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咚咚”的敲门声响起。
两人顿时一僵,缩了缩脖子,心虚的双手捂住嘴巴,相互看了对方一眼,又忍不住闷声笑了起来。
“动静小点,楼里有人上了夜班还睡呢。”宁妈妈在门外无奈的提醒。
“好的!”
“知道啦!”
林巧枝仰躺在床上:“要不我们起床吧?”
太久没睡懒觉,她一时间竟然有点不习惯。
宁珍珠不要:“好不容易周末,你也有时间,干嘛起那么早。”享受和好朋友一起赖床的美好时光!
林巧枝忽然侧头问她:“珍珠,你有没有想过,假如高中毕业之后不考大学,你想做什么工作?”
宁珍珠忽然被问住了。
她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
她小时候就和巧枝想好了,要一起考大学,然后做孟主任那样的干部。
她使劲儿想了想,迟疑:“要是能和孟主任一样做妇女工作,那我肯定先选这个,如果没有机会的话……”
原来珍珠第一想法也不是梦里的金饭碗。
“供销社呢?”她试着问。
宁珍珠一拍手,乐道:“那肯定好啊,听诊器方向盘和售货员,多好啊,我还能便宜买瑕疵布做漂亮布吉拉裙子。”
她脑袋凑过来,小声:“巧枝你还别说,我家还真认识一个供销社的。”
林巧枝看着她狗狗祟祟的小表情。
想到梦里很多事,珍珠确实进供销社了,但是据说用掉了她爸爸留下的最后一点人情,还花了不少钱。
因为那时候风头真的太紧了。
人家也是冒了很大的险,才敢操作的。
如果能在刚刚停课,下乡政策还没来之前,就找到机会就好了,那人情还能留着,以后再护珍珠一回。
要是还想做妇女工作,到时候完全可以换工作嘛。
想要一停课就找工作,这学期的期末考试一定要考好!
这样才有找工作的底气和资本。
林巧枝思索着,拉着她准备起床,“走了,去找阿水和晚晚,找个地儿学习。”
宁珍珠把脑袋埋进枕头里,瓮声瓮气:“呜呜呜不起不起不起……”
她怀疑厂校是不是有魔法,巧枝现在怎么这么爱学习呜呜。
林巧枝把人拉起来。
宁珍珠悲呼一声,手还抓着被子:“你的力气怎么又变大了。”
***
林巧枝确定了就不变了。
她还是选王柏强那一组。
交材料,迁关系户口,粮油本这些……差不多三四天的时间。
林巧枝终于办好了所有手续。
【林巧枝】
【模具钳工,二级工,工龄0,工资38.29】
看着眼前的文字,她高兴的露齿一笑。
还有她的粮油本!
她以后不需要再忙活帮人捯饬修理,也能一日三餐去厂里食堂吃各种好吃的了!
桌后的人事科的干事问:“都检查好了吗?确定好了在这里签个字。”
“对了,你这工资是自己领,还是你爸妈给你领?”
这年头,家里孩子多,负担重,很多长大了先工作的哥哥姐姐,在没有结婚之前,工资都是父母代领的,然后留几块自己零花。
林巧枝检查没有问题,在表格后面签了自己名字,然后说:“当然是我自己来领。”
人事科的干事晓得她,也不意外,拿了个红戳在她签字的地方一盖,代表自领。
“明天就可以去车间报道了,都是自家厂,我就不带你去认路了。”
林巧枝把所有材料都放进挎包里装好,拍了拍,然后说:“那肯定不需要,我闭着眼睛都不会走错。”
办完手续,林巧枝看了看时间,赶紧往办公楼那边跑。
约好的拍照时间就要到了!
厂里专门联系的报社,给她做采访,还要专门拍照片的。
她到了没一会儿,江城晚报的一名记者和一名摄像师就到了。
“你好,我是江城晚报的记者钟晴,这是我的摄像师陶小笑。”为首的记者笑着说道。
“你好,”宣传科的杜主任上前握手,笑着道,“钟记者真是精神干练,拜读过你的文章,没想到真能请到你。”
钟记者也笑说:“红旗厂也是咱们江城响当当的大厂,我能来做这个报道,也是荣幸之至。”
客套两句之后。
杜主任给介绍:“这位就是林巧枝。”
林巧枝朝她笑,自我介绍后又笑着聊了两句,钟晴便说:“这样,让小陶和巧枝先去拍照,我和杜主任您再沟通一下具体的宣传细节。”
“行。”
拍照的陶小笑看起来很高兴,好奇打量着林巧枝,她拿着黑色大相机出来,“我们走吧,你想在哪儿拍?”
