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林巧枝这会儿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儿时就喜欢做玩具的她,其实非常享受通过双手创造世界的乐趣。
此刻,她的心半截泡在水里。
急迫地想要感受到上岸的安稳与落地。
只不过不论急迫还是享受,全部都化作行动,投入到书山械海里,变成汗水和成绩,组成十五岁少年的青春回忆。
——不懈奋斗的拼搏青春记忆。
只是对这一切,她本人还毫无自觉。
最后写明时间和日期的成绩单上,签上了林巧枝和两位老师的名字。
通过了!
提前毕业的第一个要求,完成了!
“恭喜你。”操作课老师把成绩单递给她。
林巧枝脸上扬起一个灿烂的笑容。
她看向王柏强,眼里战意昂扬得发亮:“王老师,寒假我会继续努力的。”可不要以为她会知难而退。
她可是要做满分100分的钳工。
敢写,她就一定敢去做!
考完后大概三天,学校就发试卷,放成绩了。
林巧枝的名字,在两个年级都高居榜首。
放眼望去,一溜烟的90+的成绩。
还有一个醒目的100分。
要是单个成绩这样也就算了,但一排都是这样惹眼的成绩,就由不得学生们不去看了。
谁读书的时候,不去看看班上第一名什么成绩呢?
“她怎么学的?不会真的天不亮就起,狗不叫不睡吧?”
“她那手稳得,控制车床连续车三个凹槽出来,深度宽度间隔都一模一样哦。”
“居然还有个100分!这门课唯一的一百分吧?我记得最后不是还有道题,给自己和未来评分吗?那种主观题,她答了什么,能让老师给她满分?”
学校的学生们站在公告墙面前,议论纷纷,惊诧非常。
曾经用早餐交换过林巧枝笔记和一两句指点的同班同学,听着大家的议论,没忍住道:“哪里只是这些分数的事,你们是没感受过她到底学成啥样,简直牛爆了。”
厂子弟这些议论和惊讶,自然也随着他们回家,传遍了全厂。
神奇的是。
之前林巧枝还没做出什么成绩的时候,大家议论纷纷。
好听的,不好听的,说什么的都有。
等她真的做出这样的成绩之后。
反而没有什么声音了。
林巧枝:?
她不太懂,这和她想的不太一样。
大人真难懂。
现在不讨论,不说话,可不要等最后时刻突然蹦出来啊。
但她也顾不得这些了。
因为要过年啦!!
家属院每年过年的气氛都特别浓郁,特别热烈。
厂里会提前办活动。
厂办还会采购福利发给职工。
有的人家会早早用铁皮打成铁桶,然后用来烧柴熏腊肉。
但凡有阳光的地方,全都被抢着搭上一排排木架子,晒腊鱼,好些双职工还晒腊鸡腊鸭。
连安安静静蹲在角落的梧桐树。
都被迫披上了新年腌制腊货的独特外衣。
大年三十。
家家户户都操办起来,架起油锅,开始炸肉圆子、藕圆子,藕夹……
林父搬着厂里发的两大箱年货回到家,笑得脸上开花:“快,快来搭把手!”
林巧枝和林家栋赶忙迎上去。
林巧枝拿了摞在上面的那一箱。
林家栋拿了下面的那一箱。
林巧枝惊喜的掂了掂:“好沉!”
“我这箱也不轻。”林家栋也笑说。
林父就是因为天生力气大,所以才在那次招工中得到进厂的机会,两个孩子都遗传了这个特点。
都说不轻,可就知道红旗厂年货的分量了!
林父满脸都是笑,每当这种时候,他都很得意:“今年厂里效益好,听说里头还有一整条火腿肉!”
每当这个时候,不仅是林父,或许是厂里每个工人都能挺直腰杆。
江红梅围着罩衣在炸圆子。
她神采飞扬,老远就扬着声儿问:“今年发布料没?平时布票压根攒不够做衣服,我做衣服可借了不少布票呢!”
得还人家!
