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好日子 第77节
明年春天种些棉花, 年底的时候, 社员们就能有暖和的棉衣穿了。
想到这儿, 他的心头一片火热。这一切都是高产粮种的功劳,
如果没有高产良种, 哪怕开了100多亩的荒地,
可亩产提高不上去, 累死累活的还是分不到多少粮食。
“我查过资料, 咱们这片地区只要不误工,
肥力跟得上,种早稻、晚稻、小麦,咱们大队的高产良种成熟期又比普通的要短十天,一年三熟的还是能做到的。
每两年种一次油菜来肥田,另外水稻田里可以放养鸭子,鸭子可以吃水草。”
“话是这么说,化肥难弄啊。”现在是一年是种两季,三季的话没种过,怕来不及。
“这不是有我嘛!我去给打个报告,申请100亩试验田来搞,就说你同意不同意吧。”
“只要产量能高,让村民吃饱,我没有什么不同意的。”
“放心吧,就是小麦后要马上种水稻,时间比较紧,只有十多天时间。”
“那还得申请一辆拖拉机下来,买几头牛。不然地里来不及的。”
“成,你就瞧我的吧。”赵技术员胸有成竹的很,这次农业局也开了表彰大会,自己可是先进分子呢,上面对赵家沟下季度的粮食是非常的重视。
~~~~~
地里的油菜种完了,大队长好不容易给批了假、开了介绍信,王红芬便带着珍珍去市里买点瑕疵品,。
方卫东牌小毛驴不用吃不用喝还能记路,也不用赶车,自己就‘哒哒哒’的往市区去了。
车上装着玉米、洋芋、红薯各一袋,水稻三袋,王红芬和韩铁柱一样,不敢去铁梅家了,直接去她上班的地方找她。
小毛驴到了保育院门口停下,珍珍在车上等她,
韩铁梅见到她后立马拉住她说:“嫂子你可来了。”
“咋啦。”
“你不是想买瑕疵品吗?富贵帮你打听了,直接跟供销社以物易物,这样就不算是投机倒把了。”
“没票的也行吗?”
“多的话不行,你一个人的量没事。”
“那有没有说要多少粮?”
“领导说了不超过五百斤的粮食。”这样的话,供销社一人能分个二三十斤粮食,算是福利了。
“那巧了,幸亏我先带点粮食过来,想着万一用不上我在带回去。对了,价格是多少?”
“就按照粮店里的卖价来,供销社不要你们工业票,你们也不收他们粮票,正好抵消。”
“那可太好了!”王红芬双手一拍,不错不错。跟公家换东西总归没人说是投机倒把了。
“那我去找富贵了啊。”
“小姑再见!”珍珍跟韩铁梅挥手。
韩铁梅看着她赶着小毛驴走了,她心道嫂子啥时候会赶驴了,赶得还怪好嘞!
洋芋和红薯压秤不值钱,就水稻值点钱,跟供销社换了点生活用品,搪瓷痰盂、搪瓷盆,毛巾、牙膏牙刷,最主要的还是布料。
这次买点深色的,自己和老韩一人一身过年的新衣服,胶鞋买两双,下地干活的时候可以穿,
皮鞋不是瑕疵的十块钱,瑕疵的要八块钱一双,王红芬拿起来看了看,还是放下了,十块钱赶上八十斤水稻了,有这钱不如买两双胶鞋。
“自行车也可以用粮食换?”王红芬问陪她一起在仓库挑拣东西的王富贵。
“嫂子,那肯定不行啊。”
“哦,我就是问问。”她眼神念念不舍地从自行车上挪开,安慰自己,反正用不到,偶尔进城有珍珍的小驴车就够了。
“你看看这些够吗?”
