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直入关键。
众人一时都还有些不习惯。
即便如此,会议室内,都没有人站出来阻止林巧枝。
别看林巧枝工作才短短几年时间,但是技术威名和气场都已经建立起来了。
要是换成别人敢这样做,别说是小年轻了,即使是普通参会者,如果进入会议之后,这样拉会议节奏,可能本人都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拿着暖水壶站到会议室外面了。
这么多人开会,就显得你能耐?
你能代表所有人下决定,你担得起这个责任,扛得下会上讨论的事吗?
但对林巧枝……嗯,她好像还真能。
今天这场会议,除了最开始知青下乡那一段,还真的桩桩件件都跟林巧枝有关。
她说行,那就是真的行。
会议以一种诡异但又正常的方式继续进行。
又以一种不太正常的速度,敲定了维修书、敲定了交流学习的目标和任务。
散会后。
林巧枝这才腾出脑子,思考了一下一九分这个豪爽的比例。
北方市场应该不会比南方差吧?那么辽阔的土地呢!
一九分的话……林巧枝脑海中划过她想过的新房子的一切。刷大白,超级大的床,一面墙的置物架,自行车,台扇,打木柜子,打家具,衣柜、橱柜,餐桌,椅子,简单一套锅碗,煤炉子……
破家值万钱啊!
又能为北方农民提供一些帮助,又能挣点家当,林巧枝对帮北方两个厂写维修书,还是非常乐意的。
***
紧跟着第二天。
八字加强筋要开始测试了。
项目各个部件、各个模块的性能测试、功能测试,并不是完全等到拖拉机做好,最后做一次。
而是贯穿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会不断地进行检查和测试,以确保每个部件的质量和功能。
林巧枝收到通知,放下了手中名单,有点头疼:“那先去看看八字筋的测试。”
带学徒什么的,她本来就没什么经验。
从前一直觉得这事距离她还遥远的很。
没想到,长拖和天拖这么快就把“学生”推到她面前,希望能跟在她身边学习。
当时答应的时候觉得没什么,想着没吃过猪肉,难道还没见过猪跑?
王工怎么带人的,她难道没看过?
真到这一步,就发现好像不那么简单了。
她把名单往书里一夹,起身先去三车间。
“林工。”
“林工,这是我们的测试方案,您看看。”
……
林巧枝检查过今天的测试方案,又递还了回去:“没问题,等会儿就按照这个来。”
“好的,那我去了。”
说着,林巧枝一眼就看到了余组长,正徐徐踱步走来。
余组长姿态悠悠,气息还算稳重,不像是小年轻遇到自己焊的工件要上测试,整个人周身都是紧绷的,脸上全是那种紧张兮兮的表情。
他自己做的焊接,质量怎么样,心里还是有数的。
“余组长。”林巧枝主动打招呼,然后又关心道,“我找人给你送的资料,看得怎么样?”
“如果有不懂的,可以随时问我。”
日后生产的拖拉机,其中焊接部分的质量高低,除了依赖焊工的手艺,很大一部分,就取决于做样机的时候,焊工组给出的焊接方案,焊接标准。
林巧枝追求极致的心,始终是没有半分消减的。
余组长悠然的表情缓缓凝固,又努力支出一个笑来,强自道:“看了一些。”
他悄悄挺了一下腰杆,显得自己这话颇为正义的样子。
这时候。
测试也开始了。
测试人员拿了一把特制的手锤,按照标准是300g铜锤,一寸寸轻击焊缝。
钢铁做的八字加强筋发出清晰脆亮的敲击声。
这是测试第一步,如果锤击能听到沉闷的“咚咚”声,就代表内部仍然存在没有融合的缺陷。
林巧枝借着眼前的情况,和余组长聊起来,顺便与他分享交流昨天记工作笔记时的一些想法,“这种由应力导致的裂纹,一般来说都会始于几何突变处,比如焊趾凹陷的区域,还有八字形交叉点,这些地方是应力集中的峰值区。”
余组长不知道为什么话题突然进到这里,但耳朵已经自己开始工作,被动输入的脑子也运转起来,他只能是默默听着,然后道:“就是说那些犄角旮旯,弯弯绕绕的地方容易是根子?”
