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她昂着脑袋细细回忆了,便又说道,“就办在州府,要请唐明府的父亲做正宾,唱赞、取字、三加冠,一样都不能落下,等仪程完了,咱们也留宾客吃酒,好不好?”
今日宴礼,何人不为永宁侯世子欢欣喜悦,也只有他的阿盈,才仍想着他还没有庆贺生辰。
裴听寒不在意那些所谓仪程,只觉李辞盈这一份心意比世上所有贺礼都要珍贵。
眼角不争气要发烫,他及时伸手揩去了,不想抬头让她瞧见,只道,“好,等朝廷下了敕令,咱们即刻就回陇西去。”他吸吸鼻子,又迟疑一下,说道,“不过在这之前,大都督大概会让某往扬州走一趟。”
往扬州?李辞盈想不起这一年扬州有什么大事儿发生,可能为裴启真办事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他能委裴听寒以重任,指不定前路光明呢。
而裴听寒呢,本是不愿走这一趟,只不过早些时候收到外祖母来信,提到卢姓一家远亲正往那边拜访,他家独女不幸早夭,正是想着要在扬州过继一名懂事的女郎记回家谱上去的。
可此事裴听寒不敢断言,他早因阿娘之事与卢家没了来往,除却外祖母,只怕没人将他放在眼里。
若真又如兰州之事那般功亏一篑,怕更要伤了阿盈的心。
他只等事儿办妥了才告知她才好,此时当务之急,该是要安抚她切莫为了都督召令之事担心受怕,“这些时日在都督府办事,某才晓得外头传言荒缪,大都督为人肃整,只不过在政见之上略有些固执,从不是恣意弄权之辈,他喊你来问话,只要好好儿答了就是,不必惧怕。”
李辞盈倒不惧怕,这么些时候都没喊她上大理寺去,只此会面便令人传来问话,只怕大都督也如县主般的,要问问她的生辰八字罢了。
仔细想了想,李辞盈却仍不明白萧应问之用意。
其一,蜀州刺客善易容之术,片玉给她脸上描了这么几笔,面容上就似变得有些不若本来颜色;
再者,以此容貌与县主以及裴启真相见,二者竟至惶惶失仪;
这么的她便能猜测——今日妆成,是萧应问有意让她与县主、裴大都督共同所相识的某位女郎容貌相类似?
可县主问过她生辰之后,分明就大松一口气,萧应问做这事儿又有何意义?
还有一事,李辞盈忽垂目看了看自个腰上这串白珠——清源公主在瞧着这玩意儿之后,语调似乎是柔和了两分,莫非这事儿也与萧应问所图谋有关么?
思来想去不明白,还是待会儿与大都督相谈之时多留个心眼,或能套出些话来?
李辞盈思绪万千,一面又就这么与裴听寒拥着说了一会儿闲话,总算听得陆暇急切低语,“郡守,都督已走到院中来了,您快些的!”
来者并非裴启真一人,微风不燥,有几人沉稳的脚步声由远而近,裴听寒出去相迎之后,她便听得一陌生男子爽朗笑了几声,赞他“挺拔英气”“有大都督往日之风”云云,而后那人直言问道,“裴郡守弱冠之年,家中可给你说亲事了?”
“……”李辞盈没耐烦咬了咬牙,又道罢了,若非裴听寒少年英雄,他们怎会不厌其烦地想与他说媒。
无论如何,裴听寒不会同意的。
可惜事与愿违,裴听寒没有来得及回话,她便听得裴启真笑道,“侍郎美意,我家九郎怎敢辜负?这会儿正好两个孩儿都在,就让他们碰个面,说上两句话。”
侍郎?这又是哪个侍郎?李辞盈一惊,忙起身趴到那屏风上头,只怕没听得更清楚。
裴听寒自然不肯,只道,“大都督,某如今立业未成,不敢肖想儿女情长之事,更不敢耽搁王娘子年华,还望——”
一句话没说完,裴启真便“唉”一声,摆手打断了他,“九郎何必妄自菲薄,此番咱们破都护府一案,多亏是你破出重围,力擒了赤松摩尼,等三司理清了案情,吾与侍郎定然是会在官家面前提提你的功劳,届时怎算什么立业未成?”
他只笑笑,往裴听寒脑袋上一拍,“且如今不过是见个面罢了,王娘子淑德端丽,还不一定瞧得上你这小子!”
王侍郎客气,复赞了一轮,几人你来我往絮絮说了几句,裴启真便推了那一根筋的裴九郎过去,“不懂事,陪侍郎他们吃吃酒去,改日再谈别的。”
等人不情不愿走远了,他才一肃脸色,重掀了竹帘儿,看向屏风后那面无血色的女郎。
果如李辞盈所料,一入此间,裴启真便盯着她的脸一刻都不放松,直至卧炉里边一只细香烧得断了,“咔哒”一声轻响,白烟缭绕,他才似回神,比手请她对坐茶案。
能与大都督对坐,只怕那女子与他关系匪浅?
