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好日子 第78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表彰大会上, 韩铁柱站在台上手捧着奖状, 摄影师对着他拍了几下单人照。
  邱市长上前和蔼地和韩铁柱握手,旁边的摄影同志的闪光点闪了几下:“韩同志,我代表国家感谢你!有困难跟我说。”
  “我想在城里找工作。”
  邱市长楞了楞,谁都知道自己这只是客套话。
  和其他几人面面相觑了下后,
  邱市长笑着说:“韩同志,我们需要开会讨论下。”
  旁边的秘书长说:“韩同志, 我们先把照片拍了吧。”
  “哦好!”
  秘书长按照流程, 给照了张大合照。
  市长带着一行人去了隔壁的小办公室内。
  韩铁柱知道自己说这话有些不合适, 可他心里理直气壮的很。
  种子都是闺女拿出来的, 自己在农村一辈子无所谓,
  可不想让闺女几岁大就去砍猪草捡牛粪, 晒得跟黑蛋似得。
  当然, 她也可以不干, 可不干的话, 对姑娘家名声不好听,以后还怎么找对象啊。
  虽然村里的日子也一天天好过起来,可城里人高人一等这个想法,早在韩铁柱心里扎根很久了。
  高队长急得埋怨他:“不是给了你一百块钱奖金吗?”
  “你不懂。”
  “我是不懂!”高队长小声嘀咕着,一屁股坐了下来。
  硕大的会议室里,只有他俩。
  摄影师和记者被市委的人招待出去了。
  “我觉得不太合适,他一个歪打正着种出了高产良种的农民,前脚受到表彰,
  后脚就脱离了农民的这个身份,怎么可以呢?”本来是要给市里当典型的,以后还会进省里进行表彰,弄不好还会受到大领导接见,这对新海市是多么的长脸的事情啊。
  都不是农民了,这怎么树立典型?怎么做榜样?
  邱市长翻了翻手里的资料,土生土长的农民,今年是53岁,老伴是52岁,大儿子去年当了煤矿工人,老二在村上已经分家。这么大岁数了只上过扫盲班,又不是太识字的。
  “韩同志心是可以理解的,可他要是成了城里人,没有工作,买不起粮食,怎么养得活一家老小?还有一家老小住在哪儿?”有那同样农民出生的人是理解韩铁柱的。
  “那就给他一个名额,并给他找个轻快的工作,听说他腰也不好不能干重活。”
  “一个工作的话,总不能他进城,老婆还在乡下吧。”
  市委的人为难,解决工作倒是不难,难的是万一开了这个口子,以后对国家有贡献的人都这么要求的话怎么办。
  邱市长四十多岁,垂眸想了想,他开口说道:“如果他是个科研人员,做出这么大的贡献,难道不值得嘉奖吗?
  我们不能因为他是农民,就轻慢他。这是我们的固有思想在作祟,这是不对的。
  农业局和粮管所,你们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岗位?”
  被点到名的农业局长和粮管所所长立马拧眉思考起来。
  粮管所所长看了眼农业局长:“我给韩铁柱安排个验粮员的工作,他是老农民了,粮食好坏一眼就知道。这个工作他能胜任。”
  农业局长暗骂粮管所的所长老奸巨猾,开口要走了韩铁柱:“韩铁柱老婆都52了,已经到退休的年龄了,这工作没法办啊!”对于有功之臣,轻不得重不得的。
  邱市长说:“让她干到55办退休吧,特事特办!”
  “那……”农业局长实在为难,他们内部的工作要么要出差找种子,要么下乡要指导社员种植。
  大概只有食堂这样的地方了:“那安排个食堂的工作吧。”其实食堂并不差人。
  韩铁柱一家的户口上,大儿子在煤矿,户口迁出去了,大儿媳户口跟老两口一起,不过市委的人全都略过她。
  就这样,韩铁柱和王红芬成了城里人,连带着他们的孩子珍珍也是。
  至于平平、安安和喜儿,他们三的还是农村户口。因为秦桂香是农业户口,而孩子们的户口是跟着母亲走的。
  农业局长和粮管所所长在会议结束碰了个头。
  农业局长说:“你们粮管所地方大,房子是有的吧。”
  “唉!”粮管所所长叹口气,点头默认了。
  高大队长回家后受到老婆的一顿埋怨,为什么他作为大队长只有奖金没有工作。
  高大队长其实心里懊恼了很久,早知道领导这么好说话,自己也斗胆开口问问了,反正问了也不掉块肉,万一呢?