王富贵算盘噼里啪啦一顿敲:“够的,嫂子,洋芋还多几斤。”
“多的你拿回家去吃,嫂子这次没带啥好东西,等年前有鱼了给你送点来。”
“哎呀,那好。”王富贵笑得见牙不见眼的,鱼不鱼的不重要,人家承这个情他心里就舒坦。
回家路上,珍珍又给她添了三双雨靴,爹娘和平平各一双。
他们三人干活干的最多,冬天有双不进水的鞋子可以少受罪。
现在的工业品可贵了,雨靴要将近十块钱一双呢,王红芬没舍得买。
“闺女,你爹后天要来开表彰大会。”王红芬笑着说:“你说这次会发啥奖励给咱家呢。”
“咱家啥都不缺呀!”珍珍躺在板车上,身上还盖着一床旧被子,努力想着是什么自己小镇里没有的。
衣食住行小镇里都是齐全的,还真没什么是她想要的。
“那行,领导给啥咱要啥!”王红芬也不知道想要什么,现在的日子对她而言已经是这辈子最富足的时候了。
隔天上午,韩家小院里,猪叫得嗷嗷地,珍珍带着喜儿和宝珠、大宝在屋内不敢出去,外面全是人。
大伯家几乎来齐了,还有帮忙的家枝婶子、,二哥二嫂、杀猪匠,这些人就占满了一院子了。
杀年猪本来是要进入腊月在杀,可她娘说了,今年他们两夫妻都被表彰了,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这可是了不得的喜事。
值得上香告知列祖列宗的,但专门办酒席有些太招摇了。
干脆两头猪交一头任务猪到收购站,剩下一头杀掉,就当提前杀年猪了,大家一起乐呵乐呵。
这样谁都挑不出理来。
外面大人在忙活,
珍珍在屋里带孩子,
她专门做了旺仔小馒头一样的小块点心,放在一个铁罐子里,
谁听话就给她一颗,几个孩子乖乖滴,
珍珍是指哪儿打哪儿。
等外面的猪不嚎了,珍珍带着几个孩子出来,也不敢乱跑,二嫂和自家的大锅里都在烧水呢,
滚烫的热水浇在猪身上,杀猪匠手里锋利的尖刀轻轻刮过猪皮,没多久一头猪就变得光滑溜溜、黑胖黑胖的。
“红芬啊,你家一头猪差点赶得上人家两头,快点给我们传授点经验啊。”
“是啊,是怎么做到种地种得好,养猪也养得好的。”赵技术员附和着说道,他背着人,
拳头放在嘴上,假装咳嗽了声,实际上趁人没注意,咽了咽口水。
“哪儿有什么诀窍,种地无法就是种子选得好,肥要舍得下。猪嘛就是给够吃的就行。”
她抱着一捆柴火过来,随意说道:“铁柱和队长肯定要吃完中饭才能回来,咱们不等他啊。”
“那可不行,他俩不在多不热闹,等等呗,大不了我们先吃一顿嘛,红芬不要舍不得呀。”
“舍得!只要你有肚子,今天紧你吃。”王红芬一扬手,大气十足的说道。
平时小气可以,吃杀猪菜的时候小气就要被人说道了。她也想等韩铁柱回家在开席,总要让客人们看看铁柱的奖状和奖品吧。
干脆揣了一盆面发在炕上,饿了就先蒸点包子,一人吃点垫吧垫吧。
中午时分,太阳都有些西斜了,韩铁柱和高队长才到家:“先来我家吃杀猪菜,咱俩喝一杯。”
高大队长要回家,被韩铁柱拉住了,两人往后村走着。
离家越近肉香味越重:“红烧肉!猪血旺!”韩铁柱嘴里念叨着,村里这几年都没吃过杀猪菜,这么浓郁的肉香味多久没闻过啦。
自家其实不缺肉吃,可也不敢这么大张旗鼓地做肉吃,
高大队长心里五味杂陈,铁柱家算是鱼跃龙门,以后就是城里人了,自己身为大队长带着社员种出了高产粮食,可还是大队长。
自己文化水平低,提干不了,但他有儿子啊,回去就督促儿子读书,无论如何最少也要上个高中或者中专大专的。
“铁柱回来啦!哟,大队长也来啦!”
“快看看都得了什么?”
韩铁柱手里拿着一条毛巾、一个搪瓷茶缸。
铁柱他哥失望滴说:“就这个啊,难道给你发钱了?”
“没有发钱。”韩铁柱看着那么多双眼睛盯着自己有点不想说,也不敢说。
“铁柱以后就是城里人啦!”
