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莎柏琳娜摇摇头:“我想看看你的。”
林巧枝微怔。
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她的技术目前可完全比不了几十年经验的王工,也代表不了红旗厂的水平。
总不能真因为她穿得精神亮堂,笑起来好看吧?
那名陪同做翻译的女士传达完莎柏琳娜的话,继续替老板表意,她显然还担任着更高的职务。
她笑着安抚:“别紧张。我们老板选择合作伙伴,除了实力之外,还非常看重人文。在我们的合作理念里,有好的氛围,良性的环境,这样的合作通常会长久且舒适,也能带来良好效益。”
又说:“愿意培养年轻人,且有能力培养出优秀年轻技术人员的环境,显然不错,你说是吧?”
林巧枝能感觉到那种温和且欣赏的目光。
她目光轻移,视野里莎柏琳娜的团队,除了安保之外的七名核心队员里,有5女2男。
围绕着莎柏琳娜的,翻译是女性,技术员也是女性。
她好像意识到了什么。
林巧枝忽的灿烂一笑,眼中那抹自信神采极为动人:“您想看当然可以。”
她对自己的技术很有信心!
第36章 中国年轻技术工人的风采
林巧枝神采奕奕地问:“您想看我什么技术?”
对上莎柏琳娜那双温柔含笑的眼睛。
林巧枝思绪飞转。
这位三十岁的女士拥有一家自己的食品公司, 名下还有广袤的农场。
对方夸她:“你笑起来很有生命力。”
对方喜欢她:“我听说有个中国姑娘,她说要做出全世界最好的拖拉机。”
听她用初学的外语积极打招呼,听她热情的推销王工制作的正十二面体, 或许有初学的不地道,或许会错了意, 或许有单纯年轻的笨拙。
但莎柏琳娜都不在意, 反而表现得大气且包容。
她喜欢女孩有生命力,有梦想,有优秀的能力。
林巧枝想,那她肯定也喜欢女孩勇敢!
她鼓起勇气,争取道:“如果我的技术能让您满意, 让您感受到红旗厂的良好的氛围和人文关怀,您能将这笔原本不考虑在中国采购的订单交给我们吗?”
商务部的干事心里“哎呦”一下,怎么能把话说得这么直,哪有这么谈生意的, 忙笑着帮忙翻译!
莎柏琳娜听了却觉得不像,她微微侧头, 与自己的翻译低声两句。
那位翻译笑着同她说了几句。
莎柏琳娜胸腔轻轻震动, 那双眼眸笑得格外爽利。
她朝翻译点点头,轻言两句。
林巧枝只听得懂两个音节,“你,她。”
是什么呢?
她很快猜到了答案,或许是——“你告诉她吧。”
翻译对他们说,她们公司确实有一批农机、新食品加工流水线的需求,但在出发来到中国之前, 就已经考察了几家,已经有了初步的意向。
相比较之下。
他们的拖拉机用料质量更扎实, 功能也更丰富,一台就能满足几乎农业机械化所有需求。
这或许是因为中国多样的地形和种植需求导致的,中国的国情也不可能让一个村购买好几台拖拉机,各司其职。
对方的拖拉机技术却更先进,技术更为便利实用,比如收割效率更高,动力等各方面数据表现更好,但价格也会更高就是了。
两相权衡,各有优劣。
女翻译转述说:“阿西娜说,我们考察的这家供应商提供的数据里,他们的技术手册指示,为保证机械质量,指标能控制在0.03毫米以内。”
“你还小,如果你的技术指标能控制0.07毫米以内,这个订单就给你们厂做。”
她顿了顿,又对林巧枝笑了下,“当然了,这个要求非常高,即使你没能成功,只要将技术指标控制在0.1毫米内,我们也会采购你们两台拖拉机。”
林巧枝轻轻吸了吸气。
要求真的很高。
除了她自己以外,她从没有见过任何同龄人,无论男女,可以准确控制进入7丝的精度。
尤其是这种现场发挥,不是几个月时间慢慢磨,对技术要求会更高。
莎柏琳娜很好,
但她同样是一位有能力的商人,强大自信藏在眼眸的温柔之下。
她欣赏的生命力和梦想,必须建立在能力之上。
这位拥有自己商业王国的女士,好像正对她说——你可是要做出全世界最好拖拉机的人,你的能力,要配得上你的理想。
林巧枝只觉得自己心脏猛跳,撞击胸膛。
她不觉得压力,反而有种牙齿战栗的兴奋。
她们是同样的灵魂!
