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林巧枝依次道:
  “这个水下设备,或许可以考虑一下超精密加工设备,提升螺旋桨和发动机的加工精度,应该能有效降低噪声。”
  “这个修复应该很难了,如果是我,我可能会考虑重新构建一个液压系统,代替原来电动模块损坏的部分。”
  ……
  “这个我个人也有一点想法,不过因为还有细节不确定,所以暂时不好说……”林巧枝有的能简单说两句,有的皱眉看完放到一边。
  有想法的,她都尽量给出一个自己的思考方向。
  最后她把放到一边的资料拢了拢,道:“这些我还要再仔细看看,最快明天,最晚一周给你们答复。”
  众人都不知道为什么松了口气,又面面相觑,只觉得眼前这一幕有点虚幻。
  “林工……我记得之前你好像也没有这么……”赵振云看着林巧枝,她是看过林巧枝的档案的,也见过她面对拖拉机时的自信,但好像不是这样高步阔视、举重若轻的样子?
  事实上,林巧枝的变化是潜移默化的,只是旁人不可能时时刻刻关注她,冷不丁一看,就显得有点突出了。
  她亲手“复刻”了一台跨越时代技术的拖拉机,学习先进思维,又用先进思维成功做出自己的东西,这其中的技术成长,思维进步是巨大的。
  而技术这种东西,一旦迈入了某个门槛,就截然不同了。
  像是林巧枝,在梦里接触过的很多工业品,都不像是从前一样梦醒就会逐渐淡忘了,她对很多技术,都有自己的理解,思考过后,或多或少都能内化一部分成为自己的东西。
  像是一块海绵被扔到大海里。
  从前只有巴掌大一块,再卖力也只能吸那么多水。
  而现在这块海绵越来越大,让人为之侧目。
  “赶紧把资料送去林工办公室,呆着看什么?”某个项目的带队领导招呼,“怎么一点不机灵呢?”
  立马有人表情无奈地跑来抱资料了。
  能被带出来,他们能是不机灵的人吗?真的就是今天冲击有点大了。
  林工这是长了一双技术鹰眼吧。
  赵振云忍不住坐到林巧枝旁边,温声问:“最近就听说你在拖拉机一路上高歌猛进了,没想到你在技术上还有这么大的精进,你这都是怎么学通的?”
  这会议室里甭管是不是搞技术的,耳朵瞬间竖起来,都屏气在听,谁都想知道,林巧枝怎么能在这么年轻的年龄,把技术思维提高到这样一个匪夷所思的地步。
  林巧枝一下倒是被问住了。
  她不想贪功,把梦境带来的助力算成自己的聪明才智,于是道:“一部分是自己的努力吧,但今天这些的话,更多还是老天厚爱。”
  老天厚爱?
  赵振云琢磨起来:“天赋吗?”
  林巧枝缓缓摇摇头:“也不能说完全算是。我在这方面学得快,确实是比别人更占优势的,其实说起来也有点天上掉馅饼的感觉。”
  赵振云思索片刻,恍然道:“底层框架理解得透彻,所以一通百通?”
  “嗯……那倒是也没有。”林巧枝有点词穷了,是有点解释不清楚的感觉了,她也不想越抹越黑,只能迟疑着道:“就是我的方法,还是和别人不太一样,不太具有复刻性。”
  “我明白。”赵振云理解地点点头,又略有遗憾,“很多数学天才的学习方法,普通人也都是学不来的,能理解。”
  周围竖起耳朵的人,也都心领神会的点点头,表情有些遗憾,又有些释然。
  第93章 在《人民日报》最醒目的头版上
  明白、理解……?
  这是明白了什么?林巧枝看看这一桌人的表情。
  她叹了口气, 只能转而道:“我再抽时间仔细看看,再给各位答复。”
  “今天下午还有测试任务。”她看了看会议室里的座钟,“时间也快到了, 我就先去忙了。”
  她从椅子上起身。
  一屋子人也纷纷起身,随着她的动作一起往外移动:
  “那麻烦林工多费费心。”
  “我马上联系家里边, 拍摄几张林工你提出的细节照片送过来。”
  ……
  林巧枝离开之后。
  这间会议室里短暂安静了一会儿,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然后才真的是炸开了锅。
  “谢书记,她真的能修咱们的塔机问题?”
