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这样的待遇,是她十几年从未体验过的。
好像她是什么需要被呵护的珍宝。
可她明明是野草。
即使在疾风骤雨中,一样吹不倒,淋不烂地顽强生长。
林巧枝忽然问:“您年轻的时候,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当然有,不过我那会儿可比你现在大多了,”温东鸣赫赫笑了两声,见她眼下的淡淡乌青,有些感慨回忆,“当初我带着人千里迢迢去北边请路工,带厂转型,整夜整夜地睡不着,心里怕啊,组织和人民选我当厂长,如果我一上任把厂子搞垮了,那得有多少人在背后戳着我的脊梁骨骂?”
林巧枝眼睛微微瞪大,不敢置信:“您当初也会心慌啊?”
她从小到大,听到的可都是厂长带他们红旗厂从名不见经传的小柴油机厂发展到如今的英雄故事。
这样豪迈的英雄事迹里,温厂长敏锐、果断、能屈能伸、慧眼识人,有大魄力大手腕。
没说温厂长也会心慌啊!
居然和她一样!
“哈哈哈当然会,我又不是什么老妖怪,也当过年轻人,哪个年轻人第一次扛重担的时候不紧张?”温东鸣大笑两声,笑声又透着豪情,“可如果我们不顶着压力往前走,不去做那些别人都认为我们做不到的事,难道一直落后,甘于平庸,直到有一天再被人打进来吗?”
“你个小丫头别想那么多,闷头干就是了,即使失败了,那也是长征路上的英雄,你说说,难道走到一半牺牲的红军战士不是英雄吗?”
林巧枝眨眨眼:“可我还是想成功。”
温东鸣看她黑亮执着眼睛,就知道她肯定没听懂。
年轻人啊,正热血心气高,哪里懂得了哦。
他也是老了才明白。
那些一辈子钻研一种材料却没出成果的,那些在农田里埋头半辈子搞农事无果的……难道他们的失败该被谴责吗,他们的新中国就是有这一群群人前赴后继,才闯出了最前头百分之十尖尖的成功和成果。
或许没出成果的材料为下一个天才避开了错误的路,得来成功;或许农学家的学生就站在老师半辈子的研究积累上,出了成果。
那都是他们走过的革命征程啊。
温东鸣笑了一声,年轻人肯定是懂不了喽,语气宽慰道,“想成功当然好,不过你也记着,别怕失败,万事有咱红旗厂呢。”
最初他也是担忧的,太早了,把这么重的担子压到十七岁年轻人身上,太早太重了。
可幸好的是,林巧枝远比他们想象中做得更好。
就是神经绷得太紧,像是快绷断的琴弦,看着就担心,得松松。
温东鸣拍拍小年轻的肩膀,“今年咱厂里的技能大赛要办了,你去放松放松,顺便考个三级。”
林巧枝还琢磨呢,什么成功什么失败的,她想点点头,说自己明白了都卡住,她可不想失败啊!!!
怎么温厂长心态能这么好啊?
那么大一笔外汇,这么大的事!
所以说,难怪人家当上厂长了呢,看看这心态,看看这扛事的底气!
她心里正嘀咕呢,忽然就感觉肩膀被拍了拍,听到了考三级的消息。
她一时都有些怔住。
之前入厂定二级,她都花了那么多时间和心思。
什么时候考三级水准,变成“顺便”“放松放松”的事了?
她居然还觉得挺有道理。
是挺放松解压的。
温东鸣调侃:“我看38块工资还不够你吃的,升了三级工,刚好再顺便多配点粮票肉票。”
林巧枝脸颊一红:“我又不是猪。”又辩驳,“怎么可能38块都不够吃?”
但语气透着点心虚。
好像……可能……确实是被她吃了不少。
人家一个月吃一次肉。
她天天吃肉,可劲儿造,能不费钱费票吗?
得赶紧考三级!!
林巧枝赶紧去报名了今年厂里办的百工技能大赛。
这是厂里一年一度很受关注的技能比赛,赢的人不仅自己脸上争光,还对评选劳动模范、先进个人,调级等都很有帮助。
是如今厂里关注度排第三的大事了!
