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沈朝青心尖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蛰了一下,有点麻,有点痒,更多的是那种掌控一切的快感。
他倾身向前,手指抬起萧怀琰的下巴,迫使他与自己对视,唇角勾起一抹没什么温度的弧度。
“那要看你能让我看到什么了。”他的指尖微微用力,带着某种暗示,“若是一直这么乖,我自然懒得挪窝。若是你不听话……”
他没有说完,但未尽之语里的威胁意味,两人都心知肚明。
萧怀琰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像是得到了某种保证,眼底那丝不安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深沉的,几乎要将人吞噬的占有欲。
他握住沈朝青抬起他下巴的手,贴在自己微烫的脸颊上,蹭了蹭。
“我会很乖。”他低声道,“所以哪里也不准去。”
沈朝青抽回手,重新坐直身体,拿起另一本奏折继续批改。
接下来的时间,两人一个批,一个看,偶尔交换几句意见,竟有种诡异的和谐。直到萧怀琰脸上露出明显的疲态,额角也渗出细密的冷汗,沈朝青才停下。
“够了,休息。”他不由分说地扶着萧怀琰躺下。
萧怀琰确实有些撑不住了,毒素和伤势消耗了他大量的精力。
他躺下后,依旧执着地看着沈朝青,直到沈朝青重新在床边的椅子上坐下,拿起一本他没看完的杂书,他才缓缓闭上眼睛。
寝殿内再次安静下来,只剩下书页翻动的细微声响,和两人交织的呼吸声。
沈朝青的目光落在书页上,心思却有些飘远。他想起巫浔说的话,想起那味难寻的药材。
时间……
他需要时间,也需要萧怀琰活着,好好地活着,继续做他掌中挣扎的困兽,做他独一无二的,依赖他的狗。
晚点的时候,周甲又来了,他说段逐风一直叫嚷着要见赵雪衣,现在情况不容乐观。
沈朝青去看了看,段逐风还是那副样子,痴痴傻傻,像个三岁孩童,但却是个破坏力极强的三岁孩童,打砸了不少东西,宫人们对此无计可施。
沈朝青站在院中,一语不发。
昔日何等潇洒人物,如今却落得这般疯癫模样。
他随手从旁边案几上拿起一个宫人用来哄孩子的拨浪鼓,晃了晃。
“咚咚”的声响吸引了段逐风的注意,他停下打砸的动作,茫然地看过来。
沈朝青将拨浪鼓递过去,“这个给你,安静些,嗯?”
段逐风愣愣地接过拨浪鼓,笨拙地摇晃起来,听着那单调的声响,竟真的慢慢安静下来,蹲到角落里去玩了。
沈朝青正欲转身,却敏锐地感觉到一道极具存在感的视线落在自己背上。
他回头,只见萧怀琰不知何时竟出现在了门口,身上只披了件单薄的外袍,脸色苍白得没有一丝血色,唇瓣紧抿,那双绿眸幽深得像结了冰的寒潭,正死死地盯着他,以及他刚才递给段逐风拨浪鼓的那只手。
那眼神,像是捉奸在床的丈夫,又像是被抢夺了心爱之物的野兽,混杂着病气、怒气和一种几乎要溢出来的委屈。
沈朝青朝他走过去。“你怎么出来了?巫浔说过你需要静养。”
他走到近前,萧怀琰死死盯着他,声音低哑,带着一股压抑不住的酸意和控诉:“你从来没有逗我玩过拨浪鼓。”
沈朝青一愣,看着萧怀琰那副明明虚弱得要站不稳,却还要强撑着摆出凶狠质问模样的姿态,再听他这句没头没脑,幼稚得可笑的话,一时间竟有些失语。
他凑近萧怀琰,几乎贴着他的耳朵,用气音低语,带着某种危险的承诺:“好,我一定……好好逗你玩。”
萧怀琰呼吸明显急促起来。
“回去。”沈朝青不容置疑地抽回手,扶住萧怀琰有些摇晃的身体,半强制地将他带离了这偏殿。
回寝宫的路上,沈朝青扶着萧怀琰,能清晰地感觉到他身体的紧绷和散发出的低气压。
这人虽不再言语,但那无声的控诉和独占欲几乎凝成了实质。
行至半路,一道身影匆匆自廊柱后转出,拦在了驾辇前。
是郑月瑶,她穿着一身女官的服饰,神色凝重,见到轿辇,立刻躬身行礼:“君上,臣有要事禀报。”
沈朝青闻言,道:“上车。”
郑月瑶登上驾辇,跪坐在角落,感受到来自辽帝那边无形的威压,但她依旧沉稳地禀报:“臣依君上之命,暗中追查刺客与箭矢来源。现已查明,那淬毒箭镞的铸造工艺,源自北境军中一批早已封存的违禁军械。而能接触到这批军械,并能将其悄无声息调出的人,屈指可数。”
萧怀琰冷笑一声,“范围很小,萧连誉,或者他那几个掌控北境军需多年的老部下。”
拓跋金戈在军中名望虽深,却从未涉足北境军械后勤,他的手伸不了那么长。
沈朝青看向郑月瑶:“还有?”
