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虽然她们几个都没喝过中药,但家属院有人喝,小时候光是靠近那个熬药的小炉子,就能闻到那股浓浓的味道,闻起来就不好喝!!
  林巧枝也是一想脸都皱起来,觉得这是无妄之灾,更幽怨了:“你怎么不拦着点?就压我的时候力气大!”
  生气!
  “哈哈哈,我这力气可是一铁锹一铁锹练出来的,你摸我这胳膊,打两三个肯定没问题。”阿水表情得意,还把外套脱了让她看。
  林巧枝气绝。
  装傻!
  她夺过苹果,狠狠咬了一大口。
  “哈哈哈哈……”
  阿水差点就笑出泪来,又掏出来一个,往上抛了抛,“没事,我再给你削一个。”
  边削边问:“你去首都拍的照片怎么样的?”她是最早去首都拍照的,回来就把照片送了一人一张,“晚晚去培训,也拍了一张,就剩下珍珠没去,她肯定要闹了。”
  林巧枝努努嘴,示意她去拿相册。
  拿到手,抽出一张:“给你的。”
  阿水也从带来的挎包里掏出两张,一张她的,一张晚晚的。
  三个年轻女孩都精神饱满,身穿军绿色的衣服,身体挺直,站在红色的城楼下,看向镜头的眼睛黑亮黑亮的。
  “晚晚说咱们一时没法拍合照,可以先拼在一起,相框都定好了,这么大。”阿水用手比划。
  又把照片放到林巧枝肚子上方那块平坦的被褥,伸手扒拉几下摆好,都是相同的红色的背景,一点也不违和,四宫格就只差一角了。
  林巧枝伸了伸脖子,也是一乐:“珍珠肯定要闹了。”
  从小她就对这种事特别积极,还有宁妈妈疼她,撒娇讨好也要,每每都能如愿,这种事,可缺不了她!
  然后等中药煎好……林巧枝感觉自己也要闹了。
  怎么会这么苦!!
  长痛不如短痛,林巧枝心一横,干脆屏住呼吸,咕噜咕噜一口闷了。
  林巧枝感觉都要躺不住了,没事干的日子可太难捱了,终于是从珍珠她们三的严密看管中,重获了自由。
  也不知道那中药怎么回事,补得很,她感觉浑身牛劲儿,简直没地方使。
  “才修养了几天?看你说得夸张的。”孟主任给她拍了拍前肩。
  林巧枝心里小声蛐蛐,换您来喝几天,看夸不夸张。
  “有些事想开些,父母厂里会帮你照顾好的,你要是有什么想法,比如给你妈妈……”
  林巧枝感觉自己情绪有些异常的平静,好像很多东西随着高热被剥离出去了,“不用了。”
  孟主任听出她的语气,年轻面庞上竟然没有什么明显的波动,心里也叹一声。
  林巧枝有点冷淡漠然的想,以后要是他们生病了,住院了,或者老无所依,也该是先找林家栋。所有的一切都给儿子了不是吗?不仅是家里的财产,家里的房子,连女儿给的东西也全部给儿子了。
  那就找儿子好了。
  给女儿一口饭吃,再施舍一点爱意,希望她掏心掏肺。
  给儿子掏心掏肺,当命根子一样爱,只盼着他给口饭吃,买件衣穿。
  儿子稍微好一点的,就高兴得不得了了。
  美其名曰,对儿子女儿一样疼爱。
  甚至是说更疼爱女儿,但转手就把钱财留给儿子继承,让女儿继承孝道和责任。
  简直是世界上最可笑的笑话。
  有些人就该好好劳改,狠受一些教训,父母不教的东西,让社会好好教一教。
  有些父母也该吃一吃苦,尝一尝亲手养出来的苦果,而不是让女儿去吃苦,妄图甜一甜只是带把的家栋和耀祖。
  ***
  消息只在红旗厂内掀起了一点波澜。
  在温厂长等人的引导下,倒是也没有传出什么言语,什么姐姐帮扶弟弟,哪里有实打实的好处重要?
  一个个都谴责林家栋这丧良心的玩意,自己造孽就算了,可别影响了林巧枝,影响了红旗厂的发展,影响了招工名额和厂里福利,再同情一下林武强和江红梅,养这儿子可真是糟心又遭罪。
  连工作都白搭进去了!!
  那可是工作,况且还是红旗厂这么好的工作!!
