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句句似春莺婉转,听了可真让人心里头舒服得很,沈临风听罢了,不介撩袍坐了车前,手一挥让那车夫滚一边去,“得了,别在这儿碍你老子事。”
那车夫从跟行队起没见过这样不讲道理的人,诺诺一句,“这…敢问帅主,小的该往哪儿去…”
沈临风没耐烦道,“该往哪儿去都成,某得了梁校尉的请,莫非不会把李娘子稳稳当当送到永和坊去?”
而李辞盈呢,听了可直发笑,甭管了是长安还是肃州,熏一口市井赖皮气,可真是与她从前一脉相传,只不过她爱财,沈临风贪色,殊途同归罢了。
这会子有他趾高气昂在前头驾车,可没人敢拦着,拥堵中让出一条道,慢慢悠悠往永和坊去了。
长安街道又平又直,不多时就到了,萧世子金手批下这间虽不过一进院子,主房、倒房及左右两间耳房,都是新翻修的新顶,住了可不担心会漏雨水。
沈临风要握她下来,李辞盈哪里肯的,虚虚扶了来也罢了。进到院子里,白墙乌瓦青砖,一步步都齐整的呢,正堂中央一棵抱臂老槐遮了半面绿荫,光影交错落下来,乌瓦也似色彩斑斓焕了新生似的。
尖锐的蝉鸣阵阵,呼出多少盎然的生机来了。
再进一步到了正堂,家私齐全,左右两个博古架摆得满满当当,上头都是在秦州她亲自挑选过的瓷器玉品,质地朴无华,不显山水,但也雅致。
正待仔细瞧瞧,外头匆匆走来两个影子,走近来,粗麻荆衣,一个是上了岁数的婆子,一个是未及豆蔻的小婢,分明奴仆打扮。
这下李辞盈十分吃惊,问了问,原是有人付了月钱,令她两个听从宅主之令洗衣烧饭,兼里外事宜等。
李辞盈哑然问道,“他付了你们多久月钱?”
那婆子不甚机灵,抢着胡乱称呼地答了,“回禀娘子,郎主慷慨,付了咱们整一年的银例,令好好服侍着您与郎君呢。”
萧应问要做这个大方,李辞盈倒不拘什么,坦然“嗯”了声,又垂了余光去瞧仍在院中围着那棵老槐打转的沈临风,冷冷不知想到什么,又柔声吩咐了一声让沏茶过来。
而沈临风呢,早在看见萧应问行队中有这么个不起眼的车驾要梁术亲自护送便起了疑虑,如今见着院中这槐树,可止不住啧啧称奇。
漫长安城的贵亲或许不觉,可他沈临风不会不晓得,要移运这样一棵大树到永和坊来,除了萧世子本人心甘情愿,可不是一句受傅弦所托能做到的。
所以这个女人的来历、故事……
“沈帅主,外边日头晒着呢,请您移步进来吃茶水罢。”
这么一句的,沈临风侧身回首,眨眨眼,眸底疑光已被戏谑几分掩盖,他“欸”声答应着,迈了两步往正堂去了。
第58章 “卿卿、好卿卿。”
且说李辞盈住在落英巷子有五六日了,与街坊邻里打过照面,正如梁术所言,其多为不良人之家眷。
李宅北边一墙之隔是间三进大院,自然这边没人住得起,空置多年且不提它;南边对巷呢,则住有姓郑的一家三口人。
郑郎君从前是洛阳郊外一糊涂山匪,去岁初才招安来的西京,他家夫人姓梅,二十出头的年纪,是个极跳脱的性子,再者就是梅娘子自那早死的前夫家里带来一个年幼的女儿。
李辞盈第一日送了沈临风出去就在巷口遇着了她,梅娘子布衣干净齐整,挽个利落的圆髻,日光下发间一只五彩珠串来的花簪波光溢彩。
式样倒与那日在萧应问袖中折的那只芙蓉绢花有些类似,只是质料上不同罢了,李辞盈想了这茬,免不了多着两眼。
而那梅娘子哪想得到新来一家邻里是这般人物,这会子捉裙赶上来,“哎呀”“哎呀”殷切地招呼着,“早几日这边就热热闹闹的,今儿可算是见着正主了。”她上下打量了李辞盈,目光无半分市侩,显见儿是惊奇与艳羡流连着。
这倾城的美人素衣白裳,乌黑的发上只系巾布,连一只钗子也没有,怪不得盯着别人的花簪看了又看呢。
寒暄几句互道了名姓,梅娘子抚了发上的簪子对她说道,“这簪子是开年时候我夫君得闲暇了随意做的,仿造着长安城如今最时兴的式样,李娘子若觉得好,等初七乞巧那日便来了我家,咱们游玩了回来一同串来玩玩?”
