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也是,有林巧枝这样的技术员,换成是我,我也要做大做强,要是这都不敢想,白瞎了林巧枝这样奋勇争先的同志了。”
  “没想到女同志也能这么擅长搞机械,做拖拉机,她还这么年轻。”
  “啊,林巧枝同志还不到二十?”
  “你们看这照片,明显很年轻啊,女同志英姿勃发,战绩彪炳啊!”
  “要是各行业各都能有林巧枝这样的同志就好了。”
  ……
  林家老家,水湾村。
  水湾村没有广播站,大队公社那边的广播站,声音也传不了那么远。
  但大队公社那边的人听到这个广播后,都感觉胸腔里的激动直往脑子上冲。
  林村长也是不顾上别的,深一脚浅一脚的忙赶回了村子。
  回村第一件事就是赶紧安排人驾牛车去县城买报纸,他心里跟有千万只蚂蚁爬似的,真的等不到邮递员给他们大队稍报纸了!
  他又马不停蹄地把给过年预备的鞭炮抱了出来,站在村里平时开大会的晒谷场,先是拿着铜锣重重敲了几声,又激动得马上把最大的一串鞭炮给点上了。
  这是一卷非常大且响亮的鞭炮,一直到村里各个人家都陆陆续续地赶过来,鞭炮都还在不停的啪啪啪啪地震天响。
  这样大的动静,又让更多的村民都汇聚过来。就连裹着棉袄和罩衣围坐在堂屋火塘四周,一边烧柴和秸秆烤火驱寒,一边闲聊的老人,也都忍不住好奇,纷纷围过来看热闹。
  第95章 求爷爷告奶奶也要请林巧枝回来过年
  “村长遇到什么事这么高兴?”
  “今年公粮也交了, 冬天农闲的劳动也做完了,总不能是咱们村里明年不用派人出工去修江堤?”
  林村长见村里人都汇聚了过来,忙从一旁拿起大喇叭:“都看看谁没来, 没来的相互叫一叫,各家当家的都要到啊。”
  看到围过来的族里年轻小辈, 都跑过来好奇看热闹, 又招呼他们去喊人,一定要把林爷爷喊来。
  周围人听到这个动静,忙议论纷纷,去喊林家媳妇:“兰姐,你知道怎么回事不?村长都放鞭炮了, 这得是多大的事啊,肯定是巧枝吧!你们家有没有先听到什么消息?给我们透露透露呗!”
  可给孙兰喜的不行,今年她家大安要说亲事,娶媳妇了, 要是多个出息的亲戚说媒硬气啊,她笑盈盈地:“我哪里知道这些, 还是得问我公婆。”
  寒冬腊月的, 林爷爷和林奶奶骨头里凉,不想下炕,本是不想去凑这个热闹的,听到村长专门喊,年前一直有点没劲儿且发愁的老两口,猛地掀开被褥从炕上往下穿鞋,急急忙忙地差点打翻了桌上装炒瓜子的小竹筲箕。
  边弯腰穿鞋, 边往身上披上件厚棉袄,又赶紧往外跑, 边跑边问:“怎么了?是不是巧枝跟着她爸妈回村了?他们怎么这个点回来了,几个人回来的?怎么不直接回家?这路都是雪和冰,又滑又不好走,你说说,老二从小就没他哥哥弟弟贴心。”
  他无意识的数落着林爸,却仍下意识的相信,值得村长这么兴师动众的,只可能是林巧枝回村了。
  但等看到他们来了,林村长大笑着举着铁皮喇叭冲他们道:“林巧枝上人民日报了,人民日报!报纸上说了主席号召全国人民向林巧枝同志学习!!”
  可惜鞭炮声噼里啪啦的炸完最后一点,林家老两口本就有些耳背,上了年纪,没听清楚,只能更大声问:“巧枝怎么了?她回来啦?”
  “我就知道是巧枝回来了,不是她,哪里会这么兴师动众?”
  可现场也有不耳背的村人,他们清清楚楚听到了村长的话,刚刚还嘻嘻哈哈看热闹的表情,瞬间就消失了。
  尽管动作还是双手揣着,手相互放在袖口取暖的老农式揣手,但表情却是震撼呆滞的,仿佛看到了高五米的稻穗一样不敢置信。
  谁也没时间跟林爷爷林奶奶两老计较,什么林巧枝回没回来的事。他们刚刚听到了什么?什么人民日报,什么向林巧枝同志学习,谁、谁说的?
