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这话可把人家急坏了,李辞盈蛾眉紧皱,屈膝一下又拱到人家怀里,呜呜咽咽说着,“您真忍心看着妾这样难受?”
难受?明知不该再纵容,萧应问仍是于迷蒙中捧了她的脸颊轻轻安抚,“究竟谁比较难受?”
“我不管。”她气恼了,埋头使劲儿往人家胸口钻,“我不管!”她重复叹音,得寸进尺将两只腿儿紧紧缠上他的腰,“挣脱得了才准您走。”
这有什么挣脱不开的?萧应问无奈笑了声,“傻话。”
可下一刻,不可言说的柔软蹭上嗜欲,她扶在他的肩上,杏眸意眄频频,轻轻眨两下,似安抚,更若春思倾慕,“郎君不难受么?”腰肢轻抬、复塌,不达目的不罢休,痴痴缠缠地摩挲。
这究竟是——萧应问眸色倏然暗下几分,缓缓抬手掌住她的腿根,俯首沙哑了声音,“可真能造作。”
这个亲吻落得愈加气势汹汹,唇舌肆无忌惮地探下、撕啃,无所不至地濡湿着她的,直吻得人家浑身酥颤,嘤嘤地呜咽出声。
自然的,李辞盈不甘人后,纵使是气喘吁吁,也一定要让他缴械投降不可,夜尚漫长,隔着薄衫慢条斯理厮磨,那人喘息声越来越厉害,几近要把李辞盈难得的羞耻心也喘得发了烫。
心跳一声重过一声,她要溺没在这片晦暗的夜色中了,“留下来,好不好?”李辞盈实在力竭,止了动作,低语,“陪着昭昭罢。”
可惜有的人没那么好说话,萧应问一下按住她的腰,哑声低语,“昭昭让我留下来,却半点不管我的死活?”
李辞盈笑了声,顺手将身旁小几上一杯茶递过去给他,“怎会,郎君声音暗哑,且润润罢。”
风起狂澜,迷乱气息在昏昧中慢慢散尽,从净室清理了出来,李辞盈实在是累坏了,一歪脑袋睡过去,仍紧紧压住人家的手臂不肯撒开。
萧应问无奈,哄了一句,“某既答应留下,自不会趁你睡着了离开。”
可惜人家听不见,他收收手臂,李辞盈立即不满咕哝了一声。
没法子,萧应问只得留在榻上,倾身将人拥进怀中,垂目瞧瞧,李辞盈一张红透的脸儿枕在他臂上,眼见是十分安心。
这一番折腾,疲惫也似来得不算突然,算了,明日再和她好好说说两个人的事,萧应问微微眯眼,渐渐就失去了意识。
寂夜静静无声,屋子中的烛光就快燃到了尽头,闻着身旁的人呼吸逐渐沉稳,李辞盈才谨慎睁开了眼睛。
“萧凭意?”她推推身旁的人,很好,萧世子的秘药对付自个人非常奏效,吃了这一整杯茶水,他定能睡到明日午后。
一点萤光乱灯影,她悄声从他怀中钻出来,重新点上一支明亮的白蜡。
于桌前端正坐好,李辞盈铺上绢布,提笔行云流水。
算计萧世子并非易事,可她不能不顾裴听寒以及自己的前途——自方才于竹林之间发觉祆教恶秘,她恍然明白,原来此庄园便是吐蕃人设在瓜州的、且于三年后被裴听寒拔除的那间据点。
怪就怪从前她对裴听寒的公务不甚关怀,只于议会间偶尔听得几句闲话,那些门客提起据点之时,用上“酒池肉林肆荒淫”一词。
一见之下,怕没有比这更贴切的了。
李辞盈将书好的信件小心卷好,又没忍住回首瞧一眼,还好还好,萧世子两眼轻阖,手臂依旧如环抱她时那般展着,大概睡得很香。
此时萧世子之眉目不似平日锋锐,嘴角轻勾,仍是带有温柔的笑意的,再往下些,中衫半掩,隐约见得到年轻儿郎紧致的肌理线条,嗯,萧世子腰腹之力勘验过了,虽还隔着衣衫,倒与梦中相差无几。
李辞盈很快移开视线。
用上美人计或让人觉着不耻,可兵不厌诈,若非萧应问贪恋美色,又怎会上了她的当,丢了这么个大功劳呢?
