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本来车间里还有些人对林巧枝八个月学完进厂还有点质疑,这一轮下来,也都服气了。
  不服气不行。
  技术活就是这样,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做得好赖一眼就能看出来。
  不像是偏文学艺术的东西,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每个人感觉都不一样,都还理直气壮。
  话题都说开了,又聊了几句,不可避免提起林巧枝在装配车间整出的那点动静。
  因为林巧枝看过之后,自己就去上手组装,手法跟人家不一样,就有老钳工指出她组装得不对。
  林巧枝:“没错的,这样可以安装上去,不仅更省力,还不会对工件造成额外的磨损。”
  “没有你这样装的。”
  “我们可以拆下来看看,是不是我这样装更好。”林巧枝也不生气,拆下来有没有磨损划痕就一目了然了。
  对方认死理,林巧枝说不通,就请当时隔壁三车间的主任池民来看。
  池民来看过之后,拍板说林巧枝装的确实更好。
  坚持说自己十几年经验的老钳工,当时脸就有些挂不住。
  他闷着气,还想说。
  然后林巧枝先说了一句:“你是不是右肩膀下面两拳左右的地方,骨头缝里经常痛?”
  当时就把人说得愣在原地。
  “你怎么知道的?”胡清聊起这个就好奇,还追问,“听说好几个装配车间的工人,后头都拎着点东西到你家找你,跟你打听肩胛骨那块疼的事,这事是真的吗?”
  他这条八卦一说,顿时把绷着脸吃饭的,埋头香喷喷吃的,沉稳地一直没怎么出声的,目光都吸引到林巧枝身上。
  努力降低存在感,幸福扒饭的林巧枝:“……”
  幸好她专心吃饭,已经差不多吃完了。
  又飞快把铝饭盒里最后几粒米饭扒拉到一边,扒拉扒拉堆好,一筷子翘到嘴里,吃完擦嘴,林巧枝才侧头看胡清,也问:“你从哪儿知道的?”
  她发现胡清好像什么都知道,简直是八卦小能手。像她,就不知道胡清最近做了啥。
  胡清得意得挑挑眉:“我妈可是家属院一花,人送外号‘向阳花情报员’,朵朵葵花向太阳的口号晓得不?说的就是这个。”
  明白了。
  遗传的!
  “原来你妈是金花婶。”林巧枝感慨,大伙可都说了,金花婶要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绝对是搞情报的好手。
  “你还没说呢,是真的吗?你怎么知道他们哪里会痛的?”胡清好奇地追问。
  “不算全真,八九不离十吧。”林巧枝解释了一句,“不是什么稀奇本事,从小看我爸揉药油,看多了就知道了,装配组里感觉有些人不太会技巧和巧劲儿。”
  林巧枝又有些疑惑:“我记得我们厂不是每年都会有组织学习吗?”
  刘国友这个从场外招工的钳工里走出来的,对这个深有感触,“说是这么说,但很多人进厂当学徒工跟着师傅学的,等后来学会了,就懒得改了。”
  反正现在也能做,还已经做熟了,又做什么要费心神去学新的?也没什么好处。
  “好了,饭也吃了。”王柏强打断闲聊。
  把桌上铝饭盒盖子盖上,稻草绳往铝饭盒把手中间一穿,一系,提溜就是一串,刘国友拎着往外走:“我送去就好了,巧枝你抓紧时间多看看资料。”
  很想去餐车见识见识的林巧枝:“……”
  这刘大哥手脚怎么这么麻利?
  她眼睛跟着刘国友往外,就差跟着他一起走了。
  都说刘国友是体贴沉稳的老大哥,她怎么觉得这老大哥是在趁机躲着王工饭后提问?
  不过王柏强这次倒是做了回人。
  没刚刚吃饱饭,就开始“饭后消食”
  他开口对林巧枝说:“咱们虽然是去考察和实地测绘的,但名义上不这么说,咱这趟名义上是红旗农械厂的技术员,代表厂里去给老乡维修保养拖拉机、柴油机的。”
  林巧枝点头。
  她也不至于傻到问为什么。
  这明摆着的,一个遭嫌弃,一个受欢迎。
  前者你去找人家次数多了,人家还嫌弃你碍事,耽搁干农活了。
  后者就不一样了,指不定十里八乡都敲锣打鼓欢迎呢。
  “这我晓得的。”林巧枝还挺稳得住,嘿一声自信地说,“而且柴油机和拖拉机都是咱们学校的主修课,实操也多,我学得可好了。”
  王柏强也晓得这难不倒她,还是提醒:“到这些农村去修,和课堂上修又不一样,有个‘三就原则’,就地取材、就地修理、就地使用。”
  “比如防锈脂,在我们厂是基础的东西,但是要是大队没有,你怎么办?”