复述一遍,还觉得挺有道理,他又不由点了下头,给出自己的意见:“以我的工作经验看,确实是这些地方多一点。”
“也不能完全这么说。”林巧枝觉得这个总结有点简单粗暴了,技术还是要严谨一点,“虽然要注意弯曲、分叉这些地方的裂纹形态,它们也能提供线索,但是主要还是观察整体裂纹的走向,观察它们的宽度和深度变化,比如垂直于主应力方向扩展……”
裂纹的走向,确实是可以指示应力方向的。
林巧枝想到余组长跟她讨要的资料,对他这种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也是非常敬佩的,继续道:
“裂纹的起点通常会有放射状的纹路,其实用好公式的话,能从裂纹的宽度和深度变化,计算出裂纹扩展能,余组长你有没有看到我写在旁边的那个公式……当a/b>0.6时,裂纹会进入非稳定扩展阶段,这个是比较明显的肉眼可辨的点……”
林巧枝一边说着,就发现余组长的表情陷入沉思。
于是她停了下来,并且体贴地问:“有哪点不明白吗?”
余组长一个激灵。
就好像上课时上着上着眼神逐渐呆滞失焦的孩子,忽然被点名了一样,瞬间就清醒了过来。
不过余组长有一点不同,他当班组长久了,连呆住的时候,脸部肌肉都凭借着顽强的肌肉记忆,维持着威严的形象,看起来就很唬人了。
端的就是一个丢什么,都不能丢面子!
余组长“咳”了一声,威严的眼神下意识往左右扫。
想抓一个徒弟过来。
打个岔,或者干脆把问题转移到徒弟身上。
人都去哪了?
怎么就这么没眼力见呢!
本来跟在余组长旁边的几个焊工,也是有点脑子嗡嗡的,毕竟跟在师父后面,或多或少都要听到点林巧枝输出的内容,稍稍思考一下,脑子里好像就挤满了焊缝,四面漏风,呼呼呼吹得脑子凉飕飕、坦荡荡,四面皆空。
存在感宛如浮游生物的小徒弟们,悄悄地挪动自己脚步,悄无声息的,远离这个污染脑子、好像能把脑子啃空的可怕生物。
并将师父这只存在感稍大的海豚,乖巧地祭献给蓝鲸。
第83章 强中自有强中手
被祭献的余组长……游也游不走, 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强撑着、硬撑着,咬着牙死撑着。
多年没有如此高强度使用的脑子,像是轰隆隆一脚踩死了油门, 老旧略锈的发动机突突突嗡嗡嗡轰轰轰的烧着飞转起来。
不多时,余组长存的那点脑子燃料, 就被消耗殆尽。
眼神逐渐发直。
佛祖保佑, 不远处传来振奋声音。
“三组测试也没问题,数据很不错,通过。接下来一项……”测试组声音一扬,又开始各种指挥调度人,准备天车、准备动力机器, “先上5吨扭力,逐步2吨往上加,看看转向架的刚度和抗扭能力有没有达到标准,那边钩子挂过来, 对对对……”
林巧枝目光投过去:“抗扭力测试了,余组长要不要去看看?”
“啊, 好……”余组长还有点呆呆的, 像是燃油耗尽的柴油机,卡顿了一下,才道:“我先去看看。”
他步子摇摆了一下,晃两步,下意识躲着蓝鲸的路线往旁游。
游去哪呢?
当然是游去找浮游生物了,这是潜意识里最安全的去向。
“师父。”
“余组长!”
几个年轻的焊工,见到余组长靠近, 连忙热情的打招呼,还有人给他递了一杯茶水, “我刚刚去添了热水,顺带帮您泡了一杯茶。”
余组长平时是很爱喝茶的,虽然不是什么好茶,但喝的是茶吗?喝得是那种悠闲淡然,稳稳当当、气定神闲的老师傅气势。没事端着搪瓷杯,游荡在焊工组,指点一下年轻焊工的不足,享受年轻人崇拜尊敬的目光,讲讲人生,谈谈努力,再悠然地吹一下茶叶沫,慢悠悠嘬一口。
人生舒爽,莫过于此了。
这会儿,余组长表情还是僵硬的,手缓缓接过印刷着“听党指挥”的搪瓷杯,若非搪瓷杯的把手够宽,可能都要接错手摔了杯子。
年轻焊工们面面相觑,余组长这是思考什么严肃问题呢?不会是忽然想到焊接出了什么问题吧!!