盛情如此怎好推却,李辞盈也需这样一人来了解此间乾坤,她笑着回握了梅娘子的手,只道,“那自然好呀,只是我不善女红,届时笨手笨脚的,梅娘子可别嫌了我。”
“哪里会?”梅娘子被她一笑晃了晃神,只叹如今禁中那位撤去了花鸟使,否则这般倾城之貌的女郎该是要去到里头做贵妃不可的,怎落到凡间来吃苦。
两人又说几句,李辞盈便随了她往周遭走一圈,情形了解个大概,再要请梅娘子回屋里吃茶点,南墙边几声小儿啼哭,便是梅娘子的小女午晌睡了醒来没见着娘亲,又闹起来。
梅娘子忙不迭要回去,笑着拒了,“我这小女脾性烈火似的,醒了没见了人可把天顶掀个底朝上,改日再来吃茶…”
第二日李辞盈一早再送了屉糕点到各家,这样便算是结交上了。
七月初七大晴,她依旧没得到“上头”任何消息,只得如约与梅娘子等几个年轻女郎一同投针、游玩,而后用过夕食,带众人齐心为她串好的两朵珠花回了家。
月笼薄纱,万籁俱寂,本该是寻常好眠一夜,李辞盈却在半睡半醒间觉如芒刺背,茫茫然像是有月麟的香气积压在昏聩的神智,月麟香?!她猛地一睁眼——
模糊一张挺拔的影子正半靠在西窗案旁,月色轻洒,那人锦袖金线暗光流彩,他一腿随意踩了她的杌凳,正拿了那朵新织的珠花有一搭没一搭地把玩着。
多少日子没见着了,萧应问怎会来这里,李辞盈疑心自个仍在做梦,坐起来揉揉眼睛,咦,还在呢。
她后知后觉把半落的中衫拢严实了,才喊他一句,“郎君?”
萧应问一下止了动作,很快侧过来看向她,珠花落回掌心之中,他握紧了它,而后又慢慢展开,将东西放回了案几上。
“怎得今日串个这样式的珠花?”他垂了垂眼。
夜半闯人家屋子里,问出个让李辞盈摸不着头脑的问题来,若眼前之人不是萧应问,她只当人家寒暄一句,可萧世子这般冷脸时刻,哪有空闲与她废话。
李辞盈老实答道,“那日在您袖中见着了这样式的芙蓉绢花,于是——”
于是她那日便不慎多瞧了梅娘子花簪几眼,误会之下懒得解释,是以——
此言一出,残月惊弦,萧应问眼波霎时剧颤,他三两步上到她面前,一展手就将人拽进了怀中,垂首抵在她的额上,他长叹道,“实在对不住…”
对不住!!
“……”李辞盈大吃一惊,怎么就对不住了,莫非庄冲已死在台狱里头了?!还是傅弦那边出了什么毛病。
没来得及开口问,她竟是听着了萧世子那张无情薄唇之中吐露出有史以来最多最长的一段话。
“芙蓉绢花是在瓜州集市上见着的,那回某得了你寄来的团花联珠臂鞲,只以为真是为我织,满心想着该回些什么给你为好,可当时杂事繁多,某也不愿请梁术等替选来敷衍,转去一趟草草买入了它,没等送出——”他急急一顿,又道,“本就是给你的,绝非其他任何人所有。昭昭若是喜欢,明日某好好挑选了新的,再送到这儿来。”
见李辞盈脸色古怪,萧应问只悔自个那日没有好好解释,如今说来实在难以让人信服,或也是因为这个误会,她才将心思全放在傅弦身上。
他叹气揉揉她的发顶,“怪我,是我要与他争这一口闲气,没由来就让昭昭不好受了。”他放低些声音,才哄了李辞盈道,“这些时日下来,昭昭应当明白,某心中再无第二人了。”
明白?李辞盈当然不明白!萧应问怎会觉着她是在意那绢花的来历才仿制的?!且听他话中深意——她只觉得好笑,若萧应问真那样在意了她,又怎会默许了她与傅弦互通有无呢。
只怕不过今夜寂寞,想要找些快活罢了。
李辞盈心下嗤笑,柔情蜜意轻轻捏了他的脸,嗲道,“果真,那怎得郎君这样久不来见我?”
萧应问闷闷叹了声,“非我所愿,长安局势复杂,不知多少耳目盯着永宁侯府,某方回来,也得等摸清了如今状况才好做自个的事。来得太勤,总有人瞧得出端倪。”
“……”该吃惊么,他自个说出身份来历了,李辞盈眨眨眼,迟疑地“啊”一声,做个震惊的圆眼,“永宁侯府?郎君…在侯府办差事?”
