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这个自从许昌华、祁尤两个项目结束后,就隐隐传开的评价,经过一连数个被推平技术的传播,已经是声名远扬了。
贯穿始终的评价,肯定是比后起之秀的那些什么神挡杀神的名号传播得更为广泛。
面对林巧枝这样的战绩,倒是也没有人怀疑多想什么,在首都,什么杰出人才、优秀同志没有见过?建立新中国的那批时代伟人,都还在首都呢!
不过这样声名赫赫的工业新锐到来,还如此强势,带着一身彪炳的战绩,肯定也是不免引人侧目、以及议论一番的。
办公楼里众人从阳台往下望,看着被接待人员迎进来的林巧枝等人:
“现在的年轻人,真的是厉害了。”
“工业这个东西,隔行如隔山,我听说红旗林工是做机械工业出身的,遇到咱们化学工业,多半还是要抓瞎。”
“这30万吨的成套设备,你看那三个国家的专家都搞不定,都头疼着,外行就更不用说了,游进了不适合的浅滩,龙也游不动啊。”
“设备太精密了,吃透操作都花了两年,红旗林工,多半也就是来撑撑场面。”
“也不能这样说,人家前面那些可都是实打实的吓人,而且,要是她真给解决了,你不高兴?”
“不求多,能说两句话也是好的,或者这推土机推一推那三方的技术员,咱们太被动了。”
……
会议室。
燕山石化的副厂长林山雁快步进来,热情地同赵局和林巧枝握手,“实在是不好意思,本来是想亲自去接你们的,但实在是太忙了,我们厂长还去上面开会了,确实是抽不开身,我这也是刚刚从车间过来……”
同样是技术方面的问题,不同项目遇到的压力也是千差地别的。
像是许昌华,他算是项目的第一负责人,虽然有点安全隐患,只要能用陆八一那样的好手稳住,他也是勉强能扛住的,最后等到了好结果,还能评一句“识人善用”。
但是首都这个压力就完全不一样了,四三方案是毛主席圈阅同意,还是周总理亲自批准引进的,不仅身处首都地界,还花费了国家那么庞大一笔美元外汇,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没有出差错的余地,压力多大可想而知了。
林山雁细看着眼前的林巧枝,感觉比自己女儿都要年龄小。
她能坐到这个位置,自然是一路风雨走出来的老革命了,到如今这会儿,女儿都已经参加工作了、结婚生子了,算起来还真是林巧枝年龄更轻一些。
但林山雁肯定是不会把表情显露在脸上的,她客气又不失热情地把人引着坐下来。
主要是想听听看林巧枝的想法。
这样一辆威名赫赫的大型坦克式推土机,不知道遇到化学工业还能不能适应地形。
会议室里,参会的其他技术人员,多少也有些这样的念头,就好像买了一张彩票,既希望它能中五百万大奖,理智又觉得这不太可能,告诉自己不要抱太大期望。
林巧枝也是早有准备。
三星虽然她也不能保证效果,只是能试一试,但是也不是空口白话的胡乱试。
这么贵重的设备,要是换成她自己,别说“亿”了,几百块买的家当,她都不一定放心让别人瞎动。她都想好了,分到的房子她也是要自己来捯饬的,按照她在梦里看到的清新舒服又干净的样子来布置。
林巧枝也不想做那些场面活,简单客套两句,借着林山雁对技术的一个问题,顺手拿了根粉笔,几笔勾勒,裂解炉的大致结构就出现在众人眼前。
“化工方面的内容我不熟悉,就不献丑了,我准备从机械的角度出发,从设备的结构、材料、应力、失效模式,做一套排查检修……”
“裂缝是已知的唯一突破口,先从已经断裂的裂口,判断裂纹起源、扩展方向、断口形貌,是脆性?韧性?疲劳?蠕变?又或者是材料存在原始缺陷……”
“至于造成裂痕的根本原因,最常见的材料问题、制造问题、运行载荷问题这些,排查可以依次从……”
林巧枝用了大约半个小时的时间,陈述了一下她给这个十几亿美元引进的宝贝疙瘩,设计的一套在她体系内的坦克式暴力排查方案。
其实框架上的东西,还是简明好懂的。
但陈述这套方案,林巧枝也是夹带了不少个人想法的。
因为梦境有很多时候,都可以起反推作用,就显得这框架里的细节,听起来有点玄妙了。
就好像……先准备五金工具、再准备橡胶轮胎,紧接着¥#&%拼¥#&%焊¥#&装链条,然后自行车就做好了?