于是小心提醒,“余组长,小心烫。”
众人一时都还有些不习惯。
即便如此,会议室内,都没有人站出来阻止林巧枝。
别看林巧枝工作才短短几年时间,但是技术威名和气场都已经建立起来了。
要是换成别人敢这样做,别说是小年轻了,即使是普通参会者,如果进入会议之后,这样拉会议节奏,可能本人都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拿着暖水壶站到会议室外面了。
这么多人开会,就显得你能耐?
你能代表所有人下决定,你担得起这个责任,扛得下会上讨论的事吗?
但对林巧枝……嗯,她好像还真能。
今天这场会议,除了最开始知青下乡那一段,还真的桩桩件件都跟林巧枝有关。
她说行,那就是真的行。
会议以一种诡异但又正常的方式继续进行。
又以一种不太正常的速度,敲定了维修书、敲定了交流学习的目标和任务。
散会后。
林巧枝这才腾出脑子,思考了一下一九分这个豪爽的比例。
北方市场应该不会比南方差吧?那么辽阔的土地呢!
一九分的话……林巧枝脑海中划过她想过的新房子的一切。刷大白,超级大的床,一面墙的置物架,自行车,台扇,打木柜子,打家具,衣柜、橱柜,餐桌,椅子,简单一套锅碗,煤炉子……
破家值万钱啊!
又能为北方农民提供一些帮助,又能挣点家当,林巧枝对帮北方两个厂写维修书,还是非常乐意的。
***
紧跟着第二天。
八字加强筋要开始测试了。
项目各个部件、各个模块的性能测试、功能测试,并不是完全等到拖拉机做好,最后做一次。
而是贯穿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会不断地进行检查和测试,以确保每个部件的质量和功能。
林巧枝收到通知,放下了手中名单,有点头疼:“那先去看看八字筋的测试。”
带学徒什么的,她本来就没什么经验。
从前一直觉得这事距离她还遥远的很。
没想到,长拖和天拖这么快就把“学生”推到她面前,希望能跟在她身边学习。
当时答应的时候觉得没什么,想着没吃过猪肉,难道还没见过猪跑?
王工怎么带人的,她难道没看过?
真到这一步,就发现好像不那么简单了。
她把名单往书里一夹,起身先去三车间。
“林工。”
“林工,这是我们的测试方案,您看看。”
……
林巧枝检查过今天的测试方案,又递还了回去:“没问题,等会儿就按照这个来。”
“好的,那我去了。”
说着,林巧枝一眼就看到了余组长,正徐徐踱步走来。
余组长姿态悠悠,气息还算稳重,不像是小年轻遇到自己焊的工件要上测试,整个人周身都是紧绷的,脸上全是那种紧张兮兮的表情。
他自己做的焊接,质量怎么样,心里还是有数的。
“余组长。”林巧枝主动打招呼,然后又关心道,“我找人给你送的资料,看得怎么样?”
“如果有不懂的,可以随时问我。”
日后生产的拖拉机,其中焊接部分的质量高低,除了依赖焊工的手艺,很大一部分,就取决于做样机的时候,焊工组给出的焊接方案,焊接标准。
林巧枝追求极致的心,始终是没有半分消减的。
余组长悠然的表情缓缓凝固,又努力支出一个笑来,强自道:“看了一些。”
他悄悄挺了一下腰杆,显得自己这话颇为正义的样子。
这时候。
测试也开始了。
测试人员拿了一把特制的手锤,按照标准是300g铜锤,一寸寸轻击焊缝。
钢铁做的八字加强筋发出清晰脆亮的敲击声。
这是测试第一步,如果锤击能听到沉闷的“咚咚”声,就代表内部仍然存在没有融合的缺陷。
林巧枝借着眼前的情况,和余组长聊起来,顺便与他分享交流昨天记工作笔记时的一些想法,“这种由应力导致的裂纹,一般来说都会始于几何突变处,比如焊趾凹陷的区域,还有八字形交叉点,这些地方是应力集中的峰值区。”
余组长不知道为什么话题突然进到这里,但耳朵已经自己开始工作,被动输入的脑子也运转起来,他只能是默默听着,然后道:“就是说那些犄角旮旯,弯弯绕绕的地方容易是根子?”
