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道魁首是如何养成的 第219节
此时恰好一道雷霆撕裂长空,电光照亮了窗边的人影。湛玄看不清对方的面容,只对上一双非人的金瞳。
……
“师兄……?”纳兰清辞轻唤。
湛玄用力闭了闭眼,勉力摁捺一瞬的惊悚。那种被顶尖掠食者盯上的惊悸像钻进骨髓里的虫,源自人族的本能而非其他。湛玄调整呼吸,很快便平复了惊悸。
他收手,一旁的无极道门弟子连忙上前搀扶住眩晕的阿菀。湛玄还是内门弟子时便经常代替持剑长老祓魔,对刑讯所用的禁术把控力极高。是以阿菀并未伤及神魂,只会恍惚几日。弟子将阿菀带下去后,湛玄才扭头看向纳兰清辞。
纳兰清辞和湛玄交换了一个视线,一时沉默。但下一瞬,她回过头,对定山王道:“我们先解决眼下的问题。”
定山王知道拂雪道君携师妹灵希真人去参加了恒久永乐大典,也知道自己效忠的君王准备与拂雪道君进行一场交易。但他不知魁首身陨、灵希失踪之事,所以即便好奇令信的内容,眼下还是顺着纳兰清辞先行解决天殷的问题。
纳兰清辞与定山王核对了姜严与阿菀出逃的路线。依照姜严的证词来看,两人摆脱了阴兵的追杀,侥幸遇到一匹神异的骏马。阿菀从骏马的包裹里翻出了伤药以及许多可用物资。两人借着这匹日行千里的神骏,一路摆脱敌人的追杀,最终将姜道君留下的密信与长老阁叛变的情报送抵龙衔关。
这个说辞……不亲眼见到人证物证,难免有些扯淡。很难让人不怀疑定山王是不是想让姜严立个报信的功劳,却又舍不得牺牲养子,所以才演了这么一出。
但事实比话本更赋戏剧性,定山王命人将吉量马牵过来时,无极道门弟子可谓是大跌眼镜。
“青阳!”一位在万藏山当过值的弟子一把搂住马头,青阳被搂得难受,不耐烦地打了个响鼻,“师兄,是掌教离山时带的吉量马!”
掌教和灵希离山,用来伪装身份的名录走的是济世堂。因为柳家兄妹是湛玄俗家身份的延伸,济世堂的弟子特意知会了湛玄一声,好歹让他知道掌教和灵希即将成为他的儿。而托“青阳”这个大不孝名字的福,湛玄也被门下弟子嘻嘻哈哈地通知了“师兄你知道你儿女给自己的马取了爹的名吗”。
“青阳。”抱着马脖子的弟子哑声道,“你知道掌教和灵希师姐去哪了吗?”
青阳被箍得难受,祂本就桀骜不驯,当即就想给这冒犯自己的臭小子来一口。然而,吉量是通人性的灵兽,看着弟子说着说着便通红的眼眶,到底还是没有啃掉对方脑门上的头发。青阳甩着马头,扬蹄长吁。此时,搀扶着阿菀的两名弟子从帐中走出,青阳突然伸长了脖子,往阿菀的方向一甩。
精通御兽术的弟子连忙上前,施术与青阳建立联系。物种的不同让双方无法言语交流,但领悟简单的示意却仍轻而易举。
读出青阳示意的弟子神情古怪,断开联系后,他走到一旁静待的湛玄和纳兰清辞身旁,低声絮语。
“……”湛玄听完了弟子的简述,望向纳兰清辞,“我去见她。”
“师兄……!”纳兰清辞拧眉,忍住了未竟之语。两人相对沉默,但心中沉甸甸坠着的是同一桩心事——虽然宗门弟子绝口不提,身为长老的纳兰清辞和湛玄也不愿往那个方向去想,但始终有一丝疑虑在众人心头萦绕不散。灵希是人妖魔三族混血,血脉不稳,极易失控。即便掌教给予了这位同脉师妹全无保留的信任,但明尘上仙对这位弟子的管控约束也被众人看在眼里。掌教身陨、灵希失踪一事在宗门内传开,无人开口提及,众人刻意回避。但哪怕是纳兰清辞和湛玄,都曾想过一个可能。
——灵希……是不是失控了?
