都不曾真正逃离。”
天权抚了抚心口,勉力冷静下来:“但,祂若已经明了了真相,为何还默许永留民推动全族飞升之举?”
“因为祂想证明,明尘是错的。这不难理解,是困兽之斗放手一搏,还是束手待毙沉入海里?即便是为师,虽不曾质疑明尘,但总要自己亲眼见证,才算明晰。”天枢星君轻笑,“祂与众生下棋,输赢却并不要紧。族群能在争斗中闯出破局之道,这才是祂真正想要的。所以祂将伟力赋予信众,任他们筹谋施为,期间不曾过问一句。但依为师之见,此局,祂是要输了。”
“师尊怎这般肯定?”
“当然。”天枢星君笑了笑,“直到那厮打碎为师的衍天仪前,为师都在算呢。”
——算这熔炉的烽火,如何焚尽既定的命。
第353章
变神天,城隍大殿。
空荡的大殿死寂一片,但比起原本肃穆的庄严,如今神殿内可谓是狼藉一片。破碎的石棺,伏倒的信众,晕厥在地的祭司,以及地上残破的法阵与满堂纷飞的符纸。
一阵突如其来的狂风,将作阵的符纸卷至穹顶。纸张左摇右摆地落下时,像擦拭一样缓缓地“擦”出了一个幽邃的影子。
一道颀长清瘦的人影,凭空出现在大殿高悬的王座前。祂站在那里,背对着所有人。有些唐突,又好像原本就站在那儿。
王座与祂,像一卷墨色已陈的画。从亘古至今,不移不变。
看到那道人影的瞬间,神色癫狂的外道信众俯身叩拜,五体投地。大殿两侧的鬼卒石像也齐齐垂首,拧动头颅的声音整齐划一。整座大殿静得仗马寒蝉,只剩符纸与经幡翻腾的窸窣之音。
殿中,众人跪伏一地,只有楚夭与那道人影依旧站立。这本该是极其森然诡谲的情景,但楚夭望着那道影子,却忽而霞飞双颊,心跳不已。
楚夭看着黑影转过身来,那具曾令她一见倾心的莹白骨架裹了一层黑红的薄雾。那薄雾如活物般蠕动着,像一身淋漓湿泞的血肉。祂身披九龙袍,容戴黄金面,燃烧着深蓝魂火的眼眶一寸一寸地扫过殿宇。仅仅只是这么一个简单的瞥视,大殿内的空气便好似被祂掠夺一空。被祂目光扫过的信徒,都克制不住身体本能的战栗。
楚夭捂住心口,如此寂静的环境下,她却能听见自己心脏疯狂泵血的声音。
楚夭本不应该如此惊慌,毕竟她已经无品尝过这种突然降临的心悸。她以为自己有所长进,总有一天能在心上人面前从容地展现自己的魅力。但当它再次降临时,楚夭才悲哀地发现自己依旧会为此束手束脚,近乎狼狈地捧出自己柔软易碎的心。
她无措地轻唤:“姜郎……”
“君、君上!”楚夭话音未落,一道下定必死决意的声音便昂扬地盖过了她的轻语,“请君上恕罪,我等无意惊扰您凡身的安眠!阴荒殿主筹谋数百年,我等信众前赴后继,视死如归。如今大计将成,只待落子将军!谁、谁知这邪道妖女竟闯过无相法域,擅入神殿,惊扰您的安眠!我等护驾来迟,请、请君上降罪……!”
缘浅仰头,她上半身同样破碎,仅剩一颗头颅,却仍平静道。
“我亦,与众生同在。”
人生如白马过隙,忽然而已。
一抹绿意爬上佛首,在漆黑狰狞的佛顶开出一朵花。梵缘浅为那朵花真心实意地笑了出来。哪怕这条通天的金阶,她仅是其中的一节。但此后,世间一切觉悟佛性之人,都能自她的智光中了悟轮回之理。
梵缘浅形体破碎,师哥相赠的雪禅菩提无处凭依,沉沉坠入雾海。
……
“……”
“……生。”
“缘浅,醒来。”
“醒来。”
“醒来!”