郑月瑶深吸一口气,继续道:“更棘手的是,臣截获了数封密信,信中提到……待陛下……之后,便可顺势将‘弑君’、‘祸国’之罪名,扣于君上头上。他们已暗中联络部分宗室与朝臣,罗织了多项‘证据’,指认君上您才是幕后主使,意图颠覆辽国。”
驾辇内的空气瞬间凝滞。
沈朝青还没说话,萧怀琰已猛地攥紧了拳,眼中戾气一闪而过,“那他可真是……找错人了。”
沈朝青却比他平静得多,他甚至轻轻拍了拍萧怀琰的手臂,示意他稍安毋躁。
然后对郑月瑶道,“昭王这是等不及了,想用我的命来做他上位的垫脚石。也好,省得我们再去费心找他的把柄。”
他略一思忖,条理清晰地下达指令:“将计就计。他们不是准备了‘证据’吗?想办法让他们‘顺利’地送到该送的人手里,但要确保我们的人能拿到他们伪造证据的直接罪证。人证、物证,链条要完整。散播消息,就说陛下虽伤重,但已锁定真凶范围。”
郑月瑶心领神会,这是要引蛇出洞、反客为主,还要给对方后院点火。“臣明白,这就去办。”
第143章 禅位诏书!
郑月瑶退下后,驾辇内安静下来。萧怀琰靠在沈朝青身上,沉默了片刻,忽然低声道:“青青,对不起。”
沈朝青挑眉:“嗯?”
“是我没处理好,让你陷入这种境地。”萧怀琰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情绪。
萧连誉的阴谋,最终箭指沈朝青,这比他自己中毒更让他难以忍受。
沈朝青嗤笑一声,“管好你自己,别真死了就行。”
萧怀琰没再说话,只是将脸埋在他颈窝处,深深吸了一口气,仿佛要从中汲取力量。然而,在他垂下的眼帘后,那双绿眸中却闪过一丝决绝的光芒。
一个念头,在他心中彻底成型。
接下来的两日,表面看似平静。萧怀琰依旧“安心”养病,沈朝青则一边处理政务,一边暗中布置应对皇叔的阴谋。
两人偶尔交流,也多是围绕着如何引蛇出洞,如何反击。
萧怀琰表现得异常配合,甚至比之前更加依赖沈朝青,几乎到了寸步不离的地步。沈朝青只当他是伤势未愈加上担忧所致,虽觉得他粘人得过分,却也由着他。
然而,沈朝青并不知道,就在这两日里,萧怀琰利用几次短暂的,屏退左右的间隙,秘密召见了他绝对忠诚的掌印大太监和禁军统领。
……
沈朝青的网撒得精准而隐秘。他故意在朝堂上流露出对萧连誉一党的步步紧逼,又不经意地让萧怀琰病情反复、难以理政的消息传出去。
焦虑与野心的催化下,萧连誉及其党羽果然加快了步伐,暗中调兵遣将,联络朝臣,罗织的证据也愈发完备,只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发难。
这日大朝会,气氛格外凝重。
龙椅空悬,珠帘后只有沈朝青一人端坐,玄色朝服衬得他面容清冷,不怒自威。
一位大臣率先出列,手持玉笏,声音洪亮却带着虚伪的沉痛:“君上!陛下重伤卧床,国事艰难,臣等忧心如焚。然,近日京中流言四起,皆指向君上与月前宗庙刺杀一案有莫大关联。更有确凿证据显示,君上身边近侍与北境军械流失一事脱不了干系,此等骇人听闻之事,关乎国本,关乎陛下安危,臣不得不冒死直谏,请君上给天下臣民一个交代!”
他话音一落,身后立刻有数名官员出列附和,言辞激烈,仿佛沈朝青已是那祸国殃民的元凶。
萧连誉也慢悠悠的说道:“李大人,这可就是你的不是了,这等流言,怎么好传到君上的耳朵里,可是……话又说回来。”他为难的说道:“有些传言,传着传着就成真的了,为了咱们皇室的颜面,还是需要君上,处理一下。”
珠帘之后,沈朝青缓缓抬起眼眸,目光如冰刃般扫过萧连誉和他身后那群义愤填膺的臣子。
“李大人此言,可有实证?”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大殿每个角落,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冷冽,“若仅凭几句流言蜚语,几份来历不明的所谓‘证据’,便敢在朝堂之上构陷君后,污蔑国本,你的胆子,是不是太大了些?”