这样一想,心里果然顺畅很多,李辞盈不再迟疑,将地上未规整好的鱼符拿回手中。
不知他如今究竟是个什么职位?
低头瞧瞧,那金质鱼符上分明书有:御赐大魏北衙门十六卫总管令。
这一下忽就觉得掌中之物沉甸烫手得很——此令在手,西京防备则尽在掌控,李辞盈怔怔恍惚,自上而下将鱼符看了好几遍,脑子空空一时不敢信自己会和堂堂十六卫总管纠缠到这个地步……
又怅怅然好一会儿,才鬼使神差将鱼符慢慢翻转至背面,瞻仰了萧世子之大名。
哦,“萧应问”,原来他是这个名儿。
李辞盈一刻也睡不着,握着书信与鱼符便闲坐在西窗下,待晨光自东山微露边角,她立即起身,毫不犹豫离开了客栈。
此次出行,她有两件事要办。
其一,在街巷间走上两三圈,寻着了陇西城中最常见、最贪财、也最不起眼的褴褛小丐——她随手摸出的一两银子,已是小丐平生仅见。
“城南客栈天字二层,最东边那间屋,记清楚了?”她把银子往小丐面前晃了晃,再次确认,“再说一遍。”
小丐别的不行,就这记性很不错,他涎着口水,忙不迭点头,“贵人您要告发城南客栈东屋有人胆敢主仆合奸,小丐我正好认识衙里人,免了击鼓,定立即就纠了差役们去查上一查。”
李辞盈点头,把那一两银子掷在他面前,又道,“事儿办妥了,再来我这儿领余下的一两。”
这事儿便是成了,衙门里整日闲得发慌,一听有人胆敢犯这伤天害理的事,喊上七八人就往城南去了。
第二件事——
萧世子派人查了金满柜坊,瓜州必有他十分信任之眼线在的,李辞盈覆面在驿馆外徘徊不久,最终将目光锁定于隔壁茶楼一位青衫儿郎。
确实眼熟,她回想起来,他应是萧应问从长安带来的飞翎卫之一,那日于砂海分酢酺吃,正是经了他的手。
途过此处的人不少,她挑了个时刻跟着来往宾客进到楼间,再缓步走向那名飞翎。
飞翎卫自是警觉的,距有十步之遥时,那人端茶的手已然慢了两分,只怕她一有异动,立即就要遭殃。
李辞盈迟疑片刻,垂首先解了覆面,直见那人眉头一挑,才又匆匆盖好。
这一番不消说,她带有萧应问的亲令,命飞翎将这封带有鱼符火漆的信件密送肃州,话毕了,身后已出了一身冷汗,若飞翎多一个心眼,问他为何萧应问会派她过来呢。
她已预设了所有可能,也准备好一切答案,可那人竟一点不怀疑,恭敬接了信,或是看出她的疑惑,很坦然地笑了声,低声道,“郎君对娘子之信任某怎会不知,那日于砂海中,正是郎君瞧着您没有吃好,令某再开酢酺坛子的。”
是么?李辞盈恍惚一瞬,她怎只记得那日萧应问恰巧于她身旁坐下,气得她连毕罗也吃不下。
当然,飞翎不会告诉李辞盈,昨夜他往客栈拜见时,也已经听见了里头了不得的响动。
世子肯定累坏了吧……喘得那么专注,连人潜到窗前也没察觉……惊得他差点从楼上跌下去。
李辞盈点头,“郎君说了,此事万不可与任何人提起。”
那么一切顺利,她才不管什么酢酺不酢酺的,这点子恩惠对于李辞盈来说或许珍贵,可对李昭昭来说,实在不值得一提。
再匆忙回到城南,客栈已被掀得乱糟糟的一团,李辞盈隐在人群中,听得人人议论纷纷,“好俊的一个儿郎,啧啧,真是…难怪寡妇动心……”
不错,昨夜他们动静闹大了,“有人”看不下去报了官,“恰逢”李辞盈外出不在,回来见到有人捉了萧应问回狱中,“匆忙间”写了信件让肃州郡守“过来赎人”——
至于为什么让肃州郡守派人过来,全全为着萧应问如今的过所乃自肃州发送,且他不能自亮身份把自己的行踪捅到楚州牧那儿,李辞盈谅他暂时不会妄动。
当然,为保万无一失,李辞盈会在离开瓜州之前令其他人给萧应问先传个话,“赎他的人”已在路上了,让他这几日在牢中“稍安勿躁”。
第38章 “花前月下够了?”
