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和稀泥?”
“比如,这边教训完喝酒打媳妇的男人,让他写保证书,转头又要劝女人消消气,日子总还是要过的,既不能劝分,也不可能分开。”
林巧枝沉默片刻:“没地方住?”
“是啊。”
为什么“宁拆一桩庙、不毁一桩婚”,为什么这个时代再难也劝和不劝离?跟被下了降头一样,因为所有的外人,甚至亲戚好友,都没法对拆散后的家庭负责,一时嘴快当然痛快,小孩谁来养?离了婚的女人住哪?吃什么喝什么?
你拆散的,你负责吗?
不可能的,在这个资源匮乏的年代,连九成父母都不想负责,也无力负责。
没有经历过的人,无法体会那种无处落脚的恐慌,天大地大无处容身,身上没有钱,也挣不到钱。
女人哪有那么多天生贱骨头,总挨打就是不走?如果自己有钱花,自己有房子住,周边还都是夸她勇敢的声音,谁还稀罕喝酒打老婆的臭男人。
只是现实恰恰相反,没有钱花,也找不到挣钱的工作,更没有房子住,还都是流言蜚语。
宁珍珠:“我还特意研究了一下,农村离婚后以独立户口分宅基地的事。”她是真的想做点实事,而不是图自己心里痛快。
“怎么说?”林巧枝转头看她。
宁珍珠摇摇头:“太难了。”
至少以她的力量,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她说:“咱们的耕地都是属于国家的,农村住房用地,也就是我们说的宅基地,使用权是由生产大队根据家庭人口,以‘户’为单位来分配。”
“首先要户主代表家庭申请,一般来说户主都是男性。而且要家庭人口多,住房紧张,才容易获批。比如一家四五房人都到第三代了,要分家分户这种。”
剪了短头发的宁珍珠,此刻说起政策条款来,真的有些气势在身上了,有点女干部的样子。
或许是真的认真研究过,说起来自信又有条理。
“之后是集体审批,要生产队全体社员大会讨论通过,再上报生产大队和人民公社批准。就前面生产队社员这一关,就很难过。”
有几个社员能同意女人一个人盖一间房子?那可是一间房子,此过程必定百般阻挠,或者根本走不到这一步,摆摆手就打发了,“弄这么麻烦做什么?你找个人嫁了不就有房子住了。”
别说农村了,即使是城里,各单位的房管科永远都是鸡飞狗跳的。
林巧枝眉头皱起来,又叹息:“还是咱们国家太穷了。”
资源匮乏,为了生存,所以必须要取舍,这个舍,就是舍弃的舍。
被舍弃,就是失权者的宿命。
“穷也是一方面。”宁珍珠点头,“即使是批到了宅基地,盖房子的土坯、木材、砖瓦这些,都是要自己准备的,如果请邻里帮工,总是要管饭的。”
这是一笔巨大的开销,分家盖房,多数家庭都要举全家之力才能完成。
可以“传宗接代”的男人,尚且都要父母帮扶,掏空家里存的工分和积蓄,甚至用上姐姐妹妹的彩礼,才能盖好房子。何况一个孤身离婚的女人?
举步维艰。
或许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了,从第一步起,往后每一步都无异于踩着刀尖、踩着炭火。
疼痛难忍,四周还全是奚落和讥讽,好听点的比如“让你不听我的吧?”“现在知道后悔了吧?”“你一个女人轻松一点不好吗?”……还有怜悯、打量、议论的目光,让人如何敢迈上这条路?
不用过多思考,下意识就会给出答案,还是忍一忍得好。
宁珍珠把水一口干掉,又啪的一声重重把搪瓷缸放到桌上,忿忿道:“女孩没结婚之前,作为家庭成员登记在父亲名下,出嫁后又一般随夫居住,娘家的宅基地权益和她们也没什么关系了。”
她什么也做不了!
