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务必让每个采购的大队公社,都能买回去自己当地地形能用的拖拉机。
  一台拖拉机可不便宜,相对于个人来说,可谓天价。
  生产大队这样的大集体买都有些吃力。
  那都是勒紧裤腰带攒下来的血汗钱,红旗厂可不做丧良心的事!
  “轰隆隆——”
  又几辆新的拖拉机被驾驶上来了。
  是维修组刚刚结束的那场比赛中修好的拖拉机!
  在一阵“xx加油!!”“三车间必胜!!”的热情浪潮声中。
  谢胜利一脚弓步踩上这个小高坡,笑着冲林巧枝打招呼:“林工,可以啊,还吃上小冰棍了。”
  林巧枝也笑笑,见他胳膊上戴的臂章:“你这是当维修组的裁判?”
  她接过项目的时候,也不是一开始就一帆风顺,能压得住人的。
  那时候,除了王柏强给她撑腰,当初去学校教实操课的几个老师、谢胜利几个在出版里分了钱的,也都出了不少力——从敌人内部瓦解气势。
  所谓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在气氛僵持的时候,都不免为林巧枝说两句。都是老师傅了,资历也深,在各自班组里都说得上话。
  对着徒弟辈的人,“林工又没说错你,你有什么好不服气的?”
  对着同辈的师傅,“跟小年轻计较什么,她那脾气你又不是没听过,又不是对着你一人儿来的,对谁都这样,来消消火消消火。”
  慢慢地,林巧枝就上手了,大家对她的强势较真的风格也适应了。
  打招呼聊了两句。
  谢胜利要下去了,才笑眯眯地说:“后头再想学修点啥,尽管来找我,保管你放心省事,没啥问题是我修不好的。”
  林巧枝干脆:“行!”
  谢胜利心满意足,带着满面春风走了,还从兜里掏了张汽水票,支使自己的小徒弟去给他也买瓶汽水,凉快凉快。
  这天热的。
  站着不动都直冒汗。
  天热,人更热情。
  整个厂里,到处都是加油声、鼓掌声、起哄声,人声鼎沸,热火朝天。
  林巧枝吃过一根冰棍,终于感觉散了点暑气,畅想道:“要是能有个台扇吹吹就好了。”
  宁珍珠:“这倒是有供应,广州电风扇厂,还有上海那边都在生产,我们供销社就有“工农牌”“飞跃牌”两个牌子的。”
  晚晚听着就肉疼:“就是电费贵,听说功率足足有六七十瓦,买得起也舍不得开。不过你们谁想装,我可以来牵线,省了烟酒和工钱!”
  这年头请电工师傅上门拉线,就算只安个电灯泡,照规矩都是要备上一包烟的。
  林巧枝摇摇头:“我买了也没地儿放。”
  住宿舍里,总不能她一人往宿舍里牵电线,安电表吧。
  她还想买自行车呢。
  放假的时候,可以骑着到处去玩,尤其是去江边吹风。
  “住宿舍是不方便。”宁珍珠感叹,她是知道林巧枝写的书挣了一笔奖金的,毕竟那主编都是她引去的呢,她还帮着打听了收音机、手表和自行车需要的钱和票。
  只可惜想了又想,最后都只能遗憾地暂时搁置了。住宿舍就是这点不方便,除了最基本的衣服洗漱用品行李,再想添置点东西都没地搁。
  林巧枝支起腿,心里遗憾,又生出期盼:“要是能有套房就好了。”
  可即使425块的钱,最多也就是想一想三转一响里的两样,买房那肯定是万万不够的。
  别说钱不够,拿着钱也没地儿买。
  她真是越来越贪心了,原来想吃肉,吃上肉了想吃肉吃饱,现在居然贪心到想要一间房子了。
  “不贪心的,我也想要一间房,”一间属于她自己的房间,晚晚把冰棍袋叠好,声音有点轻,盛着年轻女孩对未来的美好期待,“我想要一间有窗户的,能晒到太阳,这样被褥和床就不会总摸起来湿润发潮,一不晒就有霉味了。”
  晚晚胳膊怼怼她,眼睛发亮:“巧枝你呢?”
  “我呀?”林巧枝认真想了想,“我想要一张特别大的床。”
  可以在上面尽情打滚的那种,她的床一直是小小的。
  “还想要有一面空墙,然后打一排架子,把我做的玩具和手工挂满一整面墙!”
