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不断碰撞出令人惊喜的结论,宋莆也是生出一种别样的兴奋,对他来说,也是一次非常新鲜且惊艳的体验了,接着就继续往下说起来。
农业一年到头,天灾可不少!
人们自然有一套应对的办法,这是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经验,不必言说,可随着中国工业逐渐发展,显然有了一些截然不同的全新应对策略。
宋莆觉得* 好像亲手推开了这扇门,新奇又悸动。
高温干旱,如果真的一滴水都没有,那确实很难,但若附近河道还有水,农业机械化显然是救命的东西。
不至于像是古时候,人力一肩肩的去抬水,扁担两头的那点水,地都还没湿,就又被蒸干了。
“还有冻害。”
说起这个,方才还激烈讨论的声音,像是退潮的浪花瞬间小了不少。
冻害,农机自己就是冰冷冷的钢铁机械,能顶什么大用呢?
三两句后,会议室变得有点安静起来,直到有人开口。
“林工。”胡开记注意到林巧枝表情细微处,试着喊道。
“是想到一点东西。”林巧枝应了一声,道:“我们国家不是可以自主生产乙烯了吗?很快应该就会生产制造农业地膜了。”
她依稀记得,了解到这个的时候,说是可以提高土壤温度,保墒抑草,使作物增产30-50%,像是蔬菜年产量,预计可以提升300%呢!
她抬头看了宋莆一眼,问:“对冻害有帮助吗?”
农业地膜这个东西,暂时还没有大批量流入市场。
宋莆也不确定具体效果,他思索着缓缓点头,表情郑重:“应该有。”
众人听到这里,情绪也是不由高昂起来。
从这个方案的初衷来看,能进展到现在这一步,已经是极其令人振奋了。
第143章 强大和权力,尝过就戒不掉了
林巧枝这边在开会。
另一头, 从广交会上前来实地考察的外商,已经被安排得明明白白了。
整个接待流程,早就程序化, 就好像买肉—切肉—腌肉—串肉—烤肉—撒调料一样娴熟,最终自然而然得到一串香喷喷的烤串。
乔伊斯的表情不复最初的平淡, 他看向外贸部驻红旗厂的接待人员:“我来江城主要想见一见一位技术专家, 就是制作这款全丘陵地形拖拉机的林专家,你认识她吗?”
“当然认识。”接待人员面带妥善的微笑,心里却想,都想见一见林工,难怪温厂长对这些人都没好气。
当下, 只谈拖拉机领域,林巧枝绝对是世界上都排得上号的技术专家。
不用她出面,只需要全丘陵地形拖拉机出面,就足以说明很多东西了。
对资本主义国家来说, 生出撬墙角的想法简直不要太容易。
尤其是为了采购这款拖拉机,亲自到中国之后。
天啊, 很难想象身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还有国家看起来如此穷困落后,路面不宽,没有太多车就算了,路上很多人的衣服居然打着补丁!!补丁!!
在这里过什么日子?到他们国家又能过什么日子?很多采购拖拉机的代表团不需要请示总部,都能依据高水平技术人才的待遇给出标准:小车开着、小别墅住着,花不完的钞票,衣食住行样样都是高标准。
那是连他们都羡慕的待遇!
对他们来说, 也是大功一件,而且, 这难道不比高价采购一批拖拉机回去功劳更大吗?
接待的工作人员都属人精,这些老外什么想法,用脚趾头想都不会错,当然要将其看作是需要警惕防备的对象了。
但他转念一想,林巧枝可是党员……
“are you ok?”另一名代表团的外商看了看接待人员,手挥了挥使其回神,也期待看过来,要求道,“能否也引荐林专家给我们认识一下,不仅是乔伊斯,大家都想和这位大名鼎鼎的中国george交流一番。”
“有时间我会帮大家问一下。”接待人员笑着说,哪里敢贸贸然答应这种事。
他把话题往回拉,继续聊丘陵拖拉机本身:“刚刚参观了我们对外开放的流水线,还有这款拖拉机的测试项目,各位觉得怎么样?”