林山雁等人感觉好像听懂了又好像没听懂,脑子似乎都出现了不稳定的症状。
第117章 我觉得你们判断的方向有误
林巧枝将这些说完, 原本理应讨论起来的会议室,有点诡异的寂静。
脑子散架是什么感觉?
好像被一头名为知识的野猪狠狠撞击了一下。
然后理智和情感,都像是汽水泡泡一样在脑子里噼里啪啦地乱炸。
理智:很有道理!
理智:这也可以???
情感:她有战绩!
理智:这一样吗?
情感:她说可以就可以!
这就像是带着答案做数学题, 整个解题过程都透着奇异,区别就是, 普通学生老师一眼就能看穿, 然后冷哼一声,答案哪来的?
但是学霸就可以做得比较自然且隐蔽了,中间随手自己编几个过程,逻辑通畅,即便有跳跃性, 老师也会觉得,只是偷懒不仔细写过程。
顶尖学神就可以更任性了,选择题abcd答案一抄,问就是一眼就能看出答案, 不需要解题痕迹。老师想着压轴题都能次次解出来的满分战绩,也好理解, 甚至边改边想这就是学神吗, 老天怎么不给我长这个脑子?考老师编制也不至于这么费劲。
林巧枝现在就在学霸和顶尖学神这个中间尺度,反复横跳,大鹏展翅。
她本身有前者的能力,然后向顶尖层次碰瓷式进军。
大家脑子都有点凌乱,又有点打架,还有点不敢相信,以至于暂时丧失了对嘴巴的指挥权。
林巧枝还是很稳得住的, 端起茶杯喝茶,讲了这么久, 也有点渴了。虽然是碰瓷式进军,但碰着碰着,装得久了,她感觉自己好像也消化吸收不少,似乎真的在打通去往更高水平的路。
大白话一点,忽悠人久了,有经验了,不虚!
不愧是京城的大单位,茶也是好茶,虽然林巧枝也喝不出什么细节来,但是好喝,茶香也独特,还有点微微的回香。
过了半晌,林山雁回过神来,思索着,朝着会议桌对面使了个眼色。
对面那个明显是懂技术的高瘦中年人,咳咳两声道:“林工你这个方案,大致上还是能听懂的,就是这个……比如你想看职工们的操作手册和实际操作流程,从而推断出故障区间,”他犹豫了一下,确认,“是这个意思吧?”
他想问“真的可以?”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人家的技术体系,他看不看得懂是一方面,人家都已经做到了,就好像四渡赤水,自己做不到,总不能说人家打的胜仗是假的吧?
林巧枝也是语气谦逊,娴熟地应对道:“差不多是这个意思,但只是有一定的可能排查出来,也不一定能成功。更准确的说,我还是想通过实际的机械运转来更深刻的了解这套设备运转的底层逻辑,进而帮助抓住问题的根源。”
这也是有道理的,看着像是在关键排查项目中起到补充作用的东西,但其实林巧枝觉得突破口反而可能就藏在这些里面,不是说排查方案排查不出来,但四个国家的人已经走过一遍了,她这相当于就是二次扫雷。
人家已经扫过一遍,除非有遗漏的被她发现,基本上第二次收获的概率是远低于第一次的,甚至这片地已经被犁过四遍了。
还想要从这片地上捡一点稻穗什么的,都是很难的事,因为基本在第二遍的时候,稍微明显一点的都被捡光了。
这些其实林山雁等人心里也是清楚的,但林巧枝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虽然听起来个人风格有些明显,但却是让大家有了一些期待。
这在打仗的时候,林巧枝这就是相当于多来了一门武器,不是说旧武器报废了搞到新的,而是直接增加了缺少的炮弹炮筒,最少也是一挺重机枪。
指挥战斗的,没有不乐意看到这种增员的。
林山雁就很喜欢。
不管最后能不能成,就说火力是不是变猛了吧,获胜的概率是不是也变大了?指挥作战的方案都可以更灵活一些。
林山雁作为在场最高领导,负领导责任的那种,她道:“林工你需要设备,或者人手,尽管提出来,我们一定全力配合。至于具体检修过程,如何推进,还是得由林工你亲自来指挥。”
贯穿始终的评价,肯定是比后起之秀的那些什么神挡杀神的名号传播得更为广泛。
面对林巧枝这样的战绩,倒是也没有人怀疑多想什么,在首都,什么杰出人才、优秀同志没有见过?建立新中国的那批时代伟人,都还在首都呢!