用“失控”而非“背叛”这样的字眼,已是无极道门弟子最后的温柔。这也是宋从心不遗余力扩宽灵希社交圈后的成果,灵希不再像《倾恋》书中那般立场狭隘、孤立无援。对于已经濒临易燃易爆点、不肯放过任何线索的无极道门而言,这份信任弥足珍贵。
如果灵希失控,或被外道利用,她无疑便是一柄距离掌教最近、同时也伤她最深的利刃。
而纳兰清辞与湛玄是唯二知道掌教所知“天命”的人,他们会思虑更多。
“我必须去。”湛玄将自己的持剑长老令递给纳兰清辞,道,“灵希师妹是唯一知道掌教去向、同时与幕后黑暗牵系甚重之人。这封令信,或许是她在求救,也或许是想传递某种隐晦的线索……但无论背后藏着怎样的祸因,我都必须去见她。”
“如若七天后我没有与你联系……灵希,从此按‘叛宗’论处。”
“师兄!”纳兰清辞忍不住开口,“你至少等分宗调度更多的战力!”
湛玄摇头:“不,兵贵神速。师妹以令信的方式隐藏自己的位置,肯定是有另一伙人在找她。她情况不对,我必须赶在其他人之前。你留在龙衔关,协助定山王防守边境。如你先前所说的,我们必须整备所有的情报。现在,我将调度令给你。清辞,你能完成接下来的布局吗?”
纳兰清辞没有第一时间回话。
持剑长老拥有无极道门最高等级的调度令,危难时甚至能调动无极道门本宗、分宗、盟军将近三分之二的战力。换而言之,湛玄实际上是将九州各地的调度权限移交给了纳兰清辞。加上清仪、明德、纯钧三位太上也将自己的调度权力给了两位晚辈。可以说,如今纳兰清辞手中把控着无极道门可以调度的全部战力。
拂雪掌教身陨,纳兰清辞便是代掌门无疑。
“……我可以。”纳兰清辞深吸一口气,语气沉沉道,“我会暂时驻守龙衔关,查清阴兵的行进轨迹与召唤条件,并将情报传递至九州各地。同时,我会安排调集全部人手,以各地星塔为锚点,搭建能收留民众的安全点与军事驻地。三位太上已经率队分别前往东海、建木以及日月山。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役。师兄,一旦查明真相,请务必回讯。”
“我明白。”湛玄远眺灰蒙阴暗的天空,如此沉重的氛围下,他却浅笑了一下,“幸好我们来了龙衔关。”
纳兰清辞闻言,也忍不住轻叹。确实如此,若真如清仪道人所说的那般封锁中州全境,这最后一丝线索或许会从指隙间散去。
话已至此,清辞也不再多劝。她注视湛玄领着一队弟子奔赴险境,将腰间的佩剑横于身前,弹指作礼。
“师兄,愿此行,长风无阻,山海皆平。”
第350章
轰隆隆的雷雨,佐着涨势惊人的河水,一次又一次地扑咬着河畔的黑泥。
灵希自湍急的河流中打捞出自己沉重的魂灵,再次从梦中惊醒。说“惊醒”或许有些词不达意,毕竟灵希也不知道以眼下的境况,自己是否还能拥有睡眠这样奢侈的东西。她或许是力竭昏迷,也或许是又一次沉沦于虚妄的幻境。
呼啸的山风拂动灵希的衣袂,带起大片残渣与灰烬。浮动的灰烬被风带离了灵希身周无雨的领域,很快便被山雨冲刷成条条泥泞的溪。
雷劫引动的地火焚毁了一片林地,但一场突如其来的山雨浇灭了火,仅剩一片枯枝朽木。灵希倚靠着光秃秃的树干闭目养神,对天上咆哮的雷霆置若罔闻。
梦醒后,灵希偏头,望着山下灰蒙蒙的城,望着这场灰蒙蒙的雨。
恍惚间,眼前这一幕与彼世那人辞世时的情景,一点点地重合了。
只是她离世的那天,哪怕灵希在心中骂了千遍万遍,天公也没有为她下一场哀悼的雨。真正下雨的是母亲和妹妹被杀的那天,山间飘来的一场细雨,也是这般灰蒙蒙的。
灵希尝试打坐入定,但神魂没能神游太虚,反而想起了一段快要忘却的记忆——她想起自己因外门纠纷而被湛玄带往太初山,面见明尘上仙的那天。
早在两人相遇之前,灵希已经从外界捕获了许多与明尘上仙相关的情报,也从彼世的她口中得到过“世上最好的人”的评价。但当明尘二指抵住她的喉咙时,灵希触碰到他指尖封喉的冰冷,以及微不可查却能轻易将她灵魂碾碎的杀意。
也就在那个瞬间,灵希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明尘和她,其实是一样的。