李辞盈思忖着,便也从容坐*了。
裴启真见得她仪态严庄,也微微露了些笑意,和蔼道,“李娘子莫怕,此番请你来这儿,不过闲谈几句,并无他意。”
李辞盈只道自个心神不宁全为着二裴与王侍郎之对谈,此刻与裴启真说话,又有什么好怕,她不慌不忙答道,“妾卑微,能与大都督闲谈,是想都不敢想的福气,此刻心中惶恐,也是怕自个才疏,说错话惹都督不悦。”
“岂会?”裴启真看她一眼,叹气道,“李娘子不必惶恐,只当吾是家中长辈似的说说话——”他忽得一顿,是了,李辞盈父母早逝,单是一个姑母养大,哪来什么家中长辈?
思及此处,心哀难忍,他撑了撑额角,问道,“你可还记得自个阿娘的籍贯、名字?”
阿娘的籍贯名字?李辞盈倒不晓得他会问介个,一出生阿娘就殁了,她哪里晓得这许多,其后都是姑母慢慢告诉她的。
她道,“我阿娘姓钱,单名一个景字,咱们一家都是肃州土生土长的百姓,阿耶阿娘从前在瓦来村过活,后边得了宗家的面馆子,才搬到城里头的。”
李辞盈不晓得裴启真早在一刻之前就拿到了她的生辰八字,仍是愣愣等着他问呢,可惜接下来他就真如闲谈般的,只问她与姑母如何在肃州讨生活等。
说起这些来李辞盈不怯场,她依照裴听寒的嘱咐,一一都老实答了,其实这些琐碎之事,自己讲来都觉着无趣,只对面那人饶有兴致般,不住点头,时不时追问,不知不觉说到口干,裴启真又令人斟茶来与她。
这么的一个时辰过了,还不见裴听寒回来,心里头着急渐渐浮于脸色,李辞盈心不在焉地说着话,又不敢提出告辞。
裴启真怎看不出来,只当她不愿与他这老匹夫多耽搁,罢了,他笑笑,扬手招了仆从来,问道,“九郎呢?”
那仆从恭敬答道,“郡守醉酒,半刻钟前,王侍郎已请人送他回了落英巷子。”
裴听寒酒量千杯难倒,吃这席上的甜酿又岂会醉酒?!简直是闻所未闻,李辞盈一皱眉,难道萧应问这样可恶,竟还在裴听寒的酒里动手脚?
不行,她该去看看才是。
第79章 “将人一下拉到身前来。”
天色将夜,侯府之宴也近尾声,这一天应酬下来,可把李宁洛一身气力使完了,回来裁绡楼抻了腰腿懒在榻间歇着呢,外头青衣回来禀报,说已将县主好好儿送回府上去了。
为着方才她一句疾遽的“慎言”,嘉昌算得再堆不上好颜色,无论长乐如何逗嬉,整面席间可见不得她再说过第二句话。
李宁洛最不耐做这些人情官司,说来说去,不过可怜李忻容父亲与丈夫皆为大魏殁于陇西、这些年又时常愿伴在她身旁的缘故,到底就多几分照拂。
罢了,等她想明白了,自然晓得自个错在何处,李宁洛扬手喊了青衣过来,稀奇道,“世子人呢?怎还没有过来问安?”
侯府宴散,侯爷与世子该于朱门谢客,青衣得令相请,却得萧应问摆手拒绝,“世子说待会子要出城去,大抵没有空闲与殿下问安了。”
问安不问安倒不重要,可李宁洛仍琢磨着另外一件事儿呢,不得到萧应问一句准话,今夜还如何能安枕?
她笑一声,“再去请,便说本宫饮酒过量,脑袋昏沉,让他来瞧瞧脉象。”
大魏以孝字为先,这句话下去,哪有喊不来人的道理,未几时,孤轮残月下匆匆赶来个影子,可不正是萧应问么。
晓得这点子酒醉不到她,也知道她想问什么,萧应问抻抻袖子,抱臂立在屏风前头,坦然道,“殿下瞧着安好,当也用不得儿来把脉了?”
这两人之间哪用得着打官腔,但李宁洛觉着有趣,指了椅子让他坐着,等人撩袍坐稳了,才开口慢慢说道,“这些年多少人家愿与咱们结下好姻缘,可没见着你小子多少热心,这会倒好——”
眼睛竟落到自家表弟心仪的女郎身上去了,岂非荒谬?
她顿了顿,只问道,“李娘子身上那串儿南珠,可是你赠给她的?”
