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真的不是在讨论技术吗?
  孟主任感觉自己明悟了。
  世界上竟然真有这种榆木疙瘩。
  她试着比划道:“你知道那种上门给岳父岳母帮忙,献殷勤的习俗吧?最早是上门劈柴挑水帮忙干活,你怎么看这个?无缘无故会做这么多事?不会觉得这个也不算想娶女孩吧?”
  林巧枝沉默了。
  再细想,烤好的暖乎乎地瓜,不知道从哪里寄来的甜玉米,她窗台上可爱的小番茄盆栽……
  看似都是随手的事。
  是说怎么他老是出现!
  “你觉得他人怎么样?”孟主任问道,能让宋莆追人这么久,政治背景什么肯定是过关的,剩下的,就要看林巧枝自己的意思了。
  “还……”望着孟主任看过来的目光,半咽了回去,林巧枝还是说了真实的感受:“挺不错的。”
  孟主任摸摸她的耳边发际,温声道:“那你好好处处,看看到底合不合适。”
  林巧枝回忆起宋莆的面庞。
  “林同志,我请你吃一餐饭吧?”宋莆同志再次笑着出现,笑意格外真诚,但一挠头,那股傻气就又冒出来,“真的太感谢你了,这段时间帮我这么多,顺便还有最后一点问题想请教你一下。”
  看吧。
  多么自然!
  要不是看穿了他的心思,林巧枝还真不觉得小宋同志在追自己。
  菜里有她喜欢的锅包肉,还有她这两年爱上的干煸藕丝,煸得干香,外壳酥脆,再撒上一层芝麻,香味简直要把人吞了。
  再配上一杯橘子味的汽水。
  小宋同志把她的喜好都打听清楚了啊!
  林巧枝没发现,她其实笑得比平时多几分真切,有点像是和珍珠这些自小长大的朋友一样轻快放松。
  小宋同志有点紧张。
  偷偷擦了几次手心的汗了。
  等聊技术都聊完了,才终于敢把心里话说出口。而后,他眼神里的期待,亮得像是阳光下金灿灿的麦浪。
  林巧枝心头微动,真的第一次认真思索这个问题。
  婚姻,这个词在她心里,其实并不和幸福画上等号。
  重要的是,
  她愿意和宋同志携手共度余生吗?
  她们的日子能过得幸福美满吗?
  林巧枝没有当场给出答案,只是很认真且郑重的回复说,她要仔细考虑一下。
  宋莆有培育麦种的耐心,在日月流转间等待小麦从泥土里破土而出,观察它的变化,精心照顾它成长,最后将其养成一株株穗粒饱满的样子。
  他当然有耐心等待。
  ***
  这顿饭后,最快出结果的,并不是林巧枝的回复,而是最后落成,铁板钉钉的宜机化方案。
  胡开记这边早早筹备,在“二次引进”巨大的资金压力下,国家这会儿高度重视外贸出口工作。
  几十亿美元的支出啊,也是头一次面对如此大规模的外汇需求。
  或许是厚积薄发,或许是之前,在他们准备方案的时候,就已经同步完成了一系列的铺垫、宣传、造势,和合作伙伴私下透露口风等准备工作。
  当胡开记带领的外贸工作组成员,通过一定巧妙的语言技巧,大力宣扬这份丘陵拖拉机配套宜机化方案之后。
  此前铺垫的所有情绪,全部化为震撼的沉寂,又迅速翻涌出热浪。
  而此时,与中国建立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50多个。
  名声在许多地区彻底打响了!
  中国真的是对丘陵农田改造开发得最好的一梯队国家了。
  因为丘陵地区的人,真的要依靠这些田地生存,靠它们产出来的粮食活命。
  而在很多国家和区域,这些田地甚至一度是未开发区域。
  用人力开发,不值得,用他们的话说,“值不了几个钱,产出挣的那点钱,还比不了请人工的费用贵。”
  再有一些地区,也是有地貌、气候、风俗等各种各样的原因。
  但总结来说,可以用“产出不值得投入”来形容。
  在相当一部分地区,人力是很昂贵的资源。
  但无可否认的是,土地,绝对是全世界每个国家都非常重要的资源。
  能生产粮食、产出农作物的土地,价值又不一样了。
  “再造良田?”
  “多少?丘陵地块的人工投入和粮食出产比例是多少?”