造作样子,只怕她早知晓了。萧应问也不揭穿,“嗯”了声配合她,“昭昭初来长安当不知晓永宁侯府姓萧,吾名萧应问,乃是永宁侯与清源公主之子。”
他笑一声,“家中也无其他弟兄了,只我一个。”
那车夫从跟行队起没见过这样不讲道理的人,诺诺一句,“这…敢问帅主,小的该往哪儿去…”
沈临风没耐烦道,“该往哪儿去都成,某得了梁校尉的请,莫非不会把李娘子稳稳当当送到永和坊去?”
而李辞盈呢,听了可直发笑,甭管了是长安还是肃州,熏一口市井赖皮气,可真是与她从前一脉相传,只不过她爱财,沈临风贪色,殊途同归罢了。
这会子有他趾高气昂在前头驾车,可没人敢拦着,拥堵中让出一条道,慢慢悠悠往永和坊去了。
长安街道又平又直,不多时就到了,萧世子金手批下这间虽不过一进院子,主房、倒房及左右两间耳房,都是新翻修的新顶,住了可不担心会漏雨水。
沈临风要握她下来,李辞盈哪里肯的,虚虚扶了来也罢了。进到院子里,白墙乌瓦青砖,一步步都齐整的呢,正堂中央一棵抱臂老槐遮了半面绿荫,光影交错落下来,乌瓦也似色彩斑斓焕了新生似的。
尖锐的蝉鸣阵阵,呼出多少盎然的生机来了。
再进一步到了正堂,家私齐全,左右两个博古架摆得满满当当,上头都是在秦州她亲自挑选过的瓷器玉品,质地朴无华,不显山水,但也雅致。
正待仔细瞧瞧,外头匆匆走来两个影子,走近来,粗麻荆衣,一个是上了岁数的婆子,一个是未及豆蔻的小婢,分明奴仆打扮。
这下李辞盈十分吃惊,问了问,原是有人付了月钱,令她两个听从宅主之令洗衣烧饭,兼里外事宜等。
李辞盈哑然问道,“他付了你们多久月钱?”
那婆子不甚机灵,抢着胡乱称呼地答了,“回禀娘子,郎主慷慨,付了咱们整一年的银例,令好好服侍着您与郎君呢。”
萧应问要做这个大方,李辞盈倒不拘什么,坦然“嗯”了声,又垂了余光去瞧仍在院中围着那棵老槐打转的沈临风,冷冷不知想到什么,又柔声吩咐了一声让沏茶过来。
而沈临风呢,早在看见萧应问行队中有这么个不起眼的车驾要梁术亲自护送便起了疑虑,如今见着院中这槐树,可止不住啧啧称奇。
漫长安城的贵亲或许不觉,可他沈临风不会不晓得,要移运这样一棵大树到永和坊来,除了萧世子本人心甘情愿,可不是一句受傅弦所托能做到的。
所以这个女人的来历、故事……
“沈帅主,外边日头晒着呢,请您移步进来吃茶水罢。”
这么一句的,沈临风侧身回首,眨眨眼,眸底疑光已被戏谑几分掩盖,他“欸”声答应着,迈了两步往正堂去了。
第58章 “卿卿、好卿卿。”
且说李辞盈住在落英巷子有五六日了,与街坊邻里打过照面,正如梁术所言,其多为不良人之家眷。
李宅北边一墙之隔是间三进大院,自然这边没人住得起,空置多年且不提它;南边对巷呢,则住有姓郑的一家三口人。
郑郎君从前是洛阳郊外一糊涂山匪,去岁初才招安来的西京,他家夫人姓梅,二十出头的年纪,是个极跳脱的性子,再者就是梅娘子自那早死的前夫家里带来一个年幼的女儿。
李辞盈第一日送了沈临风出去就在巷口遇着了她,梅娘子布衣干净齐整,挽个利落的圆髻,日光下发间一只五彩珠串来的花簪波光溢彩。
式样倒与那日在萧应问袖中折的那只芙蓉绢花有些类似,只是质料上不同罢了,李辞盈想了这茬,免不了多着两眼。
而那梅娘子哪想得到新来一家邻里是这般人物,这会子捉裙赶上来,“哎呀”“哎呀”殷切地招呼着,“早几日这边就热热闹闹的,今儿可算是见着正主了。”她上下打量了李辞盈,目光无半分市侩,显见儿是惊奇与艳羡流连着。
这倾城的美人素衣白裳,乌黑的发上只系巾布,连一只钗子也没有,怪不得盯着别人的花簪看了又看呢。
寒暄几句互道了名姓,梅娘子抚了发上的簪子对她说道,“这簪子是开年时候我夫君得闲暇了随意做的,仿造着长安城如今最时兴的式样,李娘子若觉得好,等初七乞巧那日便来了我家,咱们游玩了回来一同串来玩玩?”
