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等记者们再找霍厂长。
  林巧枝就给拖拉机后面挂上了负重,负重不轻,看起来体型比拖拉机本身都大。
  小马拉大车的感觉。
  拖拉机又一次, 在轰隆隆的声响中,拖着比自己身体还大的挂载, 奔向了坡顶。
  远一点看去,简直像是卖力拉雪橇的小狗。
  却依旧稳稳地驶向高坡,通过一条条逐渐加长加陡的测试路段。
  对懂行的人来说,这简直是一场华丽地炫技。
  动力系统要做得多么牛,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跨越时代的技术,本身就是一场震撼地炫技。
  跨过的那几十年空白,就是震撼本身。
  从零到一突破,所有的一切都是全新的,甚至前沿视野都没有太多提及的东西,忽然出现在眼前,就足以打碎固有技术认知和思维,重锤敲得脑袋一片空白发懵。
  炫技啊。
  而对不懂行的人来说,即便是只是眼前的画面,就足够说明很多东西了,尤其是有前面霍厂长的讲解和铺垫。
  大量的欣喜和赞叹,随着逐渐激昂的情绪涌出来。
  “好厉害!”
  “好厉害!!”
  “真太牛了!!”
  “这是不是成功一大半了?霍厂长不是说丘陵山地主要就是坡度问题吗?”
  “我觉得多半是了。”
  “拖拉机能稳稳当当开上去,还能拖拽这么重的东西,这不就是把霍厂长说的难度解决了?”
  记者们已经展开了各种大胆猜想。
  也不用负技术责任的那种。
  霍厂长:“……”
  这只是难点之一,之一!
  丘陵小地块作业,怎么转弯,怎么转弯还不侧翻,怎么灵活移动,怎么保证在农耕作业走走停停中依旧不滑坡不溜坡……哪一个不是问题?
  感受到人群中逐渐开始有激动中零星扫过来的目光,他正襟危站,有如针毡,无声无息地……挪动到人群外温东鸣处。
  罢了。
  给外行讲这些,鸡同鸭讲不说,如果前脚他说这个有多难多难,后脚林巧枝就这么轻轻松松做到了,岂不是比吹捧还吹捧,还显得他多羡慕嫉妒一样?
  意识到这一点,霍厂长脸色无声黑了两分。
  有记者隔得老远还想采访他:“霍厂长,关于这个全丘陵地形拖拉机,你现在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我现在不接受采访。”霍丰绷着脸干巴巴道。
  迅速转过头。
  然后,对上的就是温东鸣等人的谐谑笑脸。
  温东鸣“哈”地笑了一声,表情夸张,很是热情道:“稀客稀客。”
  霍丰简直没眼看,哼了一声:“又不是能爬上去,就叫全丘陵地形了!”
  “是是是,霍厂长这话有道理。”温东鸣笑容不减,做出邀请手势,“要不我请几个记者过来,然后霍厂长你再讲一讲?”
  他是真的言辞恳切:“……好好给大家科普一下,到底要做到哪些功能,克服哪些难点,实现哪些农耕作业需求,才能叫作全丘陵地形拖拉机。”
  哈哈哈刚刚可太有趣了。
  没想到老霍还有这口才,挖的坑没把他们坑到,反而是把自己坑了一把,顺带让跟着跳下去的记者都激动震撼起来。
  霍丰不理他,转头关注场地内的情况。
  没有太久,小拖拉机拖着挂载的负重,缓缓驶上最陡的三十度斜坡。
  “啪啪啪啪啪……”
  现场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尤以各地赶来考察的基层干部的掌声最为响亮和激动,远远看着那辆争气的小拖拉机,眼眶都有些发红。
  林巧枝也被掌声惊动,回头看了一眼。
  有些不太明白,通过率测试而已,最关键的功能都还没测,为什么会有这么激动的掌声。
  “林工?”
  林巧枝转头:“先不管那边,我们继续。”反正外面还有温厂长在。
  “继续保持挂载状态,按照原计划测不同坡度的制动效果,看看重心和抓地力。”林巧枝在测试本上添了两笔,继续推进测试。
  大伙还没高兴一会儿,就见刚刚还顺溜丝滑的小拖拉机,仿佛开启了便秘模式。
  开一会儿,刹车。
  爬一段坡,刹车。
  好不容易努力爬到半山腰位置了,冷不丁就停那了,后面还拖着那么重、那么大的一个包袱。
  众人:!