“it's amazing!”乔伊斯语调激昂,好像要上战场,又用手比划了一下那种极致的辗转腾挪,灵活得简直不可思议。
“这样的灵活效果,来源于我们极低的转弯半径和双向驾驶功能……”接待人员介绍道。
考察团的外商们半拉耳朵听着,看似很认真在倾听,仔细看就会发现,瞳孔情绪没有丝毫起伏,俨然是心不在焉的样子。
这种介绍听一听就好,肯定不会有货真价实的技术内容的。
接待参观一条龙后,始终没能踏进测试地围线一步的外商有点遗憾,又被拉到食堂,接待人员热情地推荐他们品尝中国美食。
吃了饭,另一个国家考察团的成员,笑着提出一个新的想法:“我们的果园确实很需要这样灵活小巧的拖拉机,但是功能可能要做一些针对性的修改,我们愿意再增加20%的预算,可以请林专家帮我们做一个针对性的版本吗?”
“有这个需求的话,您也可以告诉我,我会如实转达的。”
“奥,我还是觉得,传达会损失信息,面对面的交流更高效不是吗?”杰西开朗笑着露出牙齿,无害又真诚的样子,“我们的需求量还是很大的,向贵国提交资料的时候,应该了解过我们老板旗下的产业。”
接待人员笑容不变,只在他的笑脸上看出了四个大字——贼心不死。
***
林巧枝这边的会议,经过漫长的探讨和交流,也是结束了。
这个会议虽然漫长,但内容却很充实,林巧枝倒是也不讨厌这种。
会后,三方都要整理消化一下内容。
红旗厂要去整理配套农机技术。
胡开记等人要去整理双方讨论出的成果,一是填充对外宣传资料,二是作为继续推进深挖的思路和方向。
宋莆也要仔细斟酌和思考,今天提起的所有对农业有帮助的工业技术。
整理资料,深挖逻辑和可行性,以便下次讨论时,拿出更切实、更有用的方案。
会后,没有太久。
全丘陵地形拖拉机配套农机的相关想法,就在红旗厂传遍了。
主要是分配了任务给不同的高工,让他们给出具体某种农机的思路和报告。
如果这一步做得好的话,后面顺着思路直接做下去,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陶正宜位置就在王柏强隔壁,平时当笑面老好人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溜达两步,也就看到了林巧枝的操作台。
转悠了一圈,拉住了个周围的小年轻:“怎么没见到林工?她那三个小徒弟也没见着。”
“黄彩霞是被叫走了,爱兰和月勤不太清楚,刚刚还看她们在这里干活。”说话的学徒看着不远处她们几人的操作台,真是羡慕地挪不开眼睛。
“叫走了?”
“就刚传开的那个全丘陵地形拖拉机配套农机,您知道吧?”林工虽然严,但是真的教啊,小年轻眼神里眼巴巴的都是羡慕。
陶正宜这个老好人都惊了一下:“配套农机可算完整项目。”
“您又不是不知道,林工那个性格,她又不管那些资历经验什么的,有技术就上,没技术就下。”
“那黄彩霞难道有了?”陶正宜怀疑人生挑挑左眉。
再看林巧枝那片操作台,忍不住怀疑是不是风水太好了。
王柏强那黑脸遇上个林巧枝,就算是狗屎运了,狗屎运难道还能再爆发第二波的吗?
此刻,黄彩霞确实在林巧枝这儿。
不过和大家想得不太一样。
是黄彩霞自己在争取。
她被牵着走过了人生最难的坎,又看着二姐境遇的大变化,已经深刻体会到了向上走、变强大的好处。
这种滋味,尝过就戒不掉了。
再也不想回到从前那种什么都控制不了,什么都要苦苦求人的日子了。
况且,她出门这一遭,亲眼看到了林巧枝走到各地的待遇,亲眼看到了她一直追逐的光到底有多耀眼。
回到家,对家里说的“找个好对象”“有人照顾你”那些话,就再也听不进去了。
什么对象,能让她过上这样的日子?
除了她自己。
没有别人。
追逐她的光,才是她内心深处最为急迫、最为渴望的念头。
黄彩霞黑眸信任地看向林巧枝,镇定着语气,一点点努力提炼自己熬夜通宵总结的想法,汇报道:
“相比传统机型,东方龙这款丘陵拖拉机,借着折腰转向、双向驾驶的特性,可以在窄小梯田实现不掉头作业,耕作效率能提升39%到45%,如果能配套‘双向旋耕机’的话,减少空驶,这个效率还能再提高,也能减轻耕作换向负担……”
她知道自己这好像有点痴人说梦。
农业一年到头,天灾可不少!