楚州牧、祆教与吐蕃三方所谋之事甚大,李辞盈不曾轻易对待,其所书之信件极尽详绘,当然,字里行间也不免借了萧世子东风——信令:裴郡守领肃州营、岐山营精锐秘行同往,以营救萧应问为由,实则为给瓜州防备一个猝不及防,顺带力除祆教据点。
等裴听寒带人剿了荒山庄园,自能审得出其间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
萧应问困于牢笼,这份功劳该是裴郡守囊中之物。
飞翎百里加急将书信送出去,算算日子,至多第三日午后裴听寒就能急营赶至瓜州。
至于这几日,李辞盈居于安西县南郊一小镇客家,从前她与裴听寒出行时也曾数次在这里停留歇脚,知晓此乃肃州往瓜州必经之所。
数着时辰盼晨昏日暮,终是于第三日黎明曙色将起之际,闻见丘山尽头马嘶迸突。
难受?明知不该再纵容,萧应问仍是于迷蒙中捧了她的脸颊轻轻安抚,“究竟谁比较难受?”
“我不管。”她气恼了,埋头使劲儿往人家胸口钻,“我不管!”她重复叹音,得寸进尺将两只腿儿紧紧缠上他的腰,“挣脱得了才准您走。”
这有什么挣脱不开的?萧应问无奈笑了声,“傻话。”
可下一刻,不可言说的柔软蹭上嗜欲,她扶在他的肩上,杏眸意眄频频,轻轻眨两下,似安抚,更若春思倾慕,“郎君不难受么?”腰肢轻抬、复塌,不达目的不罢休,痴痴缠缠地摩挲。
这究竟是——萧应问眸色倏然暗下几分,缓缓抬手掌住她的腿根,俯首沙哑了声音,“可真能造作。”
这个亲吻落得愈加气势汹汹,唇舌肆无忌惮地探下、撕啃,无所不至地濡湿着她的,直吻得人家浑身酥颤,嘤嘤地呜咽出声。
自然的,李辞盈不甘人后,纵使是气喘吁吁,也一定要让他缴械投降不可,夜尚漫长,隔着薄衫慢条斯理厮磨,那人喘息声越来越厉害,几近要把李辞盈难得的羞耻心也喘得发了烫。
心跳一声重过一声,她要溺没在这片晦暗的夜色中了,“留下来,好不好?”李辞盈实在力竭,止了动作,低语,“陪着昭昭罢。”
可惜有的人没那么好说话,萧应问一下按住她的腰,哑声低语,“昭昭让我留下来,却半点不管我的死活?”
