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他气得胸膛连续起伏两下,疾步来回转悠几圈。
然后对所有高工道:“都抓紧一点!把技术再使劲抓一抓,某些人平时偷懒松垮的就算了,这次都得把精神提起来,狠狠打打他们这股嚣张的气焰!”
想了想,还是不解气:“咱们前十的人数,总分排名、还有前十内部名次,一个都不许比仪器仪表厂差!”
突然被下达要求的高工们:这是不是口号喊得有点大?
高工们对这样的任务目标,感觉有些压力,但心里不免又有点暗暗期待。
感觉按照温厂长这一套应对办法,再配上团体赛需要的核心头脑,年轻人还是有点希望的,他们其实也不乐意自家单位矮人一头,心里一直都憋着气呢。
谁会乐意每每被拿出来比较,都被默认是差一点的那边?
逮着这个机会,干翻它!
高工们纷纷打起精神、憋着一股劲去给年轻学生送鼓励,也不知道什么原因,还是哪里出了差错,一个个都把王柏强那一套给学去了。
就刺激着年轻人那颗好胜心,还有年轻人极其旺盛的自尊心。
激将法嘛。
办法老,但特别管用。
还极其拉仇恨。
车间里的气氛忽然一下就卷起来了,人人憋着一口气的感觉。
原本还因为各种找对象,有些青春萌动的年轻钳工们,也都不嬉皮笑脸了,也不和周围人聊些少年慕艾了,连上厕所都是抓紧时间跑去跑回。
原本下工之后,只有少部分人会像林巧枝一样留下,磨练手艺。
现在放眼望去,车间里一片片全是年轻钳工埋头苦干的身影,背影都透着不服气。
老钳工们也没歇着,有些组甚至已经不给年轻人分配厂里的活了,都由老师傅揽过去自个儿干,给年轻人腾出时间来。
高工去琢磨题库里涉及到前沿技术,然后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年轻人,还有不少高工下班也都不走了,就留在车间指导年轻人。
一边打鸡血、一边拉仇恨,一边抓技术。
就在这样拉足了仇恨的氛围里,时间很快到了技能大赛。
各个厂的参赛队伍,陆续进到比赛场地里。
红旗厂的人,忍不住去看仪器仪表厂的人,主要是最近被刺激得多了,有些下意识咬牙切齿。
其实仪器仪表厂的人,也都在看他们。
仪器仪表厂的年轻人和老一辈一样,都对自己的技术很自信,自信仪器仪表厂才是江城最好的大厂,向来比赛也没把其他人放在眼里,从不担心自己会输,最多也就是关注一下红旗厂,多两分眼神给之前眼熟的对手,比如萧隆这几个。
他们是不想特意去看红旗厂的。
可却还是控制不住地侧目。
红旗厂的队伍呈雁形阵走进来。
林巧枝穿着红旗厂工装,走在整支队伍的最前面。
她背脊挺直,走路大步带风,一年多的充足营养,让她的身高又往上蹿了一截,明明周围那么多人,那么多同样高挑的男生,可领头的林巧枝,就好像从山林里迈步出来的老虎,牵扯着人的注意力和警惕的神经。
实战积累出的自信,让林巧枝和同龄人看起来终究有些不一样了。
任谁都能看出,谁是这支队伍的领头人。
倒是没有谁说要这么成队列,但红旗厂的队伍走着走着,就走成这样了,主要是所有人都感觉自己贸贸然走到林巧枝前面去,好像显得自己是个显眼的大傻冒一样。
第61章 崇拜的、热情的、重视的
领头的女生看着年纪也不大, 怎么这么多人就老老实实跟在后面?难道都服她?
“你们看红旗厂那边。”
“那个人是谁啊?”
有人悄悄地问旁边同伴。
“你没看过报纸?”
“就算没看过报纸,名字肯定听过,林巧枝。”
“就是她?”
