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道魁首是如何养成的 第213节
“……阴兵。”姜严喃喃道,“传说,骨君的神国位于神舟大陆的背面,是亡灵与逝者的故土。据说骨君的神国与天殷互为镜影,照映流传至今的双生奇闻……那里有与永乐城相对的永久城,与若水河相对的弱水河……有……与生对立的一切的死。”
姜严终于明白,为何正值灾年的天殷会突然下一场雨了。
“阴气成云,聚而化雨……”姜严咬住舌尖,忍住话语中的颤意,“借水通幽,是祂们想要归来……”
长老不是打算反叛,而是准备向九州宣战!无怪乎他们不在乎君王手中的权柄,反而借机拿刑天司开刀!
“走!”姜严低喝一声,夺过阿菀手中的竹竿往堆石坝上一撑,朝着大坝的第二道峡口俯冲而下。
“咔”的一声轻响,伫立在水面上的阴兵突然抬头,空洞的眼眶里亮起了幽绿的磷火,祂“活”了过来。
阴兵骑乘的白骨马扬蹄踏浪,生前直至死亡都在战斗的阴灵抡起巨斧,猛然砸下。堆石坝顶部炸开大片龟裂的纹路,湍急的水流裹挟着碎石滑落。阴兵收回巨斧,磷火幽幽的眼瞳在瞬息明灭后牢牢地锁住了姜严的背影。
阴兵是战争中身亡的战士,祂们神魂浑噩,意识还停留在战场上被血火浸染的那一刻。祂们不知自己已经死去,只知道要用手中的武器去捍卫一切、摧毁一切。即便血液早已流干,祂们也要继续战斗。
阴兵发出一声震耳欲聋的怒吼,毫不犹豫地举起斧头追击逃窜的“敌寇”。
即便乘着水势漂流而下,双方的距离依旧迅速拉近。眼见要被追上,姜严咬牙将比自己高了一头的阿菀扛起。半人高的碎石被河水掀卷砸落,姜严将阿菀护在身前硬扛了绝大部分的冲击。少年口鼻出血也来不及擦拭,他只是死死地注视着前方,等待着转瞬即逝的契机。
巨斧轰然砸落的瞬间,姜严腾空跃起。毛竹在巨斧下四分五裂,少年却如飞鸟般自峡口扑出,似要奔向无垠的天空。
永乐城运河大坝的闸门共有七道,以层层叠叠的堆石坝作为缓冲,峡口两侧的高低落差将近百丈。
神智混沌的阴兵不知停歇,冲出了峡口,瞬间便被万顷江流裹挟卷入其中。而飞鸟一样的少年冲出了水流,却在短暂滞空后气力不继,如断翼的鸟儿般飞速坠落。
姜严最后能做的,只是用最后一丝气力与阿菀调换了身位,让自己垫在了下头。
坠落的那一瞬间,阿菀看见了少年茫然无措的眼,他并未做好身死的准备。毕竟,他才不过十二三岁。
死里逃生的两人自高处坠落,重重跌入若水的下游。
……
姜严以为自己会死。濒死之际,他想的是死期能否宽缓些许,他必须将密信送出。
他重重坠入了冰冷的江河,但预想中的剧痛却没有来袭。他朝水底沉去,却有一人抱着他的腋下,不停地将他向上托举。
“哗啦。”破水而出的瞬间,雨丝在眼皮上敲打。姜严迷迷糊糊地睁开眼,他看见大坝峡口倾泻而下的水瀑,看见灰雨蒙蒙的天。一双有力地臂膀环着他的腋下,让他的眼耳口鼻正好能浮出水面。不一会儿,他就被人拖上了岸,阿菀气喘吁吁地跪在他身边。
姜严有些懵,犹带婴儿肥的脸颊满是碎石的划痕,他很是不解:“这么高的地方摔下来……我们居然无事?”