她都不敢想,孟主任到底是怎么帮红岩姐走到这一步的。
真的做过妇女工作,才知道这有多难。
宁珍珠觉得自己隐隐窥见前路,她托着腮,有点愁:“什么时候我们国家才能富强啊。”
国家富强,妇女工作才有大亮的希望。
女性都能自己挣到钱,女性都能拥有自己的住房。
脱离了生存,才有底气谈思想。
与之相反,倘若在乱世,不管男女老幼,都人如草芥,命比纸薄。
林巧枝感受她的沮丧,拉她的手到自己大腿上:“就在不远的将来。”又拍拍她的手,鼓励道,“也不要丧气嘛,就比如宅基地这个事,你既然注意到了,还研究了这么多政策,就比很多人强了。”
很多人都只会惯性的想,再嫁就好了啊,从来都是这样啊。
“真的吗?不远的将来?”宁珍珠转头看她,眼眸期盼,不等林巧枝回答,她就自顾自的点头,“也是,主席都说工业带来巩固的国防,人民的便利,国家的富强。”
“所以,以巧枝你从工业领域来看,新中国的富强真的快了吗?”她都坐直起来,转身眼睛亮闪闪地看林巧枝。
“当然了。”林巧枝斩钉截铁。
宁珍珠就有点坐不住了,腾得站起来,沮丧之气一扫而空,在桌椅前那点小空地,来来回回的转圈,“那我得努力了。”
她手一拍,兴奋转头看林巧枝:“你说我争做人大代表怎么样?”
党组织会有全国人民代表发言啊!
她可以把宅基地这些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发现的妇女困境,向组织汇报,努力推动新法、新条例落成啊。
“你肯定行!”
“你就会哄我。”
“我怎么哄你了,我还说要国家富强呢。”
两个穿着军大衣,脸上冻得红扑扑的女孩子笑跌在一起:“哈哈哈……”
“林同志。”
“宁同志。”
手掌重重相击,清脆响亮。
她们眼眸闪亮亮的望着彼此。
——在十八岁最美好的年华。
***
如林巧枝所料,还会有人来劝她回家过年的。
只是出乎意料的是,这次是江红梅。
或许是看透了本质,感受到妇女如斗兽场内困兽相互倾轧的根本缘由,她对江红梅情绪更平静了。
既不会心酸难忍,也不会愤懑难平。
只是淡淡的,起不了恨意,也谈不上爱意,眼神平静又平淡,只是静静的听着她的话。
“好。”林巧枝答应下来。
江红梅准备的一箩筐话,错愕的留在肚子里:“你、你答应了?”你不是最不喜欢回老家过年吗?她想问,又不敢问,怕一问女儿就改变主意了。她是真的想巧枝回去的,否则她都不敢想回去她会被怎么指责围攻。
“是的,今年和你们一起回老家过年。”
江红梅一喜,把亲手织的红围巾、红手套塞给她,“天冷,你穿暖和一点,要是棉花票不够就跟妈说,女人冬天可受不得冻,要不以后生孩子要吃大苦头的。”
她小心窥了窥林巧枝的脸色,以为她终于是被焐热了心,消气了!于是脸上都敢多露出几分笑,“难怪我前几天出门听到喜鹊在叫,今年是个好年,你出息得都上人民日报了,对了,还有家栋,他谈了个对象,听说还挺好看的,皮肤白……”
林巧枝只是淡淡听着,仿佛听的不是自己家的事一样。
她不觉得林家栋找到对象了是什么值得欢喜的好事,且不说他是不是良配,找对象意味着娶媳妇,结婚,是家里的大事,而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家里大事往往要牺牲掉一些东西,通常来说……是女性。
只在分开的时候,对江红梅说:“你自己多保重。”
江红梅毫无察觉,还欢天喜地的回家,告诉林父这个消息,“巧枝答应了,答应跟我们一起回老家过年了!”
林父一个激动,差点从椅子上摔了个屁墩。
但是心里那股兴奋劲儿过去了,就感觉有点难堪了。
他去好言好语请那么多次,到最后都几乎是恳求了,都是一口拒绝。
江红梅一去就答应?
他实在搞不懂,真的就想不明白了,巧枝到底是怎么想的?
从小打她骂她的不记仇,记他这个什么也没做,还对她不错的爸爸的仇?
怎么记仇这种事上,也和别人脑子想的不一样?
江红梅听了就不乐意了:“谁打她骂她了,那还不是为了她好,孩子大了自然就懂事了,我可是一直盼着她念书好,找个好工作,以后日子轻松。”
“得了吧,谁还不知道谁?”林父实在气闷又想不通,锯嘴葫芦都能讲个不停,“说是盼着她念书好,人家孩子在念书写功课,你一个劲地喊她,什么巧枝给妈妈拿个抹布,什么巧枝去楼下打盆水,你就看不惯她闲着坐那写作业。”
什么盼着闺女好?回老家问问,全村谁家父母不盼着儿女出息,以后去城里当工人?谁家不梦着孩子有朝一日出人头地?