仪器仪表厂和红旗厂的年轻人, 平时真的没什么交集。
一个厂在城东,一个厂在城南, 中间隔着长江。
而且两个大厂都属于几乎完全能自给自足的综合大厂, 从粮油店、食堂、厂办医院、托儿所、小学、中学、篮球场……衣食住行什么都能在厂里解决,方便又舒服,也就放假的时候会出来玩会儿。
林巧枝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挺宅的,技术宅, 一旦沉浸入钢铁机械的世界,享受着创造的快乐,她可以很久不挪窝,在车间、宿舍、食堂、图书馆四点一线。
像是江城周边的单位, 因为了解少,就对这个场面更忍不住频频侧目了。
比赛场地里, 零星的女生看林巧枝的眼神都透着亮, 看到她站在整个队伍最前方,众人隐隐以她为首,同为女性,那种感觉是难以言喻的。
整个比赛场地都发出嗡嗡的低声议论。
能隐隐听到四面八方传来的声音“广交会”“八个月学完”“大项目”“省技术标兵”
特别是很多中小规模的厂,他们单位的老资历师傅,都没能获得过省里的表彰和奖项,感觉那么遥不可及, 却被眼前带队的林巧枝得到了!!
在这样的嗡嗡议论声中,那些装作不在意, 扫一眼就别过目光的仪器仪表厂年轻选手,都忍不住又暗中侧头看红旗厂这边两眼。
无意中捕捉到这些目光的林巧枝:“……”
能不能大大方方的?想看就看,不想看就别看,要宣战就来宣战,瞧不起直接来放两句狠话也不是不行,这么看她是做什么呢?
还别说,因为这些瞩目,红旗厂的士气都振奋了一些。
一个个年轻人在这样的目光和议论中,都昂首挺胸的。
“都在看你呢。”萧隆咋舌道,这么久过去,他心态也都调整好了,再怎么说,他也是曾经青年一代领军人,心性和能力都是非常不错的,不至于因为厂内一次比赛就一蹶不振。
总有人会更优秀,只是那个人,终于出现在他们红旗厂了。
“那我可更得好好比,”林巧枝笑笑,又调侃自己,“要不等会儿这些声音,就会变成:就这?”
她好像已经有点适应这样的目光了,曾经那些自上而下挑剔的、审视的、警惕的目光,如今都慢慢变成了崇拜的、热情的、重视的。
因为她,一直在往前走。
“那也不至于。”萧隆还以为她紧张,宽慰道,“你在项目上投入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做出了这么多成就,大家也都知道。”
最多也就是说一句把心思都花在项目上了,技术难免落下。
“而且你技术可不差。”萧隆语气有点认真,心态调整好了,可不代表他忘了当初惜败的旧事。
林巧枝收回打量仪器仪表厂的目光,也颇有战意,觉得斗志昂扬:“我可听说了,你一直在埋头练习技术。怎么样,要不咱俩这次再较量一番?看看咱们谁能压住更多仪器仪表厂的人。”
因为上次输给林巧枝,一直在埋头苦练的萧隆:“……”
被戳穿后“咳”了一声,不自在的挪开眼:“行。”
因为排兵布阵,再加上萧隆超过22岁了,他们参加的个人赛是两个项目,既为自己争取奖牌,又为红旗厂争取不同项目的积分。
林巧枝又不免好奇,问他:“他们的技术真这么厉害?”
“怎么说呢……很细。”萧隆回忆着,又看了看林巧枝,举例道,“比如你做模具,对自己要求很高,再小的细节都要按照能做到的最好标准来,但对他们来说,一入行面临的就是这样的要求,甚至被要求达到的标准远超自身能力,想松懈都不行,一松懈就不合格,组装的仪表就是废品。”
仪器仪表这玩意,可不像是拖拉机,哐哐响了,冒黑烟了,狠狠心,都还能将就着继续用。
但凡出一点点偏差,测量不准了,这仪器仪表还怎么用?它生来就是标准,就是要去度量那些人把握不准的细微尺寸的。
反馈太及时了,逼得人必须全神贯注、绷紧神经,还要一门心思的钻研怎么达到严格的高要求。
无时无刻不处于这样的环境,技术想差都不行。
所谓环境造就人。
可能说的就是这样的情形。
林巧枝:“还真不怪他们有自信。”
她要是在仪器仪表厂,她也自信。
就这样的技术标准、技术难度,放眼全江城,放眼全省,还有谁能打?
劲敌啊。
难怪连一向昂扬进取的温厂长,都没说什么“要拿下第一”的个人赛目标,只偷偷在团体赛做文章。
随着广播里传来声音,林巧枝和萧隆、方子勤他们相互道了“加油”后,就各自去找自己比赛台了。
林巧枝参加的这个个人赛,开赛前裁判当众抽到的题目,是在一块钢板上完成异形咬合件的盲配加工。
且咬合两侧,都是分两段加工。
然后对所有高工道:“都抓紧一点!把技术再使劲抓一抓,某些人平时偷懒松垮的就算了,这次都得把精神提起来,狠狠打打他们这股嚣张的气焰!”