李辞盈笑了声,顺手将身旁小几上一杯茶递过去给他,“怎会,郎君声音暗哑,且润润罢。”
风起狂澜,迷乱气息在昏昧中慢慢散尽,从净室清理了出来,李辞盈实在是累坏了,一歪脑袋睡过去,仍紧紧压住人家的手臂不肯撒开。
萧应问无奈,哄了一句,“某既答应留下,自不会趁你睡着了离开。”
可惜人家听不见,他收收手臂,李辞盈立即不满咕哝了一声。
没法子,萧应问只得留在榻上,倾身将人拥进怀中,垂目瞧瞧,李辞盈一张红透的脸儿枕在他臂上,眼见是十分安心。
这一番折腾,疲惫也似来得不算突然,算了,明日再和她好好说说两个人的事,萧应问微微眯眼,渐渐就失去了意识。
寂夜静静无声,屋子中的烛光就快燃到了尽头,闻着身旁的人呼吸逐渐沉稳,李辞盈才谨慎睁开了眼睛。
“萧凭意?”她推推身旁的人,很好,萧世子的秘药对付自个人非常奏效,吃了这一整杯茶水,他定能睡到明日午后。
一点萤光乱灯影,她悄声从他怀中钻出来,重新点上一支明亮的白蜡。
于桌前端正坐好,李辞盈铺上绢布,提笔行云流水。
算计萧世子并非易事,可她不能不顾裴听寒以及自己的前途——自方才于竹林之间发觉祆教恶秘,她恍然明白,原来此庄园便是吐蕃人设在瓜州的、且于三年后被裴听寒拔除的那间据点。
怪就怪从前她对裴听寒的公务不甚关怀,只于议会间偶尔听得几句闲话,那些门客提起据点之时,用上“酒池肉林肆荒淫”一词。
一见之下,怕没有比这更贴切的了。
李辞盈将书好的信件小心卷好,又没忍住回首瞧一眼,还好还好,萧世子两眼轻阖,手臂依旧如环抱她时那般展着,大概睡得很香。
此时萧世子之眉目不似平日锋锐,嘴角轻勾,仍是带有温柔的笑意的,再往下些,中衫半掩,隐约见得到年轻儿郎紧致的肌理线条,嗯,萧世子腰腹之力勘验过了,虽还隔着衣衫,倒与梦中相差无几。
李辞盈很快移开视线。
用上美人计或让人觉着不耻,可兵不厌诈,若非萧应问贪恋美色,又怎会上了她的当,丢了这么个大功劳呢?
这样一想,心里果然顺畅很多,李辞盈不再迟疑,将地上未规整好的鱼符拿回手中。
不知他如今究竟是个什么职位?
低头瞧瞧,那金质鱼符上分明书有:御赐大魏北衙门十六卫总管令。
这一下忽就觉得掌中之物沉甸烫手得很——此令在手,西京防备则尽在掌控,李辞盈怔怔恍惚,自上而下将鱼符看了好几遍,脑子空空一时不敢信自己会和堂堂十六卫总管纠缠到这个地步……
又怅怅然好一会儿,才鬼使神差将鱼符慢慢翻转至背面,瞻仰了萧世子之大名。
哦,“萧应问”,原来他是这个名儿。
李辞盈一刻也睡不着,握着书信与鱼符便闲坐在西窗下,待晨光自东山微露边角,她立即起身,毫不犹豫离开了客栈。
此次出行,她有两件事要办。
其一,在街巷间走上两三圈,寻着了陇西城中最常见、最贪财、也最不起眼的褴褛小丐——她随手摸出的一两银子,已是小丐平生仅见。
“城南客栈天字二层,最东边那间屋,记清楚了?”她把银子往小丐面前晃了晃,再次确认,“再说一遍。”
小丐别的不行,就这记性很不错,他涎着口水,忙不迭点头,“贵人您要告发城南客栈东屋有人胆敢主仆合奸,小丐我正好认识衙里人,免了击鼓,定立即就纠了差役们去查上一查。”
李辞盈点头,把那一两银子掷在他面前,又道,“事儿办妥了,再来我这儿领余下的一两。”