只是她还弱小,仍在成长。
而莎柏琳娜却已经是一棵树干粗壮、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仿若窥见未来的兴奋,让她脊背激颤。
她笑容灿烂:“我可以做到!莎柏琳娜女士很高兴有机会能让你见到中国年轻技术工人的风采。”
被叫作阿西娜的那位技术员,拿起展台上正十二面体询问王柏强:“看起来,您应该是她的老师,那她应该也练习过这项基本功,您介意借用一下这件练习作品吗?”
王柏强不卑不亢,神色沉稳:“当然可以。”
心里却暗暗一紧。
林巧枝没练习过这个。
这本是二年级结束,升到三年级时的暑假功课。
他能猜到对方想法。
学生时期非常常见的练习——在多面体的一角,切削出一个新的平面。
而正十二面体,由十二个正五边形组成,每个顶点连接三个正五边形,削平顶点后会形成正三角形截面。
不出他所料,对方果然提出这个要求。
王柏强把锉刀等工具递给林巧枝的时候,宛若正常交流,实则低声给她传授经验,提醒注意事项:
“一定要注意切削的深度相同,否则会导致正三角形的边长不一样。”
“还有,每个截断的边需要在同一平面上。”
“沿着棱线的方向切削,要不然刀具偏斜容易崩刃。”
……
几句话的提示很快过去。
一切还是得看林巧枝自己的实力。
在场的人有眼睛的都看明白了,人家压根不是为了采购拖拉机来的,就是因为林巧枝。
她欣赏这个后辈,即使跨越国界,她也欣赏年轻女孩的勇气和梦想,并且愿意给她提供助力和机会。
钳工是个慢工细活。
想要精进技术也不容易。
对在场很多人来说,在20岁以内跨越进10丝的精度,就已经隐含着优秀的意味了。
那可是只比一根头发丝直径多一点的精度。
要求一撮刀下去,只偏差一根头发丝。
而且现场这个情况,明显还没有机会修改,要一次成功不出错。
这有多不容易?
阿西娜也不在意周围人的围观,和对她出题的低声议论,只一双眼睛目不转睛地看着林巧枝,等待看她的技术。
有时候年轻人的技术习惯、是否注意小细节,确实能体现她的学习环境,也能看出她本身的特质。
她也要对老板和自己的岗位负责。
林巧枝沉浸下来,并不知道周围有多少人紧紧看着她手里的工具,并为此一颗心脏高高悬吊起来。
她脑子里先过了一遍流程。
又仔细想了想王柏强提醒的注意事项。
因为这里没有机床,所以王柏强这块铁料选的是容易处理的低硬度金属。
对林巧枝来说,最初接触高精度工件的时候,是非常紧张的,要做很多的准备,因为理论和实际永远是两回事,把流程和理论学得再好,上手之后,却会遇到各种意料之外的困难。
而现在,面对眼前正十二面体的林巧枝,对这种不带弧度的平直切削,她完全称得上是游刃有余了。
长期大量基本功的练习,让她在把握力度的时候,轻松自如。
长期对自己的高要求,让她对空间角度的感知、角度的把控都胸有成竹。
是真的游刃有余,不需要考虑复杂工件的各种细节,纯粹的切削出正三角形,在如今的林巧枝看来,简直和搅拌热干面一样轻松。
她手工定点。
她有条不紊地划线。
左拌一下。
一刀沿着划线切下去。
预留了一点点精修余量的正三角形,显现出来。
右拌一下。
锉刀一下下修整平面。
铁料好像热干面一样听话均匀裹满芝麻酱,丝滑地逼近目标精度,正三角形边角逐渐清晰。
搅搅拌拌……
锉刀和铁料在她手里,真好像筷子和热干面一样听话好使,轻松、流畅、自如。
林巧枝沉浸在钢铁世界时,那种从容自若的信心和气势,让人觉得看她工作是一种享受。
林巧枝微怔。
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她的技术目前可完全比不了几十年经验的王工,也代表不了红旗厂的水平。
总不能真因为她穿得精神亮堂,笑起来好看吧?
