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林巧枝:“你是哪个行业的?”
  “不不不。”他连忙摇头,生怕被误会,“我是跟着我的老师来的,不是我来参加颁奖。”
  林巧枝点点头,又听他积极介绍自己说:“我是农学研究所的,跟老师一直研究小麦,就是研究怎么提升粮食产量,我看过你做的全丘陵地形拖拉机,非常棒、非常好用的农机,对农机的思考太超前了,不知道能不能请你帮忙看一看我们最近的宜机化改造方案。”
  “宜机化改造?”
  “简单来说,就是将土地改得更适应机械化。不仅是拖拉机技术升级来适应土地,其实也可以将土地改造得更适应农机技术,双向努力嘛!”
  他眼神认真淳朴,透着执着,努力比划道:“比如将有些坡度的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地’改成‘三保田’,或者是将普通梯田努力改造成‘田成方、渠成网’标准宜机梯田……”
  都是可以增加粮食产量的!
  林巧枝听着有些兴趣,而且听这个信息,全丘陵地形拖拉机卖得不错啊。
  国内都有这方面的农学研究了。
  那外销市场肯定也差不了,毕竟没有外销市场的补贴,国内市场的价格可不敢敞开了卖。
  红旗厂现在会不会是一幅攘来熙往,四海纷至沓来的热闹景象?
  林巧枝倒是想再深入聊两句,但工作人员过来了,因为她没有参加彩排,要交代一些注意事项。
  她给出电报挂号:“再聊!”
  工作人员把流程仔仔细细给她讲了一遍,林巧枝就听到前台在念她的名字了。
  “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的转变……”
  第133章 中国出了个林巧枝
  主持人声情并茂, 宣读着颁奖词:
  “……未知领域的荆棘丛里,她踏出坚实脚印;技术封锁的绝壁之上,她架起攀登云梯。”
  “无惧从零破冰, 难移报国赤忱。利剑高悬头顶,前路难关重重, 她用百折不回的毅力、舍我其谁的信心, 让中国农机耕垦世界之巅,让工业的旗帜猎猎作响,她用汗水和智慧淬炼民族工业的脊梁。”
  “啪啪啪啪……”
  刹那间,安静的礼堂里响起热烈如雷的掌声,受邀而来的工业领域杰出代表满脸激动, 用力到手心都拍得发红。
  在鲜花和掌声的簇拥中,林巧枝接过金灿灿的奖杯。
  闪光灯连成一片。
  激动地记录下此刻盛况。
  与此同时,红旗厂正组织全体职工通过广播收听此次颁奖仪式。
  “在工业生产一线潜心钻研、攻坚克难,以扎实的专业功底实现技能突破……”
  “在关键技术攻关中屡创佳绩……”
  温东鸣听得感觉心脏里有滚烫的火团在跳, 激昂沸腾的那股气,冲荡着胸膛。
  他知道林巧枝是去做什么了。
  主持人这一句句介绍, 就是林巧枝行走在工业复兴这条路上留下的印记, 是她的努力,是她对极致不懈的追求!
  这样的荣誉通过广播传递到江城,传递到红旗厂,实在是让人忍不住一同兴奋,一同骄傲,感觉他与有荣焉。
  “吸……”
  一道很轻的吸气声。
  温东鸣诧异的扭头,便看到孟主任眼眶有一点微微泛红, 眼底有一层极薄的雾气。
  他拍拍孟主任的肩膀,“孩子出息了, 这是好事。”
  “就是感觉挺不容易的。”孟主任紧攥的手放开衣角,才发现衣角都被捏皱了,她一笑抬手,“当年才这么大点,总是玩得头发乱乱的,脸也灰扑扑的,就爱往我办公室跑。”
  一转眼,都成这么出息,能独当一面的大姑娘了。
  当听到“为表彰先进事迹,现经上级组织研究决定,特予以林巧枝同志职级破格提拔,从四级工连晋两级至六级工,望其再接再厉……”的时候,被组织前来听广播的职工们再也压抑不住情绪,发出激动的声音:
  “是我们红旗厂的林工!”
  “真的太出息了。”
  “六级工啊!!是巧枝成六级工了——”
  江城其他单位,如仪器仪表厂的人听到这个广播,也是说不出的震撼和滋味,有些人还记得曾经同台竞技过的林巧枝,脑海中甚至还能浮现出那份自信的气场。
  咂舌道:“当时就觉得她不一般,要不怎么红旗厂的选手都服她,都跟在她后面走呢。”
  “当初我们还一起比赛呢。”
  “我滴乖乖哦,这到底是做了什么啊!”