人们自然有一套应对的办法,这是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经验,不必言说,可随着中国工业逐渐发展,显然有了一些截然不同的全新应对策略。
宋莆觉得* 好像亲手推开了这扇门,新奇又悸动。
高温干旱,如果真的一滴水都没有,那确实很难,但若附近河道还有水,农业机械化显然是救命的东西。
不至于像是古时候,人力一肩肩的去抬水,扁担两头的那点水,地都还没湿,就又被蒸干了。
“还有冻害。”
说起这个,方才还激烈讨论的声音,像是退潮的浪花瞬间小了不少。
冻害,农机自己就是冰冷冷的钢铁机械,能顶什么大用呢?
三两句后,会议室变得有点安静起来,直到有人开口。
“林工。”胡开记注意到林巧枝表情细微处,试着喊道。
“是想到一点东西。”林巧枝应了一声,道:“我们国家不是可以自主生产乙烯了吗?很快应该就会生产制造农业地膜了。”
她依稀记得,了解到这个的时候,说是可以提高土壤温度,保墒抑草,使作物增产30-50%,像是蔬菜年产量,预计可以提升300%呢!
她抬头看了宋莆一眼,问:“对冻害有帮助吗?”
农业地膜这个东西,暂时还没有大批量流入市场。
宋莆也不确定具体效果,他思索着缓缓点头,表情郑重:“应该有。”
众人听到这里,情绪也是不由高昂起来。
从这个方案的初衷来看,能进展到现在这一步,已经是极其令人振奋了。
第143章 强大和权力,尝过就戒不掉了
林巧枝这边在开会。
另一头, 从广交会上前来实地考察的外商,已经被安排得明明白白了。
整个接待流程,早就程序化, 就好像买肉—切肉—腌肉—串肉—烤肉—撒调料一样娴熟,最终自然而然得到一串香喷喷的烤串。
乔伊斯的表情不复最初的平淡, 他看向外贸部驻红旗厂的接待人员:“我来江城主要想见一见一位技术专家, 就是制作这款全丘陵地形拖拉机的林专家,你认识她吗?”
“当然认识。”接待人员面带妥善的微笑,心里却想,都想见一见林工,难怪温厂长对这些人都没好气。
当下, 只谈拖拉机领域,林巧枝绝对是世界上都排得上号的技术专家。
不用她出面,只需要全丘陵地形拖拉机出面,就足以说明很多东西了。
对资本主义国家来说, 生出撬墙角的想法简直不要太容易。
尤其是为了采购这款拖拉机,亲自到中国之后。
天啊, 很难想象身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还有国家看起来如此穷困落后,路面不宽,没有太多车就算了,路上很多人的衣服居然打着补丁!!补丁!!
在这里过什么日子?到他们国家又能过什么日子?很多采购拖拉机的代表团不需要请示总部,都能依据高水平技术人才的待遇给出标准:小车开着、小别墅住着,花不完的钞票,衣食住行样样都是高标准。
那是连他们都羡慕的待遇!
对他们来说, 也是大功一件,而且, 这难道不比高价采购一批拖拉机回去功劳更大吗?
接待的工作人员都属人精,这些老外什么想法,用脚趾头想都不会错,当然要将其看作是需要警惕防备的对象了。
但他转念一想,林巧枝可是党员……
“are you ok?”另一名代表团的外商看了看接待人员,手挥了挥使其回神,也期待看过来,要求道,“能否也引荐林专家给我们认识一下,不仅是乔伊斯,大家都想和这位大名鼎鼎的中国george交流一番。”
“有时间我会帮大家问一下。”接待人员笑着说,哪里敢贸贸然答应这种事。
他把话题往回拉,继续聊丘陵拖拉机本身:“刚刚参观了我们对外开放的流水线,还有这款拖拉机的测试项目,各位觉得怎么样?”
