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我压力不大的,”林巧枝摇摇头,反而心中有些雀跃,还有些荣幸,“我只是在想,怎么能做得更好一些。”
工业复兴这条路,永远不存在一枝独秀,独霸鳌头。
要么群星闪耀,光芒万丈,要么星子暗淡,长夜漫漫。
这是非常好理解的道理。
如果没有大连机床厂,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这些机床突破,红旗农械厂就不会有如今的生产力。
如果没有长春自己研制的解放牌重载卡车,他们即使能做大型模具也运输不出去,不,准确的说,连原材料也许都运送不进来。除非仰赖高价进口,等着随时被人卡脖子,切断整个国家的重载运输线。
城东的仪器仪表厂,给工业人提供了精准了量具和仪器,才能让整个行业在精度上不断突破。
……
这些都是环环相扣的。
但凡缺一环,整条战线都可能崩溃、迟缓,无法寸进。
所以重工业发展起来,才如此艰难。
——非举国之力不能及也。
林巧枝并没有丝毫舍不得的想法,也不心疼自己辛苦琢磨出来的法子,相反,她很高兴自己的经验,能帮助到工业战线的同志们。
能为重塑大国脊梁出上一份绵薄之力,在她春光明媚、前程似锦的十七岁。
王柏强听说了这事,还提醒道:“温厂长那边安排招待的,估计都得是挺重要的项目了,否则,不值得千里迢迢亲自带队跑到江城来。有的项目,可能都是进了组织备案的。光是体积大,就没几个能小觑的。”
“我明白的。”林巧枝从未有哪一刻这么高兴自己清晰简明的表述能力,她第一次意识到,等她成长,配上那神奇的梦境,她会对工业战线产生何等大的影响力。
她无法给前来交流学习的单位打包票,但看着自己记录的点点滴滴的工作笔记,林巧枝对这次交流的信心,也是提高了不少。
她认真准备了起来,为即将到来的全国各地同行。
第47章 远远看到海面上巨大的轮廓
林巧枝很快把铣床问题解决了。
“林工, 真的这么快就修好了?”三车间四班组的向组长一路小跑着过来,终于看到了林巧枝,气喘吁吁的捂着胸口, “我一听说修好,就第一时间赶过来了!”
“没有这台铣床, 我们班组的生产任务, 进度已经落后一大截了,真是急死人。”
天知道他们平时用得多宝贝,因为知道这台铣床工龄已经不小了,可偏偏还是坏了!
人工做,哪里比得上铣床快?
林巧枝给它通了电源, 又把自己操作台旁边装铁料的箱子用脚拉过来,示意向组长选一个:“试试就知道了。”
他选了一块方方的铁板,用老虎钳固定在铣床的操作台上。
铣床是什么呢?
大概可以理解为一个大号的超级电动卷笔刀——用来做旋转加工。
铣床上的铣刀可以高速旋转,可以移动工作台(上固定了铁料), 也可以移动铣刀,来加工铁料。
就好像超级电动卷笔刀, 既可以移动铅笔, 也可以灵活操作刀片,就能加工出很多形状的铅笔。
向组长固定好铁板。
“嗡——”地一声启动了铣床。
铣刀刀头高速旋转,最前端甚至被卷出一个小小的白色气漩。
他熟练地“唰”切掉四个角,把方块四个角变成圆弧。
林巧枝:“这是要做点火开关标识牌?”
“对,这里再铣出一个月牙形的凹槽就好了,”向组长指着方铁板的顶部说,“就是要卡进方向盘柱子的那个地方, 晓得吧?”
他说着,就飞快操作起来。
林巧枝早有准备, 带上了护目镜,只见在“嗡滋……”的声音下,铁屑像是银色的雨点一样飞溅。
嗖嗖两下,一个不需要太高精度的点火开关标识牌就做好了。
林巧枝再一次明白,啥叫“慢钳工”了。
这就嗖嗖两下的时间,还不够她打磨抛光一个角呢。
林巧枝把游标卡尺递给他:“测测精度。”
向组长用手指指肚摸了摸那个月牙凹槽,咧开嘴笑:“不用不用,我干这个好多年了,手一摸就知道你修好没!”