阿菀呕出呛在气管里的水,从怀中掏出一个香囊。她倒出香囊里的内容物,是熟悉的黄纸残渣与燃尽的余灰。
姜严见状,却更加不解:“你们……到底哪里来的这么多符箓?”这样规格的护身符,没点道行的修士可纂不出。
阿菀摇摇头,不愿多言。她掀开姜严残破的布衣,检查少年血肉模糊的脊背。两人眼下还未完全脱险,城内的追兵随时可能追上来。姜严受了很严重的内伤,阿菀挫伤了脚踝。简单检查过姜严的伤势后,阿菀小心翼翼地将姜严背起,一瘸一拐地朝树林深处走去。
“我不能停下……”姜严吐出血沫,勉力调息,但疲惫与伤重还是一点点侵蚀他的理智,“要、要尽快……”
永乐城内已经出现了阴兵,情报拖延一时,便可能让无数人丧命。
“咳……”眼泪夺眶而出,与雨水混在一起,姜严抿唇,不愿承认自己此时无助得像个孩子,“我、不能……”
阿菀没有开口说话,只是沉默无言地前行。她没有说任何安慰亦或是规劝的话语,那不过只是白费口舌而已。临行前,阿翁已经为她打好了棺材,缝好了寿衣。而她则取了自己平日里最爱的绢花放在棺里。毕竟她不知道,自己的遗体还能不能回去。
这世上总有一些东西,重如泰山,逾越他们的生命。
嗒,嗒。
突然响起的马蹄声让阿菀心中一惊,她仓皇回首,以为那阴兵又一次捕捉到他们的行迹。却不想蒙蒙烟雨中,一匹缟身朱鬣、神骏非常的马从林子里钻了出来。
宛如拨云见日一般,这匹突然出现的骏马有着黄金一般灿烂的眼睛。祂背着行囊,嘴里嚼着苜蓿,灵性的眸子在两个狼狈的人身上来回打量,歪头似是好奇。阿菀环顾四周,没有看见这匹骏马的主人。反倒是白马在灌木丛中来回踩踏了一下,竟是突然伸过头来,往阿菀怀里一拱。
阿菀背着姜严,一时闪躲不急。怀中的香囊被拱了出来,骏马叼着香囊,气哼哼地喷了一口气。
“……马儿。”阿菀心中隐约有个猜测,这个猜测让她顿感心悸。她话语颤抖着,以自己都无法察觉的希冀祈求一个奇迹:“你、你能帮帮我们吗?”
神骏的白马,又或者说,被拂雪道君放养的吉量神兽。祂与阿菀沉默对视,在桀骜不驯的叛逆与被秋后算账之间挣扎良久……
最终,吉量还是选择了低头。
第342章
上清界,无极道门。
平日里鲜花着锦、万灵生光的太素山,短短一夜间便萧凉了下来。
道场与修士的命脉紧密相连,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长明宫的丧钟响彻九宸山时,太素山上群兽奔走,草木枯萎凋零。类与朏朏彻夜不宁地尖啸,其动静甚至惊动了奉剑者。然而没等几位奉剑者搞清楚来龙去脉,太素山上的护山大阵便崩溃瓦解,散作漫天雪花。
“那是……”
重塑根骨后已经能勉强行走的宋时来看着飘零的飞雪,即便对上清界的一切还不算熟悉,突如其来的异况也让他感到强烈的不安。眼下发生的一切,明显是某种不详的征兆。而这种不详的预感在“掌教身陨”的讯息自令牌传来后变成了现实,半夏因过于悲痛而当场晕厥。宋时来则愣怔地看着令牌,一时间竟不知今夕是何年。
无极道门乱作一团,即便不离山,宋时来也能从令牌混乱驳杂的消息中感受到时局的动荡。他在自己的居所中枯坐了一夜,次日天色一亮,仪典长老纳兰清辞与持剑长老便带着几名内门弟子登上了太素山。宋时来看着纳兰长老与几名内门弟子明显泛红的眼眶,没有多说什么便交出了自己的通行令牌。
太素山从不拒绝外人探访,但出于对掌教的敬重,哪怕是与掌教关系最为亲密的纳兰长老都只止步于会客厅外。而位于道场更深处的起居所,除掌教师出同脉的灵希真人外,只有四位奉剑者拥有通行令牌。当然,平日里奉剑者并不会冒然前往掌教的起居室,通行令牌只是为了防止意外。
宋时来没有想到,“意外”会如此突兀地到来。
“太素山的护山大阵……自行解开了。”宋时来听见纳兰长老的低喃,“这不同寻常,护山大阵的运转基于符文以及基座灵石。即便……”她哽了一下,某个无法倾吐的词句在舌尖上打着转,最终还是没能说出口。
纳兰长老良久无言,走在队伍最前头的持剑长老将话头接了下去:“即便发生不幸之事……护山大阵应当会如常运转,除非山主离开前设下了某种制约。”
与长老同行的内门弟子尽皆沉默,而尽管长老之间的交谈语意模糊,心性聪敏的宋时来依旧听出了一些令人不安的深意——掌教身陨后,长老们第一时间登上太素山进行搜查,这意味着无极道门对造成“掌教身陨”的灾厄知之甚少。另一方面,掌教离山时特意解除了护山大阵的制约,意味着掌教很可能也知道此行凶险。
……但在这个前提之下,宗门内却无人知晓其中的内情。难道掌教的一切行动都出于自身,而没有向宗门任何人交流报备过吗?