能排在它前头的,也只有厂里招工、还有新型号拖拉机即将下流水线,各地都派人来学习当拖拉机手的热闹了。
大家也都很好奇,林巧枝这次技能大比拼会怎么样。
“也不知道能不能在青年组排进前三,可有比她大好几岁的。”
“感觉有点悬,她之前是很有希望的,有大几岁的也不怕,现在不是管20吨模具去了吗,肯定会影响她技术的。”
林巧枝进了王工组,* 如今还主管那么大一个外汇模具项目,将精力分出去大半,技术方面肯定略有下滑。
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当把精力放一部分到研究项目上,多多少少会耽搁技术精进。要不当初翁工良也不会那样痛心疾首,甚至连连去找温东鸣要人,说不能由着年轻人因为喜好糟蹋天赋。
这都是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且有默契的事了。
所以高精尖产品、最难、最关键的部分,大多都是交给翁工组,再其次是乔元等几个专精技术的组别。
连厂里很多看好林巧枝天赋的高工,对她技术会略下滑的事,也都是有心理准备的。
林巧枝不知道大家的心理准备,她提了提精神,摩拳擦掌地准备参加今年的技术比拼。
升三级!
加工资!!
第43章 红旗厂百工技术大比拼
热浪滚滚, 人声鼎沸,正是红旗厂百工技术大比拼。
“巧枝!!这边!!”
一声亲昵热情的声音穿破人潮而来。
林巧枝从车间走出来,顺着声音看去, 是周妞晚正高兴朝她挥手。
她有些意外,走过去:“你今天不上班?”
周妞晚递给她一只盐水冰棍, 得意地微微挑眉, 拍拍腰边的深蓝色大包:“我来给红旗厂检修电路。”
又说:“我就知道这会儿你要出来了,青年钳工组的比赛快开始了,冰棍都还硬着。”
林巧枝拆开冰棍包装,咬了一口,冰凉凉的冷气遍布舌尖, 传递到大脑,“那看来你在电力局工作表现不错。”
“那可不。”晚晚笑了一下,偷偷同她说自己的小兴奋,“我可是在技能培训里拿下了第一, 才争取到这个名额。”
红旗厂可是重点单位。
要是电力供应出了问题,影响了两笔外汇单, 那是要担责任的。
没有好的技术, 可拿不下这个机会。
林巧枝竖了个大拇指。
宁珍珠也满脸兴奋地抱着一小兜瓜子回来,脸上酒窝都笑出来了:“我来了,我来了!”
林巧枝:?
她羡慕了,恶狠狠的抓了一大把瓜子,“你怎么也不上班?”
“我早早就和人换好班了啊!”宁珍珠念叨起她们供销社,这家接孩子早下班,那个家里办喜事, 都跟她换过班,多正常啊。
这可是她们红旗厂一年一次的大赛, 怎么能不回来看看!
“走走走,我刚刚看开拖拉机那组,可热闹了。”她兴奋地推着林巧枝和晚晚往厂后面的大片空地走。
就是之前做拖拉机测试,又用来培训知青的大片荒地。
这会儿再看,俨然已经大变样了。
不知被谁用铁锹铁铲堆出了高低不一,转弯绕角的复杂黄土坡。
上面一台台拖拉机正发出“轰隆隆”的声音,被驾驶着做各种常规的、极限的操作。
在不远处的大片空地上,还有装配组的比赛,以组为单位,比试着装配技能。比哪一组能用最短的时间,熟练且高质量地装配好拖拉机。
远远看去,好似一群小蚂蚁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忙活着拼凑起钢铁巨兽。
她们在旁边找了个高坡,坐下来,林巧枝好笑:“这一趟比赛下来,可得顶三天的工期了吧。”
新机的装配,装配好就直接拉到这边场地来开,做出厂检测,这一溜流程,可真能省活儿。
“那可不,咱红旗厂可不做那些浪费国家资源的事!这烧不少柴油呢!”宁珍珠一脸骄傲。
林巧枝赞同的点点头,别说厂里了,就是她自己想一想烧这么多柴油就办个比赛,也是怪心疼的。
听说就连这个比赛的地形,都是就地取材的。
因为新型号拖拉机要下流水线了,很多地方的人都来红旗厂采购,又不确定自己生产大队能不能用,干脆就撸起袖子,直接在后边这块地,填出小片老家山地的地形。
自家最懂自家。
哪里有个大斜坡,哪里有些必须转弯的转角,大部分田地到底多大块,堆出来的沟沟坡坡都是最让自己放心的。
红旗厂也不阻止,对此非常支持,还提供了工具,并且每晚帮忙用拖拉机把压实的土给犁松。
好像她是什么需要被呵护的珍宝。
可她明明是野草。
即使在疾风骤雨中,一样吹不倒,淋不烂地顽强生长。
林巧枝忽然问:“您年轻的时候,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当然有,不过我那会儿可比你现在大多了,”温东鸣赫赫笑了两声,见她眼下的淡淡乌青,有些感慨回忆,“当初我带着人千里迢迢去北边请路工,带厂转型,整夜整夜地睡不着,心里怕啊,组织和人民选我当厂长,如果我一上任把厂子搞垮了,那得有多少人在背后戳着我的脊梁骨骂?”