林巧枝问:“我可以随便选在哪儿拍吗?”
她还以为会是定好的。
陶小笑当即就说:“当然可以,钟姐说了,你最喜欢的位置,肯定也最能展现你想要展现的精神和风貌。”
林巧枝想了想,高兴道:“那就红旗厂大门口吧!”
陶小笑一听这位置就明白了,“行,我肯定把你和红旗厂拍得好看,你这也是替红旗厂争光了,都光荣。”
林巧枝感受到她的善意,在走去厂大门的路上,和她聊了起来。
陶小笑透露:“其实这次采访是钟姐主动要来的,她可喜欢你们这次的宣传主题了。”
到了大门口,陶小笑从怀里掏出眉笔,“咱们把眉毛旁边修一修,再画浓一点,拍照看起来精神。”
林巧枝本来五官就不是柔和圆润一挂的,冷着脸看起来很凶。眉毛再稍微加深一点,线条更清晰,看起来眼神特别有力量。
让人一眼就忘不掉。
陶小笑先拍了一张表情严肃的,然后又拍了一张笑的,又指挥着:“对就站在那里,然后我喊你,你就猛地回头看我。”
等拍完了照片,她们又一起往回走。
陶小笑步伐看起来都轻快得很,光是看她的背影,就知道她心情有多好了。
林巧枝和她并肩往里走,好奇道:“这么高兴?”
陶小笑点头道:“钟姐特意点我来,还叮嘱我,要拍出那种气势,说是要有力量感。之前可愁了,现在不愁了,我感觉拍得不错。”
林巧枝被说得更好奇了。
不知道照片拍成什么样子。
等回了办公楼。
杜主任已经离开了,钟晴见陶小笑冲她点头示意,顿时眉目舒展开来。
又招呼林巧枝坐。
“巧枝,这是等会儿采访的问题,你先看看。”钟晴笑着递过来一张纸,又说,“我等会儿会做速记,不过你也不用紧张,说错的都是不会报道出去的。”
“好。”林巧枝接过那张纸。
纸上写着不少问题,钟记者的字很好看,林巧枝看完问题,有点相信她喜欢这个宣传主题,还为此主动接了这个采访任务了。
比如,当初为什么选择当钳工?有犹豫过吗?
也有,作为红旗厂厂史上,第一个仅花八个月时间,以优异成绩毕业的学生,是怎么做到的,有什么感想?
二十个问题,全部围绕红旗厂和林巧枝。
当报纸配上照片,或许看似简单的问题会变得非常有冲击力。
采访进行得很顺利。
顺利丝滑到不可思议。
喜欢有时候不讲道理,也不讲逻辑,它只认共鸣。
“你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出彩。”
钟晴合上笔记本站起身,笑着朝她伸手:“很高兴认识你,林巧枝同志。”
她已经开始期待成稿了,期待这样一颗耀眼的太阳冉冉升起。
第23章 十里八乡都敲锣打鼓欢迎
在几方推动下, 新一期的报纸很快发行。
江城的清晨。
“呜嘟——”的江轮鸣笛声越传越远。
沿江而下的各个码头、港口全都热闹起来,这* 是长江蛛网般水系给江城带来的独特喧嚣和繁华。
一船船货运到码头。
一队队纤夫搬工吆喝号子。
一个个小报童在苏醒的街巷中奔跑,声音嘹亮又有穿透力:
“号外!号外!十六岁的二级工!”
“快来看嘞!工业战线出新星, 青年工人林巧枝光荣登上江城晚报啦!”
“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看江城红旗农械厂青工林巧枝铁路交通美名扬, 八月二级创新绩!”
……
红旗农械厂本就是江城人民的骄傲。
听到后, 都不免有点好奇。
红旗厂这则报道,刊印在头版头条,占据了最大的版面。
拿到报纸后,第一时间被照片吸引走了全部的注意力。
那是一双黑亮明锐、斗志昂扬的眼睛,仿佛在草丛中埋伏蓄力已久的野兽终于等到一个好时机!