宋时来不愿肯定这个荒谬又不可思议的猜想,但
当一行人踏入掌教的居所时,整座道场的护法结界尽数缄默,一路通行无阻。庭院内曾经繁茂的花草因庇佑者的离去而隐见枯黄。宋时来用通行令牌打开了起居室的门扉,看清里面的场景时,所有人都沉默了。
掌教的起居室摆设齐整,纤尘不染。一切都收拾得非常妥帖,就仿佛从来都没有人住过一样。
掌教平日里不喜侍从近身,还未继任掌教时常年奔波在外,鲜少返回居所。但自从继任掌教之位后,拂雪道君勤勉不辍,四年来从未离山。宋时来不知道掌教会如何布置自己的居所,但他知道长期驻留的居所绝不应该是如此没有人气的模样。
“连这里都……”
宋时来来不及分辨身后颤抖的低泣究竟源自于谁,一身黑衣的持剑长老已经越过他朝室内走去。这位年轻的持剑长老在房间内环顾一圈,最后径直向书架走去。
若是掌教试图给留下什么线索,书架大概是最显眼的地方。然而,和收拾得规矩齐整的房间一样,起居室书架也打理得十分规整,只有零星几本道门经书与九州山河录摆放其上。除此以外,屋内没有任何私人物品。这间起居室之所以给人一种“毫无人气”的印象也是因为缺乏屋主个人的喜好。这里没有任何属于拂雪道君的痕迹,哪怕说这是供给客人暂住的居所也并不奇怪。
湛玄翻阅了书架上的书籍,确认书页崭新且内容没有任何注脚。其他内门弟子也顾不得失礼,在房间四处寻找线索。结果不出意料,众人一无所获。
“清辞师妹。”湛玄叹息,他合上书,语气沉沉道,“拜托你了。”
“是。”纳兰清辞颔首,她在同门的注视下走至房间正中,闭上眼,以灵识感受四周,“四灵啊,聆听吾之祷言,助我破封迷翳——”
纳兰清辞十指交错并拢,微合的掌中浮现出点点明光。四灵的虚影在她身后浮现,随着她口中倾吐出冗长的咒文,掌中汇聚的光也越来越明亮。就在潮水般的光芒即将吞没周遭时,纳兰清辞猛然合掌。一圈光晕以她为中心向四周漾开,在短短数息间涤荡了整座太素山。
破封,显明。纳兰清辞念出了最后的短咒,再次睁开眼,眼前的起居室已笼罩在朦胧的光晕中。
“果然,自此地伊始,便是小洞天的秘境之内了。”湛玄注视着墙壁上浮现出来的符文,嗓音透着不自觉的喑哑,“修士归寂后用以传承试炼与道统的洞天秘术……即便是分神期修士也要花费数年的功夫,师妹她……”
持剑长老的意思是,掌教在数年前便已经开始筹谋规划自己的身后事?宋时来愣怔地注视着墙上的符文,心想,这怎么可能呢?拂雪道君年轻有为是上清界人尽皆知的事,她未及百岁便已身居分神之境,寿数已越千年。她是正道第一仙门的掌门,声势名望无人可比,她强大明智,身边又有这么多的拥护者——
纳兰清辞沿着墙壁浮现的纹路划下了符咒。
……她究竟,为何会在如此意气风发的年岁里,书定自己的死亡呢?
湛然的清光中,隐藏的门扉朝探秘者洞开。
“传道秘境”——宋时来曾经在半夏口中听过这个词汇,据说此世大能修士若在飞升前陨落,便会将毕生心血与道统封存在洞天秘境中传授于后人。因为对于大部分修士而言,“道消身殒”中的身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道消。道是修士一生所行之路的体现,道犹在,志长存。而若是道统就此消失,也就意味着此人在世上留下的痕迹消弭无踪。为了避免这样的祸事,修士会在身死前布下传道秘境,以试炼择捡称心如意的后人,以此将自身道统传承于世。
自白玉京降世之后,许多不为人知的无名道统被陆续寻回,宋时来也曾在白玉京内经历过秘境传承。那些先辈留下的秘境都极富特色,有人在其中捏造了一座宏伟的迷宫,有人在其中建立了一处门派,也有人在秘境中留下重重试炼,或是掬一方生前最为眷恋的景色。
但无论哪种,光怪陆离与言语难形的壮丽是宋时来对仙界秘境唯一的印象。
然而,拂雪道君,第一仙门掌门,当世的正道魁首。她留给人世的传道秘境,竟然只是一间书房。
没有宏伟壮丽的山河奇景,没有遍地灵宝的洞天福地,只是一间灯光昏暗的书房。环形墙壁被高至穹顶的书架侵占,密密麻麻的书籍卷轴按序排布其上。而在这被书页填满的房屋中,仅有一张书桌划分出些许的空白。书桌上亮着一盏灯,那一豆的灯光仅能照亮桌椅间的方寸之地。但不知为何,这样昏暗的环境并不令人感到幽森。那一豆灯火注视得久了,反而会让人感到些许静谧温柔的暖。
同行的内门弟子画出照明咒,然而符咒成型,却无法在这处秘境中升起一丝的光亮。
此地唯一的光源就是桌上的那一豆烛火,它伫立在桌面上,安静地燃烧。
灯火常明不暗,不知灯芯以何物为燃料。但在修士捏造的秘境中,这盏灯或许也是秘境的一部分,存在的使命便是照亮一方。