他倾身向前,手指抬起萧怀琰的下巴,迫使他与自己对视,唇角勾起一抹没什么温度的弧度。
“那要看你能让我看到什么了。”他的指尖微微用力,带着某种暗示,“若是一直这么乖,我自然懒得挪窝。若是你不听话……”
他没有说完,但未尽之语里的威胁意味,两人都心知肚明。
萧怀琰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像是得到了某种保证,眼底那丝不安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深沉的,几乎要将人吞噬的占有欲。
他握住沈朝青抬起他下巴的手,贴在自己微烫的脸颊上,蹭了蹭。
“我会很乖。”他低声道,“所以哪里也不准去。”
沈朝青抽回手,重新坐直身体,拿起另一本奏折继续批改。
接下来的时间,两人一个批,一个看,偶尔交换几句意见,竟有种诡异的和谐。直到萧怀琰脸上露出明显的疲态,额角也渗出细密的冷汗,沈朝青才停下。
“够了,休息。”他不由分说地扶着萧怀琰躺下。
萧怀琰确实有些撑不住了,毒素和伤势消耗了他大量的精力。
他躺下后,依旧执着地看着沈朝青,直到沈朝青重新在床边的椅子上坐下,拿起一本他没看完的杂书,他才缓缓闭上眼睛。
寝殿内再次安静下来,只剩下书页翻动的细微声响,和两人交织的呼吸声。
沈朝青的目光落在书页上,心思却有些飘远。他想起巫浔说的话,想起那味难寻的药材。
时间……
他需要时间,也需要萧怀琰活着,好好地活着,继续做他掌中挣扎的困兽,做他独一无二的,依赖他的狗。
晚点的时候,周甲又来了,他说段逐风一直叫嚷着要见赵雪衣,现在情况不容乐观。
沈朝青去看了看,段逐风还是那副样子,痴痴傻傻,像个三岁孩童,但却是个破坏力极强的三岁孩童,打砸了不少东西,宫人们对此无计可施。
沈朝青站在院中,一语不发。
昔日何等潇洒人物,如今却落得这般疯癫模样。
他随手从旁边案几上拿起一个宫人用来哄孩子的拨浪鼓,晃了晃。
“咚咚”的声响吸引了段逐风的注意,他停下打砸的动作,茫然地看过来。
沈朝青将拨浪鼓递过去,“这个给你,安静些,嗯?”
段逐风愣愣地接过拨浪鼓,笨拙地摇晃起来,听着那单调的声响,竟真的慢慢安静下来,蹲到角落里去玩了。
沈朝青正欲转身,却敏锐地感觉到一道极具存在感的视线落在自己背上。
他回头,只见萧怀琰不知何时竟出现在了门口,身上只披了件单薄的外袍,脸色苍白得没有一丝血色,唇瓣紧抿,那双绿眸幽深得像结了冰的寒潭,正死死地盯着他,以及他刚才递给段逐风拨浪鼓的那只手。
那眼神,像是捉奸在床的丈夫,又像是被抢夺了心爱之物的野兽,混杂着病气、怒气和一种几乎要溢出来的委屈。
沈朝青朝他走过去。“你怎么出来了?巫浔说过你需要静养。”
他走到近前,萧怀琰死死盯着他,声音低哑,带着一股压抑不住的酸意和控诉:“你从来没有逗我玩过拨浪鼓。”
沈朝青一愣,看着萧怀琰那副明明虚弱得要站不稳,却还要强撑着摆出凶狠质问模样的姿态,再听他这句没头没脑,幼稚得可笑的话,一时间竟有些失语。
他凑近萧怀琰,几乎贴着他的耳朵,用气音低语,带着某种危险的承诺:“好,我一定……好好逗你玩。”
萧怀琰呼吸明显急促起来。
“回去。”沈朝青不容置疑地抽回手,扶住萧怀琰有些摇晃的身体,半强制地将他带离了这偏殿。
回寝宫的路上,沈朝青扶着萧怀琰,能清晰地感觉到他身体的紧绷和散发出的低气压。
这人虽不再言语,但那无声的控诉和独占欲几乎凝成了实质。
行至半路,一道身影匆匆自廊柱后转出,拦在了驾辇前。
是郑月瑶,她穿着一身女官的服饰,神色凝重,见到轿辇,立刻躬身行礼:“君上,臣有要事禀报。”
沈朝青闻言,道:“上车。”
郑月瑶登上驾辇,跪坐在角落,感受到来自辽帝那边无形的威压,但她依旧沉稳地禀报:“臣依君上之命,暗中追查刺客与箭矢来源。现已查明,那淬毒箭镞的铸造工艺,源自北境军中一批早已封存的违禁军械。而能接触到这批军械,并能将其悄无声息调出的人,屈指可数。”
萧怀琰冷笑一声,“范围很小,萧连誉,或者他那几个掌控北境军需多年的老部下。”
拓跋金戈在军中名望虽深,却从未涉足北境军械后勤,他的手伸不了那么长。
沈朝青看向郑月瑶:“还有?”