灵希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东西,但她知道自己无法真正死去。无论是被人砸破脑袋还是尝试自尽,她都会在一段时间后再次睁开眼睛。师姐一直在暗中调查她的身世,无论查到什么都不会隐瞒灵希。因此灵希也知道,自己并非纯粹的人族,而是被外道拼拼凑凑、缝补堆积起来的神祇容器。
但是,灵希在明尘身上感受到了“同类”的气息。
并不是说明尘也是妖魔的混血,而是这个行走人世的明尘本质上也是一个“容器”。明尘展露出杀意的刹那,灵希感觉自己真的会死。祂们这类容器,迎接死亡的方式不是肉体的毁灭,而是同类的吞噬。如果明尘选择吞噬她,那灵希或许真的会死去。
想明白这点,灵希的心跳有一瞬的失速。但很快,她的心跳平复了下来。狂喜与遗憾同时塞满了灵希的胸腔,因为她知道,眼前的同类不会吞噬她。
但是,即便不能赋予她永恒的死亡,无极道门也多的是封印诡物的手段。
直到灵希掏出那块令牌前,明尘的杀意如封死昆虫的树胶,令人窒息,却也无处可逃。看见令牌后,明尘长久地沉默着,随后问了几个问题。能答的,灵希都答了,包括彼世,包括自己,包括“她”。
“她告诉我,一旦我失控,唯有当世最强者能制止我。所以我必须来无极道门,拜入魁首门下,只有这样,才不会有更多的人因我而死。”说这话时的灵希,眼神是空洞洞的,“她曾说过,你是我的师长,是这世上最好的人。她相信你,比谁都相信,所以她才为我指明前路,让我来到你的面前。”
“你拥有道德,拥有底线,拥有善。”明尘一针见血地点明,“但这本不是你该拥有的。”
“是,曾有一度,人世的所有于我而言都没有意义。我来无极道门,是因为她还牵着我的手、拉拽着我的生命。她想让我活,不愿让我死。比起这具驱壳,她更在乎躯壳内的人性。她仍在期待着,所以我也要不择一切手段地活下去。”
不知道她哪一句话打动了明尘,人神终于抬头,注视着她:“……做到这一步,你想要什么?”
“我要四海清平,天下安定。”灵希望着明尘,她说这话时,心里木木的,没意识到自己已是满脸濡湿,挂满了泪水,“我不知道她生于何处,也不知道她何时降生。但我要她活在太平盛世,活在她偶尔跟我提起的、那个世无饥馑、天下大同的时代。”
“我要她以及那些像她一样的人,不再成为九宸山上无字的孤坟。”
她会降生在一个平安的年代,再不会经历战乱与饥馑的苦。
她或许会拜入仙门,也或许不会。她或许仍会成为无极道门的掌门,也或许一辈子都只是一名普通的弟子。
她能开怀大笑,能跟友人打闹。她或许会和彼世一样,与一个活得很拧巴又心绪深藏的人成为挚友。但和彼世不同,他们不用再为尘世奔波,不必与天争命。或许终有一日,另一位师长抛出的石子,也能在她平静无波的心湖中激起些许涟漪。
她会有幸福安定的一生。
“我是因为她而活下来的生命……”灵希伸出手,看着自己的掌心,“所以——”
梦中,她回答明尘的话语,在识海中漾开空洞洞的回音。
……
湛玄领着一支小队轻装简从抵达天殷帝都,他本以为小队会遭遇伏击与拦阻,却没想到一路行来水静无波。
抵达天殷帝都后,湛玄也没有冒然暴露行踪,而是派人粗略查探了一下永乐城内的境况。然而弟子带回来的情报十分诡谲,在这场明显不正常的灰雨中,永乐城内毫无人烟。进出的城门紧闭,城中百姓也闭门不出,街上安静得连狗叫声都没有。
持剑弟子担心打草惊蛇,没有冒然行动,他们驭使觅奇鼠潜入一户百姓家中,却发现他们一家四口睡在一张草席上,整整齐齐,像是被人特意摆好的。
“还活着吗?”湛玄问出了最关心的问题。
“还活着,但……很奇怪。他们吐息、心脉都很正常,三魂六魄俱在,但就是沉睡不起。长老,这样庞大的城池一朝停摆,并不是小事。”
湛玄当然明白,城池的运作与平民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百姓们是昏睡而不是死亡,他们的身体需要水和食物,亦或是其他的供养。而现在,一座百万人口数的城池停摆,百姓不吃不喝地昏睡却还未死去。那究竟是什么东西在为他们提供养分,并强制他们陷入沉睡?