“阿弥陀佛——”
梵缘浅猛然睁开双眼,神智如回光返照般清明。
祂看见上百名修行闭口禅的法师静坐高坛,朝祂虚空一指,一个“生”字如梵音天来,掀起金波万丈;
祂听见遍布九州各地的庙宇同时鸣钟,不分派别不分信仰,三万八千余众盘腿而坐,齐念佛号;
祂听见远方传来的纶音,禅心院千林佛塔中的诵经声在耳边涤荡,每一声都在呼唤祂的名。
她睁开了眼,祂睁开了眼。
“一切众生,十方如来。”
祂凌于虚空,千臂如树,万花盛开。绿意自祂脚下蔓延,佛光普照虚空雾海。
祂居于十二莲台之上,梵轮自身后徐徐展开。
就在这时,一缕界域之外的天光洞破黑暗,似照进无边炼狱的光。
祂抬头,看见一只通体深邃幽蓝、拖尾如银河星海的蝴蝶翩翩而来。
第352章
日月山,七曜星塔。
神舟洞天福地之一,昔年众仙云聚的日月山,如今已是废墟一片。拔地参天的峰峦被削平了一片,依山环林而造的法阵也被毁去。斗术厮杀残留的烈火在山中肆虐,但山林间却听不见鸟雀走兽之声,仅余望哨岗中的一口古钟不撞自鸣,声声荡涤天地。
断壁颓垣之间,两道人影分庭抗礼,一人立在断裂的梁柱上,一人踩着残破的衍天仪。
漆黑黏腻、似蛛丝又似浆糊的流体封锁了空间,如缠缚猎物的罗网般将人锁在里面。天枢星君压下喉咙深处翻涌的铁腥气,她踩在梁柱上,居高临下地俯瞰着下方手持经卷与方章的男子。一高一低,一者仰望一者俯视,但猎物与猎人的身份却是盅中颠来倒去的骰子,还未揭开时谁也不知大小其数。
冥神骨君座下的十大法王之一,出山法王,黑衣。其人俑乃百年前奠定仪法、框定中州天下的天殷君主。
天殷历史上最具存在感的几位君主中,不同于最初建立天殷、一统中州的冥神骨君;也不同于苦熬一代子民、硬生生将天殷扶成当世最强国的宣悲法王;出山法王生前最大的功绩,在于文教。这位曾是游侠的君王划定了天殷境内的山川河流,推行大疫火葬,整合古今一切农时作物的种植经验,考察了天殷不同地方的气候与土壤。祂召集能人文官,将这些被时人归结为“经验”的模糊知识整合在一起,成就了当世罕有的《与民全书》。
这位君王被制成人俑后,尘世忘记了他的名字,他生前
承载的愿力以及功绩在冥神伟力的显现,化作了两件缄物。
【九州山河图】
缄物:“山河”
箴言:“方寸成理,咫尺成矩,山河锦绣乾坤定,四海天下宁。”
昔年,天殷君王率兵征伐黑岩崖山,当地百姓遭妖兽鼠王布疫,千里良田无栗粟,山岭只见离人骨。
人鬼尸棺夜同屋,血泪腌透千丈土。君王分阴阳,定水土,奠仪法,行火葬,人间始得方圆,终得规章。
其分化山河、决断阴阳之举,得此缄物。
【九州山河图】
缄物:“经纬”
箴言:“地舆为纲,言礼为纪,经纬相错始成文,天地日月清。”
昔年,天殷君王统筹万民,经略中州之地。彼时人与天相争,与妖魔相争,天灾人祸,岁岁不绝。
君王召集天下能人异士,集古今四时之道,裁地舆作农事纲要,整合成书,与民教化。
其教化万民、大兴文教之举,得此缄物。
一件能瞬间改变地貌的方章,一卷落子成阵的经纬之书。
“本座到底还是小觑了你的疯执。”天枢星君布下的阵法皆被毁去,她身周,宛如活物的黑水层层包裹,似要结茧般地向上攀附,“你竟不惜汲取虚空之外而来的力量,也要证明明尘是错的。”
天枢星君修行灵觉之道,精通天文地舆,所以也擅卜筮、阵法、符箓之道。此时她看着面前这具人俑,心知永留民袭杀清汉一事是蓄谋已久。为此,祂们甚至不惜触碰虚空之外的污染,为天枢星君量身打造了这样一具处处克制她的人俑。幕后之人如此不计代价、不择手段的筹谋,得天枢星君一句“疯执”的评价也毫不为过。
黑水盘旋环绕,缠缚四肢,贯穿皮肉。天枢星君看着自己手臂青筋暴起,点点黑红顺着血管蔓延开来。她阖目感受片刻,眼中带着淡淡的了然。这便是永留民敢于迫她飞升的底气,若她自愿飞升,那自然最好;她若不愿,人俑会将虚空之力灌入她的筋脉,污染改造她的躯体。
