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反正不像现在这样,还把人气了个够呛。
林巧枝注意到他们微微异样的表情,又看了看陆八一,忽然莞尔。
她觉得厉害了之后,周围都是好人,但其实这些人都是各有特色、各有脾气的,只是把客气的一面端到她面前。
陆八一回答得爽快。
再加上此前一次合作的默契,无形中,提升了两人对彼此的信任。
这次合作推进得很顺利。
也没有遇到什么意外和风险。
火炬头安安稳稳地落在火炬塔顶端。
在125米的高空,操作工人亮出代表成功的旗帜后,全厂欢呼雷动。
林巧枝在吊装结束的次日,就踏上了下一程的火车。
赵振云在火车上抓紧写报告,经过这段时间的朝夕相处,两人的关系也很是拉近了一些,她对林巧枝玩笑道:“还是头一次觉得报告写不完。”
就像是现在,才在燕山石化写完裂解炉开裂的相关事故报告,现在又写起了吊装火炬头事实描述。
既要事实详尽,功劳明确,对了,还有刘副司令那边听说也要给林巧枝请功。
越想她越是感慨,“还真没夸张,要不是紧赶慢赶赶上这次颁奖给你提级,到了年底,你这些,两级真说不过去。”
林巧枝笑笑,全当是夸奖了。
也不再聊天打扰赵振云,她也拿出笔记本,整理起了此行的收获。
这已经是她出行后,写完的第八个厚牛皮笔记本了。
火车铛铛铛地响。
载着林巧枝前往下一站、再下一站。
三星评级的项目确实难度更大,复杂程度更高,还有的跟林巧枝的知识圈重叠不多。
有的成功了,也有的失败了,林巧枝没有全胜的战绩,她也不可能真的做到神挡杀神,尽管做了全部的努力,尽她所能的全部尝试,也还是留下了一些遗憾,但不管结果如何,她本身的成长是惊人的。
业界、甚至圈外,林巧枝已是名声响亮。
——中国出了个林巧枝。
火车带她离开家乡,奔向广袤天地。
又带着她回到家乡,回到这个江河纵横、空气湿润的江城。
当双脚踏上故土的那一刻,林巧枝深吸一口故乡的空气,觉得浑身骨头架都松散舒展了。
车厢外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能听到各地的口音。
她们一行人往外还没走两步。
就看到了红旗厂来接人的横幅【热烈欢迎全国先进工作者林巧枝归来】
本来一切都正常。
不知谁多看了两眼接人的牌子、条子、木板那些,忽然用不知哪儿的方言喊了一句:“红旗厂的林工?”
第134章 红旗厂,她走出去的地方
“红旗厂?”
“林工?”
“林巧枝同志吗?”
火车站顿时冒出许多种不同惊喜的口音。
他们本就是带着目标来的, 对全丘陵地形拖拉机相关的东西敏锐极了。
一路上日思夜想。
吃也吃不香,睡也睡不好,满脑子惦记的都是这个事, 当然是有个风吹草动,马上就像兔子一样高高竖起耳朵, 惊喜的前脚也立起来。
左右扭头找人。
“哪呢?”
“我看看!”
“居然和林巧枝同志坐了同一班火车吗?”
……
怎么没早发现!就在众人恨不得捶胸顿首, 后悔不迭之际,人群中有人大叹一声,“看错了!”
被胡萝卜吊起来兴奋左右转脑袋的兔子们,顿时先后发出巨大的嘘声。
白高兴一场!
也不看看清楚再说!
原本第一个发出声音的人:?
他在拥挤的人群中扯着脖子辩解,只是相比群体的声音, 就太小了。
他真的看到了啊!
只是扭头再看过去,什么也没有看见了,愕然了揉了揉眼睛,人呢?
加之周围都是嘘声、嘁声, 还有掺杂着抱怨,他气势一下就跟漏气的气球一样瘪了, 缩了缩脑袋, 轻手轻脚的离开了。
林巧枝有些诧然地看着身边的人。
刚刚那几道特别真实的、不同口音的男声、女声,就是她们发出来的,好像还没有张嘴!
她们笑笑。
“基本功而已。”
事先确实也是没有料到的,之前在别的地方到站下车的时候,可没有这样差点引起骚乱过。
可能这就是大本营的区别吧。
温东鸣坐在车上,也是擦了擦汗,“大意了。”
就没有听说过这种事, 哪怕是市长下火车有人接,也没听过这种事。
都有自己的事要忙, 谁注意你啊!