想了想,还是不解气:“咱们前十的人数,总分排名、还有前十内部名次,一个都不许比仪器仪表厂差!”
突然被下达要求的高工们:这是不是口号喊得有点大?
高工们对这样的任务目标,感觉有些压力,但心里不免又有点暗暗期待。
感觉按照温厂长这一套应对办法,再配上团体赛需要的核心头脑,年轻人还是有点希望的,他们其实也不乐意自家单位矮人一头,心里一直都憋着气呢。
谁会乐意每每被拿出来比较,都被默认是差一点的那边?
逮着这个机会,干翻它!
高工们纷纷打起精神、憋着一股劲去给年轻学生送鼓励,也不知道什么原因,还是哪里出了差错,一个个都把王柏强那一套给学去了。
就刺激着年轻人那颗好胜心,还有年轻人极其旺盛的自尊心。
激将法嘛。
办法老,但特别管用。
还极其拉仇恨。
车间里的气氛忽然一下就卷起来了,人人憋着一口气的感觉。
原本还因为各种找对象,有些青春萌动的年轻钳工们,也都不嬉皮笑脸了,也不和周围人聊些少年慕艾了,连上厕所都是抓紧时间跑去跑回。
原本下工之后,只有少部分人会像林巧枝一样留下,磨练手艺。
现在放眼望去,车间里一片片全是年轻钳工埋头苦干的身影,背影都透着不服气。
老钳工们也没歇着,有些组甚至已经不给年轻人分配厂里的活了,都由老师傅揽过去自个儿干,给年轻人腾出时间来。
高工去琢磨题库里涉及到前沿技术,然后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年轻人,还有不少高工下班也都不走了,就留在车间指导年轻人。
一边打鸡血、一边拉仇恨,一边抓技术。
就在这样拉足了仇恨的氛围里,时间很快到了技能大赛。
各个厂的参赛队伍,陆续进到比赛场地里。
红旗厂的人,忍不住去看仪器仪表厂的人,主要是最近被刺激得多了,有些下意识咬牙切齿。
其实仪器仪表厂的人,也都在看他们。
仪器仪表厂的年轻人和老一辈一样,都对自己的技术很自信,自信仪器仪表厂才是江城最好的大厂,向来比赛也没把其他人放在眼里,从不担心自己会输,最多也就是关注一下红旗厂,多两分眼神给之前眼熟的对手,比如萧隆这几个。
他们是不想特意去看红旗厂的。
可却还是控制不住地侧目。
红旗厂的队伍呈雁形阵走进来。
林巧枝穿着红旗厂工装,走在整支队伍的最前面。
她背脊挺直,走路大步带风,一年多的充足营养,让她的身高又往上蹿了一截,明明周围那么多人,那么多同样高挑的男生,可领头的林巧枝,就好像从山林里迈步出来的老虎,牵扯着人的注意力和警惕的神经。
实战积累出的自信,让林巧枝和同龄人看起来终究有些不一样了。
任谁都能看出,谁是这支队伍的领头人。
倒是没有谁说要这么成队列,但红旗厂的队伍走着走着,就走成这样了,主要是所有人都感觉自己贸贸然走到林巧枝前面去,好像显得自己是个显眼的大傻冒一样。
第61章 崇拜的、热情的、重视的
领头的女生看着年纪也不大, 怎么这么多人就老老实实跟在后面?难道都服她?
“你们看红旗厂那边。”
“那个人是谁啊?”
有人悄悄地问旁边同伴。
“你没看过报纸?”
“就算没看过报纸,名字肯定听过,林巧枝。”
“就是她?”