被烛火照亮的方寸之地,一面正对着书桌的巨大的石板,镶砌在石板上的原木贴着九州的地图,钉满了图像以及各色的字条。宋时来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资格窥探,但仅仅只是仓促下的一瞥,那石板上简短精炼的字句以及密密麻麻的红线都看得人遍体生寒。
“……书架上的书籍,看不清上面的字。”纳兰清辞走到一旁的书柜前,仔细地打量柜上的藏书,“这些书也是秘境的一部分,想要翻阅就必须完成某种制约或是通过试炼。”
听了纳兰清辞的话,站在书桌前的湛玄若有所思,定定地注视着那一盏细瘦的灯火。半晌,他突然伸手拿起灯盏,往旁边书柜上一照。
突然,一道平静清冷的女声在所有人的耳畔响起。
——“……序号三七,收录幽州秘闻《雪山蛰灾与天山葬》。天载子午二十四年,我于幽州雪山经历了蛰灾一案,案情相关记载收录于此层一至三号隔层,留影石收录于四号柜七十三格。我将乌巴拉寨供奉多年的魔物封存于大阵之内,但蛰群并未完全消亡。若有一日我不幸殉道,蛰或将破封而出,卷土重来。雪山蛰灾一案,于庞大的北地而言不过是一隅的缩影,大山深处还潜伏着许多远古的奥秘。北地淫祀邪祭已成气象,甚至不少恶道被冠以国教之名……”
“师姐!”
“掌教!”
听见这道声音的瞬间,包括纳兰清辞在内的几名弟子都忍不住喊出了声。他们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声音的主人却无动于衷。随着女声缓慢清晰的解说,众人眼中的狂喜也渐渐冷却。他们意识到,这道总是令人倍感安心的声音,不过是故人掠过水面时留下的波光碎影。
得到希望又被残忍打碎,落差拉拽着血肉模糊的伤口。一位弟子忍不住背过身去,以袖掩面。
湛玄提着灯,沉默无言地听完了女声阐述的所有。等到声音消失,他才在一次挪动脚步,将灯光照到了另一边的柜子上。
——“序号二,收录中州秘闻《永留民》。我重新排序,将此案划为前列,因为我怀疑中州与我所知的天命、我追查至今的白面灵之主有千丝万缕的牵系。此事牵连甚广,吾师明尘、师妹灵希、九州大陆乃至我自身的命运都绞入一座庞大的血肉织机。此案相关记载囊括序号二一《东海归墟灾变》、序号三七《雪山蛰灾与天山葬》、序号十八《幽州之乱与桐冠之灾》、序号五《五毂国旧案与神州陆沉》……”
——“序号三,收录幽州秘闻《造神》。此案经年久远,横跨幽州大夏国、陌州重溟城、中州天殷等地。相关记载囊括序号二《永留民》、序号四《白面灵》、序号三七……;关联人物档案,二号《灵希》、三号《姬既望》、十号《留顾神》、十七号《姬重澜》、二十号《女丑》……”
——“序号四,收录九州秘闻《白面灵》,此外道组织掩藏在永留民身后,但其庞大的阴影依旧不可忽视。白面灵虽失其主,然其对神舟大陆造成的破坏与影响时至今日依旧弥留。虽将其稍稍滞后,但我对天命最终的解读仍有疑虑……此案相关记载囊括序号十九《苦刹灾劫》,序号五……”
一桩桩,一件件。灯光所照之处,那令人落泪的女声寂静如死的书房内一次又一次地响起。她依旧如记忆中那般冷静,半字不提自己,而是在大厦将倾之际竭尽所能地为后人留下情报信息。
她将自己化作一盏灯,她就是那盏昏暗且只能照亮方寸之地的灯。她指引着他们,要在这无尽的诡秘与阴谋中摸索出一条通往未来的路径。
持剑长老停住了脚步,他垂下持灯的手,让烛光自文宗上隐去。
言简理尽的女声逐渐声息,周遭重归寂静。
然而,在这一片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仿佛错觉一般,宋时来听见了这世上最绝望的声音。
他听见即将冲破喉咙的恸哭被强行压下、最终只挤出声声颤音的呵气;
他听见人的手捂在口鼻间,拼命用力才摁住的哽咽与抽吸;
他听见眼泪滑落破碎在地,五指紧攥到指甲开裂滴血的淅淅沥沥……
他恍惚间听见了许多,但又仿佛全是他的幻惑。宋时来平静麻木地抬手,直到指腹触及湿冷的凉意,他才发现自己竟不知何时满脸泪水。
这间阴暗狭小的书房,几乎每一个角落都塞满了书籍以及经卷,能供人休憩的地方只有那张小小的桌椅。在过去的无数个日日夜夜中,掌教便是这般伏案劳形,抽丝剥茧般地梳理着情报,独自一人思考。传道秘境是修士一生的写照,拂雪道君的秘境里却没有她的琴,没有她的剑。只有这万卷书文,与书桌上微小的烛光。
姜严终于明白,为何正值灾年的天殷会突然下一场雨了。
“阴气成云,聚而化雨……”姜严咬住舌尖,忍住话语中的颤意,“借水通幽,是祂们想要归来……”
长老不是打算反叛,而是准备向九州宣战!无怪乎他们不在乎君王手中的权柄,反而借机拿刑天司开刀!
