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江城红旗农械厂林巧枝,模具钳工班三级钳工,在十六岁毕业入职后的短短两年里,斩获广交会上两笔外汇订单,并且通过自主研究,创新了大型模具分体研制经验,一口气撬动了数百万的外汇!同志们,数百万元的外汇!而且,是利润占比大的技术型外汇!”
“这项技术只要不被攻破,市场会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变大,数额随着年限积累,三年预计达到数千万元,甚至有望破亿!”
数额一出来,台下所有听众都坐直了身体,注意力一下被扯了过来。
不管是当领导的,还是搞工业的。
没有一个人不知道搞外汇有多难。
现在工业不发达,也不仅仅是发展工业这一件事。
外汇与人民的生活也息息相关,最基本的,他们的化肥生产线严重落后,产能也不高,没有外汇就买不来化肥,全国都得挨饿!!
没有外汇,买不到采矿设备,挖掘机设备,就没法修路。
没法造武器,没法建发电厂,没法炼出好钢……这些东西中国都太缺了,他们五十年代的那批设备都早早落后过时了。
哪个领导没被外汇困扰过?还都想方设法去赚这玩意,但钱难挣、屎难吃,他们千辛万苦都挣不到的外汇,却被眼前的年轻人挣到了,这要是还不觉得人厉害,那脸皮得厚成什么样?
而且,数百万元外汇就有点太夸张了,有些不是工业这行的领导,已经忍不住低声询问起来。
还有些轻工业、小型锻件的厂,不知道具体情况,震惊地向周围认识的工业单位打听情况。
表彰大会现场,俨然是一片嗡嗡的声响。
主持人则继续:“在此过程中,林巧枝同志为解决此技术中各种实际问题,创新反向分体研配法,滑块与静模反配法,平衡梁移动吊装法等二十多项技法,为技术推广,在各行业落地,做出重大贡献。”
主持人还拿了几个项目举例。
说起那些赫赫有名的大厂,还有那些让人心驰神往的大家伙,都引起台下的骚动。
不管是不是工业领域的人,听到他们国家可以自己生产 16 米重型龙门铣床床身,直径达 4 米以上的螺旋桨,超大型桥梁的钢箱梁,几十吨重矿用自卸车的车架……
那种从骨头里钻出来的激颤感,无法言表。
主持人一句句把这些官方成绩说完,再满脸笑意,声音带着鼓动人心的昂扬:“林巧枝同志——被光荣授予‘湖北省技术创新标兵’的称号!”
“啪啪啪啪……”
自发的掌声,像是雷鸣一样在礼堂里响起。
记者们的闪光灯连成一片。
记录下省领导亲自给她戴上奖章的画面。
林巧枝彩排过,也提前有准备自己是来领奖的,心态还是比较稳,精气神十足地站在主席台上,倒也不紧张。
她甚至还能有点自娱自乐的想。
听说从前有战功多的老红军,胸前佩戴军功章多得两三排成一圈,简直可以当护心镜用。
她不知道什么时候,也能凑齐一面护心镜?
评选上省里的奖项,是有明文规定的,优先提拔、予以重视,医疗等保障等等,还有足足80元奖金,相当于很多工人几个月工资呢!
除了林巧枝这个,路锋获得“湖北工匠”,王柏强获得了“湖北省先进生产者”的荣誉称号。
同时参加表彰大会的,还有“技术能手”“劳动模范”“三线建设标兵”,也有“备战备荒为人民”字样的纪念章。
林巧枝这块奖章,是铜制的,整体呈红色,周围有一圈稻穗,中间是工人高举铁锤的样式,印着“先进”“标兵”的字样。
表彰大会结束后,记者们来采访。
在几个简单的问题来回后。
有记者问道:“大国的重工业听起来就非常高大壮阔,请问你投身于这样的行业,身处其中是什么感受?”
林巧枝想了想:“其实高大这样的词汇,都是成功之后,以后人视角总结出来的感受。其实在做的时候,只觉得自己在做一些行业内很正常的工作,一步一个坎,不仅没有高大,反而有点灰头土脸的感觉。”
她想到自己在做分体研制方案时的不断受挫,还有推动落地时各种不一样的问题,天天不一样的麻烦。
回忆起来都仍觉得艰难。
记者在本子上速记,同时忙说:“筚路蓝缕这个词,或许能表达这份感受,是吗?”
