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把水递给秦飞燕:“先说好了,贵重的我可不收。”
“肯定不会, 都是些地道的山货,最多就是里面有一只腊鸭,是当地的做法,干香干香的, 咱江城没有的风味,拿来焖藕, 那滋味一绝。”秦飞燕介绍, 还讲,“像是这些,挂起来,也不会坏,可以慢慢吃,就是一点心意。”
秦飞燕心里是真的感激。
下乡也这么久了。
该看到的也都看到了,很多知青去到农村, 手不能提肩不能挑,有的连水稻苗和杂草都分不清楚, 真是吃足了苦头。
她常常会想,如果没有孟姨和林工当初帮她一把,没有红旗厂学来的这一身本事,她肯定不会有今天这一番作为。
更不会有机会,深入乡土,帮助到那么多需要帮助的农民。
尽管也辛苦,不是那么轻松,但做有成就感的事,苦和累都是不一样的滋味。
“当初刚刚到下乡地方的时候,我是真的慌,我那个村在的大队,用的是50年代从波兰买的一辆拖拉机,根本不是咱们红旗厂的拖拉机……”
回忆起这些事,秦飞燕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不敢相信自己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那个拖拉机启动就很不一样,先要划火柴点燃一根粉笔大小的硫磺棒,丢到气缸里,再以最快的速度跑到旁边,用特别大的力气转动拖拉机轮盘,那个轰轰轰轰轰的声音简直能把耳朵震聋,直到整个机身也笃笃笃的剧烈抖起来,才是启动成功了。”
林巧枝听了:“发动机多少有点问题吧?”
“是的。”秦飞燕用力点点头,“但是我当时不知道啊,也没有这么深的经验,真的一下就慌了。”
她们当时学的时间确实有点太短了。
照葫芦画瓢是没问题,但要灵活变通,甚至知识迁移,就有点为难人了。
“说起来可能不信,但我那段时间,真的全靠回忆在红旗厂学到的东西,还有那些强硬的耳提面命……”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要面对那么多本地男性竞争,但她好像真的被灌输了许多钢铁般的勇气,“我就每天晚上借着月光,翻看下乡前抄写的那份手稿,可算琢磨出来那辆拖拉机最可能的几个问题。”
很多轻视的目光、很多嘻嘻哈哈随口说出来的觉得女人做不来的话语,在红旗厂已经有人带着她们克服过了,去争,去抢,去在这个世界丛林里竞争猎物。
又有什么好怕的呢?
她们聊了好一会儿,聊秦飞燕当初下乡的经历,聊她遇到过的重重困难,又怎么一次次克服,聊她怎么一步步走到被表彰,被选为当地的劳动模范……
她真的、真的很厉害!
不仅是她,当初同一批下乡的周美美等人,很多都干得不错。
后来,红旗厂自己厂的知青都不够用了。
又接收培训了一批批江城知青,秦飞燕说道:“现在真的有一点点织成网的感觉了,不说每个生产大队都有,但一个市肯定会有几个,我这次回来,主要也是想竞选一下我们那片地区的代表。”
大概是按照地域划分了几十个片区,原本分布稀疏、零零星星的红旗知青,一批批补充后,逐渐充盈起来,人多了,总要有个管事的,说话管用的。
不管是在当地组织技术交流,零件资源协调,还是遇到紧急情况有个决策的人,都是很重要的。
林巧枝真喜欢秦飞燕此刻眼里的自信和野心,祝福她道:“祝你竞选成功,要是有什么需要,也可以来找我看看。”
“那就太感谢了,我肯定尽全力,争取不辜负你的祝福。”秦飞燕也朗笑着说。
离开前,两人相视而笑。
一个心中满是感谢,一个心中写着祝福。
送走了秦飞燕。
林巧枝感觉心里像是冒出涓涓水流,润得很,说不出的一种舒服。
她想到厂校。
今年也有毕业的学生吧?
厂子弟这边,用的是红旗厂的招工名额,并不影响那五个带编制的社会招工名额。
她去办公楼找温东鸣。
“你不来我也要找你了,你看看,今年这批毕业的学生。”温东鸣从桌面文件中翻找,抽出其中一份。
今年毕业的这一批,就有两个女生了。
“就她俩吧。”林巧枝看了一眼基本在前列的成绩。
“这么快就做好决定了?不考察一下她们合不合你心意?”温东鸣提醒着。
“能名字出现在这里,就足够合我心意了。”
一条新路,不是谁都敢跟上的,还是头几批。
既要有勇气,还要有执行力。
不畏惧走在新路上遇到的困难,也要敢于冲破环境惯性的重重阻力。
否则求稳,去走公认舒服适宜的路不好吗?
