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林巧枝笑容一收,不知道是不是心虚,麻溜站起来蹭到桌边,站得很好:“王工,您看出什么问题来没有?”
  王柏强有点疑惑地看她。
  怎么忽然觉得今天这声音有点不对?竟然听出了一丝谄媚?
  他也没多想,估计还是昨天那台机器惹的,今天耳朵不是很好,“我暂时看不出什么问题,不过还是得多请几个人来看看得好。”
  林巧枝点点头。
  于是王柏强私下喊了几个高工来。
  这也是照顾自己徒弟,万一真要出了什么差错,自己人私底下提出来就先解决了,也不会太不好意思。
  乔元、陶正宜等几个比较熟悉的高工被请来看。
  也都没看出什么问题。
  一方面是,图纸里有一部分技术,确实已经超出了能力范畴。
  一方面则是,拖拉机必备的功能那部分,也确实看不出什么问题。
  “厂里一起看看吧。”
  林巧枝和王柏强听了几个高工的说法,对视一眼后,做下这样的决定。
  温东鸣雷厉风行,定的是当天下午的高工大会。
  但当天上午,事情就在所有高工组传遍了。
  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是错愕,嘴巴微张,满脸的震惊和不可思议,紧接着就沸腾了起来。
  “是那个之前提过的,领先世界水平的拖拉机?”
  “那玩意不是属于‘大胆假设’的范畴吗?真实现了啊,还请所有高工去开评议会,这是想上报立项?”
  这个时候,知道消息,且看过图纸的乔元等人,就走出来溜达了两步:“王工邀请我先去看了图纸,我没看出什么问题来。”
  众多的议论和疯狂交流,在得到这几个高工的“准话”之后,一时间都有些暂停。
  作为能看出门道的内行,这消息落在他们耳朵里,简直比最劲爆狗血的八卦消息还刺激一百倍,什么隔壁王大爷李大娘外面有孩子三角恋之流的都不值得一提了。
  整个上午,好多高工组工作效率都明显降低了不少,光顾着和周围的人疯狂交流去了。
  “这才多长时间?那么多技术难题都被克服了?这技术很容易吗。”
  “是有点太神了吧。”
  “这话我就不爱听了,容易的话你试一个?等我翻翻,上次我师傅从王工组那边回来之后,把我们拎去办公室讨论学习过,等我翻笔记啊。”
  最后说话的这个,是乔元组的一个钳工。
  大概是对那次讨论记忆犹新,被冲击得很厉害,很快就找到了当时讨论过的问题。
  他拿出来招呼周围人过来道:“来来来,这是为了保证拖拉机在狭窄丘陵地块灵活性,设计双向驾驶时遇到的,液压管路和线束密封抗疲劳的问题,你们看看好不好解决。”
  他周围聚拢了一圈关系不错的。
  大家边看,他一边叭叭叭地说,也不知道是被这个问题困扰了多久:“敢把所有高工都拉过去开大会,这说明人家不仅解决了,还对自己的解决方案有信心。做技术突破的不少,但能做出这种世界领先水平的突破,你们谁见过?”
  即使很早工业领域里就有口号【一定要努力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很多单位还贴了横幅,写了大字在墙上。
  可光是努力赶上就用尽了所有力气,受了不知道多少委屈,忍了不知道多少酸楚,真想做到“超过”,哪有那么容易?
  黑色脑袋围成一团看那个本子。
  好一会儿都没有人说话。
  过了半晌,才有人道:“复杂成这样,还能想出办法,确实厉害。”
  这一声感叹,像是打开了话匣子,大家纷纷表露出自己的情绪来。
  “这不止是厉害了,这种没有人踏足过的空白区,光是想一想就觉得头大,就算图纸出来了,之后也是一坎接一个坎儿,跟走开荒山路一样全是野草刺蔸子。”
  这可和他们做的,在已经有的架构里添添改改,完全是两个概念。
  没点本事和底气,谁敢往这条路上闯?