盛情如此怎好推却,李辞盈也需这样一人来了解此间乾坤,她笑着回握了梅娘子的手,只道,“那自然好呀,只是我不善女红,届时笨手笨脚的,梅娘子可别嫌了我。”
“哪里会?”梅娘子被她一笑晃了晃神,只叹如今禁中那位撤去了花鸟使,否则这般倾城之貌的女郎该是要去到里头做贵妃不可的,怎落到凡间来吃苦。
两人又说几句,李辞盈便随了她往周遭走一圈,情形了解个大概,再要请梅娘子回屋里吃茶点,南墙边几声小儿啼哭,便是梅娘子的小女午晌睡了醒来没见着娘亲,又闹起来。
梅娘子忙不迭要回去,笑着拒了,“我这小女脾性烈火似的,醒了没见了人可把天顶掀个底朝上,改日再来吃茶…”
第二日李辞盈一早再送了屉糕点到各家,这样便算是结交上了。
七月初七大晴,她依旧没得到“上头”任何消息,只得如约与梅娘子等几个年轻女郎一同投针、游玩,而后用过夕食,带众人齐心为她串好的两朵珠花回了家。
月笼薄纱,万籁俱寂,本该是寻常好眠一夜,李辞盈却在半睡半醒间觉如芒刺背,茫茫然像是有月麟的香气积压在昏聩的神智,月麟香?!她猛地一睁眼——
模糊一张挺拔的影子正半靠在西窗案旁,月色轻洒,那人锦袖金线暗光流彩,他一腿随意踩了她的杌凳,正拿了那朵新织的珠花有一搭没一搭地把玩着。
多少日子没见着了,萧应问怎会来这里,李辞盈疑心自个仍在做梦,坐起来揉揉眼睛,咦,还在呢。
她后知后觉把半落的中衫拢严实了,才喊他一句,“郎君?”
萧应问一下止了动作,很快侧过来看向她,珠花落回掌心之中,他握紧了它,而后又慢慢展开,将东西放回了案几上。
“怎得今日串个这样式的珠花?”他垂了垂眼。
夜半闯人家屋子里,问出个让李辞盈摸不着头脑的问题来,若眼前之人不是萧应问,她只当人家寒暄一句,可萧世子这般冷脸时刻,哪有空闲与她废话。
李辞盈老实答道,“那日在您袖中见着了这样式的芙蓉绢花,于是——”
于是她那日便不慎多瞧了梅娘子花簪几眼,误会之下懒得解释,是以——
此言一出,残月惊弦,萧应问眼波霎时剧颤,他三两步上到她面前,一展手就将人拽进了怀中,垂首抵在她的额上,他长叹道,“实在对不住…”
对不住!!
“……”李辞盈大吃一惊,怎么就对不住了,莫非庄冲已死在台狱里头了?!还是傅弦那边出了什么毛病。
没来得及开口问,她竟是听着了萧世子那张无情薄唇之中吐露出有史以来最多最长的一段话。
“芙蓉绢花是在瓜州集市上见着的,那回某得了你寄来的团花联珠臂鞲,只以为真是为我织,满心想着该回些什么给你为好,可当时杂事繁多,某也不愿请梁术等替选来敷衍,转去一趟草草买入了它,没等送出——”他急急一顿,又道,“本就是给你的,绝非其他任何人所有。昭昭若是喜欢,明日某好好挑选了新的,再送到这儿来。”
见李辞盈脸色古怪,萧应问只悔自个那日没有好好解释,如今说来实在难以让人信服,或也是因为这个误会,她才将心思全放在傅弦身上。
他叹气揉揉她的发顶,“怪我,是我要与他争这一口闲气,没由来就让昭昭不好受了。”他放低些声音,才哄了李辞盈道,“这些时日下来,昭昭应当明白,某心中再无第二人了。”
明白?李辞盈当然不明白!萧应问怎会觉着她是在意那绢花的来历才仿制的?!且听他话中深意——她只觉得好笑,若萧应问真那样在意了她,又怎会默许了她与傅弦互通有无呢。
只怕不过今夜寂寞,想要找些快活罢了。
李辞盈心下嗤笑,柔情蜜意轻轻捏了他的脸,嗲道,“果真,那怎得郎君这样久不来见我?”
萧应问闷闷叹了声,“非我所愿,长安局势复杂,不知多少耳目盯着永宁侯府,某方回来,也得等摸清了如今状况才好做自个的事。来得太勤,总有人瞧得出端倪。”
“……”该吃惊么,他自个说出身份来历了,李辞盈眨眨眼,迟疑地“啊”一声,做个震惊的圆眼,“永宁侯府?郎君…在侯府办差事?”
造作样子,只怕她早知晓了。萧应问也不揭穿,“嗯”了声配合她,“昭昭初来长安当不知晓永宁侯府姓萧,吾名萧应问,乃是永宁侯与清源公主之子。”
他笑一声,“家中也无其他弟兄了,只我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