  旁观者想到这一出就心疼,吃里扒外,简直是家里的定时炸弹,自家可千万不能出这种。
  一时间,厂里男娃的日子都有些不好过了,调皮些的,屁股上都要多挨几下拖鞋的胖揍。
  林巧枝从家里出来,先就去倒腾她那一套工具。
  该保养的保养,该擦油的擦油,该打磨的打磨,把骨头活动开了,可算是舒坦了。
  她能早早结束那个填鸭式修养,还要多亏了宋莆带着一些人马赶过来。
  她就觉得自己很明智了!
  早早接下了下一程的工作。
  顺便对宋莆也有了一点好感,宜她!
  唯独,林巧枝有一点疑问:“怎么是一些人马?他那个,我之前听电话里的口气,感觉就像是他一个人来。他还带了什么人?”
  把正十二面体拿在手里把玩着,顺口问。
  “不是他带的,是几方听说了他提交的方案,主动想要来,胡开记胡部长你还记得吧?”赵振云简单介绍情况。
  宋莆正带着几个外贸部的同志,还有几个从广交会来的外商代表团一起坐火车到江城这边来,这是很罕见的情况了。
  宋莆感觉头皮都有些微微的发麻。
  原本这个宜机化,虽然名字听着很高级的样子,说白了,就是生产队稍微修一修耕地。
  有斜坡,水一冲就把土、肥都冲走了,稍微修一修,弄成阶梯的样子,能蓄水蓄肥。
  不是特别适应拖拉机,只能用到百分之六七十的性能,修一修,争取能用到八九十。
  适应小麦种植特性,适应更多的农业机械化,从而提高效率、提高产量!
  本来是个简单活,原本也只是初步针对他们研究的川* 蜀一带。
  之所以想找林巧枝,主要是想要有前瞻性。
  做这个,眼光要长远,否则辛辛苦苦下力气干的,倒腾两年就没有动静和后续了,等于白干。
  好的宜机化方案,理论上是能受益几十年的。
  就好像那些当地干部,认认真真做下一些实事,往后两三代人提起来,都是发自肺腑地感谢:“是个好乡长/好县长啊……”
  而说起前瞻性。
  都不约而同提起了林巧枝。
  宋莆打听了一圈,还拜托老师也打听了,听到太多次这个名字了。
  “红旗厂的林工,听过吧?”
  “你肯定知道,你这找谁都不如找林工。”
  “林工?那肯定不会错啊,感觉她简直都要成业内传奇了,我看内部资料,说真的,就一个感觉,牛,她那颗脑袋不知道怎么有那么多想法,你要前瞻性,找她准没错。”
  宋莆真心实意地去请教,也是把这些建议认真地拿小本子记下来,还没见人,已经写了不知道多少遍林巧枝的名字了。
  这才有了那日主动搭讪的场景。
  他对机械化也是有一定了解的,毕竟从59年起,就明确提出“农业根本出路在机械化”,身处农业这一行,不可能完全不懂,于是在得到林巧枝口头同意之后,很快梳理出一版方案。
  等方案交上去之后。
  他傻眼了。
  没有等来直接批复,反而等来外贸部的亲切问候,从效率提升、到小麦产量增幅,再到某块耕地的具体数据……
  “我国19亿亩耕地中,倾斜6度以上的耕地,约有4亿多亩,尤其是一些高坡度的,原本都不太适宜耕种。如果按照东方龙这款拖拉机的性能针对性改造,预计可以再造多少亩良田?”
  “按照丘陵地区适宜的水稻和小麦亩产,你能大致估算一下丘陵地区粮食增产幅度吗?”
  “能问一下,这个……”
  ……
  最后,胡开记提出:“宋同志,我们想要一份切实有力的数据,一张强有力的对外名片。”
  对外打响名声,闯去世界战场,强有力的实绩显然是最能打动人的东西,也是最锋利的武器。
  于是,宋莆看着和他同乘的胡部长一行人,又偏头看看据说是广交会上跟过来的几个外宾考察团……
  真的恨不得想喊他老师过来了!!
  第140章 林巧枝将注意力转向了机械化部分
  云淡风轻, 艳阳高照。
  林巧枝感觉活动开筋骨的次日,她见到了即将返程的秦飞燕。
  “林工。”秦飞燕热情地打招呼,把提上门的东西放在旁边。
  林巧枝感觉和记忆中的她很不一样。
  皮肤晒成了小麦色, 笑容坚定自信,像是一只草原上矫健而有力的狮子。
  “你变化真大, 给生产大队解决农机维修保障问题, 看起来很锻炼人啊。”林巧枝端起新买的暖水壶给她倒了一杯水,又说,“人来就行,怎么还带东西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