“林工,真的解了我们燃眉之急,你是这个。”向组长给她竖了个大拇指,然后关掉电源,做好安全保护,就火急火燎去借叉车,要把这台铣床运回他们车间了!!
向组长欢天喜地的用叉车运着铣床走了。
林巧枝拿着他签过字的工作单,去提交了任务。
“王工打招呼了,这两天就不给你安排别的紧急任务了。”对方在本子上登记着。
林巧枝:“要是有关于新款丘陵山地拖拉机的,也可以找我。”
“行,不过这款还新,暂时没什么问题反馈回厂,我帮你注意着。”
交完了活。
林巧枝又去车间旁边那间会议室。
深秋的阳光洒进来,照着红木色的桌子,林巧枝把工作记录本摊开。
里面是整理得差不多的分体研制工作笔记。
还有一张独特的申请表。
林巧枝先好好的把申请表放在一边,拿自己的本子先写草稿。
才扒开钢笔帽,在草稿纸上划了两下,她发现字上有拖着一丝丝的东西。
抬起钢笔一看,上面有一根细毛。
林巧枝伸手捏住,一揪!
再写就顺畅了,也不拖墨。
准备好纸、笔、墨。
林巧枝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吐出,来回几次,才压抑住胸膛里怦怦直跳。
心里那种期待、紧张、兴奋交织的微妙滋味,实在难以言喻。
平日里操控锉刀精度能达到5丝的手,今天握起笔来,竟激动得有些微微颤抖。
林巧枝缓了好一会儿,才落笔写。
【敬爱的党组织:】
【在毛主席思想的光辉照耀下,在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号角声中,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我的入党申请书。】
【作为红旗农械厂模具钳工班组的一员,我亲眼见证了祖国工业从一穷二白,到自力更生的壮丽征程……决心将毕生精力献给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
【此后征程漫漫,誓与工业战线的同志,于艰难困苦中,肝胆相照,携手共进,为民族工业振兴的伟大征程而奋斗终生。】
【申请人:林巧枝】
这份初稿挥笔即成。
没有挠头叹气,也没有卡顿反复,是少年一颗真心跳动,撞击着热乎乎的胸膛。
林巧枝摸了摸心口,能清晰感觉到“咚……咚……咚!”地声音和跳动感。
她吹了吹墨水,拿起来检查。
又伏案在桌上,仔细斟酌修改,几遍之后,才终于满意地搁下笔。
她站起来,跺了跺脚,又扭了扭脖子和腰。
确保自己状态非常好,她才重新坐下,专注地誊写到申请书上。
入党申请书写好了。
林巧枝的目光游移到介绍人签字那一栏。
她把东西收好,装进她的军绿色挎包里,背起就往厂里办公楼的方向跑。
“诶~林工,来我们这儿做准备的吗?”负责和厂办一起组织交流会的杜主任远远地跟她热情打招呼。
林巧枝恍若未闻。
她径直跑到了从小最熟悉的那间办公室。
脚步蓦然停在门口,看到了里面在指导年轻干事工作的孟主任。
看这间办公室墙面上她熟悉的每个人物、每个故事,每张报纸。
看小巧枝曾经待过的每个角落——墙角被她扣掉的墙皮,因为打架太凶太狠被罚站过的角落,柜子里无数次涂到她身上的红药水,饿肚子在这里吃饭坐过的小木凳……
看了很久。
“孟主任,林工来了。”许干事抬头看到她,提醒孟主任。
孟主任回头,看到她:“巧枝?”
她放下手里文件,笑道:“怎么和小时候一样冒傻气,也不喊人,就在门口站着。”
倒是没有小时候倔气了。
林巧枝忽而一笑,眼眶晶莹,她伸出手道:“那您也像小时候一样牵我进去。”
“你这是冒哪一年的傻气呢?”孟主任好笑,还是去握住林巧枝的手,拉她进来。
就好像曾经无数次,年轻的她走出门来,弯腰牵着尚矮小的小巧枝的手,“走,跟孟主任进来吃点东西/涂药/说说你受什么委屈啦?”
这里是她的童年。
是她童年最珍贵的宝藏。
也是她冒出新芽,长出意志和心气的地方。
她深吸一口气,平复情绪,把挎包里的本子掏出来,取出里面夹得好好的那张入党申请书,双手递给孟主任。
她黑白分明的眸子里写满期待,语气认真:“孟主任,你可以做我的入党介绍人吗?”