林巧枝眼睛微微瞪大,不敢置信:“您当初也会心慌啊?”
她从小到大,听到的可都是厂长带他们红旗厂从名不见经传的小柴油机厂发展到如今的英雄故事。
这样豪迈的英雄事迹里,温厂长敏锐、果断、能屈能伸、慧眼识人,有大魄力大手腕。
没说温厂长也会心慌啊!
居然和她一样!
“哈哈哈当然会,我又不是什么老妖怪,也当过年轻人,哪个年轻人第一次扛重担的时候不紧张?”温东鸣大笑两声,笑声又透着豪情,“可如果我们不顶着压力往前走,不去做那些别人都认为我们做不到的事,难道一直落后,甘于平庸,直到有一天再被人打进来吗?”
“你个小丫头别想那么多,闷头干就是了,即使失败了,那也是长征路上的英雄,你说说,难道走到一半牺牲的红军战士不是英雄吗?”
林巧枝眨眨眼:“可我还是想成功。”
温东鸣看她黑亮执着眼睛,就知道她肯定没听懂。
年轻人啊,正热血心气高,哪里懂得了哦。
他也是老了才明白。
那些一辈子钻研一种材料却没出成果的,那些在农田里埋头半辈子搞农事无果的……难道他们的失败该被谴责吗,他们的新中国就是有这一群群人前赴后继,才闯出了最前头百分之十尖尖的成功和成果。
或许没出成果的材料为下一个天才避开了错误的路,得来成功;或许农学家的学生就站在老师半辈子的研究积累上,出了成果。
那都是他们走过的革命征程啊。
温东鸣笑了一声,年轻人肯定是懂不了喽,语气宽慰道,“想成功当然好,不过你也记着,别怕失败,万事有咱红旗厂呢。”
最初他也是担忧的,太早了,把这么重的担子压到十七岁年轻人身上,太早太重了。
可幸好的是,林巧枝远比他们想象中做得更好。
就是神经绷得太紧,像是快绷断的琴弦,看着就担心,得松松。
温东鸣拍拍小年轻的肩膀,“今年咱厂里的技能大赛要办了,你去放松放松,顺便考个三级。”
林巧枝还琢磨呢,什么成功什么失败的,她想点点头,说自己明白了都卡住,她可不想失败啊!!!
怎么温厂长心态能这么好啊?
那么大一笔外汇,这么大的事!
所以说,难怪人家当上厂长了呢,看看这心态,看看这扛事的底气!
她心里正嘀咕呢,忽然就感觉肩膀被拍了拍,听到了考三级的消息。
她一时都有些怔住。
之前入厂定二级,她都花了那么多时间和心思。
什么时候考三级水准,变成“顺便”“放松放松”的事了?
她居然还觉得挺有道理。
是挺放松解压的。
温东鸣调侃:“我看38块工资还不够你吃的,升了三级工,刚好再顺便多配点粮票肉票。”
林巧枝脸颊一红:“我又不是猪。”又辩驳,“怎么可能38块都不够吃?”
但语气透着点心虚。
好像……可能……确实是被她吃了不少。
人家一个月吃一次肉。
她天天吃肉,可劲儿造,能不费钱费票吗?
得赶紧考三级!!
林巧枝赶紧去报名了今年厂里办的百工技能大赛。
这是厂里一年一度很受关注的技能比赛,赢的人不仅自己脸上争光,还对评选劳动模范、先进个人,调级等都很有帮助。
是如今厂里关注度排第三的大事了!