想要抵抗这种几乎不可逆转的虚空污染,天枢星君唯有突破自身瓶颈、飞升成仙一路可走。而若她宁死也要固守与明尘立下的契约,那她依旧会“飞升成仙”。但之后飞升的个体还能不能被称作是“天枢星君”?那就不在永留民顾虑的范围之内了。祂们想要的只是一个既定的结果,其余的都不重要。
在这盘棋局中,与明尘同为千年大能的天枢星君是一枚探路棋子。祂们想试探的,是能否打破被明尘封锁的九重云天。
“本座修行灵觉之道,坐忘时常与诸天星辰同游。”知道对方的目的,天枢反而越发平静,甚至有耐心劝诫起来,“因本座修行此道,所以更清楚明尘的顾虑并非顽执。明尘从未阻止过你,也从未拒绝过世人对力量与未知的追寻。但寰宇深处的隐秘是深不见底的崖洞,即便用力抛出石子,也永远等不到回声。”
星海无垠,世人上下求索皆是为了探求无尽之天。行于此道必须慎而重之,切不可为追寻力量而丧失底线。这是天枢星君向世人传道受业时总会提及的第一课。
天枢星君见过太多沉迷星海以致迷失自我的人,就连她座下最清醒自知的弟子天权,寰宇也曾残忍地将可怖的种子种进求知者的眼。正是因为见过太多太多,所以在明尘告知她世外的真相时,天枢并没有表现得太过意外。
“如果这便是你寻求的答案。”天枢叹息,“那实在令人感到遗憾。”
身为先行者,天枢本该保有老一辈的从容。但遗憾二字脱口而出,天枢竟真的感到一阵莫名的伤悲。
或许是因为天枢曾亲身经历过人族辉煌的岁月,也或许是她见证了人皇氏的末路,又或许是因为,她曾像期待拂雪一般对人皇氏族最后的余晖有过期待。
但无论如何,世事没有如果。
“……”黑衣人俑无动于衷,只是沉默。
黑红色的纹路爬上了脖颈,天枢星君闭上眼,做出了自己的决断。
“你不会成功的,姜佑。”
禁忌的名讳出口的瞬间,人俑突然抬头。天枢星君身上燃起幽蓝色的火焰。人俑立刻张开经纬之书,黑水也迅速缠缚成茧。人俑的速度极快,但天枢星君的速度比祂更快。玄奥神异的符文自天枢星君的额头浮现,霎时间,朗朗白日黯淡了下来,夜幕悄然无声地降临。
“你困不住本座,姜佑。”天枢星君眉间的字符收缩凝聚,她身后,万千符文逐一显现。这些星文字体不一,形意不一。但每个符文都奇妙生动,仿佛铭记着跌宕起伏的人生,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情。
“改变地貌,封锁空间,将我等立足之地化为囚牢。但很可惜,我等灵修,生来便是属天的生命。”
天枢星君眉间的符文化作一点寒星,脱离躯体。刹那间,万千符文化作万千星辰,如溯流而上的鱼群,朝高天飞去。
——火解。
人俑落子成阵,山峦拔地而起。但永夜降临,星河倒转。开盅的骰子终于揭晓,猎人与猎物的身份也就此逆转。
庞大的封印阵以天枢星君的仙躯为枢心展开,深红的符文瞬间蔓延至人俑脚底。无需借用缄物,无需依靠地貌,清汉门徒会将自己的一生写在天上,每一位门徒都拥有独一无二的星名。身为天君帝星,天枢无需借势成阵,这寰宇群星,皆为她指尖之棋。
天载子午三十年,清汉元祖天枢星君,火解。
……
苦刹,白玉京。
天权跪在太虚宫下方的长梦之间,下半身几乎都淌进了濯世池里。她十指交握,作祈祷状,但发白的指节与惨白的容色,都透露出她此时的焦虑与心神不宁。
直到,白玉京内下起了一场流星雨。这本是神异绮丽的景象,但白玉京内的居民与求学者都已习惯了城内的频出的奇景。所以,众人只是驻足欣赏,不以为奇。
“师尊!”天权感知到师尊与门徒们的神魂在池中显现,一时间顾不得仪态,蹒跚小跑着扑至天枢星君面前,“师尊!”