  ……
  听到答案之后,只觉耳边尽是怦怦的心跳声。
  好不容易从震撼中回神,又连忙追问外贸团队的工作人员。
  “做好改造,这款拖拉机一天能在多少亩的丘陵梯田作业?”
  “修整的投入是多少?”
  “配套的农机呢?哪些作物的配套比较好?”
  消息放出去的短短几天,世界各地区人心情已经从震撼,不敢相信,心生猜疑,到喉咙发干……
  第149章 数不清的订单从全世界各地涌来
  “怎么可能……”
  在仔细阅读完中方给出的配套方案后, 很多人震惊的发现,丘陵地区的开发和利用,竟然真的到这个程度!
  但激动也没有特别太久, 而是很快就冷静下来,积极联系国内的相关专业人士, 询问他们这些数据的真实性, 到底能不能得到保证。
  总不能真的只听中方空口白话?
  而当各国相关专家拿到确切的数据之后,纷纷回复:“应该没有问题,即使达不到百分百,但七八成应该是能有保障的。提供的数据也很真实,给出的改造方案也是非常典型的几种情况。”
  相当一部分, 还注意到:“这份方案署名的作者之一,您也应该清楚,就是主力制造研发这款全丘陵地形拖拉机的林巧枝女士。”
  “是她?”
  早早采购了这款全丘陵地形拖拉机的人也是有些怔愣,对各种专家发了什么论文, 出了什么报告,有什么研究成果, 其实大多实际使用者是不关心的。
  但这次胡开记等人的宣传力度太大了, 并且给之前每一位采购者,都进行了联系,传送了电报,并且做了热忱的推荐。
  对拖拉机使用者来说,都夸得这么天花乱坠了,心动的人真不少,观望有之, 但也不乏行动力强的!
  不得不承认,机械化高的地方, 投入资金量大的地方,修整起来速度会快很多。
  这一批有自己土地的国外农场主,率先完成了第一批改造。
  莎柏琳娜看着员工呈递上来的数据,尤其是大幅度提升的操作机械化程度,点头:“另外的几块,也都按照这个方案,一并改造了。”
  股东也看着报表:“我们公司的战略,都要做相关调整了,尤其是我们的面包相关主食产业,还有小麦酿造的啤酒。”又看向莎柏琳娜,“您这项关键投资,显然为公司提供了显著的竞争优势。”
  莎柏琳娜这项采购的投资,绝对是早期阶段的果断决策。
  这家公司,也并不是从家族继承来的,而是她亲力亲为一手发展的。
  现在,迎来风口了。
  毕竟再要预订这款拖拉机,可就要排队等待了。
  莎柏琳娜记得当初去中国看到的那位年轻中国姑娘,她喜欢和人合作,这样的经营理念,从未变过。
  她记忆很深,当初那个落后国家的年轻姑娘,说她要做世界上最好的拖拉机。
  并且有足够的天赋和技巧,完全不逊于她的勇气。
  她手指点了点桌子,示意主管农场方面的负责人做汇报。
  站起来走到前面的,也是一位自信的女士,她语气昂扬向上的道:“根据瑞士联邦农业局近十年的统计显示,使用全程机械化种植的小麦、大麦农场,平均产量会比传统的人工、或者半机械化农场高20%-30%,虽然是从平原地区取得的数据,但依旧非常有参考价值……”
  “其主要原因有三,第一,农机可以有效地打破土壤板结,深耕后,小麦根系可更深扎,吸收更多养分,配合开沟机开沟,还可以有效改善排水性能,促进根系发育。第二……”
  对于瑞士这样的山地农业国家,机械化,绝对是克服劳动力短缺的关键手段。
  可以大大的提高竞争力。
  莎柏琳娜女士名下的丘陵土地,就种植有小麦、大麦两种粮食作物,前者用于制作面包等食品,是瑞士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大麦同样是常见的粮食作物,除了食用之外,还广泛应用于酿造啤酒。
  莎柏琳娜名下就有酒厂,除了啤酒,还有同样种植于丘陵山地的水果葡萄,用于酿造葡萄酒。
  前方的汇报还在继续,“我们做了简单的评估,使用了全丘陵农机之后,单个农场主可以兼顾的范围扩大三倍,劳动效率提升10倍以上,同时每亩生产成本降低15%-20%……”
  在座的人都屏气凝神,听得十分认真。
  她们都是对商业敏感度极高的人,越是知道“产量提升”和“成本下降”双重作用下,尤其在大体量下,对收益的间接提升会有多恐怖。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