工业复兴这条路,永远不存在一枝独秀,独霸鳌头。
要么群星闪耀,光芒万丈,要么星子暗淡,长夜漫漫。
这是非常好理解的道理。
如果没有大连机床厂,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这些机床突破,红旗农械厂就不会有如今的生产力。
如果没有长春自己研制的解放牌重载卡车,他们即使能做大型模具也运输不出去,不,准确的说,连原材料也许都运送不进来。除非仰赖高价进口,等着随时被人卡脖子,切断整个国家的重载运输线。
城东的仪器仪表厂,给工业人提供了精准了量具和仪器,才能让整个行业在精度上不断突破。
……
这些都是环环相扣的。
但凡缺一环,整条战线都可能崩溃、迟缓,无法寸进。
所以重工业发展起来,才如此艰难。
——非举国之力不能及也。
林巧枝并没有丝毫舍不得的想法,也不心疼自己辛苦琢磨出来的法子,相反,她很高兴自己的经验,能帮助到工业战线的同志们。
能为重塑大国脊梁出上一份绵薄之力,在她春光明媚、前程似锦的十七岁。
王柏强听说了这事,还提醒道:“温厂长那边安排招待的,估计都得是挺重要的项目了,否则,不值得千里迢迢亲自带队跑到江城来。有的项目,可能都是进了组织备案的。光是体积大,就没几个能小觑的。”
“我明白的。”林巧枝从未有哪一刻这么高兴自己清晰简明的表述能力,她第一次意识到,等她成长,配上那神奇的梦境,她会对工业战线产生何等大的影响力。
她无法给前来交流学习的单位打包票,但看着自己记录的点点滴滴的工作笔记,林巧枝对这次交流的信心,也是提高了不少。
她认真准备了起来,为即将到来的全国各地同行。
第47章 远远看到海面上巨大的轮廓
林巧枝很快把铣床问题解决了。
“林工, 真的这么快就修好了?”三车间四班组的向组长一路小跑着过来,终于看到了林巧枝,气喘吁吁的捂着胸口, “我一听说修好,就第一时间赶过来了!”
“没有这台铣床, 我们班组的生产任务, 进度已经落后一大截了,真是急死人。”
天知道他们平时用得多宝贝,因为知道这台铣床工龄已经不小了,可偏偏还是坏了!
人工做,哪里比得上铣床快?
林巧枝给它通了电源, 又把自己操作台旁边装铁料的箱子用脚拉过来,示意向组长选一个:“试试就知道了。”
他选了一块方方的铁板,用老虎钳固定在铣床的操作台上。
铣床是什么呢?
大概可以理解为一个大号的超级电动卷笔刀——用来做旋转加工。
铣床上的铣刀可以高速旋转,可以移动工作台(上固定了铁料), 也可以移动铣刀,来加工铁料。
就好像超级电动卷笔刀, 既可以移动铅笔, 也可以灵活操作刀片,就能加工出很多形状的铅笔。
向组长固定好铁板。
“嗡——”地一声启动了铣床。
铣刀刀头高速旋转,最前端甚至被卷出一个小小的白色气漩。
他熟练地“唰”切掉四个角,把方块四个角变成圆弧。
林巧枝:“这是要做点火开关标识牌?”
“对,这里再铣出一个月牙形的凹槽就好了,”向组长指着方铁板的顶部说,“就是要卡进方向盘柱子的那个地方, 晓得吧?”
他说着,就飞快操作起来。
林巧枝早有准备, 带上了护目镜,只见在“嗡滋……”的声音下,铁屑像是银色的雨点一样飞溅。
嗖嗖两下,一个不需要太高精度的点火开关标识牌就做好了。
林巧枝再一次明白,啥叫“慢钳工”了。
这就嗖嗖两下的时间,还不够她打磨抛光一个角呢。
林巧枝把游标卡尺递给他:“测测精度。”
向组长用手指指肚摸了摸那个月牙凹槽,咧开嘴笑:“不用不用,我干这个好多年了,手一摸就知道你修好没!”
“林工,真的解了我们燃眉之急,你是这个。”向组长给她竖了个大拇指,然后关掉电源,做好安全保护,就火急火燎去借叉车,要把这台铣床运回他们车间了!!