那名陪同做翻译的女士传达完莎柏琳娜的话,继续替老板表意,她显然还担任着更高的职务。
她笑着安抚:“别紧张。我们老板选择合作伙伴,除了实力之外,还非常看重人文。在我们的合作理念里,有好的氛围,良性的环境,这样的合作通常会长久且舒适,也能带来良好效益。”
又说:“愿意培养年轻人,且有能力培养出优秀年轻技术人员的环境,显然不错,你说是吧?”
林巧枝能感觉到那种温和且欣赏的目光。
她目光轻移,视野里莎柏琳娜的团队,除了安保之外的七名核心队员里,有5女2男。
围绕着莎柏琳娜的,翻译是女性,技术员也是女性。
她好像意识到了什么。
林巧枝忽的灿烂一笑,眼中那抹自信神采极为动人:“您想看当然可以。”
她对自己的技术很有信心!
第36章 中国年轻技术工人的风采
林巧枝神采奕奕地问:“您想看我什么技术?”
对上莎柏琳娜那双温柔含笑的眼睛。
林巧枝思绪飞转。
这位三十岁的女士拥有一家自己的食品公司, 名下还有广袤的农场。
对方夸她:“你笑起来很有生命力。”
对方喜欢她:“我听说有个中国姑娘,她说要做出全世界最好的拖拉机。”
听她用初学的外语积极打招呼,听她热情的推销王工制作的正十二面体, 或许有初学的不地道,或许会错了意, 或许有单纯年轻的笨拙。
但莎柏琳娜都不在意, 反而表现得大气且包容。
她喜欢女孩有生命力,有梦想,有优秀的能力。
林巧枝想,那她肯定也喜欢女孩勇敢!
她鼓起勇气,争取道:“如果我的技术能让您满意, 让您感受到红旗厂的良好的氛围和人文关怀,您能将这笔原本不考虑在中国采购的订单交给我们吗?”
商务部的干事心里“哎呦”一下,怎么能把话说得这么直,哪有这么谈生意的, 忙笑着帮忙翻译!
莎柏琳娜听了却觉得不像,她微微侧头, 与自己的翻译低声两句。
那位翻译笑着同她说了几句。
莎柏琳娜胸腔轻轻震动, 那双眼眸笑得格外爽利。
她朝翻译点点头,轻言两句。
林巧枝只听得懂两个音节,“你,她。”
是什么呢?
她很快猜到了答案,或许是——“你告诉她吧。”
翻译对他们说,她们公司确实有一批农机、新食品加工流水线的需求,但在出发来到中国之前, 就已经考察了几家,已经有了初步的意向。
相比较之下。
他们的拖拉机用料质量更扎实, 功能也更丰富,一台就能满足几乎农业机械化所有需求。
这或许是因为中国多样的地形和种植需求导致的,中国的国情也不可能让一个村购买好几台拖拉机,各司其职。
对方的拖拉机技术却更先进,技术更为便利实用,比如收割效率更高,动力等各方面数据表现更好,但价格也会更高就是了。
两相权衡,各有优劣。
女翻译转述说:“阿西娜说,我们考察的这家供应商提供的数据里,他们的技术手册指示,为保证机械质量,指标能控制在0.03毫米以内。”
“你还小,如果你的技术指标能控制0.07毫米以内,这个订单就给你们厂做。”
她顿了顿,又对林巧枝笑了下,“当然了,这个要求非常高,即使你没能成功,只要将技术指标控制在0.1毫米内,我们也会采购你们两台拖拉机。”
林巧枝轻轻吸了吸气。
要求真的很高。
除了她自己以外,她从没有见过任何同龄人,无论男女,可以准确控制进入7丝的精度。
尤其是这种现场发挥,不是几个月时间慢慢磨,对技术要求会更高。
莎柏琳娜很好,
但她同样是一位有能力的商人,强大自信藏在眼眸的温柔之下。
她欣赏的生命力和梦想,必须建立在能力之上。
这位拥有自己商业王国的女士,好像正对她说——你可是要做出全世界最好拖拉机的人,你的能力,要配得上你的理想。
林巧枝只觉得自己心脏猛跳,撞击胸膛。
她不觉得压力,反而有种牙齿战栗的兴奋。
她们是同样的灵魂!