“走!”姜严低喝一声,夺过阿菀手中的竹竿往堆石坝上一撑,朝着大坝的第二道峡口俯冲而下。
“咔”的一声轻响,伫立在水面上的阴兵突然抬头,空洞的眼眶里亮起了幽绿的磷火,祂“活”了过来。
阴兵骑乘的白骨马扬蹄踏浪,生前直至死亡都在战斗的阴灵抡起巨斧,猛然砸下。堆石坝顶部炸开大片龟裂的纹路,湍急的水流裹挟着碎石滑落。阴兵收回巨斧,磷火幽幽的眼瞳在瞬息明灭后牢牢地锁住了姜严的背影。
阴兵是战争中身亡的战士,祂们神魂浑噩,意识还停留在战场上被血火浸染的那一刻。祂们不知自己已经死去,只知道要用手中的武器去捍卫一切、摧毁一切。即便血液早已流干,祂们也要继续战斗。
阴兵发出一声震耳欲聋的怒吼,毫不犹豫地举起斧头追击逃窜的“敌寇”。
即便乘着水势漂流而下,双方的距离依旧迅速拉近。眼见要被追上,姜严咬牙将比自己高了一头的阿菀扛起。半人高的碎石被河水掀卷砸落,姜严将阿菀护在身前硬扛了绝大部分的冲击。少年口鼻出血也来不及擦拭,他只是死死地注视着前方,等待着转瞬即逝的契机。
巨斧轰然砸落的瞬间,姜严腾空跃起。毛竹在巨斧下四分五裂,少年却如飞鸟般自峡口扑出,似要奔向无垠的天空。
永乐城运河大坝的闸门共有七道,以层层叠叠的堆石坝作为缓冲,峡口两侧的高低落差将近百丈。
神智混沌的阴兵不知停歇,冲出了峡口,瞬间便被万顷江流裹挟卷入其中。而飞鸟一样的少年冲出了水流,却在短暂滞空后气力不继,如断翼的鸟儿般飞速坠落。
姜严最后能做的,只是用最后一丝气力与阿菀调换了身位,让自己垫在了下头。
坠落的那一瞬间,阿菀看见了少年茫然无措的眼,他并未做好身死的准备。毕竟,他才不过十二三岁。
死里逃生的两人自高处坠落,重重跌入若水的下游。
……
姜严以为自己会死。濒死之际,他想的是死期能否宽缓些许,他必须将密信送出。
他重重坠入了冰冷的江河,但预想中的剧痛却没有来袭。他朝水底沉去,却有一人抱着他的腋下,不停地将他向上托举。
“哗啦。”破水而出的瞬间,雨丝在眼皮上敲打。姜严迷迷糊糊地睁开眼,他看见大坝峡口倾泻而下的水瀑,看见灰雨蒙蒙的天。一双有力地臂膀环着他的腋下,让他的眼耳口鼻正好能浮出水面。不一会儿,他就被人拖上了岸,阿菀气喘吁吁地跪在他身边。
姜严有些懵,犹带婴儿肥的脸颊满是碎石的划痕,他很是不解:“这么高的地方摔下来……我们居然无事?”