  到时候,她肯定要用圆滚滚的钢制圆球生生锉削出一个自己的正十二面体,又酷又炫技,摆在整面墙的最中央。
  她们互相看一眼,都笑了出来。
  “我们这样好傻呀。”
  “哈哈哈就是要一起犯傻才是我们啊。”
  真的好羡慕珍珠啊,从小就有一间自己的房。
  操场那边锣鼓咚咚响了两声。
  林巧枝蹦起来,不想了!先把眼前的事做好!!
  她回头随意拍拍屁股上的土:“走啦小傻妞,给我去加油。”
  “好啊!你喊谁小傻妞呢!!”
  林巧枝喊完就早一步跑走,快一步溜进钳工比赛的篮球场。
  回头一看,追过来的人被拦在围线外,气得咬牙鼓腮。
  林巧枝眼中流淌狡黠的快乐笑意。
  操场里上一场比赛才刚刚结束。
  戴着红袖章的裁判老师傅正吆喝:“桌面清空啊,该带走的废料带走,工具都还原放好。”
  又一边招呼进来的年轻人,“材料就在我脚边这个箱子里,一人来领一块,然后自己找个桌子。要上厕所的赶紧去上厕所,等会儿可别说自己上厕所耽误了时间!”
  林巧枝去箱子里拿比赛材料。
  是一箱子圆滚滚的黄铜球,巴掌大。
  又找了个顺眼的桌子,检查这桌上的工具。
  说实话,今天这场青年组钳工的比赛,人还是很多的。
  围观的人数也是不少的,只要不在岗的都抽空来加油助威。毕竟能进前十,能给带教的班组加不少分呢,分福利都能多拿点东西。
  还有这次有可能进前三的选手,日后可能代表红旗厂,出去市里、省里参与技术工人大赛,因此前三的热门选手,连他们带教的师傅,还有一些高工,也都过来加油看热闹了。
  正在负责20吨模具项目的王柏强和乔元等人,因为要盯着项目,所以没来。
  但是温东鸣,还有作为定海神针的路锋,提前入厂的学徒工们,可都是过来了。
  看到翁工良穿着工服走过来,正围着路锋和温东鸣的人群稍微拉开了一道口子。
  翁工良往里头看,见到第一排的林巧枝,就表情不好,糟蹋了一样,好像看到了包了芝麻糊馅的饺子似的皱脸。
  温东鸣看了,拍拍他的胳膊:“嗐~翁工,放宽点心。”
  “小萧,今天咱重点看看你们组小萧,我记得他水平不错。”
  路锋也笑着说:“你们组萧隆二十三了吧,听说能把精度稳定到5丝以内了,有时候能达到4丝的水平,不错哦,指不定三十岁以前能迈进2-3丝精度大关,这次青年组头筹,那是稳操胜券。”
  这精度越往小了靠,进步就越难,天赋和努力缺一不可,进步都是以年来打磨,甚至很有可能在某个年龄,停在某个精度,此后就再难有寸进了。
  所以缺高级技术工人。
  不仅中国缺,二战之后,世界各国都缺,每个努力想发展重工业的国家,都必须尽可能培养出更多技艺精湛的技术工人。
  不仅场外在讨论。
  场内正要比赛的选手,也在讨论。
  “萧哥,你这次肯定胸有成竹,不会甩我们个十分八分吧?”
  萧隆看向说话的人,却是有些紧张:“你可别光夸我了,你手艺也不差,球体定位可不是我的强项,要我甩大伙十分八分的,还是把我丢江里去喂鱼更简单。”
  “怕什么?球体形状制件那么难,工作面上连参照系都没有,咱们谁又熟练擅长了?你放心大胆比就好了,保管没问题。”
  林巧枝也在看手里的黄铜圆球。
  黄铜比钢硬度低,好削切,正好做这种快速比赛的材料。
  就是不知道这次比赛题目是什么。
  她旁边桌是许观平。
  他们之前在厂校操作教室,经常一起练习,还相互帮对方做过二次检查,但毕业之后进了两个组,交集倒是少了不少。
  “巧枝,听说你这次比赛打算考三级了?”许观平检查完了桌面上的工具,先开口问。
  林巧枝点头:“你呢,这次也考三级吗?”
  红旗厂强势,每年升三级工的名额都有八到十个,不像是有的小厂只有一两个。
  等到要升四级,才开始需要一些别的条件。
  许观平苦笑:“我哪里会有那么快。”他有时候在车间,看林巧枝都有些不敢认,当初他们可是一起毕业的,他还劝林巧枝和他一起到乔工组,如今林巧枝都开始主持项目了。
  跟做梦一样。
  他还记得,当年去铁路局那边的时候,他还能靠手上技术领先两个学弟学妹,优先获得和路工上台展示的机会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