不过这样声名赫赫的工业新锐到来,还如此强势,带着一身彪炳的战绩,肯定也是不免引人侧目、以及议论一番的。
办公楼里众人从阳台往下望,看着被接待人员迎进来的林巧枝等人:
“现在的年轻人,真的是厉害了。”
“工业这个东西,隔行如隔山,我听说红旗林工是做机械工业出身的,遇到咱们化学工业,多半还是要抓瞎。”
“这30万吨的成套设备,你看那三个国家的专家都搞不定,都头疼着,外行就更不用说了,游进了不适合的浅滩,龙也游不动啊。”
“设备太精密了,吃透操作都花了两年,红旗林工,多半也就是来撑撑场面。”
“也不能这样说,人家前面那些可都是实打实的吓人,而且,要是她真给解决了,你不高兴?”
“不求多,能说两句话也是好的,或者这推土机推一推那三方的技术员,咱们太被动了。”
……
会议室。
燕山石化的副厂长林山雁快步进来,热情地同赵局和林巧枝握手,“实在是不好意思,本来是想亲自去接你们的,但实在是太忙了,我们厂长还去上面开会了,确实是抽不开身,我这也是刚刚从车间过来……”
同样是技术方面的问题,不同项目遇到的压力也是千差地别的。
像是许昌华,他算是项目的第一负责人,虽然有点安全隐患,只要能用陆八一那样的好手稳住,他也是勉强能扛住的,最后等到了好结果,还能评一句“识人善用”。
但是首都这个压力就完全不一样了,四三方案是毛主席圈阅同意,还是周总理亲自批准引进的,不仅身处首都地界,还花费了国家那么庞大一笔美元外汇,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没有出差错的余地,压力多大可想而知了。
林山雁细看着眼前的林巧枝,感觉比自己女儿都要年龄小。
她能坐到这个位置,自然是一路风雨走出来的老革命了,到如今这会儿,女儿都已经参加工作了、结婚生子了,算起来还真是林巧枝年龄更轻一些。
但林山雁肯定是不会把表情显露在脸上的,她客气又不失热情地把人引着坐下来。
主要是想听听看林巧枝的想法。
这样一辆威名赫赫的大型坦克式推土机,不知道遇到化学工业还能不能适应地形。
会议室里,参会的其他技术人员,多少也有些这样的念头,就好像买了一张彩票,既希望它能中五百万大奖,理智又觉得这不太可能,告诉自己不要抱太大期望。
林巧枝也是早有准备。
三星虽然她也不能保证效果,只是能试一试,但是也不是空口白话的胡乱试。
这么贵重的设备,要是换成她自己,别说“亿”了,几百块买的家当,她都不一定放心让别人瞎动。她都想好了,分到的房子她也是要自己来捯饬的,按照她在梦里看到的清新舒服又干净的样子来布置。
林巧枝也不想做那些场面活,简单客套两句,借着林山雁对技术的一个问题,顺手拿了根粉笔,几笔勾勒,裂解炉的大致结构就出现在众人眼前。
“化工方面的内容我不熟悉,就不献丑了,我准备从机械的角度出发,从设备的结构、材料、应力、失效模式,做一套排查检修……”
“裂缝是已知的唯一突破口,先从已经断裂的裂口,判断裂纹起源、扩展方向、断口形貌,是脆性?韧性?疲劳?蠕变?又或者是材料存在原始缺陷……”
“至于造成裂痕的根本原因,最常见的材料问题、制造问题、运行载荷问题这些,排查可以依次从……”
林巧枝用了大约半个小时的时间,陈述了一下她给这个十几亿美元引进的宝贝疙瘩,设计的一套在她体系内的坦克式暴力排查方案。
其实框架上的东西,还是简明好懂的。
但陈述这套方案,林巧枝也是夹带了不少个人想法的。
因为梦境有很多时候,都可以起反推作用,就显得这框架里的细节,听起来有点玄妙了。
就好像……先准备五金工具、再准备橡胶轮胎,紧接着¥#&%拼¥#&%焊¥#&装链条,然后自行车就做好了?