  宋莆手里握着电报挂号,看着主席台上聚光灯下满身华彩的身影,有那么一瞬间恍神,好像现场的礼乐、欢呼、掌声都听不到了。
  “想什么呢?看得这么入神。”一双手在他面前晃了一下,笑得和蔼慈祥的老年女士问道。
  宋莆连忙扶住她,脸色略红:“就是觉得林同志太优秀了,耀眼得很。”
  站在主席台上,荣耀加身,炽热浓烈。
  灼灼如骄阳。
  好像站在那里,就天然能吸引目光。
  杨女士皮肤有些黑,晒出些褶皱和纹路,像是大地之母一样敦厚的面庞,笑吟吟道:“那你可得加油了。”并拍拍他的手背。
  宋莆急忙解释:“我就是觉得应该向她学习。”
  杨女士笑笑,把金灿灿的奖杯交给人放好,又问:“问了吗,她怎么说?我们的宜机化方案应该不会花太多时间。”
  宜机化改造,对农民和生产大队来说也是大事了,整改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自然是改了能最大程度利用机器,并且能用很多年,才是最划得来的。
  宋莆点头,从兜里取出仓促间找纸笔记录下来的纸条:“她给我了一个电报挂号,看起来还是很感兴趣的,但是可能时间不一定够,我刚刚听颁奖词,感觉她应该挺忙的。”
  林巧枝从主席台上下来。
  赵振云、黄彩霞等人也是笑着送上鲜花,脸上满是为她高兴的笑容。
  林巧枝把奖杯放下,喝了口水,又与同样获奖的各行各业的杰出代表握手,在和杨女士握手的时候,看到她风吹日晒、耕作与泥间的黝黑面庞,不由她想到儿时学过的那首《挽沈骊英女士》:“君身既学稼,所从事独贤。勤劬如老农,跋涉于泥田。”
  如果说工* 业是民族脊梁,那么农业就是民族根基。
  所以,她们是工农子弟兵啊。
  “你也喜欢这首诗?”杨春雨农民出身,说话带一点点四川口音,她笑容质朴,“我喜欢开篇的那句‘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她的麦子,我家乡那块种了很久的骊英3号麦种。”
  再说起宜机化的事项,就亲切多了。
  她们都是为了同一个理想、同一个信念——农业机械化覆盖率再高一点,咱们农民的粮食产量再高一点。
  ***
  颁奖典礼后。
  燕山石化这边的准备工作也陆续就位。
  “林工!”
  一声昂扬响亮、中气十足的招呼从远处传来,正是带着好几名徒弟向这边走来的陆八一。
  “陆工,这么快就到了?”林巧枝看向陆八一的方向,还有已经停放好的履带式起重机、绞车等施工作业设备,“方案细节都确定好了?”
  陆八一点点头:“起重机站位确定好了,也确认站位处地基稳固了,其余的也就都快了。现在燕化这边在做清理,要保障起重机半径50米内无障碍物。”
  林巧枝缓缓点头。
  抬头看了一眼不远处的火炬塔,又看向陆八一,叮嘱道:“高空风大,作业一定要注意安全,精准控制吊装,避免摆动。”
  “哈哈这林工你就不用担心了。”陆八一自信地笑几声,“超大型塔式起重机我都操作过那么多次,高空风大,应对起来小菜一碟。”
  那就是国内提升高度最高的起重机了。
  他的高空吊装经验,说自己是第二,国内没谁敢说第一。
  陆八一表情里也是泛着点兴奋,不仅仅是操作大型起重设备的挑战,也是因为又要和林巧枝合作了!
  一来是安心,再者,他那手精湛的技术给外行看,简直跟媚眼抛给瞎子看没什么区别!!越是林巧枝这样技术认识深刻的人,越能知道他的操作含量多高,多难得。
  林巧枝再次点头,然后道:“那我们确认一下吊装路径?”
  “吊装路径,这么仔细?”
  “事先准备好,减少到时候临场的决策时间。”
  “行吧,听你的。”陆八一自己是不做这么仔细的,临时发挥得多,但是要是有人要求,还是高水平同行,那也没什么不行的。
  当然了,水平低还来蛐蛐他的吊装,对他指手画脚,那肯定是不行的。
  他身后的徒弟:“……”
  师父是不是有点过于好说话了,前阵子来项目里支援的起重机手,也是想提前制定路径,顺便把塔机也规划了,师父怎么说来着?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