林巧枝顿了顿:“是的。”
***
报纸很快刊登。
传遍了江城的大街小巷,还向江城四周蔓延。
许多人都还记得林巧枝这个名字,从第一次听说她八个月毕业以来,隔段时间就能再次听到她的名字。
“我滴个乖乖,这是省里的领导吧?领导都站她旁边跟她合照啊!!”
“这女同志真是出息,又上报纸了。标兵,这是号召所有人向她学习的意思啊!”
“部队里做得最好的才叫标兵,年纪轻轻就当标兵,不得了哦!”
……
报纸自然也传入了水湾村。
水湾村的村支书看到报纸上的照片时,还有点不敢相信。
村里过年那阵才消停,又来了??
揉了揉眼睛。
再看,发现还真没看错,又是林巧枝!
“老林,你看看!”他连忙起身,把报纸举到林村长面前,“又是三叔爷家的那个出息孙女。”
他手指用力指了指照片里给林巧枝颁奖的人,吸着气说:“这可都是省里的领导班子!”
别说省里了,他们村最多就是去大队公社开会,连县里的领导都难得见到。
村长忙接过来,定眼去看报纸上的内容,数百万元的外汇,各种想都不敢想的超大钢铁锻件,突出贡献,省里授予的奖章……看得他胸腔震动,久久不能回神。
“这,这是咱林家这山窝窝里,飞出去的金凤凰啊。”
她才多大?
以后还指不定要飞多高,干出一番多惊人的大事业。
想到这些,村长林大勇心里滋味更是难言,这是他们族里难得祖坟冒青烟啊。
怎么就闹得两年乡都不回了?
而且,“你说,女娃娃咋就能做这么大的事?”
十几米的钢铁锻件,那不是比好几个拖拉机连起来还长?没有照片,都能想到那有多大!女娃娃连拖拉机都不敢开,怎么造得了这么大的东西?
村支书:“要不我们还是去三叔爷家一趟?”
林大勇把报纸一收,抬腿就往外走,“走!我们得去找三叔爷,有些事还是得问问清楚。”
他们族里飞出去的金凤凰!!
***
林巧枝在“图书馆”里,她面前摆着两份资料。
一份来自游总工,关于传动系统的。
一份来自计剑锋,关于船舶制造的。
外面的激动和热切,不怎么能影响到林巧枝。
在窗户外照射进来的阳光下,林巧枝静静地看着传动系统的技术资料。
她心绪平静,像是一片深湖,偶尔起一些波澜,也是被扔下了名叫难题的石块。
路锋也走进来,瞧见她在研究东西,时而苦恼的抓抓头发,咬咬笔头。
他笑呵呵的坐下。
当初那个会因为挫败,又委屈又气,恨不得想咬人的小丫头,现在看起来会排解情绪多了。
旁边是一张张图纸,摞起来跟座小山一样。
这还算是少的。
像是他们的拖拉机随随便便一千多个零件,真的把所有的图纸全堆一起,要摆满几张桌子。
林巧枝是在翻工作笔记的时候,才发现斜对面坐了路锋。
“路工。”她打招呼道。
“年轻人就是精神头好,你晚上是不是还有一节思想政治课来着?”路锋笑着找了个话头。
林巧枝点头笑笑:“我这不是准备入党吗?”
她最近确实有点忙。
白天工作都是有点难度的,还接了一个锻炼手艺的模具,做好了上流水线一个月可以多8块钱工资。
8块工资现在对她来说都是其次了,主要她还是想锻炼手艺。
然后下了班就来“图书馆”这边,然后每周有两三晚上有思想政治课。
“游总工跟我提过,关于你想做的这个传动系统……”路锋关切了两句,然后转达了一些他去北京时,从游丛溪那里得到的一些私人经验。
就好像是林巧枝自己曾经分体研制图纸,即使是分享经验,也是不会把自己失败那么多次的过程,怎么从每一次失败中重新思考,得到最后结论全都写进去的。
并不是藏私。
而是那些失败的经验确实不好写,可能连技术本人都不清楚到底是哪一次失败,哪一次修改,最后将结果推向成功,而且每一步都写下来,那就不是经验分享了,那是又臭又长的流水账。
“这项技术只要不被攻破,市场会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变大,数额随着年限积累,三年预计达到数千万元,甚至有望破亿!”