其实这事本身也没什么,得到喜爱和赞美本身是件好事,“就是人多人杂,怕里面藏着些鼹鼠就不好了。”
赵振云如此道。
温东鸣点点头,赞叹:“以后这方面还是要注意了,我们巧枝太出息了!”
林巧枝被夸的有点微微的不好意思。
不知道为什么,面对熟悉的、曾经庇佑过自己的长辈夸奖,和面对外面陌生人的夸奖,感觉完全不一样。
但好在不算太多。
她甚至还能游刃有余地反过来:“您这满面红光的样子,看起来我不在的这段时间,红旗厂发展得很不错啊。”
江城的空气中还带着夏日尾巴的潮热,但她不觉得闷,只有兴奋。
红旗厂,她走出去的地方!
她当然由衷的希望它能更好。
提起这个,温东鸣眼神炯亮,像是喝了一大桶麦乳精一样滋补,喜笑颜开地说:“托了你的福,咱们发展可比之前预计的快多了。”
像是燕山石化这样的大单位,真的手指缝里漏一点,就够红旗农械厂发展一大截了。
林巧枝在前面当推土机。
后勤清扫工作,红旗厂总是能分一杯羹的,要不还要他温东鸣干嘛?
温东鸣就不开口关心“在外面工作顺不顺利”了,看赵振云这精气神,关心这个就显得太虚情假意了。
自家宝贝苗苗真是怎么看怎么稀罕。
“这一路坐火车累了吧?”
“在外面吃得习惯吗?”
“看我这问的,肯定是不会太差,不过外面的东西吃多了,肯定还是想念家乡这一口味道,回去洗洗,食堂里烧了武昌鱼,还炖了筒子骨藕汤,用铫子慢火炖得粉粉的,香得不得了。”
“这个时间点也正好,不早不晚的,你要是惦记三鲜豆皮、烧麦、热干面、面窝了,刚好让食堂别收拾锅了,中午再供应一餐,在外面怕是吃不到这些,就算有,多半也不正宗,再冲一碗蛋酒,吃喝一顿肯定舒坦得不得了。”
“房子也分好了,就是你之前选好的,最宽敞的一楼边上采光最好的那间,搬家做活都不用上上下下的爬楼梯,厂里叫人仔仔细细地打扫了一遍,然后摆了一张床,铺了新的褥子,你回去洗洗就能直接睡,等睡醒再喊人慢慢搬。”
“厂里现在变化挺大,你休息好了之后亲自去车间看看就晓得了……”
温东鸣絮絮叨叨地说着,林巧枝感觉自己是被安排得明明白白了。
她转而看起这辆车来:“咱们单位有车了?”
温东鸣当即得意,笑得跟跌进坚果堆的大尾巴松鼠似的:“那可不?咱们红旗厂现在可是名副其实的江城第一大厂,时不时还要接待负责对外出口拖拉机的同志呢。”
刚好路过,温东鸣指着外面:“看那个招待所,特别抢手!胡开记同志前不久刚拉走了一批拖拉机,我们马上就放出去了一批计划名额,这不,周围招待所都供不应求!”