嗯,江红梅同志在扫盲班表现突出,思想进步,被树立为典型,得到了一个临时工的工作机会。
如表现积极良好,一年之后转正。
给全家属院羡慕得呀。
人人都说,她好像连头发丝都精神得在飘,声音都响亮了,中气十足。
尽管因为没有文化,只是包装组的一名临时工,给需要远距离运输的拖拉机柴油机和零件,钉木架塞稻草做保护。
但江红梅喜欢得很,她做得来!!
她可不管别的,她现在是工人了!明年就是正式工了,有编制有户口的正式工了!
在粮食工作关系改迁好的那天晚上,她抱着户口本和粮油本坐在床上哭,一个劲儿的抹眼泪。
第二天就风风火火的拿上钱和票,排队去供销社扯了两块布,还有棉花。
做了两身大红色的棉袄,“还是闺女晓得心疼娘,咱娘俩也穿新衣服过回年。”
不过这会儿,她可舍不得穿大红棉袄,穿了身旧的在炸年货。
她拆开箱子一件件看里头的福利,声音都透着喜气:“明年我是正式工了,也能领一份!”
她高高兴兴的捡东西。
“这个火腿好,给你爸送回去一半,我妈那边送回去一半,这年礼面儿就有了!”
林父皱了下眉,不赞同道:“你带点别的,这火腿我得拿回去给爸,切一半像什么话?”
“我可不是往娘家扒拉东西。”江红梅下意识解释了一句,气势又涨起来,“我今年得了正式工作,不带点东西回去孝敬老人,村里闲话又不晓得要怎么传,往年好东西都是往你家拿,今年分一半我怎么了?”
……
林巧枝不去听。
她拿了个碗。
把炸好晾在簸箕里的肉圆子、藕圆子戳一个起来,接着碗一个个吃。
炸脆了的外壳咬上一口,还能听到咔嚓的声音,肉香一下子扑面而来,江城的藕特别香,刮成藕粉搅打在肉泥里,鲜甜的藕伴着肉香,还有香喷喷的鲜汁流出来,尝一口就再也忘不掉。
刚刚炸好的圆子烫得林巧枝直哈气,即使烫嘴她也舍不得放下。
她一边嘶嘶吸气一边吃,餍足地眯了眯眼睛,整个人有一种说不出的幸福满足感。
原来她会为父母这样烦恼。
现在不会了,看多了咸鱼成精的漂亮妖精姐姐,她明白一个道理,有些左右不了的意愿,控制不了的事,就随它去吧。
她想吃。
就以后自己挣。
诉苦抱怨了十几年都没有用,该送回去的还是送了,又何必再为这事烦恼呢?
她又用筷子戳了一个圆子。
现在赶紧把眼前的肉吃到嘴里,送到肚子里,才是真的!
大年三十,厂里大多数职工都在家属院过年。
家家户户都在串门。
往年林家客人不多,就一两家林父在装卸组关系好的兄弟。
今年却热闹起来了。
率先来的是周家,周母握着林巧枝的手,笑着感谢:“周树他嘴笨,不会说话,但他和阿姨都记得你的好,真是不晓得怎么感谢你。”
“芳姨,我可是收了好处的。”林巧枝笑着夸,“你做的重油烧麦好吃,比食堂大师傅做的都好吃!”
林父在那边,也和周父聊车组的事。
林父已经差不多学了个七七八八,会开,会修理解决常见的基础问题,比如抛锚这些,只等一个机会就能调动过去。
不管这会儿工作多稳定,但凡工作过的人都知道,一个团队不可能一直稳稳当当不出问题不换人,闪了腰的、家里出了事的、生病的、年纪大了眼睛看不清了、甚至车祸了……
正式工出了问题,厂里可不能就这么辞退,会进行一些调动,这时候就有机会调过去了。
林父和周父聊得喜笑颜开。
又陆陆续续来了好些人家。
直到这个时候。
江红梅才晓得,她闺女做的笔记,还能换食堂的早饭吃,那可都是货真价实的粮票和钱呐!
比如热干面,要二。两。粮票一角钱,她闺女动动笔写几个字,竟然能换来这么多钱!
等送走了这些客。
林父和江母脸都笑僵了。
江红梅绕着桌子看那一堆礼,感慨:“读书真是好啊,孟主任说得真是没错,孩子就是要好好念书,以后有出息。”
这不,笔记都能换粮食了!