数额一出来,台下所有听众都坐直了身体,注意力一下被扯了过来。
不管是当领导的,还是搞工业的。
没有一个人不知道搞外汇有多难。
现在工业不发达,也不仅仅是发展工业这一件事。
外汇与人民的生活也息息相关,最基本的,他们的化肥生产线严重落后,产能也不高,没有外汇就买不来化肥,全国都得挨饿!!
没有外汇,买不到采矿设备,挖掘机设备,就没法修路。
没法造武器,没法建发电厂,没法炼出好钢……这些东西中国都太缺了,他们五十年代的那批设备都早早落后过时了。
哪个领导没被外汇困扰过?还都想方设法去赚这玩意,但钱难挣、屎难吃,他们千辛万苦都挣不到的外汇,却被眼前的年轻人挣到了,这要是还不觉得人厉害,那脸皮得厚成什么样?
而且,数百万元外汇就有点太夸张了,有些不是工业这行的领导,已经忍不住低声询问起来。
还有些轻工业、小型锻件的厂,不知道具体情况,震惊地向周围认识的工业单位打听情况。
表彰大会现场,俨然是一片嗡嗡的声响。
主持人则继续:“在此过程中,林巧枝同志为解决此技术中各种实际问题,创新反向分体研配法,滑块与静模反配法,平衡梁移动吊装法等二十多项技法,为技术推广,在各行业落地,做出重大贡献。”
主持人还拿了几个项目举例。
说起那些赫赫有名的大厂,还有那些让人心驰神往的大家伙,都引起台下的骚动。
不管是不是工业领域的人,听到他们国家可以自己生产 16 米重型龙门铣床床身,直径达 4 米以上的螺旋桨,超大型桥梁的钢箱梁,几十吨重矿用自卸车的车架……
那种从骨头里钻出来的激颤感,无法言表。
主持人一句句把这些官方成绩说完,再满脸笑意,声音带着鼓动人心的昂扬:“林巧枝同志——被光荣授予‘湖北省技术创新标兵’的称号!”
“啪啪啪啪……”
自发的掌声,像是雷鸣一样在礼堂里响起。
记者们的闪光灯连成一片。
记录下省领导亲自给她戴上奖章的画面。
林巧枝彩排过,也提前有准备自己是来领奖的,心态还是比较稳,精气神十足地站在主席台上,倒也不紧张。
她甚至还能有点自娱自乐的想。
听说从前有战功多的老红军,胸前佩戴军功章多得两三排成一圈,简直可以当护心镜用。
她不知道什么时候,也能凑齐一面护心镜?
评选上省里的奖项,是有明文规定的,优先提拔、予以重视,医疗等保障等等,还有足足80元奖金,相当于很多工人几个月工资呢!
除了林巧枝这个,路锋获得“湖北工匠”,王柏强获得了“湖北省先进生产者”的荣誉称号。
同时参加表彰大会的,还有“技术能手”“劳动模范”“三线建设标兵”,也有“备战备荒为人民”字样的纪念章。
林巧枝这块奖章,是铜制的,整体呈红色,周围有一圈稻穗,中间是工人高举铁锤的样式,印着“先进”“标兵”的字样。
表彰大会结束后,记者们来采访。
在几个简单的问题来回后。
有记者问道:“大国的重工业听起来就非常高大壮阔,请问你投身于这样的行业,身处其中是什么感受?”
林巧枝想了想:“其实高大这样的词汇,都是成功之后,以后人视角总结出来的感受。其实在做的时候,只觉得自己在做一些行业内很正常的工作,一步一个坎,不仅没有高大,反而有点灰头土脸的感觉。”
她想到自己在做分体研制方案时的不断受挫,还有推动落地时各种不一样的问题,天天不一样的麻烦。
回忆起来都仍觉得艰难。
记者在本子上速记,同时忙说:“筚路蓝缕这个词,或许能表达这份感受,是吗?”