“比如,这边教训完喝酒打媳妇的男人,让他写保证书,转头又要劝女人消消气,日子总还是要过的,既不能劝分,也不可能分开。”
林巧枝沉默片刻:“没地方住?”
“是啊。”
为什么“宁拆一桩庙、不毁一桩婚”,为什么这个时代再难也劝和不劝离?跟被下了降头一样,因为所有的外人,甚至亲戚好友,都没法对拆散后的家庭负责,一时嘴快当然痛快,小孩谁来养?离了婚的女人住哪?吃什么喝什么?
你拆散的,你负责吗?
不可能的,在这个资源匮乏的年代,连九成父母都不想负责,也无力负责。
没有经历过的人,无法体会那种无处落脚的恐慌,天大地大无处容身,身上没有钱,也挣不到钱。
女人哪有那么多天生贱骨头,总挨打就是不走?如果自己有钱花,自己有房子住,周边还都是夸她勇敢的声音,谁还稀罕喝酒打老婆的臭男人。
只是现实恰恰相反,没有钱花,也找不到挣钱的工作,更没有房子住,还都是流言蜚语。
宁珍珠:“我还特意研究了一下,农村离婚后以独立户口分宅基地的事。”她是真的想做点实事,而不是图自己心里痛快。
“怎么说?”林巧枝转头看她。
宁珍珠摇摇头:“太难了。”
至少以她的力量,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她说:“咱们的耕地都是属于国家的,农村住房用地,也就是我们说的宅基地,使用权是由生产大队根据家庭人口,以‘户’为单位来分配。”
“首先要户主代表家庭申请,一般来说户主都是男性。而且要家庭人口多,住房紧张,才容易获批。比如一家四五房人都到第三代了,要分家分户这种。”
剪了短头发的宁珍珠,此刻说起政策条款来,真的有些气势在身上了,有点女干部的样子。
或许是真的认真研究过,说起来自信又有条理。
“之后是集体审批,要生产队全体社员大会讨论通过,再上报生产大队和人民公社批准。就前面生产队社员这一关,就很难过。”
有几个社员能同意女人一个人盖一间房子?那可是一间房子,此过程必定百般阻挠,或者根本走不到这一步,摆摆手就打发了,“弄这么麻烦做什么?你找个人嫁了不就有房子住了。”
别说农村了,即使是城里,各单位的房管科永远都是鸡飞狗跳的。
林巧枝眉头皱起来,又叹息:“还是咱们国家太穷了。”
资源匮乏,为了生存,所以必须要取舍,这个舍,就是舍弃的舍。
被舍弃,就是失权者的宿命。
“穷也是一方面。”宁珍珠点头,“即使是批到了宅基地,盖房子的土坯、木材、砖瓦这些,都是要自己准备的,如果请邻里帮工,总是要管饭的。”
这是一笔巨大的开销,分家盖房,多数家庭都要举全家之力才能完成。
可以“传宗接代”的男人,尚且都要父母帮扶,掏空家里存的工分和积蓄,甚至用上姐姐妹妹的彩礼,才能盖好房子。何况一个孤身离婚的女人?
举步维艰。
或许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了,从第一步起,往后每一步都无异于踩着刀尖、踩着炭火。
疼痛难忍,四周还全是奚落和讥讽,好听点的比如“让你不听我的吧?”“现在知道后悔了吧?”“你一个女人轻松一点不好吗?”……还有怜悯、打量、议论的目光,让人如何敢迈上这条路?
不用过多思考,下意识就会给出答案,还是忍一忍得好。
宁珍珠把水一口干掉,又啪的一声重重把搪瓷缸放到桌上,忿忿道:“女孩没结婚之前,作为家庭成员登记在父亲名下,出嫁后又一般随夫居住,娘家的宅基地权益和她们也没什么关系了。”
她什么也做不了!