感慨完,她又有了些喜悦的烦恼:“这么多给咱们拜年的,可怎么还得完!”
还年都安排不过来了。
但新年并没有给她太多烦恼的时光。
准备完年货,吃过年夜饭,睁眼就到了初一。
儿时就喜欢做玩具的她,其实非常享受通过双手创造世界的乐趣。
此刻,她的心半截泡在水里。
急迫地想要感受到上岸的安稳与落地。
只不过不论急迫还是享受,全部都化作行动,投入到书山械海里,变成汗水和成绩,组成十五岁少年的青春回忆。
——不懈奋斗的拼搏青春记忆。
只是对这一切,她本人还毫无自觉。
最后写明时间和日期的成绩单上,签上了林巧枝和两位老师的名字。
通过了!
提前毕业的第一个要求,完成了!
“恭喜你。”操作课老师把成绩单递给她。
林巧枝脸上扬起一个灿烂的笑容。
她看向王柏强,眼里战意昂扬得发亮:“王老师,寒假我会继续努力的。”可不要以为她会知难而退。
她可是要做满分100分的钳工。
敢写,她就一定敢去做!
考完后大概三天,学校就发试卷,放成绩了。
林巧枝的名字,在两个年级都高居榜首。
放眼望去,一溜烟的90+的成绩。
还有一个醒目的100分。
要是单个成绩这样也就算了,但一排都是这样惹眼的成绩,就由不得学生们不去看了。
谁读书的时候,不去看看班上第一名什么成绩呢?
“她怎么学的?不会真的天不亮就起,狗不叫不睡吧?”
“她那手稳得,控制车床连续车三个凹槽出来,深度宽度间隔都一模一样哦。”
“居然还有个100分!这门课唯一的一百分吧?我记得最后不是还有道题,给自己和未来评分吗?那种主观题,她答了什么,能让老师给她满分?”
学校的学生们站在公告墙面前,议论纷纷,惊诧非常。
曾经用早餐交换过林巧枝笔记和一两句指点的同班同学,听着大家的议论,没忍住道:“哪里只是这些分数的事,你们是没感受过她到底学成啥样,简直牛爆了。”
厂子弟这些议论和惊讶,自然也随着他们回家,传遍了全厂。
神奇的是。
之前林巧枝还没做出什么成绩的时候,大家议论纷纷。
好听的,不好听的,说什么的都有。
等她真的做出这样的成绩之后。
反而没有什么声音了。
林巧枝:?
她不太懂,这和她想的不太一样。
大人真难懂。
现在不讨论,不说话,可不要等最后时刻突然蹦出来啊。
但她也顾不得这些了。
因为要过年啦!!
家属院每年过年的气氛都特别浓郁,特别热烈。
厂里会提前办活动。
厂办还会采购福利发给职工。
有的人家会早早用铁皮打成铁桶,然后用来烧柴熏腊肉。
但凡有阳光的地方,全都被抢着搭上一排排木架子,晒腊鱼,好些双职工还晒腊鸡腊鸭。
连安安静静蹲在角落的梧桐树。
都被迫披上了新年腌制腊货的独特外衣。
大年三十。
家家户户都操办起来,架起油锅,开始炸肉圆子、藕圆子,藕夹……
林父搬着厂里发的两大箱年货回到家,笑得脸上开花:“快,快来搭把手!”
林巧枝和林家栋赶忙迎上去。
林巧枝拿了摞在上面的那一箱。
林家栋拿了下面的那一箱。
林巧枝惊喜的掂了掂:“好沉!”
“我这箱也不轻。”林家栋也笑说。
林父就是因为天生力气大,所以才在那次招工中得到进厂的机会,两个孩子都遗传了这个特点。
都说不轻,可就知道红旗厂年货的分量了!
林父满脸都是笑,每当这种时候,他都很得意:“今年厂里效益好,听说里头还有一整条火腿肉!”
每当这个时候,不仅是林父,或许是厂里每个工人都能挺直腰杆。
江红梅围着罩衣在炸圆子。
她神采飞扬,老远就扬着声儿问:“今年发布料没?平时布票压根攒不够做衣服,我做衣服可借了不少布票呢!”