复述一遍,还觉得挺有道理,他又不由点了下头,给出自己的意见:“以我的工作经验看,确实是这些地方多一点。”
“也不能完全这么说。”林巧枝觉得这个总结有点简单粗暴了,技术还是要严谨一点,“虽然要注意弯曲、分叉这些地方的裂纹形态,它们也能提供线索,但是主要还是观察整体裂纹的走向,观察它们的宽度和深度变化,比如垂直于主应力方向扩展……”
裂纹的走向,确实是可以指示应力方向的。
林巧枝想到余组长跟她讨要的资料,对他这种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也是非常敬佩的,继续道:
“裂纹的起点通常会有放射状的纹路,其实用好公式的话,能从裂纹的宽度和深度变化,计算出裂纹扩展能,余组长你有没有看到我写在旁边的那个公式……当a/b>0.6时,裂纹会进入非稳定扩展阶段,这个是比较明显的肉眼可辨的点……”
林巧枝一边说着,就发现余组长的表情陷入沉思。
于是她停了下来,并且体贴地问:“有哪点不明白吗?”
余组长一个激灵。
就好像上课时上着上着眼神逐渐呆滞失焦的孩子,忽然被点名了一样,瞬间就清醒了过来。
不过余组长有一点不同,他当班组长久了,连呆住的时候,脸部肌肉都凭借着顽强的肌肉记忆,维持着威严的形象,看起来就很唬人了。
端的就是一个丢什么,都不能丢面子!
余组长“咳”了一声,威严的眼神下意识往左右扫。
想抓一个徒弟过来。
打个岔,或者干脆把问题转移到徒弟身上。
人都去哪了?
怎么就这么没眼力见呢!
本来跟在余组长旁边的几个焊工,也是有点脑子嗡嗡的,毕竟跟在师父后面,或多或少都要听到点林巧枝输出的内容,稍稍思考一下,脑子里好像就挤满了焊缝,四面漏风,呼呼呼吹得脑子凉飕飕、坦荡荡,四面皆空。
存在感宛如浮游生物的小徒弟们,悄悄地挪动自己脚步,悄无声息的,远离这个污染脑子、好像能把脑子啃空的可怕生物。
并将师父这只存在感稍大的海豚,乖巧地祭献给蓝鲸。
第83章 强中自有强中手
被祭献的余组长……游也游不走, 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强撑着、硬撑着,咬着牙死撑着。
多年没有如此高强度使用的脑子,像是轰隆隆一脚踩死了油门, 老旧略锈的发动机突突突嗡嗡嗡轰轰轰的烧着飞转起来。
不多时,余组长存的那点脑子燃料, 就被消耗殆尽。
眼神逐渐发直。
佛祖保佑, 不远处传来振奋声音。
“三组测试也没问题,数据很不错,通过。接下来一项……”测试组声音一扬,又开始各种指挥调度人,准备天车、准备动力机器, “先上5吨扭力,逐步2吨往上加,看看转向架的刚度和抗扭能力有没有达到标准,那边钩子挂过来, 对对对……”
林巧枝目光投过去:“抗扭力测试了,余组长要不要去看看?”
“啊, 好……”余组长还有点呆呆的, 像是燃油耗尽的柴油机,卡顿了一下,才道:“我先去看看。”
他步子摇摆了一下,晃两步,下意识躲着蓝鲸的路线往旁游。
游去哪呢?
当然是游去找浮游生物了,这是潜意识里最安全的去向。
“师父。”
“余组长!”
几个年轻的焊工,见到余组长靠近, 连忙热情的打招呼,还有人给他递了一杯茶水, “我刚刚去添了热水,顺带帮您泡了一杯茶。”
余组长平时是很爱喝茶的,虽然不是什么好茶,但喝的是茶吗?喝得是那种悠闲淡然,稳稳当当、气定神闲的老师傅气势。没事端着搪瓷杯,游荡在焊工组,指点一下年轻焊工的不足,享受年轻人崇拜尊敬的目光,讲讲人生,谈谈努力,再悠然地吹一下茶叶沫,慢悠悠嘬一口。
人生舒爽,莫过于此了。
这会儿,余组长表情还是僵硬的,手缓缓接过印刷着“听党指挥”的搪瓷杯,若非搪瓷杯的把手够宽,可能都要接错手摔了杯子。
年轻焊工们面面相觑,余组长这是思考什么严肃问题呢?不会是忽然想到焊接出了什么问题吧!!
于是小心提醒,“余组长,小心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