“行,那我通知她们。”
林巧枝想了想:“下午吧,我准备去新车间看看,顺便带带她们,认识一下,也看看她们的水平。”
干在办公室聊,就有点尴尬了,林巧枝还是喜欢做事。
下午。
“师妹来了。”黄彩霞指着给林巧枝看。
两个青涩未脱的年轻女生,眼神藏着点激动,做自我介绍。
“林工。”
“我叫郑爱兰。”
“我叫李月勤。”
“走吧,一起去看看车间,也看看你们现在学到什么水平。”林巧枝点点头,带着她们就往新车间走。
“她们”也在,所以这一群人看着还挺浩荡的。
郑爱兰和李月勤相互看看,心有点紧张,连忙跟了上去。
“林工。”
“林工!”
“林工,您来看看我们这一组操作,怎么样?”
车间里充斥着热情打招呼的声音,工人们干劲十足,对林巧枝这个为厂里带来新车间,带来一大批工作岗位的人,都露出一张张热情洋溢的笑脸。
林巧枝看到新车间的情况,心情也不错,不参与具体技术,不管项目的时候,她还是很好说话的,跟大家都打着招呼。
一圈看下来。
感觉真是大变样了!
都是她和温厂长联手打下来的江山!
一半来自各单位支持,一半来自技术领先带来的良性循环。
车间确实是按照她出发之前,和高工们商定好的章程在执行。
但出去了一大圈,看到了各单位的情况,吸收了很多经验,眼界变高变宽了,有些东西的思考方法和角度,也都发生了变化。
林巧枝边看边问。
一边是了解一下两个新徒弟,一边是检查了解车间现在的实际情况。
感受到熟悉气息再次笼罩过来,很多工人下意识放缓了呼吸,偷偷看向自己的班组长。
班组长肉眼可见的精神紧绷起来。
等林巧枝走过去了,直到看不见人了,紧绷的肌肉才放松下来,微微吐出一口气。
“干活、干活。”
“你们紧张个什么劲,要紧张也是我紧张。”
“嘿嘿,这不是怕带累您被骂吗?”
“滚犊子。”
新车间职工工作态度算是很端正、很积极了,尤其是当林巧枝巡视过来的时候,真的是精神集中,全神贯注,拿出最佳的工作面貌来。
毕竟听到她不断提问,发现她在逐渐靠近的隔壁组真的指出问题,甚至是操作细节的问题,头皮没有一丝紧张发麻是不可能的。
“……这部分扭力起伏大且方向多变,所以我们在制作折腰转向模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材料的强度,还有八字筋的焊接质量。”黄彩霞回答着。
她回答的问题是最多的,主要是要帮“她们”稍微挡一下,尤其是两个小师妹回答不上来的问题,总不好让话茬掉在地上。
郑爱兰和李月勤不知内情,就不这么想了。
心情感激紧张之余,看向黄彩霞的目光就有点惊讶了。
大师姐只是跟着林工出去了一趟吧?
看着她,心里真的忍不住好奇,黄彩霞现在到底什么水平了?
***
林巧枝大致了解完她们的水平,心里也有数了。
给她们各自布置了任务。
黄彩霞的稍微少点,让她再休息一下,两个新徒弟的任务就稍微重一点。
对厂里目前的情况了解得差不多了,坐火车前来的宋莆一行人也抵达了。
胡开记两大步迈上来,率先同她握手,热情道:“林工,还记得我吧,咱们也算是老朋友了,说起来可真是要感谢你,拯救了我不少愁白的头发,我的老领导可都说了,一个林巧枝,省了我们整部门人不知道多少口舌和精力。”
胡开记上来就对林巧枝大夸特夸。
林巧枝感觉记忆都模糊了,她怎么觉得记忆里,胡开记是那种笑容里埋着强硬刀子的性格?
“胡部长,这是高升了,恭喜恭喜。”林巧枝也是笑着,笑里藏着一点小警惕,玩笑道:“不过您上来就这么夸我,不会是有什么阴谋吧?”