两人顿时一僵,缩了缩脖子,心虚的双手捂住嘴巴,相互看了对方一眼,又忍不住闷声笑了起来。
“动静小点,楼里有人上了夜班还睡呢。”宁妈妈在门外无奈的提醒。
“好的!”
“知道啦!”
林巧枝仰躺在床上:“要不我们起床吧?”
太久没睡懒觉,她一时间竟然有点不习惯。
宁珍珠不要:“好不容易周末,你也有时间,干嘛起那么早。”享受和好朋友一起赖床的美好时光!
林巧枝忽然侧头问她:“珍珠,你有没有想过,假如高中毕业之后不考大学,你想做什么工作?”
宁珍珠忽然被问住了。
她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
她小时候就和巧枝想好了,要一起考大学,然后做孟主任那样的干部。
她使劲儿想了想,迟疑:“要是能和孟主任一样做妇女工作,那我肯定先选这个,如果没有机会的话……”
原来珍珠第一想法也不是梦里的金饭碗。
“供销社呢?”她试着问。
宁珍珠一拍手,乐道:“那肯定好啊,听诊器方向盘和售货员,多好啊,我还能便宜买瑕疵布做漂亮布吉拉裙子。”
她脑袋凑过来,小声:“巧枝你还别说,我家还真认识一个供销社的。”
林巧枝看着她狗狗祟祟的小表情。
想到梦里很多事,珍珠确实进供销社了,但是据说用掉了她爸爸留下的最后一点人情,还花了不少钱。
因为那时候风头真的太紧了。
人家也是冒了很大的险,才敢操作的。
如果能在刚刚停课,下乡政策还没来之前,就找到机会就好了,那人情还能留着,以后再护珍珠一回。
要是还想做妇女工作,到时候完全可以换工作嘛。
想要一停课就找工作,这学期的期末考试一定要考好!
这样才有找工作的底气和资本。
林巧枝思索着,拉着她准备起床,“走了,去找阿水和晚晚,找个地儿学习。”
宁珍珠把脑袋埋进枕头里,瓮声瓮气:“呜呜呜不起不起不起……”
她怀疑厂校是不是有魔法,巧枝现在怎么这么爱学习呜呜。
林巧枝把人拉起来。
宁珍珠悲呼一声,手还抓着被子:“你的力气怎么又变大了。”
***
林巧枝确定了就不变了。
她还是选王柏强那一组。
交材料,迁关系户口,粮油本这些……差不多三四天的时间。
林巧枝终于办好了所有手续。
【林巧枝】
【模具钳工,二级工,工龄0,工资38.29】
看着眼前的文字,她高兴的露齿一笑。
还有她的粮油本!
她以后不需要再忙活帮人捯饬修理,也能一日三餐去厂里食堂吃各种好吃的了!
桌后的人事科的干事问:“都检查好了吗?确定好了在这里签个字。”
“对了,你这工资是自己领,还是你爸妈给你领?”
这年头,家里孩子多,负担重,很多长大了先工作的哥哥姐姐,在没有结婚之前,工资都是父母代领的,然后留几块自己零花。
林巧枝检查没有问题,在表格后面签了自己名字,然后说:“当然是我自己来领。”
人事科的干事晓得她,也不意外,拿了个红戳在她签字的地方一盖,代表自领。
“明天就可以去车间报道了,都是自家厂,我就不带你去认路了。”
林巧枝把所有材料都放进挎包里装好,拍了拍,然后说:“那肯定不需要,我闭着眼睛都不会走错。”
办完手续,林巧枝看了看时间,赶紧往办公楼那边跑。
约好的拍照时间就要到了!
厂里专门联系的报社,给她做采访,还要专门拍照片的。
她到了没一会儿,江城晚报的一名记者和一名摄像师就到了。
“你好,我是江城晚报的记者钟晴,这是我的摄像师陶小笑。”为首的记者笑着说道。
“你好,”宣传科的杜主任上前握手,笑着道,“钟记者真是精神干练,拜读过你的文章,没想到真能请到你。”
钟记者也笑说:“红旗厂也是咱们江城响当当的大厂,我能来做这个报道,也是荣幸之至。”
客套两句之后。
杜主任给介绍:“这位就是林巧枝。”
林巧枝朝她笑,自我介绍后又笑着聊了两句,钟晴便说:“这样,让小陶和巧枝先去拍照,我和杜主任您再沟通一下具体的宣传细节。”
“行。”
拍照的陶小笑看起来很高兴,好奇打量着林巧枝,她拿着黑色大相机出来,“我们走吧,你想在哪儿拍?”