阿菀呕出呛在气管里的水,从怀中掏出一个香囊。她倒出香囊里的内容物,是熟悉的黄纸残渣与燃尽的余灰。
姜严见状,却更加不解:“你们……到底哪里来的这么多符箓?”这样规格的护身符,没点道行的修士可纂不出。
阿菀摇摇头,不愿多言。她掀开姜严残破的布衣,检查少年血肉模糊的脊背。两人眼下还未完全脱险,城内的追兵随时可能追上来。姜严受了很严重的内伤,阿菀挫伤了脚踝。简单检查过姜严的伤势后,阿菀小心翼翼地将姜严背起,一瘸一拐地朝树林深处走去。
“我不能停下……”姜严吐出血沫,勉力调息,但疲惫与伤重还是一点点侵蚀他的理智,“要、要尽快……”
永乐城内已经出现了阴兵,情报拖延一时,便可能让无数人丧命。
“咳……”眼泪夺眶而出,与雨水混在一起,姜严抿唇,不愿承认自己此时无助得像个孩子,“我、不能……”
阿菀没有开口说话,只是沉默无言地前行。她没有说任何安慰亦或是规劝的话语,那不过只是白费口舌而已。临行前,阿翁已经为她打好了棺材,缝好了寿衣。而她则取了自己平日里最爱的绢花放在棺里。毕竟她不知道,自己的遗体还能不能回去。
这世上总有一些东西,重如泰山,逾越他们的生命。
嗒,嗒。
突然响起的马蹄声让阿菀心中一惊,她仓皇回首,以为那阴兵又一次捕捉到他们的行迹。却不想蒙蒙烟雨中,一匹缟身朱鬣、神骏非常的马从林子里钻了出来。
宛如拨云见日一般,这匹突然出现的骏马有着黄金一般灿烂的眼睛。祂背着行囊,嘴里嚼着苜蓿,灵性的眸子在两个狼狈的人身上来回打量,歪头似是好奇。阿菀环顾四周,没有看见这匹骏马的主人。反倒是白马在灌木丛中来回踩踏了一下,竟是突然伸过头来,往阿菀怀里一拱。
阿菀背着姜严,一时闪躲不急。怀中的香囊被拱了出来,骏马叼着香囊,气哼哼地喷了一口气。
“……马儿。”阿菀心中隐约有个猜测,这个猜测让她顿感心悸。她话语颤抖着,以自己都无法察觉的希冀祈求一个奇迹:“你、你能帮帮我们吗?”
神骏的白马,又或者说,被拂雪道君放养的吉量神兽。祂与阿菀沉默对视,在桀骜不驯的叛逆与被秋后算账之间挣扎良久……
最终,吉量还是选择了低头。
第342章
上清界,无极道门。
平日里鲜花着锦、万灵生光的太素山,短短一夜间便萧凉了下来。
道场与修士的命脉紧密相连,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长明宫的丧钟响彻九宸山时,太素山上群兽奔走,草木枯萎凋零。类与朏朏彻夜不宁地尖啸,其动静甚至惊动了奉剑者。然而没等几位奉剑者搞清楚来龙去脉,太素山上的护山大阵便崩溃瓦解,散作漫天雪花。
“那是……”
重塑根骨后已经能勉强行走的宋时来看着飘零的飞雪,即便对上清界的一切还不算熟悉,突如其来的异况也让他感到强烈的不安。眼下发生的一切,明显是某种不详的征兆。而这种不详的预感在“掌教身陨”的讯息自令牌传来后变成了现实,半夏因过于悲痛而当场晕厥。宋时来则愣怔地看着令牌,一时间竟不知今夕是何年。
无极道门乱作一团,即便不离山,宋时来也能从令牌混乱驳杂的消息中感受到时局的动荡。他在自己的居所中枯坐了一夜,次日天色一亮,仪典长老纳兰清辞与持剑长老便带着几名内门弟子登上了太素山。宋时来看着纳兰长老与几名内门弟子明显泛红的眼眶,没有多说什么便交出了自己的通行令牌。
太素山从不拒绝外人探访,但出于对掌教的敬重,哪怕是与掌教关系最为亲密的纳兰长老都只止步于会客厅外。而位于道场更深处的起居所,除掌教师出同脉的灵希真人外,只有四位奉剑者拥有通行令牌。当然,平日里奉剑者并不会冒然前往掌教的起居室,通行令牌只是为了防止意外。
宋时来没有想到,“意外”会如此突兀地到来。
“太素山的护山大阵……自行解开了。”宋时来听见纳兰长老的低喃,“这不同寻常,护山大阵的运转基于符文以及基座灵石。即便……”她哽了一下,某个无法倾吐的词句在舌尖上打着转,最终还是没能说出口。
纳兰长老良久无言,走在队伍最前头的持剑长老将话头接了下去:“即便发生不幸之事……护山大阵应当会如常运转,除非山主离开前设下了某种制约。”
与长老同行的内门弟子尽皆沉默,而尽管长老之间的交谈语意模糊,心性聪敏的宋时来依旧听出了一些令人不安的深意——掌教身陨后,长老们第一时间登上太素山进行搜查,这意味着无极道门对造成“掌教身陨”的灾厄知之甚少。另一方面,掌教离山时特意解除了护山大阵的制约,意味着掌教很可能也知道此行凶险。
……但在这个前提之下,宗门内却无人知晓其中的内情。难道掌教的一切行动都出于自身,而没有向宗门任何人交流报备过吗?