那珠子乃李宁洛及笄时,岭南节度使送来的贺礼,颗颗圆润,光泽璀璨,可让她宝贝了好些年头。近几年略有些腻了,才令收回库房去的,否则公主府上珠宝无数,她还没法子一眼认出它来。
今日宴礼,何人不为永宁侯世子欢欣喜悦,也只有他的阿盈,才仍想着他还没有庆贺生辰。
裴听寒不在意那些所谓仪程,只觉李辞盈这一份心意比世上所有贺礼都要珍贵。
眼角不争气要发烫,他及时伸手揩去了,不想抬头让她瞧见,只道,“好,等朝廷下了敕令,咱们即刻就回陇西去。”他吸吸鼻子,又迟疑一下,说道,“不过在这之前,大都督大概会让某往扬州走一趟。”
往扬州?李辞盈想不起这一年扬州有什么大事儿发生,可能为裴启真办事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他能委裴听寒以重任,指不定前路光明呢。
而裴听寒呢,本是不愿走这一趟,只不过早些时候收到外祖母来信,提到卢姓一家远亲正往那边拜访,他家独女不幸早夭,正是想着要在扬州过继一名懂事的女郎记回家谱上去的。
可此事裴听寒不敢断言,他早因阿娘之事与卢家没了来往,除却外祖母,只怕没人将他放在眼里。
若真又如兰州之事那般功亏一篑,怕更要伤了阿盈的心。
他只等事儿办妥了才告知她才好,此时当务之急,该是要安抚她切莫为了都督召令之事担心受怕,“这些时日在都督府办事,某才晓得外头传言荒缪,大都督为人肃整,只不过在政见之上略有些固执,从不是恣意弄权之辈,他喊你来问话,只要好好儿答了就是,不必惧怕。”
李辞盈倒不惧怕,这么些时候都没喊她上大理寺去,只此会面便令人传来问话,只怕大都督也如县主般的,要问问她的生辰八字罢了。
仔细想了想,李辞盈却仍不明白萧应问之用意。
其一,蜀州刺客善易容之术,片玉给她脸上描了这么几笔,面容上就似变得有些不若本来颜色;
再者,以此容貌与县主以及裴启真相见,二者竟至惶惶失仪;
这么的她便能猜测——今日妆成,是萧应问有意让她与县主、裴大都督共同所相识的某位女郎容貌相类似?
可县主问过她生辰之后,分明就大松一口气,萧应问做这事儿又有何意义?
还有一事,李辞盈忽垂目看了看自个腰上这串白珠——清源公主在瞧着这玩意儿之后,语调似乎是柔和了两分,莫非这事儿也与萧应问所图谋有关么?
思来想去不明白,还是待会儿与大都督相谈之时多留个心眼,或能套出些话来?
李辞盈思绪万千,一面又就这么与裴听寒拥着说了一会儿闲话,总算听得陆暇急切低语,“郡守,都督已走到院中来了,您快些的!”
来者并非裴启真一人,微风不燥,有几人沉稳的脚步声由远而近,裴听寒出去相迎之后,她便听得一陌生男子爽朗笑了几声,赞他“挺拔英气”“有大都督往日之风”云云,而后那人直言问道,“裴郡守弱冠之年,家中可给你说亲事了?”
“……”李辞盈没耐烦咬了咬牙,又道罢了,若非裴听寒少年英雄,他们怎会不厌其烦地想与他说媒。
无论如何,裴听寒不会同意的。
可惜事与愿违,裴听寒没有来得及回话,她便听得裴启真笑道,“侍郎美意,我家九郎怎敢辜负?这会儿正好两个孩儿都在,就让他们碰个面,说上两句话。”
侍郎?这又是哪个侍郎?李辞盈一惊,忙起身趴到那屏风上头,只怕没听得更清楚。
裴听寒自然不肯,只道,“大都督,某如今立业未成,不敢肖想儿女情长之事,更不敢耽搁王娘子年华,还望——”
一句话没说完,裴启真便“唉”一声,摆手打断了他,“九郎何必妄自菲薄,此番咱们破都护府一案,多亏是你破出重围,力擒了赤松摩尼,等三司理清了案情,吾与侍郎定然是会在官家面前提提你的功劳,届时怎算什么立业未成?”
他只笑笑,往裴听寒脑袋上一拍,“且如今不过是见个面罢了,王娘子淑德端丽,还不一定瞧得上你这小子!”
王侍郎客气,复赞了一轮,几人你来我往絮絮说了几句,裴启真便推了那一根筋的裴九郎过去,“不懂事,陪侍郎他们吃吃酒去,改日再谈别的。”
等人不情不愿走远了,他才一肃脸色,重掀了竹帘儿,看向屏风后那面无血色的女郎。
果如李辞盈所料,一入此间,裴启真便盯着她的脸一刻都不放松,直至卧炉里边一只细香烧得断了,“咔哒”一声轻响,白烟缭绕,他才似回神,比手请她对坐茶案。
能与大都督对坐,只怕那女子与他关系匪浅?