只是她还弱小,仍在成长。
而莎柏琳娜却已经是一棵树干粗壮、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仿若窥见未来的兴奋,让她脊背激颤。
她笑容灿烂:“我可以做到!莎柏琳娜女士很高兴有机会能让你见到中国年轻技术工人的风采。”
被叫作阿西娜的那位技术员,拿起展台上正十二面体询问王柏强:“看起来,您应该是她的老师,那她应该也练习过这项基本功,您介意借用一下这件练习作品吗?”
王柏强不卑不亢,神色沉稳:“当然可以。”
心里却暗暗一紧。
林巧枝没练习过这个。
这本是二年级结束,升到三年级时的暑假功课。
他能猜到对方想法。
学生时期非常常见的练习——在多面体的一角,切削出一个新的平面。
而正十二面体,由十二个正五边形组成,每个顶点连接三个正五边形,削平顶点后会形成正三角形截面。
不出他所料,对方果然提出这个要求。
王柏强把锉刀等工具递给林巧枝的时候,宛若正常交流,实则低声给她传授经验,提醒注意事项:
“一定要注意切削的深度相同,否则会导致正三角形的边长不一样。”
“还有,每个截断的边需要在同一平面上。”
“沿着棱线的方向切削,要不然刀具偏斜容易崩刃。”
……
几句话的提示很快过去。
一切还是得看林巧枝自己的实力。
在场的人有眼睛的都看明白了,人家压根不是为了采购拖拉机来的,就是因为林巧枝。
她欣赏这个后辈,即使跨越国界,她也欣赏年轻女孩的勇气和梦想,并且愿意给她提供助力和机会。
钳工是个慢工细活。
想要精进技术也不容易。
对在场很多人来说,在20岁以内跨越进10丝的精度,就已经隐含着优秀的意味了。
那可是只比一根头发丝直径多一点的精度。
要求一撮刀下去,只偏差一根头发丝。
而且现场这个情况,明显还没有机会修改,要一次成功不出错。
这有多不容易?
阿西娜也不在意周围人的围观,和对她出题的低声议论,只一双眼睛目不转睛地看着林巧枝,等待看她的技术。
有时候年轻人的技术习惯、是否注意小细节,确实能体现她的学习环境,也能看出她本身的特质。
她也要对老板和自己的岗位负责。
林巧枝沉浸下来,并不知道周围有多少人紧紧看着她手里的工具,并为此一颗心脏高高悬吊起来。
她脑子里先过了一遍流程。
又仔细想了想王柏强提醒的注意事项。
因为这里没有机床,所以王柏强这块铁料选的是容易处理的低硬度金属。
对林巧枝来说,最初接触高精度工件的时候,是非常紧张的,要做很多的准备,因为理论和实际永远是两回事,把流程和理论学得再好,上手之后,却会遇到各种意料之外的困难。
而现在,面对眼前正十二面体的林巧枝,对这种不带弧度的平直切削,她完全称得上是游刃有余了。
长期大量基本功的练习,让她在把握力度的时候,轻松自如。
长期对自己的高要求,让她对空间角度的感知、角度的把控都胸有成竹。
是真的游刃有余,不需要考虑复杂工件的各种细节,纯粹的切削出正三角形,在如今的林巧枝看来,简直和搅拌热干面一样轻松。
她手工定点。
她有条不紊地划线。
左拌一下。
一刀沿着划线切下去。
预留了一点点精修余量的正三角形,显现出来。
右拌一下。
锉刀一下下修整平面。
铁料好像热干面一样听话均匀裹满芝麻酱,丝滑地逼近目标精度,正三角形边角逐渐清晰。
搅搅拌拌……
锉刀和铁料在她手里,真好像筷子和热干面一样听话好使,轻松、流畅、自如。
林巧枝沉浸在钢铁世界时,那种从容自若的信心和气势,让人觉得看她工作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