宋时来不愿肯定这个荒谬又不可思议的猜想,但
当一行人踏入掌教的居所时,整座道场的护法结界尽数缄默,一路通行无阻。庭院内曾经繁茂的花草因庇佑者的离去而隐见枯黄。宋时来用通行令牌打开了起居室的门扉,看清里面的场景时,所有人都沉默了。
掌教的起居室摆设齐整,纤尘不染。一切都收拾得非常妥帖,就仿佛从来都没有人住过一样。
掌教平日里不喜侍从近身,还未继任掌教时常年奔波在外,鲜少返回居所。但自从继任掌教之位后,拂雪道君勤勉不辍,四年来从未离山。宋时来不知道掌教会如何布置自己的居所,但他知道长期驻留的居所绝不应该是如此没有人气的模样。
“连这里都……”
宋时来来不及分辨身后颤抖的低泣究竟源自于谁,一身黑衣的持剑长老已经越过他朝室内走去。这位年轻的持剑长老在房间内环顾一圈,最后径直向书架走去。
若是掌教试图给留下什么线索,书架大概是最显眼的地方。然而,和收拾得规矩齐整的房间一样,起居室书架也打理得十分规整,只有零星几本道门经书与九州山河录摆放其上。除此以外,屋内没有任何私人物品。这间起居室之所以给人一种“毫无人气”的印象也是因为缺乏屋主个人的喜好。这里没有任何属于拂雪道君的痕迹,哪怕说这是供给客人暂住的居所也并不奇怪。
湛玄翻阅了书架上的书籍,确认书页崭新且内容没有任何注脚。其他内门弟子也顾不得失礼,在房间四处寻找线索。结果不出意料,众人一无所获。
“清辞师妹。”湛玄叹息,他合上书,语气沉沉道,“拜托你了。”
“是。”纳兰清辞颔首,她在同门的注视下走至房间正中,闭上眼,以灵识感受四周,“四灵啊,聆听吾之祷言,助我破封迷翳——”
纳兰清辞十指交错并拢,微合的掌中浮现出点点明光。四灵的虚影在她身后浮现,随着她口中倾吐出冗长的咒文,掌中汇聚的光也越来越明亮。就在潮水般的光芒即将吞没周遭时,纳兰清辞猛然合掌。一圈光晕以她为中心向四周漾开,在短短数息间涤荡了整座太素山。
破封,显明。纳兰清辞念出了最后的短咒,再次睁开眼,眼前的起居室已笼罩在朦胧的光晕中。
“果然,自此地伊始,便是小洞天的秘境之内了。”湛玄注视着墙壁上浮现出来的符文,嗓音透着不自觉的喑哑,“修士归寂后用以传承试炼与道统的洞天秘术……即便是分神期修士也要花费数年的功夫,师妹她……”
持剑长老的意思是,掌教在数年前便已经开始筹谋规划自己的身后事?宋时来愣怔地注视着墙上的符文,心想,这怎么可能呢?拂雪道君年轻有为是上清界人尽皆知的事,她未及百岁便已身居分神之境,寿数已越千年。她是正道第一仙门的掌门,声势名望无人可比,她强大明智,身边又有这么多的拥护者——
纳兰清辞沿着墙壁浮现的纹路划下了符咒。
……她究竟,为何会在如此意气风发的年岁里,书定自己的死亡呢?
湛然的清光中,隐藏的门扉朝探秘者洞开。
“传道秘境”——宋时来曾经在半夏口中听过这个词汇,据说此世大能修士若在飞升前陨落,便会将毕生心血与道统封存在洞天秘境中传授于后人。因为对于大部分修士而言,“道消身殒”中的身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道消。道是修士一生所行之路的体现,道犹在,志长存。而若是道统就此消失,也就意味着此人在世上留下的痕迹消弭无踪。为了避免这样的祸事,修士会在身死前布下传道秘境,以试炼择捡称心如意的后人,以此将自身道统传承于世。
自白玉京降世之后,许多不为人知的无名道统被陆续寻回,宋时来也曾在白玉京内经历过秘境传承。那些先辈留下的秘境都极富特色,有人在其中捏造了一座宏伟的迷宫,有人在其中建立了一处门派,也有人在秘境中留下重重试炼,或是掬一方生前最为眷恋的景色。
但无论哪种,光怪陆离与言语难形的壮丽是宋时来对仙界秘境唯一的印象。
然而,拂雪道君,第一仙门掌门,当世的正道魁首。她留给人世的传道秘境,竟然只是一间书房。
没有宏伟壮丽的山河奇景,没有遍地灵宝的洞天福地,只是一间灯光昏暗的书房。环形墙壁被高至穹顶的书架侵占,密密麻麻的书籍卷轴按序排布其上。而在这被书页填满的房屋中,仅有一张书桌划分出些许的空白。书桌上亮着一盏灯,那一豆的灯光仅能照亮桌椅间的方寸之地。但不知为何,这样昏暗的环境并不令人感到幽森。那一豆灯火注视得久了,反而会让人感到些许静谧温柔的暖。
同行的内门弟子画出照明咒,然而符咒成型,却无法在这处秘境中升起一丝的光亮。
此地唯一的光源就是桌上的那一豆烛火,它伫立在桌面上,安静地燃烧。
灯火常明不暗,不知灯芯以何物为燃料。但在修士捏造的秘境中,这盏灯或许也是秘境的一部分,存在的使命便是照亮一方。
被烛火照亮的方寸之地,一面正对着书桌的巨大的石板,镶砌在石板上的原木贴着九州的地图,钉满了图像以及各色的字条。宋时来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资格窥探,但仅仅只是仓促下的一瞥,那石板上简短精炼的字句以及密密麻麻的红线都看得人遍体生寒。
“……书架上的书籍,看不清上面的字。”纳兰清辞走到一旁的书柜前,仔细地打量柜上的藏书,“这些书也是秘境的一部分,想要翻阅就必须完成某种制约或是通过试炼。”
听了纳兰清辞的话,站在书桌前的湛玄若有所思,定定地注视着那一盏细瘦的灯火。半晌,他突然伸手拿起灯盏,往旁边书柜上一照。
突然,一道平静清冷的女声在所有人的耳畔响起。
——“……序号三七,收录幽州秘闻《雪山蛰灾与天山葬》。天载子午二十四年,我于幽州雪山经历了蛰灾一案,案情相关记载收录于此层一至三号隔层,留影石收录于四号柜七十三格。我将乌巴拉寨供奉多年的魔物封存于大阵之内,但蛰群并未完全消亡。若有一日我不幸殉道,蛰或将破封而出,卷土重来。雪山蛰灾一案,于庞大的北地而言不过是一隅的缩影,大山深处还潜伏着许多远古的奥秘。北地淫祀邪祭已成气象,甚至不少恶道被冠以国教之名……”
“师姐!”