林巧枝顿了顿:“是的。”
***
报纸很快刊登。
传遍了江城的大街小巷,还向江城四周蔓延。
许多人都还记得林巧枝这个名字,从第一次听说她八个月毕业以来,隔段时间就能再次听到她的名字。
“我滴个乖乖,这是省里的领导吧?领导都站她旁边跟她合照啊!!”
“这女同志真是出息,又上报纸了。标兵,这是号召所有人向她学习的意思啊!”
“部队里做得最好的才叫标兵,年纪轻轻就当标兵,不得了哦!”
……
报纸自然也传入了水湾村。
水湾村的村支书看到报纸上的照片时,还有点不敢相信。
村里过年那阵才消停,又来了??
揉了揉眼睛。
再看,发现还真没看错,又是林巧枝!
“老林,你看看!”他连忙起身,把报纸举到林村长面前,“又是三叔爷家的那个出息孙女。”
他手指用力指了指照片里给林巧枝颁奖的人,吸着气说:“这可都是省里的领导班子!”
别说省里了,他们村最多就是去大队公社开会,连县里的领导都难得见到。
村长忙接过来,定眼去看报纸上的内容,数百万元的外汇,各种想都不敢想的超大钢铁锻件,突出贡献,省里授予的奖章……看得他胸腔震动,久久不能回神。
“这,这是咱林家这山窝窝里,飞出去的金凤凰啊。”
她才多大?
以后还指不定要飞多高,干出一番多惊人的大事业。
想到这些,村长林大勇心里滋味更是难言,这是他们族里难得祖坟冒青烟啊。
怎么就闹得两年乡都不回了?
而且,“你说,女娃娃咋就能做这么大的事?”
十几米的钢铁锻件,那不是比好几个拖拉机连起来还长?没有照片,都能想到那有多大!女娃娃连拖拉机都不敢开,怎么造得了这么大的东西?
村支书:“要不我们还是去三叔爷家一趟?”
林大勇把报纸一收,抬腿就往外走,“走!我们得去找三叔爷,有些事还是得问问清楚。”
他们族里飞出去的金凤凰!!
***
林巧枝在“图书馆”里,她面前摆着两份资料。
一份来自游总工,关于传动系统的。
一份来自计剑锋,关于船舶制造的。
外面的激动和热切,不怎么能影响到林巧枝。
在窗户外照射进来的阳光下,林巧枝静静地看着传动系统的技术资料。
她心绪平静,像是一片深湖,偶尔起一些波澜,也是被扔下了名叫难题的石块。
路锋也走进来,瞧见她在研究东西,时而苦恼的抓抓头发,咬咬笔头。
他笑呵呵的坐下。
当初那个会因为挫败,又委屈又气,恨不得想咬人的小丫头,现在看起来会排解情绪多了。
旁边是一张张图纸,摞起来跟座小山一样。
这还算是少的。
像是他们的拖拉机随随便便一千多个零件,真的把所有的图纸全堆一起,要摆满几张桌子。
林巧枝是在翻工作笔记的时候,才发现斜对面坐了路锋。
“路工。”她打招呼道。
“年轻人就是精神头好,你晚上是不是还有一节思想政治课来着?”路锋笑着找了个话头。
林巧枝点头笑笑:“我这不是准备入党吗?”
她最近确实有点忙。
白天工作都是有点难度的,还接了一个锻炼手艺的模具,做好了上流水线一个月可以多8块钱工资。
8块工资现在对她来说都是其次了,主要她还是想锻炼手艺。
然后下了班就来“图书馆”这边,然后每周有两三晚上有思想政治课。
“游总工跟我提过,关于你想做的这个传动系统……”路锋关切了两句,然后转达了一些他去北京时,从游丛溪那里得到的一些私人经验。
就好像是林巧枝自己曾经分体研制图纸,即使是分享经验,也是不会把自己失败那么多次的过程,怎么从每一次失败中重新思考,得到最后结论全都写进去的。
并不是藏私。
而是那些失败的经验确实不好写,可能连技术本人都不清楚到底是哪一次失败,哪一次修改,最后将结果推向成功,而且每一步都写下来,那就不是经验分享了,那是又臭又长的流水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