李辞盈思忖着,便也从容坐*了。
裴启真见得她仪态严庄,也微微露了些笑意,和蔼道,“李娘子莫怕,此番请你来这儿,不过闲谈几句,并无他意。”
李辞盈只道自个心神不宁全为着二裴与王侍郎之对谈,此刻与裴启真说话,又有什么好怕,她不慌不忙答道,“妾卑微,能与大都督闲谈,是想都不敢想的福气,此刻心中惶恐,也是怕自个才疏,说错话惹都督不悦。”
“岂会?”裴启真看她一眼,叹气道,“李娘子不必惶恐,只当吾是家中长辈似的说说话——”他忽得一顿,是了,李辞盈父母早逝,单是一个姑母养大,哪来什么家中长辈?
思及此处,心哀难忍,他撑了撑额角,问道,“你可还记得自个阿娘的籍贯、名字?”
阿娘的籍贯名字?李辞盈倒不晓得他会问介个,一出生阿娘就殁了,她哪里晓得这许多,其后都是姑母慢慢告诉她的。
她道,“我阿娘姓钱,单名一个景字,咱们一家都是肃州土生土长的百姓,阿耶阿娘从前在瓦来村过活,后边得了宗家的面馆子,才搬到城里头的。”
李辞盈不晓得裴启真早在一刻之前就拿到了她的生辰八字,仍是愣愣等着他问呢,可惜接下来他就真如闲谈般的,只问她与姑母如何在肃州讨生活等。
说起这些来李辞盈不怯场,她依照裴听寒的嘱咐,一一都老实答了,其实这些琐碎之事,自己讲来都觉着无趣,只对面那人饶有兴致般,不住点头,时不时追问,不知不觉说到口干,裴启真又令人斟茶来与她。
这么的一个时辰过了,还不见裴听寒回来,心里头着急渐渐浮于脸色,李辞盈心不在焉地说着话,又不敢提出告辞。
裴启真怎看不出来,只当她不愿与他这老匹夫多耽搁,罢了,他笑笑,扬手招了仆从来,问道,“九郎呢?”
那仆从恭敬答道,“郡守醉酒,半刻钟前,王侍郎已请人送他回了落英巷子。”
裴听寒酒量千杯难倒,吃这席上的甜酿又岂会醉酒?!简直是闻所未闻,李辞盈一皱眉,难道萧应问这样可恶,竟还在裴听寒的酒里动手脚?
不行,她该去看看才是。
第79章 “将人一下拉到身前来。”
天色将夜,侯府之宴也近尾声,这一天应酬下来,可把李宁洛一身气力使完了,回来裁绡楼抻了腰腿懒在榻间歇着呢,外头青衣回来禀报,说已将县主好好儿送回府上去了。
为着方才她一句疾遽的“慎言”,嘉昌算得再堆不上好颜色,无论长乐如何逗嬉,整面席间可见不得她再说过第二句话。
李宁洛最不耐做这些人情官司,说来说去,不过可怜李忻容父亲与丈夫皆为大魏殁于陇西、这些年又时常愿伴在她身旁的缘故,到底就多几分照拂。
罢了,等她想明白了,自然晓得自个错在何处,李宁洛扬手喊了青衣过来,稀奇道,“世子人呢?怎还没有过来问安?”
侯府宴散,侯爷与世子该于朱门谢客,青衣得令相请,却得萧应问摆手拒绝,“世子说待会子要出城去,大抵没有空闲与殿下问安了。”
问安不问安倒不重要,可李宁洛仍琢磨着另外一件事儿呢,不得到萧应问一句准话,今夜还如何能安枕?
她笑一声,“再去请,便说本宫饮酒过量,脑袋昏沉,让他来瞧瞧脉象。”
大魏以孝字为先,这句话下去,哪有喊不来人的道理,未几时,孤轮残月下匆匆赶来个影子,可不正是萧应问么。
晓得这点子酒醉不到她,也知道她想问什么,萧应问抻抻袖子,抱臂立在屏风前头,坦然道,“殿下瞧着安好,当也用不得儿来把脉了?”
这两人之间哪用得着打官腔,但李宁洛觉着有趣,指了椅子让他坐着,等人撩袍坐稳了,才开口慢慢说道,“这些年多少人家愿与咱们结下好姻缘,可没见着你小子多少热心,这会倒好——”
眼睛竟落到自家表弟心仪的女郎身上去了,岂非荒谬?
她顿了顿,只问道,“李娘子身上那串儿南珠,可是你赠给她的?”
那珠子乃李宁洛及笄时,岭南节度使送来的贺礼,颗颗圆润,光泽璀璨,可让她宝贝了好些年头。近几年略有些腻了,才令收回库房去的,否则公主府上珠宝无数,她还没法子一眼认出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