她都不敢想,孟主任到底是怎么帮红岩姐走到这一步的。
真的做过妇女工作,才知道这有多难。
宁珍珠觉得自己隐隐窥见前路,她托着腮,有点愁:“什么时候我们国家才能富强啊。”
国家富强,妇女工作才有大亮的希望。
女性都能自己挣到钱,女性都能拥有自己的住房。
脱离了生存,才有底气谈思想。
与之相反,倘若在乱世,不管男女老幼,都人如草芥,命比纸薄。
林巧枝感受她的沮丧,拉她的手到自己大腿上:“就在不远的将来。”又拍拍她的手,鼓励道,“也不要丧气嘛,就比如宅基地这个事,你既然注意到了,还研究了这么多政策,就比很多人强了。”
很多人都只会惯性的想,再嫁就好了啊,从来都是这样啊。
“真的吗?不远的将来?”宁珍珠转头看她,眼眸期盼,不等林巧枝回答,她就自顾自的点头,“也是,主席都说工业带来巩固的国防,人民的便利,国家的富强。”
“所以,以巧枝你从工业领域来看,新中国的富强真的快了吗?”她都坐直起来,转身眼睛亮闪闪地看林巧枝。
“当然了。”林巧枝斩钉截铁。
宁珍珠就有点坐不住了,腾得站起来,沮丧之气一扫而空,在桌椅前那点小空地,来来回回的转圈,“那我得努力了。”
她手一拍,兴奋转头看林巧枝:“你说我争做人大代表怎么样?”
党组织会有全国人民代表发言啊!
她可以把宅基地这些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发现的妇女困境,向组织汇报,努力推动新法、新条例落成啊。
“你肯定行!”
“你就会哄我。”
“我怎么哄你了,我还说要国家富强呢。”
两个穿着军大衣,脸上冻得红扑扑的女孩子笑跌在一起:“哈哈哈……”
“林同志。”
“宁同志。”
手掌重重相击,清脆响亮。
她们眼眸闪亮亮的望着彼此。
——在十八岁最美好的年华。
***
如林巧枝所料,还会有人来劝她回家过年的。
只是出乎意料的是,这次是江红梅。
或许是看透了本质,感受到妇女如斗兽场内困兽相互倾轧的根本缘由,她对江红梅情绪更平静了。
既不会心酸难忍,也不会愤懑难平。
只是淡淡的,起不了恨意,也谈不上爱意,眼神平静又平淡,只是静静的听着她的话。
“好。”林巧枝答应下来。
江红梅准备的一箩筐话,错愕的留在肚子里:“你、你答应了?”你不是最不喜欢回老家过年吗?她想问,又不敢问,怕一问女儿就改变主意了。她是真的想巧枝回去的,否则她都不敢想回去她会被怎么指责围攻。
“是的,今年和你们一起回老家过年。”
江红梅一喜,把亲手织的红围巾、红手套塞给她,“天冷,你穿暖和一点,要是棉花票不够就跟妈说,女人冬天可受不得冻,要不以后生孩子要吃大苦头的。”
她小心窥了窥林巧枝的脸色,以为她终于是被焐热了心,消气了!于是脸上都敢多露出几分笑,“难怪我前几天出门听到喜鹊在叫,今年是个好年,你出息得都上人民日报了,对了,还有家栋,他谈了个对象,听说还挺好看的,皮肤白……”
林巧枝只是淡淡听着,仿佛听的不是自己家的事一样。
她不觉得林家栋找到对象了是什么值得欢喜的好事,且不说他是不是良配,找对象意味着娶媳妇,结婚,是家里的大事,而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家里大事往往要牺牲掉一些东西,通常来说……是女性。
只在分开的时候,对江红梅说:“你自己多保重。”
江红梅毫无察觉,还欢天喜地的回家,告诉林父这个消息,“巧枝答应了,答应跟我们一起回老家过年了!”
林父一个激动,差点从椅子上摔了个屁墩。
但是心里那股兴奋劲儿过去了,就感觉有点难堪了。
他去好言好语请那么多次,到最后都几乎是恳求了,都是一口拒绝。
江红梅一去就答应?
他实在搞不懂,真的就想不明白了,巧枝到底是怎么想的?
从小打她骂她的不记仇,记他这个什么也没做,还对她不错的爸爸的仇?
怎么记仇这种事上,也和别人脑子想的不一样?
江红梅听了就不乐意了:“谁打她骂她了,那还不是为了她好,孩子大了自然就懂事了,我可是一直盼着她念书好,找个好工作,以后日子轻松。”
“得了吧,谁还不知道谁?”林父实在气闷又想不通,锯嘴葫芦都能讲个不停,“说是盼着她念书好,人家孩子在念书写功课,你一个劲地喊她,什么巧枝给妈妈拿个抹布,什么巧枝去楼下打盆水,你就看不惯她闲着坐那写作业。”
什么盼着闺女好?回老家问问,全村谁家父母不盼着儿女出息,以后去城里当工人?谁家不梦着孩子有朝一日出人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