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有人还想问一下。
  “行了,咱们说个好消息!”袁立华不知从哪里钻出来,满脸高兴的样子,拍了两下手,将大家的目光和注意力吸引过来,“林工推进签订的这个技术附件,商务谈判组已经讨论过了,不仅能帮助商务谈判压低预算,日后,一旦轧机投产后轧辊没达到承诺寿命,我们可以依据附件索赔,最高可以索赔到840万美元!”
  这话音刚落,袁立华先带头猛烈鼓掌,房间内顿时响起一片振奋的欢呼和鼓掌声。
  第155章 要将命脉握在自己手里
  面对鲜花和掌声。
  林巧枝从前还会略略不自在。
  现在已经能比较自如坦然的面对了。
  林巧枝看向了带头鼓掌袁立华, 对方朝她点头。
  热烈的气氛又持续了一会儿。
  袁立华抬手看了下时间,就笑着说:“时间也不早了,等会儿我让食堂准备点吃的, 晚上要是弄完了,有口热乎气儿。”
  “吃麻婆豆腐!”
  气氛是真的好, 都有人笑着高声点菜了。
  颇有一副要联手吃穷袁立华的劲头, 难得高兴啊!
  众人热热闹闹的点完菜,就慢慢开始工作了。
  这间大办公室里,除了几名谈判主力,他们各自带来的徒弟,还有一些设计院和钢厂调来帮忙的人。
  “我们几个到林工这边吧。”有青年毛遂自荐, 抢先一步站出来。
  没来得及开口的人,都懊恼地瞪他一眼。
  林巧枝当然不介意多几个人帮忙,又问:“你们这一组有多少人?”
  “我们组有5个,两个是设计院的, 三个是武兴钢厂的工人,我是武兴钢厂三年的劳动模范!”青年积极自我介绍。
  林巧枝想了想, 加上李月勤两人, 也有七个人了,倒是够了。
  技术资料太多了,单靠个人力量是很难全部完成的,也会消耗掉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比如林巧枝此刻,想再补充几份法国同类型轧辊的金相分析报告,以全面印证她的想法和细节。
  自己跑腿, 或者派徒弟去协调,肯定没有多几个人手帮忙方便。
  这其实也是非常典型的中国风格, 面对大事的时候,从不讲究什么单枪匹马、孤胆英雄,而是集体的力量,团队的智慧,对手面对的从来都是一整个智囊团和一整个背后看不到底的巨大集体。
  林巧枝对人手做了简单的安排。
  去补充更多金相分析报告的。
  去查找某个具体数据的。
  将对方提供的数据资料中,她指定的部分数据资料整理出来,绘制成折线图的。
  ……
  其实对中方来说,时间也是很紧张的。
  白天谈判,晚上消化资料,然后会按照需求不同,分组进行讨论,把问题集中起来,先内部达成共识,再商量谈判策略。
  遇到突发情况怎么办?
  我们自己的底线到底是什么?
  我们尽可能要追求的、要达到的一个谈判目标又是什么?
  这都是要商量一致的。
  更不要说,他们面对三家供应商,并且还要力求从中得到更多的技术,付出更少的外汇。
  游走其中,其中费的脑筋,不亚于当三面间谍了。
  林巧枝就不费这个脑筋了。
  欣慰的是,这次不只她一个人了,搞石油的、搞钢铁的,都有和她一样听着就头疼的。
  林巧枝很亲切上去同他们握了握手。
  握手的时候。
  双方眼底露出的都是心领神会的笑容。
  胡明德这个中方钢铁专家,就属于异类了,此刻正在那边主导“勾心斗角”式的小会。
  林巧枝几人觑了觑那边,都不约而同决定聊一点纯粹的东西,洗一洗耳朵,净化一下脏了的心肝心脏:“大庆油田可是大单位,对这个武兴钢厂的引进这么重视,赵工你这是把班底都带出来了吧?”
  “技术上就不简单了,没有焊缝,要承受高压,高强度,咱们这方面还是差了点,都要靠进口,但这种命脉的东西,也不能一直依赖进口不是?”赵建则是苦笑着说。
  又聊了几句。
  她们就各自回去做自己的事了。
  毕竟职责不同,负责的方面也不同,也都有很多资料等着看,很多事情等着做。
  郑爱兰和李月勤也都在做事。
  虽然不参与实际谈判,但是得知林巧枝旗开得胜的好消息,都不免高兴!