“it's amazing!”乔伊斯语调激昂,好像要上战场,又用手比划了一下那种极致的辗转腾挪,灵活得简直不可思议。
“这样的灵活效果,来源于我们极低的转弯半径和双向驾驶功能……”接待人员介绍道。
考察团的外商们半拉耳朵听着,看似很认真在倾听,仔细看就会发现,瞳孔情绪没有丝毫起伏,俨然是心不在焉的样子。
这种介绍听一听就好,肯定不会有货真价实的技术内容的。
接待参观一条龙后,始终没能踏进测试地围线一步的外商有点遗憾,又被拉到食堂,接待人员热情地推荐他们品尝中国美食。
吃了饭,另一个国家考察团的成员,笑着提出一个新的想法:“我们的果园确实很需要这样灵活小巧的拖拉机,但是功能可能要做一些针对性的修改,我们愿意再增加20%的预算,可以请林专家帮我们做一个针对性的版本吗?”
“有这个需求的话,您也可以告诉我,我会如实转达的。”
“奥,我还是觉得,传达会损失信息,面对面的交流更高效不是吗?”杰西开朗笑着露出牙齿,无害又真诚的样子,“我们的需求量还是很大的,向贵国提交资料的时候,应该了解过我们老板旗下的产业。”
接待人员笑容不变,只在他的笑脸上看出了四个大字——贼心不死。
***
林巧枝这边的会议,经过漫长的探讨和交流,也是结束了。
这个会议虽然漫长,但内容却很充实,林巧枝倒是也不讨厌这种。
会后,三方都要整理消化一下内容。
红旗厂要去整理配套农机技术。
胡开记等人要去整理双方讨论出的成果,一是填充对外宣传资料,二是作为继续推进深挖的思路和方向。
宋莆也要仔细斟酌和思考,今天提起的所有对农业有帮助的工业技术。
整理资料,深挖逻辑和可行性,以便下次讨论时,拿出更切实、更有用的方案。
会后,没有太久。
全丘陵地形拖拉机配套农机的相关想法,就在红旗厂传遍了。
主要是分配了任务给不同的高工,让他们给出具体某种农机的思路和报告。
如果这一步做得好的话,后面顺着思路直接做下去,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陶正宜位置就在王柏强隔壁,平时当笑面老好人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溜达两步,也就看到了林巧枝的操作台。
转悠了一圈,拉住了个周围的小年轻:“怎么没见到林工?她那三个小徒弟也没见着。”
“黄彩霞是被叫走了,爱兰和月勤不太清楚,刚刚还看她们在这里干活。”说话的学徒看着不远处她们几人的操作台,真是羡慕地挪不开眼睛。
“叫走了?”
“就刚传开的那个全丘陵地形拖拉机配套农机,您知道吧?”林工虽然严,但是真的教啊,小年轻眼神里眼巴巴的都是羡慕。
陶正宜这个老好人都惊了一下:“配套农机可算完整项目。”
“您又不是不知道,林工那个性格,她又不管那些资历经验什么的,有技术就上,没技术就下。”
“那黄彩霞难道有了?”陶正宜怀疑人生挑挑左眉。
再看林巧枝那片操作台,忍不住怀疑是不是风水太好了。
王柏强那黑脸遇上个林巧枝,就算是狗屎运了,狗屎运难道还能再爆发第二波的吗?
此刻,黄彩霞确实在林巧枝这儿。
不过和大家想得不太一样。
是黄彩霞自己在争取。
她被牵着走过了人生最难的坎,又看着二姐境遇的大变化,已经深刻体会到了向上走、变强大的好处。
这种滋味,尝过就戒不掉了。
再也不想回到从前那种什么都控制不了,什么都要苦苦求人的日子了。
况且,她出门这一遭,亲眼看到了林巧枝走到各地的待遇,亲眼看到了她一直追逐的光到底有多耀眼。
回到家,对家里说的“找个好对象”“有人照顾你”那些话,就再也听不进去了。
什么对象,能让她过上这样的日子?
除了她自己。
没有别人。
追逐她的光,才是她内心深处最为急迫、最为渴望的念头。
黄彩霞黑眸信任地看向林巧枝,镇定着语气,一点点努力提炼自己熬夜通宵总结的想法,汇报道:
“相比传统机型,东方龙这款丘陵拖拉机,借着折腰转向、双向驾驶的特性,可以在窄小梯田实现不掉头作业,耕作效率能提升39%到45%,如果能配套‘双向旋耕机’的话,减少空驶,这个效率还能再提高,也能减轻耕作换向负担……”
她知道自己这好像有点痴人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