这事儿便是成了,衙门里整日闲得发慌,一听有人胆敢犯这伤天害理的事,喊上七八人就往城南去了。
第二件事——
萧世子派人查了金满柜坊,瓜州必有他十分信任之眼线在的,李辞盈覆面在驿馆外徘徊不久,最终将目光锁定于隔壁茶楼一位青衫儿郎。
确实眼熟,她回想起来,他应是萧应问从长安带来的飞翎卫之一,那日于砂海分酢酺吃,正是经了他的手。
途过此处的人不少,她挑了个时刻跟着来往宾客进到楼间,再缓步走向那名飞翎。
飞翎卫自是警觉的,距有十步之遥时,那人端茶的手已然慢了两分,只怕她一有异动,立即就要遭殃。
李辞盈迟疑片刻,垂首先解了覆面,直见那人眉头一挑,才又匆匆盖好。
这一番不消说,她带有萧应问的亲令,命飞翎将这封带有鱼符火漆的信件密送肃州,话毕了,身后已出了一身冷汗,若飞翎多一个心眼,问他为何萧应问会派她过来呢。
她已预设了所有可能,也准备好一切答案,可那人竟一点不怀疑,恭敬接了信,或是看出她的疑惑,很坦然地笑了声,低声道,“郎君对娘子之信任某怎会不知,那日于砂海中,正是郎君瞧着您没有吃好,令某再开酢酺坛子的。”
是么?李辞盈恍惚一瞬,她怎只记得那日萧应问恰巧于她身旁坐下,气得她连毕罗也吃不下。
当然,飞翎不会告诉李辞盈,昨夜他往客栈拜见时,也已经听见了里头了不得的响动。
世子肯定累坏了吧……喘得那么专注,连人潜到窗前也没察觉……惊得他差点从楼上跌下去。
李辞盈点头,“郎君说了,此事万不可与任何人提起。”
那么一切顺利,她才不管什么酢酺不酢酺的,这点子恩惠对于李辞盈来说或许珍贵,可对李昭昭来说,实在不值得一提。
再匆忙回到城南,客栈已被掀得乱糟糟的一团,李辞盈隐在人群中,听得人人议论纷纷,“好俊的一个儿郎,啧啧,真是…难怪寡妇动心……”
不错,昨夜他们动静闹大了,“有人”看不下去报了官,“恰逢”李辞盈外出不在,回来见到有人捉了萧应问回狱中,“匆忙间”写了信件让肃州郡守“过来赎人”——
至于为什么让肃州郡守派人过来,全全为着萧应问如今的过所乃自肃州发送,且他不能自亮身份把自己的行踪捅到楚州牧那儿,李辞盈谅他暂时不会妄动。
当然,为保万无一失,李辞盈会在离开瓜州之前令其他人给萧应问先传个话,“赎他的人”已在路上了,让他这几日在牢中“稍安勿躁”。
第38章 “花前月下够了?”
楚州牧、祆教与吐蕃三方所谋之事甚大,李辞盈不曾轻易对待,其所书之信件极尽详绘,当然,字里行间也不免借了萧世子东风——信令:裴郡守领肃州营、岐山营精锐秘行同往,以营救萧应问为由,实则为给瓜州防备一个猝不及防,顺带力除祆教据点。
等裴听寒带人剿了荒山庄园,自能审得出其间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
萧应问困于牢笼,这份功劳该是裴郡守囊中之物。
飞翎百里加急将书信送出去,算算日子,至多第三日午后裴听寒就能急营赶至瓜州。
至于这几日,李辞盈居于安西县南郊一小镇客家,从前她与裴听寒出行时也曾数次在这里停留歇脚,知晓此乃肃州往瓜州必经之所。
数着时辰盼晨昏日暮,终是于第三日黎明曙色将起之际,闻见丘山尽头马嘶迸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