“永乐城与方圆千里的星塔星锚都被摧毁,我们暂时无法调查到城内的具体情报。”
持剑弟子配备的通讯令牌与大众使用的令牌不同,这些专门为特殊情况打造的通讯令牌采用了九州列宿的前身究研组的成果。与其说是令牌,不如说是一种特殊的传音法器。在九州列宿的改良基础上,这匹造价高昂的特殊令牌拥有小型可移动星锚的通讯效果。即便星塔与星锚被敌人摧毁,令牌在一定范围内依旧能互相传讯。
“保持联络,发现不对即刻撤离。其余弟子,随我入山。”
湛玄带着弟子入山,要在巍峨群山间寻找一棵系着红丝巾的树并不容易。在将近三个时辰的搜查后,一名弟子在某座山上发现了红色。
“周围有看见其他人吗?”
“没有。也没有大型野兽或行军经过的痕迹。”
湛玄赶到了红丝巾所在的地点,周围确实没有任何埋伏或藏人的痕迹。不过,这也代表不了什么。
湛玄望着那棵系了红丝巾的树,普普通通,与周围的树没有任何不同。红丝巾看上去也是街头随意扯的一匹布上裁下的一角,没有暗藏的文字也没有记号。检查完周围的一切后,湛玄思忖良久,抬手,在树上画下了令信中灵希凭空划出的那个符号。
符号落成的瞬间,天边雷鸣大作。
众人的视野被闪电照亮的瞬间,一道白色的影子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树下。
看见白影的瞬间,所有弟子面色惊变。他们拔剑出鞘,还未有所动作,湛玄却突然抬手制止了他们。
白色的幽灵捧着一个敞开的木盒,木盒中盛放着三枚留影石与十几张玉简。幽灵仿佛看不见周围严阵以待的弟子一般,径自朝湛玄走去,将木盒递出。
“……这是何物?”湛玄谨慎地发问。
“是我从天殷长老口中拷问出的留影,以及我在姜家宝库中查到的情报。”
一道雌雄莫辨、喑哑低沉的声音突然响起,另一道身影拖拽着某种重物,自树后缓缓步出。
看见那道身影的瞬间,众人鸦雀无声。来者不是别人,正是灵希。
但与同门相逢,持剑弟子不觉惊喜,心中只感错愕。
灵希身穿无极道门的法衣,浅色的道袍上尽是已经干涸结块的血迹。灵希单手提着一个体型微胖的中年男子,身穿华服的男子低垂着头颅,像一袋沉重泥泞的河沙。他逶迤于地,尊严全无,下半身与膝盖全部拖在被雨水浸润的泥土里。
灵希抬手一甩,男子便像一条死兽般砸在众人跟前。湛玄仓促一瞥,便认出来此人竟是天殷长老之一,曾出席过天景雅集、有“笑面阎罗”之称的董桀。
无极道门已经确定了天殷长老阁的叛族之罪,一经抓捕皆应处以极刑。但姜家二长老董桀是分神期修士,本身实力不容小觑。灵希随掌教离山时修为不过金丹,可如今软泥一样倒在地上的人却是董桀。一位持剑弟子发现,这位专修指法的体修大能,坚硬如铁的十指竟被人齐根削断。
但,真正让众弟子面色惊变的却不是董桀的下场,而是灵希此时的模样。
众人不知眼前的人是否还能被称之为“人”——身穿无极道门弟子服饰的少女在抛物时露出的左手不再是“手”,而是几节漆黑细长的昆虫节肢。那双曾经显露出非人血脉的金瞳已然兽化,尖锐的光在瞳仁中逼作一竖。一层宛如灰翳、半透明的薄膜覆盖在她的眼球上,形成毫无焦距的琉璃光泽。但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灵希裸露在衣服外的皮肤。她的皮囊呈现出花朵凋零后的枯色,体表龟裂出细密可怖的纹路。
她站在那里,不像人,倒像是一只还未蜕壳的茧。
看着这样的灵希,众弟子一时间竟吐不出任何字眼。
然而灵希并不在意他们的答复,她指着地上的董桀,依旧用那粗粝沙哑的嗓音一字一句地道:“董桀,天殷长老阁二长老,冥神骨君座下十大法王中的地金法王,司往生阴财。天殷长老阁中,负责布局的是大长老阴守安,负责施行的则多是董桀。他知道很多,你们可以带他回去审问。骨君的神使虽是不死不灭之身,但董桀的常性已被碾碎,你们不必担心他会说谎。”