“为师无事。”天枢星君舍弃肉身,折损大半修为,此时仅剩神魂立于池中,却依旧洒脱地摆手,“早已算中命里该有一劫,如今应验了倒也松快。仙家各派,佛门诸寺皆为世人百般筹谋。本座废他一具人俑,也算出一份力。只是这回,欠拂雪的人情大了。”
如果不是有白玉京这等驻足之地,要寻到能将被杀害的门徒魂灵收容起来的灵宝可不容易。
天枢星君不以为意,天权却难受得紧:“师尊以身犯险,万一、万一……”
“总要有人去做的,为师还没死,自然要替你们这些小辈担点事。”天枢星君仰头望天,白玉京与神州的天穹并非一处,但她望向天空的心情却始终不变,“祂,果然还是触碰了禁忌。果然,明尘所言非虚,神舟之外的虚空已被污染。曾经踏上建木遁去虚空的古修士,恐怕都不曾真正逃离。”
天权抚了抚心口,勉力冷静下来:“但,祂若已经明了了真相,为何还默许永留民推动全族飞升之举?”
“因为祂想证明,明尘是错的。这不难理解,是困兽之斗放手一搏,还是束手待毙沉入海里?即便是为师,虽不曾质疑明尘,但总要自己亲眼见证,才算明晰。”天枢星君轻笑,“祂与众生下棋,输赢却并不要紧。族群能在争斗中闯出破局之道,这才是祂真正想要的。所以祂将伟力赋予信众,任他们筹谋施为,期间不曾过问一句。但依为师之见,此局,祂是要输了。”
“师尊怎这般肯定?”
“当然。”天枢星君笑了笑,“直到那厮打碎为师的衍天仪前,为师都在算呢。”
——算这熔炉的烽火,如何焚尽既定的命。
第353章
变神天,城隍大殿。
空荡的大殿死寂一片,但比起原本肃穆的庄严,如今神殿内可谓是狼藉一片。破碎的石棺,伏倒的信众,晕厥在地的祭司,以及地上残破的法阵与满堂纷飞的符纸。
一阵突如其来的狂风,将作阵的符纸卷至穹顶。纸张左摇右摆地落下时,像擦拭一样缓缓地“擦”出了一个幽邃的影子。
一道颀长清瘦的人影,凭空出现在大殿高悬的王座前。祂站在那里,背对着所有人。有些唐突,又好像原本就站在那儿。
王座与祂,像一卷墨色已陈的画。从亘古至今,不移不变。
看到那道人影的瞬间,神色癫狂的外道信众俯身叩拜,五体投地。大殿两侧的鬼卒石像也齐齐垂首,拧动头颅的声音整齐划一。整座大殿静得仗马寒蝉,只剩符纸与经幡翻腾的窸窣之音。
殿中,众人跪伏一地,只有楚夭与那道人影依旧站立。这本该是极其森然诡谲的情景,但楚夭望着那道影子,却忽而霞飞双颊,心跳不已。
楚夭看着黑影转过身来,那具曾令她一见倾心的莹白骨架裹了一层黑红的薄雾。那薄雾如活物般蠕动着,像一身淋漓湿泞的血肉。祂身披九龙袍,容戴黄金面,燃烧着深蓝魂火的眼眶一寸一寸地扫过殿宇。仅仅只是这么一个简单的瞥视,大殿内的空气便好似被祂掠夺一空。被祂目光扫过的信徒,都克制不住身体本能的战栗。
楚夭捂住心口,如此寂静的环境下,她却能听见自己心脏疯狂泵血的声音。
楚夭本不应该如此惊慌,毕竟她已经无品尝过这种突然降临的心悸。她以为自己有所长进,总有一天能在心上人面前从容地展现自己的魅力。但当它再次降临时,楚夭才悲哀地发现自己依旧会为此束手束脚,近乎狼狈地捧出自己柔软易碎的心。
她无措地轻唤:“姜郎……”
“君、君上!”楚夭话音未落,一道下定必死决意的声音便昂扬地盖过了她的轻语,“请君上恕罪,我等无意惊扰您凡身的安眠!阴荒殿主筹谋数百年,我等信众前赴后继,视死如归。如今大计将成,只待落子将军!谁、谁知这邪道妖女竟闯过无相法域,擅入神殿,惊扰您的安眠!我等护驾来迟,请、请君上降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