  都纷纷不敢置信地张口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村里的年轻人,尤其是和林巧枝林家栋同龄的这一批,听着这边热闹,跑得是最积极的,年轻好奇心重,尤其是没结婚还属孩子心性的那一拨。
  小孩子不爱听大人讲话,但是喜欢凑热闹,也都跑到这边来捡鞭炮,再就是家家户户顶事的人,听到了村长召集,肯定都是要来的,再就是喜欢热闹听喜事的老人们。
  这是村里平时开大会的地方,虽然也算宽敞,可一下子挤了这么多老老小小,竟一时也显得促狭拥挤起来。
  林大勇的心情兴奋到了极点,也亢奋到了极点,太阳穴往外一鼓一鼓,几乎要晕厥过去:“去年巧枝不是没回来吗?她是去做拖拉机去了!她做出的拖拉机,中央广播都说是‘世界一流’呢,还是能在丘陵上用的那种,就那种斜斜的山坡,别的国家都做不了,就我们做出来了!”
  “然后被人民日报登报表扬了……就跟学雷锋,工业学大庆油田一样!!”
  林村长这么一说,大家都懂了。
  向雷锋同志学习,工业学大庆,这他们谁不知道?新中国有谁会不知道?
  明白了,才更震撼。
  围观的所有人安静片刻,又哗然一片。
  “这不是开玩笑吧?这怎么可能!”
  “巧枝怎么这么厉害了?”
  “是啊,前两年回来的时候,也没看出来,她还能做这么厉害的拖拉机,美国都做不出来?!”
  “不是,那岂不是主席都知道巧枝了!”
  ……
  其实连亲自向大家宣布这个消息的林村长,即使是自己亲耳听到的广播,都有些难以置信,仍都不太敢相信这个这个事情。
  主席啊!
  这个时候,谁家没有一本思想手册?谁家里不贴一张主席像?那是解放新中国的伟大领袖啊。
  他们看着一点点长大的女娃,居然出* 息到造出世界一流的机械,然后被点名表扬了!!
  ——不可能!这根本不可能!所有人心中如山一样的崇敬如此告诉自己,在脑海里尖啸,狂跳,抨击着眼前如此大胆夸张的消息。
  林村长压住猛烈跳动的心脏,继续兴奋地大声说:“不止这样,你们知道我从哪里听到的消息吗?咱们大队公社转播的中央广播电台的广播,就在今天!全国人民怕是都要知道巧枝的名字了!”
  “嘶——”
  四周响起此起彼伏的抽气声。
  尤其是族里老人脸上肌肉颤抖,表情几乎无法形容:“这……这……”
  村里人就算是对工业再没有概念,但被全国人民知晓,被人民日报点名表扬,被号召要向她学习,这其中分量,他们也是知道的。
  “巧枝今年过年,肯定要回来得吧?”忽然有人轻声道。
  “肯定啊,去年都没回来!”
  “去年开祠堂没开成,现在想想,肯定是天意,要不今年这事不就要叨扰两回祖宗了吗?”
  “也是,也是。咱们今年可真得开了,这么光荣的事,咱们林家出了这么个响当当的大人物,肯定是要记在族谱上才行啊!是吧,族长?”
  原本去年的时候,族里是很不高兴的,还有暗暗嘀咕,“就这么一次机会,让她给错过了,以后指定要后悔。”
  但现在这些都烟消云散、不见踪影,人人提起林巧枝去年没回来,都是好话,是她去忙工作,是她出息能耐,是老天爷的安排。
  总而言之,没回来,真是对了!
  但无论多少好话,夸她没回来是好事,时间转到今年,所有人都仍旧是希望林巧枝能回来过年。
  连林村长都说:“巧枝今年也忙完工作了,是该回来了对吧?今年开祠堂,咱们备上一头肥猪祭祖好不好,搞得稍微隆重一点,巧枝这真的是光耀门楣的大喜事啊!”又看向林爷爷林奶奶,脸上温和带笑、目光灼然,“您说是吧?”
  “是啊是啊,十里八乡都看着呢!”
  “咱们真得感谢巧枝,自从那些报道她的报纸一阵阵的,十里八乡知道了,我们村去领柴油,去大队排队用拖拉机,都是先紧着我们的,对了,还有队部的电线,断了也是很快就来修……”
  “就是,还有去交公粮!那粮站的工作人员,也不像是之前,过磅时候挑挑拣拣的,要送鸡塞烟才好说话些。”
  ……
  水湾村真的出了个人物啊。
  隔三差五上报纸,当标兵,见领导,做大家伙,站在主席台上给那么多人讲课……
  有这么一号人在。
  谁又敢小瞧了水湾村?
  即使林巧枝什么都没有做,只是沾上那么一点点名声,就让村子过得这么好,这么事事体面顺心。
  如果能亲热走动起来呢?
  周围人的目光,也都逐渐落在林爷爷他们身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