灵希吐字缓慢,但瘆人的气息还是从她的唇齿与字隙间流淌。
“我封锁了永乐城,并让城池陷入沉睡。但这持续不了多久,如果能撤离,你们尽快将人转移到安全的地方。若水即将成为骨君的战场。他们通过若水召集阴兵,届时若水两岸都不再是安全之所。你们需要通知若水流经的区域,以及与之相邻的国家。否则待到阴兵压境时,一切便后悔晚矣。”
……
“师兄……?”纳兰清辞轻唤。
湛玄用力闭了闭眼,勉力摁捺一瞬的惊悚。那种被顶尖掠食者盯上的惊悸像钻进骨髓里的虫,源自人族的本能而非其他。湛玄调整呼吸,很快便平复了惊悸。
他收手,一旁的无极道门弟子连忙上前搀扶住眩晕的阿菀。湛玄还是内门弟子时便经常代替持剑长老祓魔,对刑讯所用的禁术把控力极高。是以阿菀并未伤及神魂,只会恍惚几日。弟子将阿菀带下去后,湛玄才扭头看向纳兰清辞。
纳兰清辞和湛玄交换了一个视线,一时沉默。但下一瞬,她回过头,对定山王道:“我们先解决眼下的问题。”
定山王知道拂雪道君携师妹灵希真人去参加了恒久永乐大典,也知道自己效忠的君王准备与拂雪道君进行一场交易。但他不知魁首身陨、灵希失踪之事,所以即便好奇令信的内容,眼下还是顺着纳兰清辞先行解决天殷的问题。
纳兰清辞与定山王核对了姜严与阿菀出逃的路线。依照姜严的证词来看,两人摆脱了阴兵的追杀,侥幸遇到一匹神异的骏马。阿菀从骏马的包裹里翻出了伤药以及许多可用物资。两人借着这匹日行千里的神骏,一路摆脱敌人的追杀,最终将姜道君留下的密信与长老阁叛变的情报送抵龙衔关。
这个说辞……不亲眼见到人证物证,难免有些扯淡。很难让人不怀疑定山王是不是想让姜严立个报信的功劳,却又舍不得牺牲养子,所以才演了这么一出。
但事实比话本更赋戏剧性,定山王命人将吉量马牵过来时,无极道门弟子可谓是大跌眼镜。
“青阳!”一位在万藏山当过值的弟子一把搂住马头,青阳被搂得难受,不耐烦地打了个响鼻,“师兄,是掌教离山时带的吉量马!”
掌教和灵希离山,用来伪装身份的名录走的是济世堂。因为柳家兄妹是湛玄俗家身份的延伸,济世堂的弟子特意知会了湛玄一声,好歹让他知道掌教和灵希即将成为他的儿。而托“青阳”这个大不孝名字的福,湛玄也被门下弟子嘻嘻哈哈地通知了“师兄你知道你儿女给自己的马取了爹的名吗”。
“青阳。”抱着马脖子的弟子哑声道,“你知道掌教和灵希师姐去哪了吗?”
青阳被箍得难受,祂本就桀骜不驯,当即就想给这冒犯自己的臭小子来一口。然而,吉量是通人性的灵兽,看着弟子说着说着便通红的眼眶,到底还是没有啃掉对方脑门上的头发。青阳甩着马头,扬蹄长吁。此时,搀扶着阿菀的两名弟子从帐中走出,青阳突然伸长了脖子,往阿菀的方向一甩。
精通御兽术的弟子连忙上前,施术与青阳建立联系。物种的不同让双方无法言语交流,但领悟简单的示意却仍轻而易举。
读出青阳示意的弟子神情古怪,断开联系后,他走到一旁静待的湛玄和纳兰清辞身旁,低声絮语。
“……”湛玄听完了弟子的简述,望向纳兰清辞,“我去见她。”
“师兄……!”纳兰清辞拧眉,忍住了未竟之语。两人相对沉默,但心中沉甸甸坠着的是同一桩心事——虽然宗门弟子绝口不提,身为长老的纳兰清辞和湛玄也不愿往那个方向去想,但始终有一丝疑虑在众人心头萦绕不散。灵希是人妖魔三族混血,血脉不稳,极易失控。即便掌教给予了这位同脉师妹全无保留的信任,但明尘上仙对这位弟子的管控约束也被众人看在眼里。掌教身陨、灵希失踪一事在宗门内传开,无人开口提及,众人刻意回避。但哪怕是纳兰清辞和湛玄,都曾想过一个可能。
——灵希……是不是失控了?
