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是这个奖章,还是让很多人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
  “江城红旗厂钳工班组高级技术工人林巧枝同志,工作以来表现突出,功绩卓越,积极攻克技术难题……”
  温东鸣没有太在意大礼堂内许多震撼,碍于保密条例,他们当日参会的人当然不会随意传播,他手持文件宣读道:“现经组织考察决定、江城党委批准,依据《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相关规定,批准林巧枝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
  宣读完之后,他正声道:“奏国歌,迎党徽。”
  寂静的大礼堂内,传出国歌庄严神圣的旋律。
  四名老党员面容郑重,风仪严峻,端着红布木盘,来到四人面前。
  孟主任作为林巧枝的第一介绍人,此刻就站在她的对面,眼神欣慰又骄傲,从木盘内拿起党徽,亲手给林巧枝戴上。
  党徽挂在左心口,整体呈金黄色,核心样式是由代表农民的镰刀和象征着工人阶级的锤头交汇而成的图案。
  鲜红的底色,似是民族复兴的信念在燃烧。
  感受到胸口的党徽,林巧枝感觉呼吸有些加重,血液都跟着热起来。
  没法不激动。
  那些革命先烈流的血、那些纯粹的红色信仰都在新中国的红旗上猎猎作响,而她,正式成为其中的一员了。
  饶是林巧枝已经有了许多荣光,经历过许多大事,此刻也不免情绪跌宕。
  林巧枝等几位一批入党的同志,神色郑重,举起右拳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林巧枝同志,恭喜你成为党员,以后好好干。”宣誓结束,孟知书面露微笑,看着眼前的林巧枝,送上祝福。
  “谢谢孟主任。”林巧枝也扬起笑容。
  两代女性笑望着对方,眼神交汇。
  交汇着思想和荣光。
  温东鸣也朝几位党员送上简短的祝福,然后转头对所有人道:“同志们,主席曾在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说,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
  “这是自1840年的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历史,清楚地教会我们的道理。”
  “要建设一个人民当家作主,富强幸福的工业化强国,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初心,更是我们这一代人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他屹立于众人面前,目光逐一扫过在场众人的面庞:“马上,我们要迎来新的挑战,作为工业战线的同志,这意味着一片全新的没有硝烟的战场,我们胸前的党徽既是荣誉,也是组织和人民的信任,更是担当,我们有没有信心向世界打响打好这一仗?”
  “有——!”
  大礼堂回应之声如雷滚滚,众人克制着汹涌的情绪,响亮大声道。
  亢奋、自豪、激动、喜悦、斗志昂扬等各种情绪,也随着声音在大礼堂内回荡。
  温东鸣满意地点点头,又简单介绍了一下明年的工作重点和展望。
  仪式到这里就差不多结束了。
  林巧枝从主席台走下来,胸前已然是佩戴了三枚徽章,这让情绪仍微微亢奋的众人,心中都有些惊叹,又不免有些好奇。
  只可惜好奇也打听不到,只能心里暗暗揣度猜测。尽管在场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缘由,但所有人都明白林巧枝胸前这荣光熠熠的徽章,意味着什么。
  这场仪式中,红旗厂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在大礼堂的一角,有几名微微面生的外地记者。
  拍摄了林巧枝于主席台上昂首走下,血气方盛、英姿勃发的照片后,又在散会后单独找到了她,对她进行了专门的采访。
  是人民日报的专访。
  几天后。
  在全国发行的《人民日报》最醒目的头版上,刊登了一则最新报道。
  【向林巧枝同志学习】
  第94章 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
  江城的冬天白茫茫地一片, 今年的雪很厚,松软得能踩出一脚脚沙沙声,宽阔的长江依旧滚滚流淌, 寒冬与刺骨的风也没能冻住这条威武霸气的母亲河。
  路上的行人都少了许多。
  零零星星踏雪而行的人,无不裹得厚实, 脸上细小的汗毛都被冻出细细白霜, 呼吸间,呼出一团团白雾。
  林巧枝也裹得厚实,把人缩在军大衣和围巾里,只露出一双眼睛,走在铲雪铲出的干净小路上, 前去开会。
  她脸冻得有点红,黑眸亮晶晶的的,透着笑,“眉开眼笑”或许描述的就是这样的表情。
  不仅是她, 周围路过的红旗厂人,都是如此眉开眼笑, 两颊发红, 喜气跃然面上。
  “林工。”
  “林工去办公楼开会啊?”