  爬过坡的人都知道,尤其是推着沉重手推车上过陡坡的人都知道,一直推还好,突然停下有多容易往下出溜。
  看着这一出出的,闹啥呢!
  好像都能感觉自己心脏是这么跳动的:砰~砰砰~砰!砰!砰!砰!呼——
  吁——嘭~嘭嘭~嘭!嘭!嘭!嘭!
  作孽啊,这是把他们心脏当玩具捏呢?良知在哪里,道德在哪里?
  随着坡度越来越陡。
  每次拖着沉重负担的小拖拉机刹车,都能听到“欸!”的一声担忧惊呼。
  尤其是最后一次,在坡上小拖拉机前轮翘起,微微离开地面,更是让人心都揪起来。
  “这是在做什么?”
  “哪有人会这么傻,逮着弯道和高坡可劲儿的急刹。”
  “所以这是高坡度功能上还存在一些瑕疵?”
  “不会要翻了吧?别拖那么多东西啊。”
  连各丘陵山地来的基层干部们,心里也都有些复杂,一边是觉得这样测试好,说明这小拖拉机能干,一边又有点忍不住心疼这小家伙了,跟心疼自家老黄牛一样。
  哦不,这属于小黄牛了。
  但是,林巧枝的测试计划,并没因为面对这些或好或坏或质疑的声音而变化。
  如果说一款产品出来,不去正视它的缺点和不足,难道这是一款全能的、没有任何问题、没有任何改进空间的拖拉机吗?
  不去探索它的极限和边界,才有失一个工业人的素养。
  而且如今,林巧枝并不害怕直面自己的缺陷,也不在意展示出来。
  发现问题就藏着掖着,是弱者思维。
  迟早会出大问题的。
  “进行极限仰翻、侧翻测试。”林巧枝把刚刚那一组临界的关键参数,珍重地记录到手中的测试记录册中,又强调,“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刹车点和倾斜点的防护工作一定要做好,千斤顶、软泥堆、稻草堆都检查过没有?”
  测试组长:“都检查过了。”
  安全员:“检查过了。”
  黄彩霞:“我也复查过了,三道安全检查这边都按了手印的。”
  林巧枝又对周师傅嘱咐一番。
  周师傅拍胸脯:“放心吧林工,我老周开着拖拉机技术你甭担心。”
  他是不担心。
  换成围观的人心惊胆战了。
  极限测试是什么概念?就是测这款拖拉机到达极限状态时的数据,比如:发现拖拉机在某一坡度和车速下,侧倾角度达到一定值时,即将发生侧翻。
  说人话:马上要翻车了,看看你啥样。
  这谁遭得住?
  外行一边看一边按自己的胸口,都想扑上去求林巧枝别折腾自个儿心脏了,咱好好测一测功能行不行?可别把这小拖拉机折腾散架了!
  内行也是一边看一边按自己胸口,难以想象眼前的一切是怎么实现的。
  不愧是敢打世界一流口号的拖拉机。
  林工这场实地测试,从一开始,真的就是彻头彻尾的炫技!
  人群中曾富田瞥了瞥身边的周明林,低声感慨道:“有时候真是感觉,林工这天赋是真不正常,老天给她开了眼似的。”
  周明林听到了,已是不带一丝嘴甜,而是实打实地佩服感慨道:“林工确实是天才。”
  曾富田和周明林目光对视,心里同时想,屁,跟谁没见过天才似的?谁还不是天才了?
  不和林巧枝长一个样啊?
  接下来这一上午。
  前来的人越来越多,红旗厂内颇有一种群情鼎沸的感觉。
  林巧枝的测试操作也是一项项进行。
  像是一块巨大的强力磁铁,紧紧地吸引着周围所有铁粉围绕在旁边,完全没法离* 开。
  这么一大帮子人,就算是不懂技术,竟都硬生生地看了一上午。
  有站不住坐下的,有去上厕所又回来的,但就是没有几个离开的。
  这绝对是十分稀奇的事。
  但细想之下,或许这就是技术领先带来的新奇和震撼吧。
  都到中午了,记者们情绪依旧很亢奋。
  “快拍照!”
  “多拍几张,到时候找个角度好的。”
  “宛若游龙,真没想到我这辈子还有机会对拖拉机用上这个词。”
  咔嚓咔嚓的闪光灯连成一片,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拍摄正在东2测试点的小拖拉机。
  ——折腰转向技术+液压转向系统的极端工况测试。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