用“失控”而非“背叛”这样的字眼,已是无极道门弟子最后的温柔。这也是宋从心不遗余力扩宽灵希社交圈后的成果,灵希不再像《倾恋》书中那般立场狭隘、孤立无援。对于已经濒临易燃易爆点、不肯放过任何线索的无极道门而言,这份信任弥足珍贵。
如果灵希失控,或被外道利用,她无疑便是一柄距离掌教最近、同时也伤她最深的利刃。
而纳兰清辞与湛玄是唯二知道掌教所知“天命”的人,他们会思虑更多。
“我必须去。”湛玄将自己的持剑长老令递给纳兰清辞,道,“灵希师妹是唯一知道掌教去向、同时与幕后黑暗牵系甚重之人。这封令信,或许是她在求救,也或许是想传递某种隐晦的线索……但无论背后藏着怎样的祸因,我都必须去见她。”
“如若七天后我没有与你联系……灵希,从此按‘叛宗’论处。”
“师兄!”纳兰清辞忍不住开口,“你至少等分宗调度更多的战力!”
湛玄摇头:“不,兵贵神速。师妹以令信的方式隐藏自己的位置,肯定是有另一伙人在找她。她情况不对,我必须赶在其他人之前。你留在龙衔关,协助定山王防守边境。如你先前所说的,我们必须整备所有的情报。现在,我将调度令给你。清辞,你能完成接下来的布局吗?”
纳兰清辞没有第一时间回话。
持剑长老拥有无极道门最高等级的调度令,危难时甚至能调动无极道门本宗、分宗、盟军将近三分之二的战力。换而言之,湛玄实际上是将九州各地的调度权限移交给了纳兰清辞。加上清仪、明德、纯钧三位太上也将自己的调度权力给了两位晚辈。可以说,如今纳兰清辞手中把控着无极道门可以调度的全部战力。
拂雪掌教身陨,纳兰清辞便是代掌门无疑。
“……我可以。”纳兰清辞深吸一口气,语气沉沉道,“我会暂时驻守龙衔关,查清阴兵的行进轨迹与召唤条件,并将情报传递至九州各地。同时,我会安排调集全部人手,以各地星塔为锚点,搭建能收留民众的安全点与军事驻地。三位太上已经率队分别前往东海、建木以及日月山。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役。师兄,一旦查明真相,请务必回讯。”
“我明白。”湛玄远眺灰蒙阴暗的天空,如此沉重的氛围下,他却浅笑了一下,“幸好我们来了龙衔关。”
纳兰清辞闻言,也忍不住轻叹。确实如此,若真如清仪道人所说的那般封锁中州全境,这最后一丝线索或许会从指隙间散去。
话已至此,清辞也不再多劝。她注视湛玄领着一队弟子奔赴险境,将腰间的佩剑横于身前,弹指作礼。
“师兄,愿此行,长风无阻,山海皆平。”
第350章
轰隆隆的雷雨,佐着涨势惊人的河水,一次又一次地扑咬着河畔的黑泥。
灵希自湍急的河流中打捞出自己沉重的魂灵,再次从梦中惊醒。说“惊醒”或许有些词不达意,毕竟灵希也不知道以眼下的境况,自己是否还能拥有睡眠这样奢侈的东西。她或许是力竭昏迷,也或许是又一次沉沦于虚妄的幻境。
呼啸的山风拂动灵希的衣袂,带起大片残渣与灰烬。浮动的灰烬被风带离了灵希身周无雨的领域,很快便被山雨冲刷成条条泥泞的溪。
雷劫引动的地火焚毁了一片林地,但一场突如其来的山雨浇灭了火,仅剩一片枯枝朽木。灵希倚靠着光秃秃的树干闭目养神,对天上咆哮的雷霆置若罔闻。
梦醒后,灵希偏头,望着山下灰蒙蒙的城,望着这场灰蒙蒙的雨。
恍惚间,眼前这一幕与彼世那人辞世时的情景,一点点地重合了。
只是她离世的那天,哪怕灵希在心中骂了千遍万遍,天公也没有为她下一场哀悼的雨。真正下雨的是母亲和妹妹被杀的那天,山间飘来的一场细雨,也是这般灰蒙蒙的。
灵希尝试打坐入定,但神魂没能神游太虚,反而想起了一段快要忘却的记忆——她想起自己因外门纠纷而被湛玄带往太初山,面见明尘上仙的那天。
早在两人相遇之前,灵希已经从外界捕获了许多与明尘上仙相关的情报,也从彼世的她口中得到过“世上最好的人”的评价。但当明尘二指抵住她的喉咙时,灵希触碰到他指尖封喉的冰冷,以及微不可查却能轻易将她灵魂碾碎的杀意。
也就在那个瞬间,灵希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明尘和她,其实是一样的。