“掌教!”
听见这道声音的瞬间,包括纳兰清辞在内的几名弟子都忍不住喊出了声。他们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声音的主人却无动于衷。随着女声缓慢清晰的解说,众人眼中的狂喜也渐渐冷却。他们意识到,这道总是令人倍感安心的声音,不过是故人掠过水面时留下的波光碎影。
得到希望又被残忍打碎,落差拉拽着血肉模糊的伤口。一位弟子忍不住背过身去,以袖掩面。
湛玄提着灯,沉默无言地听完了女声阐述的所有。等到声音消失,他才在一次挪动脚步,将灯光照到了另一边的柜子上。
——“序号二,收录中州秘闻《永留民》。我重新排序,将此案划为前列,因为我怀疑中州与我所知的天命、我追查至今的白面灵之主有千丝万缕的牵系。此事牵连甚广,吾师明尘、师妹灵希、九州大陆乃至我自身的命运都绞入一座庞大的血肉织机。此案相关记载囊括序号二一《东海归墟灾变》、序号三七《雪山蛰灾与天山葬》、序号十八《幽州之乱与桐冠之灾》、序号五《五毂国旧案与神州陆沉》……”
——“序号三,收录幽州秘闻《造神》。此案经年久远,横跨幽州大夏国、陌州重溟城、中州天殷等地。相关记载囊括序号二《永留民》、序号四《白面灵》、序号三七……;关联人物档案,二号《灵希》、三号《姬既望》、十号《留顾神》、十七号《姬重澜》、二十号《女丑》……”
——“序号四,收录九州秘闻《白面灵》,此外道组织掩藏在永留民身后,但其庞大的阴影依旧不可忽视。白面灵虽失其主,然其对神舟大陆造成的破坏与影响时至今日依旧弥留。虽将其稍稍滞后,但我对天命最终的解读仍有疑虑……此案相关记载囊括序号十九《苦刹灾劫》,序号五……”
一桩桩,一件件。灯光所照之处,那令人落泪的女声寂静如死的书房内一次又一次地响起。她依旧如记忆中那般冷静,半字不提自己,而是在大厦将倾之际竭尽所能地为后人留下情报信息。
她将自己化作一盏灯,她就是那盏昏暗且只能照亮方寸之地的灯。她指引着他们,要在这无尽的诡秘与阴谋中摸索出一条通往未来的路径。
持剑长老停住了脚步,他垂下持灯的手,让烛光自文宗上隐去。
言简理尽的女声逐渐声息,周遭重归寂静。
然而,在这一片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仿佛错觉一般,宋时来听见了这世上最绝望的声音。
他听见即将冲破喉咙的恸哭被强行压下、最终只挤出声声颤音的呵气;
他听见人的手捂在口鼻间,拼命用力才摁住的哽咽与抽吸;
他听见眼泪滑落破碎在地,五指紧攥到指甲开裂滴血的淅淅沥沥……
他恍惚间听见了许多,但又仿佛全是他的幻惑。宋时来平静麻木地抬手,直到指腹触及湿冷的凉意,他才发现自己竟不知何时满脸泪水。
这间阴暗狭小的书房,几乎每一个角落都塞满了书籍以及经卷,能供人休憩的地方只有那张小小的桌椅。在过去的无数个日日夜夜中,掌教便是这般伏案劳形,抽丝剥茧般地梳理着情报,独自一人思考。传道秘境是修士一生的写照,拂雪道君的秘境里却没有她的琴,没有她的剑。只有这万卷书文,与书桌上微小的烛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