郑月瑶深吸一口气,继续道:“更棘手的是,臣截获了数封密信,信中提到……待陛下……之后,便可顺势将‘弑君’、‘祸国’之罪名,扣于君上头上。他们已暗中联络部分宗室与朝臣,罗织了多项‘证据’,指认君上您才是幕后主使,意图颠覆辽国。”
驾辇内的空气瞬间凝滞。
沈朝青还没说话,萧怀琰已猛地攥紧了拳,眼中戾气一闪而过,“那他可真是……找错人了。”
沈朝青却比他平静得多,他甚至轻轻拍了拍萧怀琰的手臂,示意他稍安毋躁。
然后对郑月瑶道,“昭王这是等不及了,想用我的命来做他上位的垫脚石。也好,省得我们再去费心找他的把柄。”
他略一思忖,条理清晰地下达指令:“将计就计。他们不是准备了‘证据’吗?想办法让他们‘顺利’地送到该送的人手里,但要确保我们的人能拿到他们伪造证据的直接罪证。人证、物证,链条要完整。散播消息,就说陛下虽伤重,但已锁定真凶范围。”
郑月瑶心领神会,这是要引蛇出洞、反客为主,还要给对方后院点火。“臣明白,这就去办。”
第143章 禅位诏书!
郑月瑶退下后,驾辇内安静下来。萧怀琰靠在沈朝青身上,沉默了片刻,忽然低声道:“青青,对不起。”
沈朝青挑眉:“嗯?”
“是我没处理好,让你陷入这种境地。”萧怀琰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情绪。
萧连誉的阴谋,最终箭指沈朝青,这比他自己中毒更让他难以忍受。
沈朝青嗤笑一声,“管好你自己,别真死了就行。”
萧怀琰没再说话,只是将脸埋在他颈窝处,深深吸了一口气,仿佛要从中汲取力量。然而,在他垂下的眼帘后,那双绿眸中却闪过一丝决绝的光芒。
一个念头,在他心中彻底成型。
接下来的两日,表面看似平静。萧怀琰依旧“安心”养病,沈朝青则一边处理政务,一边暗中布置应对皇叔的阴谋。
两人偶尔交流,也多是围绕着如何引蛇出洞,如何反击。
萧怀琰表现得异常配合,甚至比之前更加依赖沈朝青,几乎到了寸步不离的地步。沈朝青只当他是伤势未愈加上担忧所致,虽觉得他粘人得过分,却也由着他。
然而,沈朝青并不知道,就在这两日里,萧怀琰利用几次短暂的,屏退左右的间隙,秘密召见了他绝对忠诚的掌印大太监和禁军统领。
……
沈朝青的网撒得精准而隐秘。他故意在朝堂上流露出对萧连誉一党的步步紧逼,又不经意地让萧怀琰病情反复、难以理政的消息传出去。
焦虑与野心的催化下,萧连誉及其党羽果然加快了步伐,暗中调兵遣将,联络朝臣,罗织的证据也愈发完备,只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发难。
这日大朝会,气氛格外凝重。
龙椅空悬,珠帘后只有沈朝青一人端坐,玄色朝服衬得他面容清冷,不怒自威。
一位大臣率先出列,手持玉笏,声音洪亮却带着虚伪的沉痛:“君上!陛下重伤卧床,国事艰难,臣等忧心如焚。然,近日京中流言四起,皆指向君上与月前宗庙刺杀一案有莫大关联。更有确凿证据显示,君上身边近侍与北境军械流失一事脱不了干系,此等骇人听闻之事,关乎国本,关乎陛下安危,臣不得不冒死直谏,请君上给天下臣民一个交代!”
他话音一落,身后立刻有数名官员出列附和,言辞激烈,仿佛沈朝青已是那祸国殃民的元凶。
萧连誉也慢悠悠的说道:“李大人,这可就是你的不是了,这等流言,怎么好传到君上的耳朵里,可是……话又说回来。”他为难的说道:“有些传言,传着传着就成真的了,为了咱们皇室的颜面,还是需要君上,处理一下。”
珠帘之后,沈朝青缓缓抬起眼眸,目光如冰刃般扫过萧连誉和他身后那群义愤填膺的臣子。
“李大人此言,可有实证?”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大殿每个角落,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冷冽,“若仅凭几句流言蜚语,几份来历不明的所谓‘证据’,便敢在朝堂之上构陷君后,污蔑国本,你的胆子,是不是太大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