“啥?”王红芬的嘴巴张得老大的,不可置信地看着韩铁柱,那自己呢。
【作者有话要说】
要换地图啦,我还以为今天能换了的,结果手速不行~~快帮我想想铁柱一家进城能干啥~
第53章 进城
全市一百多个大队, 能被全体市委会的人记住的只有赵家沟大队。
理由不用说,驻扎在赵家沟的武装部队足足待了半年才撤走,实在是没查出什么出来。
走之前还给各大队的民兵们开会, 要加强安全意识。
现任市长是在前任市长高升后调来的。
新来的邱市长上任没多久,技术员从赵家庄送来了高产水稻种子,他自然特别关注着这件事。
三个大队的试验田非常的成功, 这就说明水稻是可以当做种子的。
赵家沟大队今年收获的粮食可以种植将近5000亩的土地。
那后年又能种多少亩!想想就心情澎湃。
这次的表彰大会是特特意为高队长和韩铁柱开的, 请来了摄影师和记者,
赵家沟大队的丰收只是一个引子, 在不远的将来,全国人民都将能吃得饱。
并且赵家沟这次粮食大丰收,这可是实打实的算在他的头上的政绩。
想到这儿, 他的心头一片火热。这一切都是高产粮种的功劳,
如果没有高产良种, 哪怕开了100多亩的荒地,
可亩产提高不上去, 累死累活的还是分不到多少粮食。
“我查过资料, 咱们这片地区只要不误工,
肥力跟得上,种早稻、晚稻、小麦,咱们大队的高产良种成熟期又比普通的要短十天,一年三熟的还是能做到的。
每两年种一次油菜来肥田,另外水稻田里可以放养鸭子,鸭子可以吃水草。”
“话是这么说,化肥难弄啊。”现在是一年是种两季,三季的话没种过,怕来不及。
“这不是有我嘛!我去给打个报告,申请100亩试验田来搞,就说你同意不同意吧。”
“只要产量能高,让村民吃饱,我没有什么不同意的。”
“放心吧,就是小麦后要马上种水稻,时间比较紧,只有十多天时间。”
“那还得申请一辆拖拉机下来,买几头牛。不然地里来不及的。”
“成,你就瞧我的吧。”赵技术员胸有成竹的很,这次农业局也开了表彰大会,自己可是先进分子呢,上面对赵家沟下季度的粮食是非常的重视。
~~~~~
地里的油菜种完了,大队长好不容易给批了假、开了介绍信,王红芬便带着珍珍去市里买点瑕疵品,。
方卫东牌小毛驴不用吃不用喝还能记路,也不用赶车,自己就‘哒哒哒’的往市区去了。
车上装着玉米、洋芋、红薯各一袋,水稻三袋,王红芬和韩铁柱一样,不敢去铁梅家了,直接去她上班的地方找她。
小毛驴到了保育院门口停下,珍珍在车上等她,
韩铁梅见到她后立马拉住她说:“嫂子你可来了。”
“咋啦。”
“你不是想买瑕疵品吗?富贵帮你打听了,直接跟供销社以物易物,这样就不算是投机倒把了。”
“没票的也行吗?”
“多的话不行,你一个人的量没事。”
“那有没有说要多少粮?”
“领导说了不超过五百斤的粮食。”这样的话,供销社一人能分个二三十斤粮食,算是福利了。
“那巧了,幸亏我先带点粮食过来,想着万一用不上我在带回去。对了,价格是多少?”
“就按照粮店里的卖价来,供销社不要你们工业票,你们也不收他们粮票,正好抵消。”
“那可太好了!”王红芬双手一拍,不错不错。跟公家换东西总归没人说是投机倒把了。
“那我去找富贵了啊。”
“小姑再见!”珍珍跟韩铁梅挥手。
韩铁梅看着她赶着小毛驴走了,她心道嫂子啥时候会赶驴了,赶得还怪好嘞!
洋芋和红薯压秤不值钱,就水稻值点钱,跟供销社换了点生活用品,搪瓷痰盂、搪瓷盆,毛巾、牙膏牙刷,最主要的还是布料。
这次买点深色的,自己和老韩一人一身过年的新衣服,胶鞋买两双,下地干活的时候可以穿,
皮鞋不是瑕疵的十块钱,瑕疵的要八块钱一双,王红芬拿起来看了看,还是放下了,十块钱赶上八十斤水稻了,有这钱不如买两双胶鞋。
“自行车也可以用粮食换?”王红芬问陪她一起在仓库挑拣东西的王富贵。
“嫂子,那肯定不行啊。”
“哦,我就是问问。”她眼神念念不舍地从自行车上挪开,安慰自己,反正用不到,偶尔进城有珍珍的小驴车就够了。
“你看看这些够吗?”