林巧枝望着车窗外。
有种恍如隔世的错觉,感觉好像从前崇拜路工,崇拜他为南方带来铁牛,那种轰动南方,江城一时盛极的场面,好像还在不久前。
赵振云送林巧枝回了红旗厂,也要离开回去主持工作了,走前关心道:“好好歇一歇,这次出去也够辛苦了。”
“一路也劳烦您关照了,赵局你也注意休息。”林巧枝和她双目相对,眼神笑意里是默契和关心。
温东鸣把林巧枝和她的徒弟们都一一安顿好,他倒是没看出“她们”的不对,毕竟有这半年多的磨合,真的有些天衣无缝的感觉了,不过他作为红旗厂厂长,还是知道大门巡逻治安队里新招进来的那批人不一般的。
他心里啧啧感叹了两句,宝贝苗苗长大了,以后他怕是护不住喽。
接力棒真要交出去了。
感慨完更多是高兴,又心情很好地溜溜达达跑去食堂,把食堂师傅炖的汤掀开看看,又去掂量掂量刚刚杀好的肥鱼,顺着就叮嘱:
“这鱼杂多,又是鲜的时候,烧个鱼杂干锅,年轻人口味重,那辣椒籽用油多煸一会儿,吃起来香。等会桌上放几瓶汽水,不同口味的都来一些,咱们家里可不能被外人给比下去了。”
林巧枝注意到他们微微异样的表情,又看了看陆八一,忽然莞尔。
她觉得厉害了之后,周围都是好人,但其实这些人都是各有特色、各有脾气的,只是把客气的一面端到她面前。
陆八一回答得爽快。
再加上此前一次合作的默契,无形中,提升了两人对彼此的信任。
这次合作推进得很顺利。
也没有遇到什么意外和风险。
火炬头安安稳稳地落在火炬塔顶端。
在125米的高空,操作工人亮出代表成功的旗帜后,全厂欢呼雷动。
林巧枝在吊装结束的次日,就踏上了下一程的火车。
赵振云在火车上抓紧写报告,经过这段时间的朝夕相处,两人的关系也很是拉近了一些,她对林巧枝玩笑道:“还是头一次觉得报告写不完。”
就像是现在,才在燕山石化写完裂解炉开裂的相关事故报告,现在又写起了吊装火炬头事实描述。
既要事实详尽,功劳明确,对了,还有刘副司令那边听说也要给林巧枝请功。
越想她越是感慨,“还真没夸张,要不是紧赶慢赶赶上这次颁奖给你提级,到了年底,你这些,两级真说不过去。”
林巧枝笑笑,全当是夸奖了。
也不再聊天打扰赵振云,她也拿出笔记本,整理起了此行的收获。
这已经是她出行后,写完的第八个厚牛皮笔记本了。
火车铛铛铛地响。
载着林巧枝前往下一站、再下一站。
三星评级的项目确实难度更大,复杂程度更高,还有的跟林巧枝的知识圈重叠不多。
有的成功了,也有的失败了,林巧枝没有全胜的战绩,她也不可能真的做到神挡杀神,尽管做了全部的努力,尽她所能的全部尝试,也还是留下了一些遗憾,但不管结果如何,她本身的成长是惊人的。
业界、甚至圈外,林巧枝已是名声响亮。
——中国出了个林巧枝。
火车带她离开家乡,奔向广袤天地。
又带着她回到家乡,回到这个江河纵横、空气湿润的江城。
当双脚踏上故土的那一刻,林巧枝深吸一口故乡的空气,觉得浑身骨头架都松散舒展了。
车厢外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能听到各地的口音。
她们一行人往外还没走两步。
就看到了红旗厂来接人的横幅【热烈欢迎全国先进工作者林巧枝归来】
本来一切都正常。
不知谁多看了两眼接人的牌子、条子、木板那些,忽然用不知哪儿的方言喊了一句:“红旗厂的林工?”
第134章 红旗厂,她走出去的地方
“红旗厂?”
“林工?”
“林巧枝同志吗?”
火车站顿时冒出许多种不同惊喜的口音。
他们本就是带着目标来的, 对全丘陵地形拖拉机相关的东西敏锐极了。
一路上日思夜想。
吃也吃不香,睡也睡不好,满脑子惦记的都是这个事, 当然是有个风吹草动,马上就像兔子一样高高竖起耳朵, 惊喜的前脚也立起来。
左右扭头找人。
“哪呢?”
“我看看!”
“居然和林巧枝同志坐了同一班火车吗?”
……
怎么没早发现!就在众人恨不得捶胸顿首, 后悔不迭之际,人群中有人大叹一声,“看错了!”
被胡萝卜吊起来兴奋左右转脑袋的兔子们,顿时先后发出巨大的嘘声。
白高兴一场!
也不看看清楚再说!
原本第一个发出声音的人:?
他在拥挤的人群中扯着脖子辩解,只是相比群体的声音, 就太小了。
他真的看到了啊!
只是扭头再看过去,什么也没有看见了,愕然了揉了揉眼睛,人呢?
加之周围都是嘘声、嘁声, 还有掺杂着抱怨,他气势一下就跟漏气的气球一样瘪了, 缩了缩脑袋, 轻手轻脚的离开了。
林巧枝有些诧然地看着身边的人。
刚刚那几道特别真实的、不同口音的男声、女声,就是她们发出来的,好像还没有张嘴!
她们笑笑。
“基本功而已。”
事先确实也是没有料到的,之前在别的地方到站下车的时候,可没有这样差点引起骚乱过。
可能这就是大本营的区别吧。
温东鸣坐在车上,也是擦了擦汗,“大意了。”
就没有听说过这种事, 哪怕是市长下火车有人接,也没听过这种事。
都有自己的事要忙, 谁注意你啊!