林巧枝问:“我可以随便选在哪儿拍吗?”
她还以为会是定好的。
陶小笑当即就说:“当然可以,钟姐说了,你最喜欢的位置,肯定也最能展现你想要展现的精神和风貌。”
林巧枝想了想,高兴道:“那就红旗厂大门口吧!”
陶小笑一听这位置就明白了,“行,我肯定把你和红旗厂拍得好看,你这也是替红旗厂争光了,都光荣。”
林巧枝感受到她的善意,在走去厂大门的路上,和她聊了起来。
陶小笑透露:“其实这次采访是钟姐主动要来的,她可喜欢你们这次的宣传主题了。”
到了大门口,陶小笑从怀里掏出眉笔,“咱们把眉毛旁边修一修,再画浓一点,拍照看起来精神。”
林巧枝本来五官就不是柔和圆润一挂的,冷着脸看起来很凶。眉毛再稍微加深一点,线条更清晰,看起来眼神特别有力量。
让人一眼就忘不掉。
陶小笑先拍了一张表情严肃的,然后又拍了一张笑的,又指挥着:“对就站在那里,然后我喊你,你就猛地回头看我。”
等拍完了照片,她们又一起往回走。
陶小笑步伐看起来都轻快得很,光是看她的背影,就知道她心情有多好了。
林巧枝和她并肩往里走,好奇道:“这么高兴?”
陶小笑点头道:“钟姐特意点我来,还叮嘱我,要拍出那种气势,说是要有力量感。之前可愁了,现在不愁了,我感觉拍得不错。”
林巧枝被说得更好奇了。
不知道照片拍成什么样子。
等回了办公楼。
杜主任已经离开了,钟晴见陶小笑冲她点头示意,顿时眉目舒展开来。
又招呼林巧枝坐。
“巧枝,这是等会儿采访的问题,你先看看。”钟晴笑着递过来一张纸,又说,“我等会儿会做速记,不过你也不用紧张,说错的都是不会报道出去的。”
“好。”林巧枝接过那张纸。
纸上写着不少问题,钟记者的字很好看,林巧枝看完问题,有点相信她喜欢这个宣传主题,还为此主动接了这个采访任务了。
比如,当初为什么选择当钳工?有犹豫过吗?
也有,作为红旗厂厂史上,第一个仅花八个月时间,以优异成绩毕业的学生,是怎么做到的,有什么感想?
二十个问题,全部围绕红旗厂和林巧枝。
当报纸配上照片,或许看似简单的问题会变得非常有冲击力。
采访进行得很顺利。
顺利丝滑到不可思议。
喜欢有时候不讲道理,也不讲逻辑,它只认共鸣。
“你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出彩。”
钟晴合上笔记本站起身,笑着朝她伸手:“很高兴认识你,林巧枝同志。”
她已经开始期待成稿了,期待这样一颗耀眼的太阳冉冉升起。
第23章 十里八乡都敲锣打鼓欢迎
在几方推动下, 新一期的报纸很快发行。
江城的清晨。
“呜嘟——”的江轮鸣笛声越传越远。
沿江而下的各个码头、港口全都热闹起来,这* 是长江蛛网般水系给江城带来的独特喧嚣和繁华。
一船船货运到码头。
一队队纤夫搬工吆喝号子。
一个个小报童在苏醒的街巷中奔跑,声音嘹亮又有穿透力:
“号外!号外!十六岁的二级工!”
“快来看嘞!工业战线出新星, 青年工人林巧枝光荣登上江城晚报啦!”
“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看江城红旗农械厂青工林巧枝铁路交通美名扬, 八月二级创新绩!”
……
红旗农械厂本就是江城人民的骄傲。
听到后, 都不免有点好奇。
红旗厂这则报道,刊印在头版头条,占据了最大的版面。
拿到报纸后,第一时间被照片吸引走了全部的注意力。
那是一双黑亮明锐、斗志昂扬的眼睛,仿佛在草丛中埋伏蓄力已久的野兽终于等到一个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