王富贵算盘噼里啪啦一顿敲:“够的,嫂子,洋芋还多几斤。”
“多的你拿回家去吃,嫂子这次没带啥好东西,等年前有鱼了给你送点来。”
“哎呀,那好。”王富贵笑得见牙不见眼的,鱼不鱼的不重要,人家承这个情他心里就舒坦。
回家路上,珍珍又给她添了三双雨靴,爹娘和平平各一双。
他们三人干活干的最多,冬天有双不进水的鞋子可以少受罪。
现在的工业品可贵了,雨靴要将近十块钱一双呢,王红芬没舍得买。
“闺女,你爹后天要来开表彰大会。”王红芬笑着说:“你说这次会发啥奖励给咱家呢。”
“咱家啥都不缺呀!”珍珍躺在板车上,身上还盖着一床旧被子,努力想着是什么自己小镇里没有的。
衣食住行小镇里都是齐全的,还真没什么是她想要的。
“那行,领导给啥咱要啥!”王红芬也不知道想要什么,现在的日子对她而言已经是这辈子最富足的时候了。
隔天上午,韩家小院里,猪叫得嗷嗷地,珍珍带着喜儿和宝珠、大宝在屋内不敢出去,外面全是人。
大伯家几乎来齐了,还有帮忙的家枝婶子、,二哥二嫂、杀猪匠,这些人就占满了一院子了。
杀年猪本来是要进入腊月在杀,可她娘说了,今年他们两夫妻都被表彰了,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这可是了不得的喜事。
值得上香告知列祖列宗的,但专门办酒席有些太招摇了。
干脆两头猪交一头任务猪到收购站,剩下一头杀掉,就当提前杀年猪了,大家一起乐呵乐呵。
这样谁都挑不出理来。
外面大人在忙活,
珍珍在屋里带孩子,
她专门做了旺仔小馒头一样的小块点心,放在一个铁罐子里,
谁听话就给她一颗,几个孩子乖乖滴,
珍珍是指哪儿打哪儿。
等外面的猪不嚎了,珍珍带着几个孩子出来,也不敢乱跑,二嫂和自家的大锅里都在烧水呢,
滚烫的热水浇在猪身上,杀猪匠手里锋利的尖刀轻轻刮过猪皮,没多久一头猪就变得光滑溜溜、黑胖黑胖的。
“红芬啊,你家一头猪差点赶得上人家两头,快点给我们传授点经验啊。”
“是啊,是怎么做到种地种得好,养猪也养得好的。”赵技术员附和着说道,他背着人,
拳头放在嘴上,假装咳嗽了声,实际上趁人没注意,咽了咽口水。
“哪儿有什么诀窍,种地无法就是种子选得好,肥要舍得下。猪嘛就是给够吃的就行。”
她抱着一捆柴火过来,随意说道:“铁柱和队长肯定要吃完中饭才能回来,咱们不等他啊。”
“那可不行,他俩不在多不热闹,等等呗,大不了我们先吃一顿嘛,红芬不要舍不得呀。”
“舍得!只要你有肚子,今天紧你吃。”王红芬一扬手,大气十足的说道。
平时小气可以,吃杀猪菜的时候小气就要被人说道了。她也想等韩铁柱回家在开席,总要让客人们看看铁柱的奖状和奖品吧。
干脆揣了一盆面发在炕上,饿了就先蒸点包子,一人吃点垫吧垫吧。
中午时分,太阳都有些西斜了,韩铁柱和高队长才到家:“先来我家吃杀猪菜,咱俩喝一杯。”
高大队长要回家,被韩铁柱拉住了,两人往后村走着。
离家越近肉香味越重:“红烧肉!猪血旺!”韩铁柱嘴里念叨着,村里这几年都没吃过杀猪菜,这么浓郁的肉香味多久没闻过啦。
自家其实不缺肉吃,可也不敢这么大张旗鼓地做肉吃,
高大队长心里五味杂陈,铁柱家算是鱼跃龙门,以后就是城里人了,自己身为大队长带着社员种出了高产粮食,可还是大队长。
自己文化水平低,提干不了,但他有儿子啊,回去就督促儿子读书,无论如何最少也要上个高中或者中专大专的。
“铁柱回来啦!哟,大队长也来啦!”
“快看看都得了什么?”
韩铁柱手里拿着一条毛巾、一个搪瓷茶缸。
铁柱他哥失望滴说:“就这个啊,难道给你发钱了?”
“没有发钱。”韩铁柱看着那么多双眼睛盯着自己有点不想说,也不敢说。
“铁柱以后就是城里人啦!”
“啥?”王红芬的嘴巴张得老大的,不可置信地看着韩铁柱,那自己呢。
【作者有话要说】
要换地图啦,我还以为今天能换了的,结果手速不行~~快帮我想想铁柱一家进城能干啥~
第53章 进城
全市一百多个大队, 能被全体市委会的人记住的只有赵家沟大队。
理由不用说,驻扎在赵家沟的武装部队足足待了半年才撤走,实在是没查出什么出来。
走之前还给各大队的民兵们开会, 要加强安全意识。
现任市长是在前任市长高升后调来的。
新来的邱市长上任没多久,技术员从赵家庄送来了高产水稻种子,他自然特别关注着这件事。
三个大队的试验田非常的成功, 这就说明水稻是可以当做种子的。
赵家沟大队今年收获的粮食可以种植将近5000亩的土地。
那后年又能种多少亩!想想就心情澎湃。
这次的表彰大会是特特意为高队长和韩铁柱开的, 请来了摄影师和记者,
赵家沟大队的丰收只是一个引子, 在不远的将来,全国人民都将能吃得饱。
并且赵家沟这次粮食大丰收,这可是实打实的算在他的头上的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