仪器仪表厂和红旗厂的年轻人, 平时真的没什么交集。
一个厂在城东,一个厂在城南, 中间隔着长江。
而且两个大厂都属于几乎完全能自给自足的综合大厂, 从粮油店、食堂、厂办医院、托儿所、小学、中学、篮球场……衣食住行什么都能在厂里解决,方便又舒服,也就放假的时候会出来玩会儿。
林巧枝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挺宅的,技术宅, 一旦沉浸入钢铁机械的世界,享受着创造的快乐,她可以很久不挪窝,在车间、宿舍、食堂、图书馆四点一线。
像是江城周边的单位, 因为了解少,就对这个场面更忍不住频频侧目了。
比赛场地里, 零星的女生看林巧枝的眼神都透着亮, 看到她站在整个队伍最前方,众人隐隐以她为首,同为女性,那种感觉是难以言喻的。
整个比赛场地都发出嗡嗡的低声议论。
能隐隐听到四面八方传来的声音“广交会”“八个月学完”“大项目”“省技术标兵”
特别是很多中小规模的厂,他们单位的老资历师傅,都没能获得过省里的表彰和奖项,感觉那么遥不可及, 却被眼前带队的林巧枝得到了!!
在这样的嗡嗡议论声中,那些装作不在意, 扫一眼就别过目光的仪器仪表厂年轻选手,都忍不住又暗中侧头看红旗厂这边两眼。
无意中捕捉到这些目光的林巧枝:“……”
能不能大大方方的?想看就看,不想看就别看,要宣战就来宣战,瞧不起直接来放两句狠话也不是不行,这么看她是做什么呢?
还别说,因为这些瞩目,红旗厂的士气都振奋了一些。
一个个年轻人在这样的目光和议论中,都昂首挺胸的。
“都在看你呢。”萧隆咋舌道,这么久过去,他心态也都调整好了,再怎么说,他也是曾经青年一代领军人,心性和能力都是非常不错的,不至于因为厂内一次比赛就一蹶不振。
总有人会更优秀,只是那个人,终于出现在他们红旗厂了。
“那我可更得好好比,”林巧枝笑笑,又调侃自己,“要不等会儿这些声音,就会变成:就这?”
她好像已经有点适应这样的目光了,曾经那些自上而下挑剔的、审视的、警惕的目光,如今都慢慢变成了崇拜的、热情的、重视的。
因为她,一直在往前走。
“那也不至于。”萧隆还以为她紧张,宽慰道,“你在项目上投入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做出了这么多成就,大家也都知道。”
最多也就是说一句把心思都花在项目上了,技术难免落下。
“而且你技术可不差。”萧隆语气有点认真,心态调整好了,可不代表他忘了当初惜败的旧事。
林巧枝收回打量仪器仪表厂的目光,也颇有战意,觉得斗志昂扬:“我可听说了,你一直在埋头练习技术。怎么样,要不咱俩这次再较量一番?看看咱们谁能压住更多仪器仪表厂的人。”
因为上次输给林巧枝,一直在埋头苦练的萧隆:“……”
被戳穿后“咳”了一声,不自在的挪开眼:“行。”
因为排兵布阵,再加上萧隆超过22岁了,他们参加的个人赛是两个项目,既为自己争取奖牌,又为红旗厂争取不同项目的积分。
林巧枝又不免好奇,问他:“他们的技术真这么厉害?”
“怎么说呢……很细。”萧隆回忆着,又看了看林巧枝,举例道,“比如你做模具,对自己要求很高,再小的细节都要按照能做到的最好标准来,但对他们来说,一入行面临的就是这样的要求,甚至被要求达到的标准远超自身能力,想松懈都不行,一松懈就不合格,组装的仪表就是废品。”
仪器仪表这玩意,可不像是拖拉机,哐哐响了,冒黑烟了,狠狠心,都还能将就着继续用。
但凡出一点点偏差,测量不准了,这仪器仪表还怎么用?它生来就是标准,就是要去度量那些人把握不准的细微尺寸的。
反馈太及时了,逼得人必须全神贯注、绷紧神经,还要一门心思的钻研怎么达到严格的高要求。
无时无刻不处于这样的环境,技术想差都不行。
所谓环境造就人。
可能说的就是这样的情形。
林巧枝:“还真不怪他们有自信。”
她要是在仪器仪表厂,她也自信。
就这样的技术标准、技术难度,放眼全江城,放眼全省,还有谁能打?
劲敌啊。
难怪连一向昂扬进取的温厂长,都没说什么“要拿下第一”的个人赛目标,只偷偷在团体赛做文章。
随着广播里传来声音,林巧枝和萧隆、方子勤他们相互道了“加油”后,就各自去找自己比赛台了。
林巧枝参加的这个个人赛,开赛前裁判当众抽到的题目,是在一块钢板上完成异形咬合件的盲配加工。
且咬合两侧,都是分两段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