  林巧枝:“……”
  怎么会防锈脂都没有!
  难道大队公社不买点防锈脂来保护柴油机和拖拉机吗?不是说很宝贝的吗?
  但她反应很快。
  王工既然这么问了,多半是真的有不少大队公社存在这种情况。
  她说:“……弄点油抹一抹?也算是个替代。”
  王柏强点头,又教她:“湖南这边农村比较常见的有桐油、茶籽油,这两种比较好,都是当地老传统手艺了,不会掺些稀奇古怪的东西。”
  又提醒了一些注意事项,和细节。
  林巧枝赶紧拿小本本记。
  这要是不记,下次要是忘了,就没有第一次教的时候和风细雨和耐心了,指不定就黑着脸劈头盖脸骂过来。
  胡清和方子勤把资料搬上来,不敢造次,埋头苦学。
  林巧枝学完这点小灶,也投入了这堆资料里,全都是关于丘陵山区和拖拉机技术的。
  才下火车,就有当地大队公社的人来接。
  这位公社干部姓张,是大队书记。
  张书记热情地用拖拉机拖着他们往村里笃笃笃地跑,朴素大方地说:“这拖拉机可是吃油的,贵得很,也就是今天来接你们红旗农械厂技术员,我们公社才舍得用,要不然都是牛车拉嘞!”
  牛车多好,吃草。
  就是可惜,吃草的终究是比不上吃油的,铁牛一天能干的活可老大了去了。
  “听说你们是造这个拖拉机的,有没有办法造一个吃草的铁牛出来?”开拖拉机的老汉大着胆子做梦。
  也亏得拖拉机笃笃笃的声音大,给盖住了。
  林巧枝他们在后面,就听到什么牛,吃草。
  刘国友下车的时候给她介绍:“这公社是我联系的,他们这个公社十三个村,前头几个地形还行能用拖拉机,后面那些都是很典型丘陵山地的地貌。”
  这会儿笃笃笃的声音停了,不需要大声喊才能听见了。
  张书记先热情地请他们去大队公社吃饭,稍作休息。
  吃饭的时候,大队部院子里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多了两台拖拉机,还有十多台柴油机,每一台机器都围着人,少说两三人,多则六七人。
  稍有不同的乡音相互交流着,江城所属省份和湖南紧邻,倒是听得懂。
  待客的张书记几人不好意思的笑笑,一人走出去,虎着脸:“着急什么,人家客来了饭都没吃完,咱这湘乡哪有这样待客的道理?”说着走上前挥手撵人。
  张书记赔笑:“乡亲们也是心里急,听说有红旗厂的技工来检修保养,这不,太激动了。”他说着给自己倒了一杯高粱酒,“这杯我干了。”
  喝了,又想给王柏强倒。
  王柏强不喝酒。
  厂里严格要求所有高工不能喝酒,别人私底下喝不喝不知道,王柏强是不喝的。
  他用手盖住杯口,“急人所急,不好让乡亲们等着,也吃的差不多了,咱就开始吧。”
  他们一行人出来。
  张书记给他们介绍,暗搓搓表示另外两台拖拉机是别的大队公社开过来的,他们大队就一台,然后又说有哪些柴油机是他们自己大队的。
  总之,先修他们河湾大队的!
  给林巧枝一行人介绍完面前的情况。
  又热情的跟村民介绍:“这是江城红旗农械厂的技术人员,这次来咱们河湾大队,就是特地来帮我们解决困难的,大家鼓掌欢迎一下!”
  啪啪啪的鼓掌声拍得热情又用力。
  王柏强把拖拉机和柴油机按人头大概一分,然后说:“都去吧。”又使了个眼色,和老乡搞好关系,方便后续和当地老乡沟通交流,展开工作。
  林巧枝分得三台柴油机。
  她朝着最近的一台柴油机走过去,才走近,听到围着这台柴油机的人里,有个说:“还有女娃啊?”
  然后转头朝王柏强的方向看。
  估摸想张口试试看能不能换个人。
  林巧枝戴上劳保手套,先一步堵住他的话:“你可别看不起女娃。”她目光落在这台柴油机上,“你这台柴油机,是不是老转速不稳,运转的时候里头有那种‘铛铛’的声音?而且吃劲儿越重,声音越明显。”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