灵希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东西,但她知道自己无法真正死去。无论是被人砸破脑袋还是尝试自尽,她都会在一段时间后再次睁开眼睛。师姐一直在暗中调查她的身世,无论查到什么都不会隐瞒灵希。因此灵希也知道,自己并非纯粹的人族,而是被外道拼拼凑凑、缝补堆积起来的神祇容器。
但是,灵希在明尘身上感受到了“同类”的气息。
并不是说明尘也是妖魔的混血,而是这个行走人世的明尘本质上也是一个“容器”。明尘展露出杀意的刹那,灵希感觉自己真的会死。祂们这类容器,迎接死亡的方式不是肉体的毁灭,而是同类的吞噬。如果明尘选择吞噬她,那灵希或许真的会死去。
想明白这点,灵希的心跳有一瞬的失速。但很快,她的心跳平复了下来。狂喜与遗憾同时塞满了灵希的胸腔,因为她知道,眼前的同类不会吞噬她。
但是,即便不能赋予她永恒的死亡,无极道门也多的是封印诡物的手段。
直到灵希掏出那块令牌前,明尘的杀意如封死昆虫的树胶,令人窒息,却也无处可逃。看见令牌后,明尘长久地沉默着,随后问了几个问题。能答的,灵希都答了,包括彼世,包括自己,包括“她”。
“她告诉我,一旦我失控,唯有当世最强者能制止我。所以我必须来无极道门,拜入魁首门下,只有这样,才不会有更多的人因我而死。”说这话时的灵希,眼神是空洞洞的,“她曾说过,你是我的师长,是这世上最好的人。她相信你,比谁都相信,所以她才为我指明前路,让我来到你的面前。”
“你拥有道德,拥有底线,拥有善。”明尘一针见血地点明,“但这本不是你该拥有的。”
“是,曾有一度,人世的所有于我而言都没有意义。我来无极道门,是因为她还牵着我的手、拉拽着我的生命。她想让我活,不愿让我死。比起这具驱壳,她更在乎躯壳内的人性。她仍在期待着,所以我也要不择一切手段地活下去。”
不知道她哪一句话打动了明尘,人神终于抬头,注视着她:“……做到这一步,你想要什么?”
“我要四海清平,天下安定。”灵希望着明尘,她说这话时,心里木木的,没意识到自己已是满脸濡湿,挂满了泪水,“我不知道她生于何处,也不知道她何时降生。但我要她活在太平盛世,活在她偶尔跟我提起的、那个世无饥馑、天下大同的时代。”
“我要她以及那些像她一样的人,不再成为九宸山上无字的孤坟。”
她会降生在一个平安的年代,再不会经历战乱与饥馑的苦。
她或许会拜入仙门,也或许不会。她或许仍会成为无极道门的掌门,也或许一辈子都只是一名普通的弟子。
她能开怀大笑,能跟友人打闹。她或许会和彼世一样,与一个活得很拧巴又心绪深藏的人成为挚友。但和彼世不同,他们不用再为尘世奔波,不必与天争命。或许终有一日,另一位师长抛出的石子,也能在她平静无波的心湖中激起些许涟漪。
她会有幸福安定的一生。
“我是因为她而活下来的生命……”灵希伸出手,看着自己的掌心,“所以——”
梦中,她回答明尘的话语,在识海中漾开空洞洞的回音。
……
湛玄领着一支小队轻装简从抵达天殷帝都,他本以为小队会遭遇伏击与拦阻,却没想到一路行来水静无波。
抵达天殷帝都后,湛玄也没有冒然暴露行踪,而是派人粗略查探了一下永乐城内的境况。然而弟子带回来的情报十分诡谲,在这场明显不正常的灰雨中,永乐城内毫无人烟。进出的城门紧闭,城中百姓也闭门不出,街上安静得连狗叫声都没有。
持剑弟子担心打草惊蛇,没有冒然行动,他们驭使觅奇鼠潜入一户百姓家中,却发现他们一家四口睡在一张草席上,整整齐齐,像是被人特意摆好的。
“还活着吗?”湛玄问出了最关心的问题。
“还活着,但……很奇怪。他们吐息、心脉都很正常,三魂六魄俱在,但就是沉睡不起。长老,这样庞大的城池一朝停摆,并不是小事。”
湛玄当然明白,城池的运作与平民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百姓们是昏睡而不是死亡,他们的身体需要水和食物,亦或是其他的供养。而现在,一座百万人口数的城池停摆,百姓不吃不喝地昏睡却还未死去。那究竟是什么东西在为他们提供养分,并强制他们陷入沉睡?