林山雁等人感觉好像听懂了又好像没听懂,脑子似乎都出现了不稳定的症状。
第117章 我觉得你们判断的方向有误
林巧枝将这些说完, 原本理应讨论起来的会议室,有点诡异的寂静。
脑子散架是什么感觉?
好像被一头名为知识的野猪狠狠撞击了一下。
然后理智和情感,都像是汽水泡泡一样在脑子里噼里啪啦地乱炸。
理智:很有道理!
理智:这也可以???
情感:她有战绩!
理智:这一样吗?
情感:她说可以就可以!
这就像是带着答案做数学题, 整个解题过程都透着奇异,区别就是, 普通学生老师一眼就能看穿, 然后冷哼一声,答案哪来的?
但是学霸就可以做得比较自然且隐蔽了,中间随手自己编几个过程,逻辑通畅,即便有跳跃性, 老师也会觉得,只是偷懒不仔细写过程。
顶尖学神就可以更任性了,选择题abcd答案一抄,问就是一眼就能看出答案, 不需要解题痕迹。老师想着压轴题都能次次解出来的满分战绩,也好理解, 甚至边改边想这就是学神吗, 老天怎么不给我长这个脑子?考老师编制也不至于这么费劲。
林巧枝现在就在学霸和顶尖学神这个中间尺度,反复横跳,大鹏展翅。
她本身有前者的能力,然后向顶尖层次碰瓷式进军。
大家脑子都有点凌乱,又有点打架,还有点不敢相信,以至于暂时丧失了对嘴巴的指挥权。
林巧枝还是很稳得住的, 端起茶杯喝茶,讲了这么久, 也有点渴了。虽然是碰瓷式进军,但碰着碰着,装得久了,她感觉自己好像也消化吸收不少,似乎真的在打通去往更高水平的路。
大白话一点,忽悠人久了,有经验了,不虚!
不愧是京城的大单位,茶也是好茶,虽然林巧枝也喝不出什么细节来,但是好喝,茶香也独特,还有点微微的回香。
过了半晌,林山雁回过神来,思索着,朝着会议桌对面使了个眼色。
对面那个明显是懂技术的高瘦中年人,咳咳两声道:“林工你这个方案,大致上还是能听懂的,就是这个……比如你想看职工们的操作手册和实际操作流程,从而推断出故障区间,”他犹豫了一下,确认,“是这个意思吧?”
他想问“真的可以?”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人家的技术体系,他看不看得懂是一方面,人家都已经做到了,就好像四渡赤水,自己做不到,总不能说人家打的胜仗是假的吧?
林巧枝也是语气谦逊,娴熟地应对道:“差不多是这个意思,但只是有一定的可能排查出来,也不一定能成功。更准确的说,我还是想通过实际的机械运转来更深刻的了解这套设备运转的底层逻辑,进而帮助抓住问题的根源。”
这也是有道理的,看着像是在关键排查项目中起到补充作用的东西,但其实林巧枝觉得突破口反而可能就藏在这些里面,不是说排查方案排查不出来,但四个国家的人已经走过一遍了,她这相当于就是二次扫雷。
人家已经扫过一遍,除非有遗漏的被她发现,基本上第二次收获的概率是远低于第一次的,甚至这片地已经被犁过四遍了。
还想要从这片地上捡一点稻穗什么的,都是很难的事,因为基本在第二遍的时候,稍微明显一点的都被捡光了。
这些其实林山雁等人心里也是清楚的,但林巧枝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虽然听起来个人风格有些明显,但却是让大家有了一些期待。
这在打仗的时候,林巧枝这就是相当于多来了一门武器,不是说旧武器报废了搞到新的,而是直接增加了缺少的炮弹炮筒,最少也是一挺重机枪。
指挥战斗的,没有不乐意看到这种增员的。
林山雁就很喜欢。
不管最后能不能成,就说火力是不是变猛了吧,获胜的概率是不是也变大了?指挥作战的方案都可以更灵活一些。
林山雁作为在场最高领导,负领导责任的那种,她道:“林工你需要设备,或者人手,尽管提出来,我们一定全力配合。至于具体检修过程,如何推进,还是得由林工你亲自来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