能排在它前头的,也只有厂里招工、还有新型号拖拉机即将下流水线,各地都派人来学习当拖拉机手的热闹了。
大家也都很好奇,林巧枝这次技能大比拼会怎么样。
“也不知道能不能在青年组排进前三,可有比她大好几岁的。”
“感觉有点悬,她之前是很有希望的,有大几岁的也不怕,现在不是管20吨模具去了吗,肯定会影响她技术的。”
林巧枝进了王工组,* 如今还主管那么大一个外汇模具项目,将精力分出去大半,技术方面肯定略有下滑。
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当把精力放一部分到研究项目上,多多少少会耽搁技术精进。要不当初翁工良也不会那样痛心疾首,甚至连连去找温东鸣要人,说不能由着年轻人因为喜好糟蹋天赋。
这都是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且有默契的事了。
所以高精尖产品、最难、最关键的部分,大多都是交给翁工组,再其次是乔元等几个专精技术的组别。
连厂里很多看好林巧枝天赋的高工,对她技术会略下滑的事,也都是有心理准备的。
林巧枝不知道大家的心理准备,她提了提精神,摩拳擦掌地准备参加今年的技术比拼。
升三级!
加工资!!
第43章 红旗厂百工技术大比拼
热浪滚滚, 人声鼎沸,正是红旗厂百工技术大比拼。
“巧枝!!这边!!”
一声亲昵热情的声音穿破人潮而来。
林巧枝从车间走出来,顺着声音看去, 是周妞晚正高兴朝她挥手。
她有些意外,走过去:“你今天不上班?”
周妞晚递给她一只盐水冰棍, 得意地微微挑眉, 拍拍腰边的深蓝色大包:“我来给红旗厂检修电路。”
又说:“我就知道这会儿你要出来了,青年钳工组的比赛快开始了,冰棍都还硬着。”
林巧枝拆开冰棍包装,咬了一口,冰凉凉的冷气遍布舌尖, 传递到大脑,“那看来你在电力局工作表现不错。”
“那可不。”晚晚笑了一下,偷偷同她说自己的小兴奋,“我可是在技能培训里拿下了第一, 才争取到这个名额。”
红旗厂可是重点单位。
要是电力供应出了问题,影响了两笔外汇单, 那是要担责任的。
没有好的技术, 可拿不下这个机会。
林巧枝竖了个大拇指。
宁珍珠也满脸兴奋地抱着一小兜瓜子回来,脸上酒窝都笑出来了:“我来了,我来了!”
林巧枝:?
她羡慕了,恶狠狠的抓了一大把瓜子,“你怎么也不上班?”
“我早早就和人换好班了啊!”宁珍珠念叨起她们供销社,这家接孩子早下班,那个家里办喜事, 都跟她换过班,多正常啊。
这可是她们红旗厂一年一次的大赛, 怎么能不回来看看!
“走走走,我刚刚看开拖拉机那组,可热闹了。”她兴奋地推着林巧枝和晚晚往厂后面的大片空地走。
就是之前做拖拉机测试,又用来培训知青的大片荒地。
这会儿再看,俨然已经大变样了。
不知被谁用铁锹铁铲堆出了高低不一,转弯绕角的复杂黄土坡。
上面一台台拖拉机正发出“轰隆隆”的声音,被驾驶着做各种常规的、极限的操作。
在不远处的大片空地上,还有装配组的比赛,以组为单位,比试着装配技能。比哪一组能用最短的时间,熟练且高质量地装配好拖拉机。
远远看去,好似一群小蚂蚁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忙活着拼凑起钢铁巨兽。
她们在旁边找了个高坡,坐下来,林巧枝好笑:“这一趟比赛下来,可得顶三天的工期了吧。”
新机的装配,装配好就直接拉到这边场地来开,做出厂检测,这一溜流程,可真能省活儿。
“那可不,咱红旗厂可不做那些浪费国家资源的事!这烧不少柴油呢!”宁珍珠一脸骄傲。
林巧枝赞同的点点头,别说厂里了,就是她自己想一想烧这么多柴油就办个比赛,也是怪心疼的。
听说就连这个比赛的地形,都是就地取材的。
因为新型号拖拉机要下流水线了,很多地方的人都来红旗厂采购,又不确定自己生产大队能不能用,干脆就撸起袖子,直接在后边这块地,填出小片老家山地的地形。
自家最懂自家。
哪里有个大斜坡,哪里有些必须转弯的转角,大部分田地到底多大块,堆出来的沟沟坡坡都是最让自己放心的。
红旗厂也不阻止,对此非常支持,还提供了工具,并且每晚帮忙用拖拉机把压实的土给犁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