“永乐城与方圆千里的星塔星锚都被摧毁,我们暂时无法调查到城内的具体情报。”
持剑弟子配备的通讯令牌与大众使用的令牌不同,这些专门为特殊情况打造的通讯令牌采用了九州列宿的前身究研组的成果。与其说是令牌,不如说是一种特殊的传音法器。在九州列宿的改良基础上,这匹造价高昂的特殊令牌拥有小型可移动星锚的通讯效果。即便星塔与星锚被敌人摧毁,令牌在一定范围内依旧能互相传讯。
“保持联络,发现不对即刻撤离。其余弟子,随我入山。”
湛玄带着弟子入山,要在巍峨群山间寻找一棵系着红丝巾的树并不容易。在将近三个时辰的搜查后,一名弟子在某座山上发现了红色。
“周围有看见其他人吗?”
“没有。也没有大型野兽或行军经过的痕迹。”
湛玄赶到了红丝巾所在的地点,周围确实没有任何埋伏或藏人的痕迹。不过,这也代表不了什么。
湛玄望着那棵系了红丝巾的树,普普通通,与周围的树没有任何不同。红丝巾看上去也是街头随意扯的一匹布上裁下的一角,没有暗藏的文字也没有记号。检查完周围的一切后,湛玄思忖良久,抬手,在树上画下了令信中灵希凭空划出的那个符号。
符号落成的瞬间,天边雷鸣大作。
众人的视野被闪电照亮的瞬间,一道白色的影子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树下。
看见白影的瞬间,所有弟子面色惊变。他们拔剑出鞘,还未有所动作,湛玄却突然抬手制止了他们。
白色的幽灵捧着一个敞开的木盒,木盒中盛放着三枚留影石与十几张玉简。幽灵仿佛看不见周围严阵以待的弟子一般,径自朝湛玄走去,将木盒递出。
“……这是何物?”湛玄谨慎地发问。
“是我从天殷长老口中拷问出的留影,以及我在姜家宝库中查到的情报。”
一道雌雄莫辨、喑哑低沉的声音突然响起,另一道身影拖拽着某种重物,自树后缓缓步出。
看见那道身影的瞬间,众人鸦雀无声。来者不是别人,正是灵希。
但与同门相逢,持剑弟子不觉惊喜,心中只感错愕。
灵希身穿无极道门的法衣,浅色的道袍上尽是已经干涸结块的血迹。灵希单手提着一个体型微胖的中年男子,身穿华服的男子低垂着头颅,像一袋沉重泥泞的河沙。他逶迤于地,尊严全无,下半身与膝盖全部拖在被雨水浸润的泥土里。
灵希抬手一甩,男子便像一条死兽般砸在众人跟前。湛玄仓促一瞥,便认出来此人竟是天殷长老之一,曾出席过天景雅集、有“笑面阎罗”之称的董桀。
无极道门已经确定了天殷长老阁的叛族之罪,一经抓捕皆应处以极刑。但姜家二长老董桀是分神期修士,本身实力不容小觑。灵希随掌教离山时修为不过金丹,可如今软泥一样倒在地上的人却是董桀。一位持剑弟子发现,这位专修指法的体修大能,坚硬如铁的十指竟被人齐根削断。
但,真正让众弟子面色惊变的却不是董桀的下场,而是灵希此时的模样。
众人不知眼前的人是否还能被称之为“人”——身穿无极道门弟子服饰的少女在抛物时露出的左手不再是“手”,而是几节漆黑细长的昆虫节肢。那双曾经显露出非人血脉的金瞳已然兽化,尖锐的光在瞳仁中逼作一竖。一层宛如灰翳、半透明的薄膜覆盖在她的眼球上,形成毫无焦距的琉璃光泽。但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灵希裸露在衣服外的皮肤。她的皮囊呈现出花朵凋零后的枯色,体表龟裂出细密可怖的纹路。
她站在那里,不像人,倒像是一只还未蜕壳的茧。
看着这样的灵希,众弟子一时间竟吐不出任何字眼。
然而灵希并不在意他们的答复,她指着地上的董桀,依旧用那粗粝沙哑的嗓音一字一句地道:“董桀,天殷长老阁二长老,冥神骨君座下十大法王中的地金法王,司往生阴财。天殷长老阁中,负责布局的是大长老阴守安,负责施行的则多是董桀。他知道很多,你们可以带他回去审问。骨君的神使虽是不死不灭之身,但董桀的常性已被碾碎,你们不必担心他会说谎。”
灵希吐字缓慢,但瘆人的气息还是从她的唇齿与字隙间流淌。
“我封锁了永乐城,并让城池陷入沉睡。但这持续不了多久,如果能撤离,你们尽快将人转移到安全的地方。若水即将成为骨君的战场。他们通过若水召集阴兵,届时若水两岸都不再是安全之所。你们需要通知若水流经的区域,以及与之相邻的国家。否则待到阴兵压境时,一切便后悔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