  “东西都没见着呢。”
  “你没听陆厂长说,林工在去112厂之前,也没有拆卸式的、深入接触过步进梁式加热炉?”
  “怎么做到的?”
  “是啊, 我们水下需要静音的潜伏的设备,她一下就准确说出了噪声频率,还直接提出超精密加工。”
  “总不能是猜的?”
  “你猜一个试试?”
  好几个人,尤其是年轻人, 都在交头接耳的议论中,激动地提高了音量。
  亲眼见过步进梁式加热炉成果的谢书记, 更是笃定感慨道:“赵局说的对, 林工肯定还是琢磨出什么东西来了。”
  其他人脑海中也浮现出林巧枝的战绩,不由点头:“有道理。”
  “真的太敢想、敢学了。”
  有人笑一声:“基础好、技术强,当然也就敢想了,要不为什么人家能八个月学完别人三年都学不完的课程,还学得好。”
  等这一阵情绪抒发出去了,会议室里才重新回归平静。
  沉默半晌,“你们说……林巧枝真的都略懂一二?”
  有技术员提出:“我听着, 觉得不像是无的放矢。”技术这个东西,是容不下外行人瞎哔哔的, 强行想表现,只会徒增笑话。
  所谓“行家一开口,就知有没有”,说的就是这么个理。
  也有带队的领导,很会看人,不过这会儿说起来也有点不太有底气的样子,“我怎么觉着,林工说回去看看,再给我们答复,也是有些信心的?”
  “……”
  话是这么说,但总不能真的把这一桌子人的问题都解决了?
  越交流、越感受到林巧枝的那股底气,就越觉得不可思议。
  于是纷纷望向赵振云——赵局,你刚刚可还给我们打预防针呢。
  赵振云:“……”
  她内心也是有些冲突的,一方面盼着林巧枝真是“神州大地,人杰地灵”的出挑代表,一方面理智又拉扯着她,迎着一圈目光,她咳了一声,表情努力淡然道:“我只能说,林巧枝同志性格沉稳质朴,这是公认的。”
  至少档案上,红旗厂两位老党员的入党推荐词,还有各方面的实战结果来看,确实如此。
  众人感觉脑门要长草了,痒得想挠。
  沉稳质朴?
  谁说的?
  说的谁?
  难道是说刚刚在会议室里的林工吗?
  ***
  王柏强和林巧枝一起走出来,一同往测试场地的方向走去。
  王柏强想了又想,又看了林巧枝几次,都有些记不清当初那个矮矮倔倔盯着自己看的小丫头了,明明还没有过去几年,却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你真的都有信心?”
  林巧枝点点头:“您看其实很多都是相通的,比如天车和塔机都是起重设备,金属结构、工作机构这些和天车原理上都是类似的。再比如隧道掘进机的液压泵,其实和我们拖拉机的液压泵也是一个原理,都是驱动机械的液压油,就好像人的心脏一样,将血液送到各个部位……”
  工业既然环环相扣,就注定了会有共通之处。
  当然了,林巧枝也不会否认,其中最重要的一环,还是梦境里的实操和拆卸学习。
  听着还真像那么回事,很有道理的样子。
  但王柏强却怎么听怎么都觉得像是在扯淡,这样真能行?
  但看着林巧枝……行吧,不管听起来像不像扯淡,做到了,那就是真理。
  这或许是强技术行业的一种普遍现象。
  理论再强,逻辑再深,说得再有道理,都抵不过实战上的成功。
  就好像打仗,不管一个人谈论兵法显得多歪理,只要他能一直打胜仗,他就是兵法本法;又或者像医生,就算他完全不按照操作指南来手术,但次次都能手术成功,病人康复好,他就是新术式本式。
  林巧枝继续主持测试。
  在外围围观的记者倒是逐渐减少。
  毕竟半天一天还好,再稀罕的东西,记者也不可能一直热情高涨的守着。
  但是各地丘陵来的基层干部,却是真的舍不得走。
  就每天搬个小马扎,坐在围线外,津津有味地看小黄牛……小拖拉机吭哧哼哧地在测试路段里跑来跑去。
  时不时还像是看自家牛圈里的小牛犊一样,点评两句:
  “看着就有劲儿,犁地肯定是把好手。”
  “一看就不重,下田应该也不会压陷,把田都压坏喽。”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