  这样按捺* 不住的讨论,一直持续到了中午,吃过午饭就更没什么心思工作了,等着自己师傅去开会。
  陆续有高工进入会议室。
  都比原本预计的时间,早来了不少,有的提前四五十分钟就来了。
  来了就先找林巧枝。
  林巧枝按照他们好奇和擅长的部分,给他们分了图纸:“有任何疑问和问题,都请及时与我交流。”
  原定两点半的会议。
  才两点钟,会议室里已经坐满了一圈埋头看图纸的高工。
  林巧枝又一次面对同样的情况。
  可这次,她却没有上一次的忐忑不安,连呼吸都紧张得屏住。
  可能是有经验,心态得到磨练。
  或许是又完成一件其它地方所有人都完成不了的事,这种难以言喻的成就感,是极其增长信心的。
  沉默的时间很长。
  等了差不多快一个多小时,才有人陆续发声。
  也不是说“没问题”之类,而是对自己疑惑的部分、发出质疑。
  林巧枝摆事实、讲技术,拿数据,逐一和他们辩论。
  之前20吨重模具那个,基础图纸还是别人的,她只是负责设计分体方案,但今天这份拖拉机图纸,每一个零件可都是她一笔一笔画出来的。
  她心里有数。
  偶尔一两个觉得对方说的还挺有道理的问题,林巧枝直接就拿绘图纸和铅笔:“稍等我一会儿,十分钟。”
  当场就给改好了。
  “这样是不是解决了?”
  这场讨论会从下午一直开到晚上七八点。
  整整一个星期,隔一两天就开,每次都讨论不同的问题。
  从各个角度,全方位的讨论这套拖拉机的可行性。
  会议室里,大家穿得都朴素,可眼睛里都是热忱,没有人喊苦喊累,投入讨论都非常积极。
  直到这天,会议室里终于没了声音。
  并不是百分百确认这个全新的、几乎引领世界水平的拖拉机没有问题。
  只能说,在他们目前的技术能力范围内,已经竭尽全力了,看不出什么漏洞。
  在所有高工表态过后。
  林巧枝宣布:“红旗厂内部评议会通过。”
  逐渐响起掌声,并不热烈,却代表着认可。
  她又看向温东鸣。
  温东鸣深吸一口气站起来:“我去申请立项。”
  他也是好几天都没睡好,眼下有一圈黑,但精神却又很健硕。
  这是机遇,也是风险。
  投入不比上次20吨重型模具小,如果失败了,红旗厂近三五年的发展可能都要被重新打回去,从头再来。
  在如今势头正猛的时候,温东鸣这个厂长,又一次接受同样的拷问。
  作为红旗厂这艘船的船长,每一次风急浪高,对他都是一次考验。
  是乘浪而上,还是被浪掀翻。
  所幸他还没老到失了胆气,更没有失去党性!
  这不仅仅是机遇和风险,更是责任。
  谁都求稳、求自保、不去做突破,工业还怎么发展,国家还怎么强大!
  他很是能稳住心态,激昂笑道:“要是咱们这项目真能成功立项、推进、落地,咱红旗厂发展成中国第一拖拉机厂指日可待!”
  这话出口,更激得他气势滔滔:“咱们红旗厂无论从产量、质量、市场占有率、机械功能都不输给北方!如今口碑、售后、维修也在不断扩大规模,红旗厂子弟扎根各地!!”
  等技术再迎头赶上,不,是弯道超车。
  “咱们红旗厂,一跃成为行业领军龙头!!争做世界一流!!”
  世界一流!
  温东鸣率先喊出了更响亮的口号。
  ***
  北方。
  两个厂完全不知道小老弟如今斗志昂扬、野心勃勃,想要“谋朝篡位”。
  经过了几个月时间,还有一个漫长的冬天。
  他们不甘心自家地盘上口碑被红旗厂挣走,自己编写的《**牌拖拉机速查速修百问百答》都已经写完,找到印刷厂印刷,然后投放到市场上了。
  最开始,销量是很不错的!
  因为名气大啊。
  大家听了都想买,但供应却极其的少,都开始流传手抄本了。
  这时候,突然出现了一本自家的速查速修手册,还是自己村用的牌子的拖拉机!
  还说什么?买!
  买的时候有多抢手,有多豪爽,看到之后就有多傻眼。
  倒不是说书上说的不对。
  但是看不懂啊!
  咬着牙看了一会儿,很快就看得头昏脑涨眼发晕了。
  技术类书籍就是这样,尤其是外行,眼睛盯着书,哪怕是用手一行行、一字字指着去读,知识也是不进脑子的,就好像流水一样,轻飘飘的就划过去了。
  俗称,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