  哎~~
  韩铁柱拿着两张介绍信,,随时可以带着王红芬上班了。粮管所的所长当天就和自己说了,可以分一间房子给自己。
  他准备先把东西拿过去一些、
  破家值万贯,啥都想往城里带。
  还有几个孙子孙女咋办,送到煤矿上吗?
  粮管所占地极大,在市区边缘,他们的宿舍在粮管所的边缘,离粮仓有一段距离,离市中心方向更近些。
  坐北朝南的三层宿舍楼每家的结构是一样的,
  区别在于房间的大小不同。
  所有的房间是坐北朝南的一个长方形的户型,门口是长长的阳台,
  宿舍楼侧面有之字型楼梯可以通往各层的阳台。
  珍珍好奇地看着她以后的新家,大概是四十来个平方,
  要想进里面那间,一定要通过外面这间。
  好处就是现在的房子顶比较高,看样子得往上面想办法,平平他们三个也要过来一起住,加上自己四个孩子的。
  “爹,我想有自己的房间。”珍珍倒腾着小短腿,给家里转了一圈。大家都在门口阳台上搭个煤球炉做饭。
  屋内没有内置管道,是没有洗手间的。
  韩铁柱这辈子哪里住过这么憋屈的房子,屁大点地方住满人后转个身都困难。
  他面有难色地看着新家,心里有着隐隐的后悔。
  “这里隔开,洗澡上厕所。”四十多个平方没有公摊,加上头顶的空间。面积还算可以。住得舒服的话自然还是农村。
  珍珍准备装修成两室一厅一卫一厨。
  最里面那间是主卧,到时候用砖头隔开一个三四平米的浴室,里面能放得下一个浴桶,和一个马桶。
  主卧自带一个窗户,,窗户扩大些分一点给卫生间,这样可以保持卫生间的干爽。
  还可以在墙上打个出水的洞,接跟水管,洗澡水可以直接流出去,费事的是要在下面挖个排污的水坑,不知道粮管所同意不同意。
  一进门客厅五六平方的客厅兼饭厅,边上是一排溜两间小房间,一间约10平方的里面放个上下床,还能放得下书桌和衣柜。
  这间给安安和喜儿住。
  另外一间她打算打通连接外面的阳台,做成厨房。
  隔房间的砖头就用自己小镇出产的红砖,隔音效果肯定比现在的红砖要好。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袁隆平爷爷!!
  第54章 搬新家
  这栋三层的宿舍楼其他两层住满了人,
  只有第三层还有两三个房间没人住,她和她爹挑了最西边这家。
  西边这家离东边的楼梯和水房最远,
  另外住在西边的话, 夏天的西晒太阳会很热,
  屋顶是常规的带瓦片的人字形屋顶,别人怕会漏水, 珍珍就没有这个担心了, 反而这些在她眼里都是优点。
  一楼蚊虫多, 二楼太吵, 三楼最起码楼上是没人的。
  离楼梯远代表了清净,
  三楼会比其他楼层挑高要高一些,可以做成现代公寓式的两层那样的格局,
  最边户的话, 每个房间就能有窗户了,这样采光比较好。
  热的话更不怕了,小镇有的是降温的电器,实在不行还有冰块。
  她让她爹去找粮管所的所长, 可不可以自掏腰包,接一截自来水到自己家屋内,
  下水接到市政的下水道里。
  要让她天天晚上在小痰盂里上厕所, 白天去公共厕所排队, 那她不如待在村上呢。
  韩铁柱找到粮管所所长段胜利的单人办公室, 他敲门进去。
  “老韩同志来坐。”段胜利不敢对这个国家的大功臣亵慢, 邀请他坐下后, 端起暖壶给他倒水。
  “不用不用, 我不渴。”韩铁柱憨憨笑着, 然后说了下要过几天才能办理入职手续,
  因为想把房子拾掇拾掇:“俺们家人口多,不收拾住不下。”
  “应该的,你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
  韩铁柱双手搓了搓裤腿:“段所长,那个我能不能把自来水接一段到我屋里去啊?”
  “为啥啊?”宿舍楼的自来水统一在水房内,大家在里面洗衣服洗菜,
  炒菜做饭则是在阳台上,各家的大门口。没必要往屋里接啊。
  “是这样的段所长,我想在屋内弄个自家的水房洗菜,我家住最西户,水房在最东边,太远了些。”
  段所长说:“行倒是行,可没有下水的地方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