  林巧枝掖了掖军大衣,一一点头,她笑着的时候,看起来倒是显出几分少年气。
  办公楼里的会议室里,许多红旗厂的老一辈人都早早到达。
  温东鸣看着眼前摆着的人民日报,看着报道上的内容,眼眶忽地泛红。
  他们工业起步太晚了, 又在漫长的战火中被打得家底都不剩了。拖拉机行业从建国初就开始做了,农业机械化也是早早就定下的方向和目标, 可国家太穷了,太苦了,他们发展得太难了,每一步都走得格外艰难。
  温东鸣和长拖的龚厂长也曾经讨论过,要不要向苏联或者西方购买他们的农机技术?这样可以直接帮助到国家的农业发展,更能高效率的推进新中国农业机械化的进程,让农民早早都有农机可用,还好用。
  但那时候,新中国已经背负了太多太多债务压力,自然灾害和苏联专家撤走的双重困难一起压下来,国家只能靠出口猪肉、鸡蛋、苹果等农副产品,以及矿产资源来还债,像是河南的肉联厂,每天要宰杀 5000 多头猪运往苏联,贵州汞矿连续五年生产的水银几乎全部用于抵债……全国人民都在勒紧裤腰带还外债。
  他们怎么好意思张口,又怎么有脸面去让组织和人民再背债去购置技术。
  而且中苏关系恶化,别的工业强国大都参与了巴统协议,谁又愿意将技术卖给他们?
  那些从零到一,从无到有的路有多难走,路上遭遇的围困、白眼和挫折,这会儿都化作眼眶的酸涩和胸腔内的汹涌。
  完全抑制不住。
  微微侧过头,温东鸣用袖口擦了擦眼角。
  桌上的报纸。
  赫然主标题是:【向林巧枝同志学习】
  副标题是:【红旗精神闪亮亮,我国自主研发全丘陵地形拖拉机超世界一流水平】
  齐邵宁也手握着一份报纸站在窗边,激动地胸膛起伏做着深呼吸,她看着窗外红旗厂职工面色红润、喜跃面上,看着裹成球的孩子们追逐打闹,心里想说得话实在太多,又觉得不能表达十之一二。
  目光从窗外挪回来,突然看到温东鸣情难自禁的样子,笑了两下,走过去把报纸往桌上放,拉开椅子,玩笑道:“才刚刚迈出关键的一步,现在就哭,可有点早了。”
  “谁说我哭?我这是眼睛进沙了。”温东鸣忙抹一把脸,又朝着众人露出镇定稳重的表情。
  可能因为情难自禁,佯作镇定的表情看着有点奇怪,透出欲盖弥彰的味道。
  “哈哈哈哈……”
  这一番对话,打破了会议室里眼眶发酸发热的气氛。
  是啊,接下来也是硬仗呢。
  流水线怎么打造,如何保证生产质量,怎么能防止技术泄密……带着全新的技术闯入世界阵地厮杀,他们也是头一次,没有经验。
  可以预见,绝不会那么顺利美好。
  尽管现在那还是一片无人区。
  可一旦有人率先闯入无人区,周围的豺狼虎豹必定都会一拥而上,毫不留情的将闯入者的血肉撕咬啃噬殆尽,连骨头渣都嚼碎了吞下。
  即便如此,他们依旧斗志昂扬,满怀期待,胸膛里的心胡乱撞击着。
  这场没有硝烟的仗一定要胜利!一定要是大胜!
  他们太需要这一场酣畅淋漓、振奋人心的大胜了,国家和人民在茫茫黑夜里奋力前行,都太需要一束光了——我们能突破西方封锁,我们也能领先,我们付出努力终会得到成功和胜利!
  林巧枝推门而入,推开的门缝涌进来一股寒风。
  吹得人一激灵,脖子都直往衣服里缩。
  尽管身体是冷的,但心却是火热的,温东鸣高兴地迎过来关心她。
  “外面挺冷的,来炉子这儿烤烤火。”
  “路上没打滑吧?”
  “来喝点热水暖一暖身子,食堂今天中午炖藕汤,那藕我一看就知道是洪湖的野藕,炖出来肯定香、甜、粉、糯,吸满了肉味,喝一碗就浑身舒坦又暖和。”
  林巧枝手里抱着大茶缸子,感受到暖意一点点透过手心传递到身体,笑道: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