其实这事本身也没什么,得到喜爱和赞美本身是件好事,“就是人多人杂,怕里面藏着些鼹鼠就不好了。”
赵振云如此道。
温东鸣点点头,赞叹:“以后这方面还是要注意了,我们巧枝太出息了!”
林巧枝被夸的有点微微的不好意思。
不知道为什么,面对熟悉的、曾经庇佑过自己的长辈夸奖,和面对外面陌生人的夸奖,感觉完全不一样。
但好在不算太多。
她甚至还能游刃有余地反过来:“您这满面红光的样子,看起来我不在的这段时间,红旗厂发展得很不错啊。”
江城的空气中还带着夏日尾巴的潮热,但她不觉得闷,只有兴奋。
红旗厂,她走出去的地方!
她当然由衷的希望它能更好。
提起这个,温东鸣眼神炯亮,像是喝了一大桶麦乳精一样滋补,喜笑颜开地说:“托了你的福,咱们发展可比之前预计的快多了。”
像是燕山石化这样的大单位,真的手指缝里漏一点,就够红旗农械厂发展一大截了。
林巧枝在前面当推土机。
后勤清扫工作,红旗厂总是能分一杯羹的,要不还要他温东鸣干嘛?
温东鸣就不开口关心“在外面工作顺不顺利”了,看赵振云这精气神,关心这个就显得太虚情假意了。
自家宝贝苗苗真是怎么看怎么稀罕。
“这一路坐火车累了吧?”
“在外面吃得习惯吗?”
“看我这问的,肯定是不会太差,不过外面的东西吃多了,肯定还是想念家乡这一口味道,回去洗洗,食堂里烧了武昌鱼,还炖了筒子骨藕汤,用铫子慢火炖得粉粉的,香得不得了。”
“这个时间点也正好,不早不晚的,你要是惦记三鲜豆皮、烧麦、热干面、面窝了,刚好让食堂别收拾锅了,中午再供应一餐,在外面怕是吃不到这些,就算有,多半也不正宗,再冲一碗蛋酒,吃喝一顿肯定舒坦得不得了。”
“房子也分好了,就是你之前选好的,最宽敞的一楼边上采光最好的那间,搬家做活都不用上上下下的爬楼梯,厂里叫人仔仔细细地打扫了一遍,然后摆了一张床,铺了新的褥子,你回去洗洗就能直接睡,等睡醒再喊人慢慢搬。”
“厂里现在变化挺大,你休息好了之后亲自去车间看看就晓得了……”
温东鸣絮絮叨叨地说着,林巧枝感觉自己是被安排得明明白白了。
她转而看起这辆车来:“咱们单位有车了?”
温东鸣当即得意,笑得跟跌进坚果堆的大尾巴松鼠似的:“那可不?咱们红旗厂现在可是名副其实的江城第一大厂,时不时还要接待负责对外出口拖拉机的同志呢。”
刚好路过,温东鸣指着外面:“看那个招待所,特别抢手!胡开记同志前不久刚拉走了一批拖拉机,我们马上就放出去了一批计划名额,这不,周围招待所都供不应求!”
林巧枝望着车窗外。
有种恍如隔世的错觉,感觉好像从前崇拜路工,崇拜他为南方带来铁牛,那种轰动南方,江城一时盛极的场面,好像还在不久前。
赵振云送林巧枝回了红旗厂,也要离开回去主持工作了,走前关心道:“好好歇一歇,这次出去也够辛苦了。”
“一路也劳烦您关照了,赵局你也注意休息。”林巧枝和她双目相对,眼神笑意里是默契和关心。
温东鸣把林巧枝和她的徒弟们都一一安顿好,他倒是没看出“她们”的不对,毕竟有这半年多的磨合,真的有些天衣无缝的感觉了,不过他作为红旗厂厂长,还是知道大门巡逻治安队里新招进来的那批人不一般的。
他心里啧啧感叹了两句,宝贝苗苗长大了,以后他怕是护不住喽。
接力棒真要交出去了。
感慨完更多是高兴,又心情很好地溜溜达达跑去食堂,把食堂师傅炖的汤掀开看看,又去掂量掂量刚刚杀好的肥鱼,顺着就叮嘱:
“这鱼杂多,又是鲜的时候,烧个鱼杂干锅,年轻人口味重,那辣椒籽用油多煸一会儿,吃起来香。等会桌上放几瓶汽水,不同口味的都来一些,咱们家里可不能被外人给比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