向组长欢天喜地的用叉车运着铣床走了。
林巧枝拿着他签过字的工作单,去提交了任务。
“王工打招呼了,这两天就不给你安排别的紧急任务了。”对方在本子上登记着。
林巧枝:“要是有关于新款丘陵山地拖拉机的,也可以找我。”
“行,不过这款还新,暂时没什么问题反馈回厂,我帮你注意着。”
交完了活。
林巧枝又去车间旁边那间会议室。
深秋的阳光洒进来,照着红木色的桌子,林巧枝把工作记录本摊开。
里面是整理得差不多的分体研制工作笔记。
还有一张独特的申请表。
林巧枝先好好的把申请表放在一边,拿自己的本子先写草稿。
才扒开钢笔帽,在草稿纸上划了两下,她发现字上有拖着一丝丝的东西。
抬起钢笔一看,上面有一根细毛。
林巧枝伸手捏住,一揪!
再写就顺畅了,也不拖墨。
准备好纸、笔、墨。
林巧枝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吐出,来回几次,才压抑住胸膛里怦怦直跳。
心里那种期待、紧张、兴奋交织的微妙滋味,实在难以言喻。
平日里操控锉刀精度能达到5丝的手,今天握起笔来,竟激动得有些微微颤抖。
林巧枝缓了好一会儿,才落笔写。
【敬爱的党组织:】
【在毛主席思想的光辉照耀下,在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号角声中,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我的入党申请书。】
【作为红旗农械厂模具钳工班组的一员,我亲眼见证了祖国工业从一穷二白,到自力更生的壮丽征程……决心将毕生精力献给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
【此后征程漫漫,誓与工业战线的同志,于艰难困苦中,肝胆相照,携手共进,为民族工业振兴的伟大征程而奋斗终生。】
【申请人:林巧枝】
这份初稿挥笔即成。
没有挠头叹气,也没有卡顿反复,是少年一颗真心跳动,撞击着热乎乎的胸膛。
林巧枝摸了摸心口,能清晰感觉到“咚……咚……咚!”地声音和跳动感。
她吹了吹墨水,拿起来检查。
又伏案在桌上,仔细斟酌修改,几遍之后,才终于满意地搁下笔。
她站起来,跺了跺脚,又扭了扭脖子和腰。
确保自己状态非常好,她才重新坐下,专注地誊写到申请书上。
入党申请书写好了。
林巧枝的目光游移到介绍人签字那一栏。
她把东西收好,装进她的军绿色挎包里,背起就往厂里办公楼的方向跑。
“诶~林工,来我们这儿做准备的吗?”负责和厂办一起组织交流会的杜主任远远地跟她热情打招呼。
林巧枝恍若未闻。
她径直跑到了从小最熟悉的那间办公室。
脚步蓦然停在门口,看到了里面在指导年轻干事工作的孟主任。
看这间办公室墙面上她熟悉的每个人物、每个故事,每张报纸。
看小巧枝曾经待过的每个角落——墙角被她扣掉的墙皮,因为打架太凶太狠被罚站过的角落,柜子里无数次涂到她身上的红药水,饿肚子在这里吃饭坐过的小木凳……
看了很久。
“孟主任,林工来了。”许干事抬头看到她,提醒孟主任。
孟主任回头,看到她:“巧枝?”
她放下手里文件,笑道:“怎么和小时候一样冒傻气,也不喊人,就在门口站着。”
倒是没有小时候倔气了。
林巧枝忽而一笑,眼眶晶莹,她伸出手道:“那您也像小时候一样牵我进去。”
“你这是冒哪一年的傻气呢?”孟主任好笑,还是去握住林巧枝的手,拉她进来。
就好像曾经无数次,年轻的她走出门来,弯腰牵着尚矮小的小巧枝的手,“走,跟孟主任进来吃点东西/涂药/说说你受什么委屈啦?”
这里是她的童年。
是她童年最珍贵的宝藏。
也是她冒出新芽,长出意志和心气的地方。
她深吸一口气,平复情绪,把挎包里的本子掏出来,取出里面夹得好好的那张入党申请书,双手递给孟主任。
她黑白分明的眸子里写满期待,语气认真:“孟主任,你可以做我的入党介绍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