“肯定不会, 都是些地道的山货,最多就是里面有一只腊鸭,是当地的做法,干香干香的, 咱江城没有的风味,拿来焖藕, 那滋味一绝。”秦飞燕介绍, 还讲,“像是这些,挂起来,也不会坏,可以慢慢吃,就是一点心意。”
秦飞燕心里是真的感激。
下乡也这么久了。
该看到的也都看到了,很多知青去到农村, 手不能提肩不能挑,有的连水稻苗和杂草都分不清楚, 真是吃足了苦头。
她常常会想,如果没有孟姨和林工当初帮她一把,没有红旗厂学来的这一身本事,她肯定不会有今天这一番作为。
更不会有机会,深入乡土,帮助到那么多需要帮助的农民。
尽管也辛苦,不是那么轻松,但做有成就感的事,苦和累都是不一样的滋味。
“当初刚刚到下乡地方的时候,我是真的慌,我那个村在的大队,用的是50年代从波兰买的一辆拖拉机,根本不是咱们红旗厂的拖拉机……”
回忆起这些事,秦飞燕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不敢相信自己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那个拖拉机启动就很不一样,先要划火柴点燃一根粉笔大小的硫磺棒,丢到气缸里,再以最快的速度跑到旁边,用特别大的力气转动拖拉机轮盘,那个轰轰轰轰轰的声音简直能把耳朵震聋,直到整个机身也笃笃笃的剧烈抖起来,才是启动成功了。”
林巧枝听了:“发动机多少有点问题吧?”
“是的。”秦飞燕用力点点头,“但是我当时不知道啊,也没有这么深的经验,真的一下就慌了。”
她们当时学的时间确实有点太短了。
照葫芦画瓢是没问题,但要灵活变通,甚至知识迁移,就有点为难人了。
“说起来可能不信,但我那段时间,真的全靠回忆在红旗厂学到的东西,还有那些强硬的耳提面命……”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要面对那么多本地男性竞争,但她好像真的被灌输了许多钢铁般的勇气,“我就每天晚上借着月光,翻看下乡前抄写的那份手稿,可算琢磨出来那辆拖拉机最可能的几个问题。”
很多轻视的目光、很多嘻嘻哈哈随口说出来的觉得女人做不来的话语,在红旗厂已经有人带着她们克服过了,去争,去抢,去在这个世界丛林里竞争猎物。
又有什么好怕的呢?
她们聊了好一会儿,聊秦飞燕当初下乡的经历,聊她遇到过的重重困难,又怎么一次次克服,聊她怎么一步步走到被表彰,被选为当地的劳动模范……
她真的、真的很厉害!
不仅是她,当初同一批下乡的周美美等人,很多都干得不错。
后来,红旗厂自己厂的知青都不够用了。
又接收培训了一批批江城知青,秦飞燕说道:“现在真的有一点点织成网的感觉了,不说每个生产大队都有,但一个市肯定会有几个,我这次回来,主要也是想竞选一下我们那片地区的代表。”
大概是按照地域划分了几十个片区,原本分布稀疏、零零星星的红旗知青,一批批补充后,逐渐充盈起来,人多了,总要有个管事的,说话管用的。
不管是在当地组织技术交流,零件资源协调,还是遇到紧急情况有个决策的人,都是很重要的。
林巧枝真喜欢秦飞燕此刻眼里的自信和野心,祝福她道:“祝你竞选成功,要是有什么需要,也可以来找我看看。”
“那就太感谢了,我肯定尽全力,争取不辜负你的祝福。”秦飞燕也朗笑着说。
离开前,两人相视而笑。
一个心中满是感谢,一个心中写着祝福。
送走了秦飞燕。
林巧枝感觉心里像是冒出涓涓水流,润得很,说不出的一种舒服。
她想到厂校。
今年也有毕业的学生吧?
厂子弟这边,用的是红旗厂的招工名额,并不影响那五个带编制的社会招工名额。
她去办公楼找温东鸣。
“你不来我也要找你了,你看看,今年这批毕业的学生。”温东鸣从桌面文件中翻找,抽出其中一份。
今年毕业的这一批,就有两个女生了。
“就她俩吧。”林巧枝看了一眼基本在前列的成绩。
“这么快就做好决定了?不考察一下她们合不合你心意?”温东鸣提醒着。
“能名字出现在这里,就足够合我心意了。”
一条新路,不是谁都敢跟上的,还是头几批。
既要有勇气,还要有执行力。
不畏惧走在新路上遇到的困难,也要敢于冲破环境惯性的重重阻力。
否则求稳,去走公认舒服适宜的路不好吗?