  同时也有些难说的欣喜。
  她们居然间接参与了这么大的引进项目,那种真的在为国家奉献一点点力量的感觉,真的很奇妙,胸膛里都鼓满了气。
  好自豪!
  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可能是所有义无反顾奔向热爱事业的人,最渴望和期待的东西吧。
  她们早早体验到了这种感觉。
  太美妙了,这辈子都不会忘的!
  还想再多做一点,再学得更用力一些。
  连性子相对内敛的李月勤,都忍不住好心情,追寻着问:“为什么赵工说是命脉呀?”
  她知道这个钢管技术上很难实现,但是对整个工业世界的了解,还是太少了。
  学校的教的东西,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有些局限性的。
  即便事多,林巧枝也从不吝啬讲解,不吝啬投入时间去教。
  为她们缓缓铺开庞大的、丰富的,神奇的工业世界:
  “很重要的,你看赵工所在的石油行业。石油是世界经济的血液,两次石油危机都影响了全球经济,你说重要不重要?”
  “那肯定重要!”李月勤有点吃惊的用力点头。
  林巧枝继续说:“对我们自己来说,石油的钻探和生产,也是关系到民生的关键行业了。这么关键,这么重要的行业,你说其中必须用到的石油套管,咱能不能纯靠买国外的?”
  “那肯定不行!万一哪天不卖给我们了怎么办?”
  林巧枝点点头:“咱们再说轮船……”
  她看过很多内部资料,也接触过很多项目,更和赵局这种工业百事通朝夕相处过,对这些也算如数家珍了。
  无论是制造飞机、轮船、火车、汽车、锅炉、电站,还是输油、输汽、输水,或者是开发矿藏进行地质钻探,哪儿都需要它,哪里也离不开它。*
  要不为什么能被称为工业的“血管”呢?
  人离开血管会死。
  工业没有血管,基本也是死翘翘了,即便不死,多半也是半死不活,就更别妄图发展了。
  无论是石油、化工、钢铁、机械,乃至军工,都离不开这一根根至关重要的“血管”
  所以国家才要下力气、下本钱、费大心血去引进它啊!
  中国要强大起来,要站起来,血管总不能一直买人家的?
  他们要有能力,自己炼钢、自己轧钢轧管!
  特种钢,大无缝!
  要把命脉握在自己手里。
  武兴钢铁研究院这间办公室的灯,总是亮着。
  大家经常挑灯夜战,搞到很晚,
  有时候还会让食堂送饭过来,在办公室吃过,就继续埋头苦干。
  在一轮轮的谈判中,每个人都为这次做出了不少的贡献。
  林巧枝稍微有点小多。
  说实话,林巧枝自己都不太清楚为什么。
  但冥冥之中就是有感觉,感觉到细微的不对,再顺藤摸瓜,就能发现对方的缺陷和漏洞。
  难道真是所谓女生的第六感?
  实际上,
  这是一种意识上的东西。就仿佛21世纪的人,突然听千禧年初的人,大聊特聊“手机的创新”和“互联网的发展”。
  人:?????
  听到离谱的东西,真的很难忽视过去。
  其实,能日常接触到、使用到,就潜移默化了许多东西到意识里了。
  林巧枝这些年在梦境里接触到的东西,同样也不知不觉融入她的思维和眼界里。
  看不见,摸不着。
  但却实实在在存在。
  这些属于意识层面的东西,让她好像变得格外敏锐,再加上足够深厚的技术积累,外化出来并没有太大的困难。
  听说了武兴这边,和三家公司的谈判局势有变化。
  中方好像逐渐掌握了主动权!
  负责引进班子的领导们,忍不住过来瞧一瞧。
  这个班子,是四三方案之初,由计委、建委、冶金、燃化、一机、外贸等部门里抽调人成立的。
  全名叫作“进口设备领导小组”,听名字就知道了,统管进口设备的!
  积极跑过来的这个小老头,就是其中的成员。
  看着还挺朴素的,穿着平平无奇的白衬衫,有点宽松,还洗得有点旧了。
  进了这间办公室,左右看看,溜达几步,然后就默不作声地在旁边,偷听林巧枝给两个徒弟讲东西。
  听着,兴致就上来了!
  “月勤你看你整理的这份资料,日本这个电路容易受车间电磁干扰……我们下次谈判,可以要求对方重点说明液压agc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