“行,那我通知她们。”
林巧枝想了想:“下午吧,我准备去新车间看看,顺便带带她们,认识一下,也看看她们的水平。”
干在办公室聊,就有点尴尬了,林巧枝还是喜欢做事。
下午。
“师妹来了。”黄彩霞指着给林巧枝看。
两个青涩未脱的年轻女生,眼神藏着点激动,做自我介绍。
“林工。”
“我叫郑爱兰。”
“我叫李月勤。”
“走吧,一起去看看车间,也看看你们现在学到什么水平。”林巧枝点点头,带着她们就往新车间走。
“她们”也在,所以这一群人看着还挺浩荡的。
郑爱兰和李月勤相互看看,心有点紧张,连忙跟了上去。
“林工。”
“林工!”
“林工,您来看看我们这一组操作,怎么样?”
车间里充斥着热情打招呼的声音,工人们干劲十足,对林巧枝这个为厂里带来新车间,带来一大批工作岗位的人,都露出一张张热情洋溢的笑脸。
林巧枝看到新车间的情况,心情也不错,不参与具体技术,不管项目的时候,她还是很好说话的,跟大家都打着招呼。
一圈看下来。
感觉真是大变样了!
都是她和温厂长联手打下来的江山!
一半来自各单位支持,一半来自技术领先带来的良性循环。
车间确实是按照她出发之前,和高工们商定好的章程在执行。
但出去了一大圈,看到了各单位的情况,吸收了很多经验,眼界变高变宽了,有些东西的思考方法和角度,也都发生了变化。
林巧枝边看边问。
一边是了解一下两个新徒弟,一边是检查了解车间现在的实际情况。
感受到熟悉气息再次笼罩过来,很多工人下意识放缓了呼吸,偷偷看向自己的班组长。
班组长肉眼可见的精神紧绷起来。
等林巧枝走过去了,直到看不见人了,紧绷的肌肉才放松下来,微微吐出一口气。
“干活、干活。”
“你们紧张个什么劲,要紧张也是我紧张。”
“嘿嘿,这不是怕带累您被骂吗?”
“滚犊子。”
新车间职工工作态度算是很端正、很积极了,尤其是当林巧枝巡视过来的时候,真的是精神集中,全神贯注,拿出最佳的工作面貌来。
毕竟听到她不断提问,发现她在逐渐靠近的隔壁组真的指出问题,甚至是操作细节的问题,头皮没有一丝紧张发麻是不可能的。
“……这部分扭力起伏大且方向多变,所以我们在制作折腰转向模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材料的强度,还有八字筋的焊接质量。”黄彩霞回答着。
她回答的问题是最多的,主要是要帮“她们”稍微挡一下,尤其是两个小师妹回答不上来的问题,总不好让话茬掉在地上。
郑爱兰和李月勤不知内情,就不这么想了。
心情感激紧张之余,看向黄彩霞的目光就有点惊讶了。
大师姐只是跟着林工出去了一趟吧?
看着她,心里真的忍不住好奇,黄彩霞现在到底什么水平了?
***
林巧枝大致了解完她们的水平,心里也有数了。
给她们各自布置了任务。
黄彩霞的稍微少点,让她再休息一下,两个新徒弟的任务就稍微重一点。
对厂里目前的情况了解得差不多了,坐火车前来的宋莆一行人也抵达了。
胡开记两大步迈上来,率先同她握手,热情道:“林工,还记得我吧,咱们也算是老朋友了,说起来可真是要感谢你,拯救了我不少愁白的头发,我的老领导可都说了,一个林巧枝,省了我们整部门人不知道多少口舌和精力。”
胡开记上来就对林巧枝大夸特夸。
林巧枝感觉记忆都模糊了,她怎么觉得记忆里,胡开记是那种笑容里埋着强硬刀子的性格?
“胡部长,这是高升了,恭喜恭喜。”林巧枝也是笑着,笑里藏着一点小警惕,玩笑道:“不过您上来就这么夸我,不会是有什么阴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