得还人家!
嗯,江红梅同志在扫盲班表现突出,思想进步,被树立为典型,得到了一个临时工的工作机会。
如表现积极良好,一年之后转正。
给全家属院羡慕得呀。
人人都说,她好像连头发丝都精神得在飘,声音都响亮了,中气十足。
尽管因为没有文化,只是包装组的一名临时工,给需要远距离运输的拖拉机柴油机和零件,钉木架塞稻草做保护。
但江红梅喜欢得很,她做得来!!
她可不管别的,她现在是工人了!明年就是正式工了,有编制有户口的正式工了!
在粮食工作关系改迁好的那天晚上,她抱着户口本和粮油本坐在床上哭,一个劲儿的抹眼泪。
第二天就风风火火的拿上钱和票,排队去供销社扯了两块布,还有棉花。
做了两身大红色的棉袄,“还是闺女晓得心疼娘,咱娘俩也穿新衣服过回年。”
不过这会儿,她可舍不得穿大红棉袄,穿了身旧的在炸年货。
她拆开箱子一件件看里头的福利,声音都透着喜气:“明年我是正式工了,也能领一份!”
她高高兴兴的捡东西。
“这个火腿好,给你爸送回去一半,我妈那边送回去一半,这年礼面儿就有了!”
林父皱了下眉,不赞同道:“你带点别的,这火腿我得拿回去给爸,切一半像什么话?”
“我可不是往娘家扒拉东西。”江红梅下意识解释了一句,气势又涨起来,“我今年得了正式工作,不带点东西回去孝敬老人,村里闲话又不晓得要怎么传,往年好东西都是往你家拿,今年分一半我怎么了?”
……
林巧枝不去听。
她拿了个碗。
把炸好晾在簸箕里的肉圆子、藕圆子戳一个起来,接着碗一个个吃。
炸脆了的外壳咬上一口,还能听到咔嚓的声音,肉香一下子扑面而来,江城的藕特别香,刮成藕粉搅打在肉泥里,鲜甜的藕伴着肉香,还有香喷喷的鲜汁流出来,尝一口就再也忘不掉。
刚刚炸好的圆子烫得林巧枝直哈气,即使烫嘴她也舍不得放下。
她一边嘶嘶吸气一边吃,餍足地眯了眯眼睛,整个人有一种说不出的幸福满足感。
原来她会为父母这样烦恼。
现在不会了,看多了咸鱼成精的漂亮妖精姐姐,她明白一个道理,有些左右不了的意愿,控制不了的事,就随它去吧。
她想吃。
就以后自己挣。
诉苦抱怨了十几年都没有用,该送回去的还是送了,又何必再为这事烦恼呢?
她又用筷子戳了一个圆子。
现在赶紧把眼前的肉吃到嘴里,送到肚子里,才是真的!
大年三十,厂里大多数职工都在家属院过年。
家家户户都在串门。
往年林家客人不多,就一两家林父在装卸组关系好的兄弟。
今年却热闹起来了。
率先来的是周家,周母握着林巧枝的手,笑着感谢:“周树他嘴笨,不会说话,但他和阿姨都记得你的好,真是不晓得怎么感谢你。”
“芳姨,我可是收了好处的。”林巧枝笑着夸,“你做的重油烧麦好吃,比食堂大师傅做的都好吃!”
林父在那边,也和周父聊车组的事。
林父已经差不多学了个七七八八,会开,会修理解决常见的基础问题,比如抛锚这些,只等一个机会就能调动过去。
不管这会儿工作多稳定,但凡工作过的人都知道,一个团队不可能一直稳稳当当不出问题不换人,闪了腰的、家里出了事的、生病的、年纪大了眼睛看不清了、甚至车祸了……
正式工出了问题,厂里可不能就这么辞退,会进行一些调动,这时候就有机会调过去了。
林父和周父聊得喜笑颜开。
又陆陆续续来了好些人家。
直到这个时候。
江红梅才晓得,她闺女做的笔记,还能换食堂的早饭吃,那可都是货真价实的粮票和钱呐!
比如热干面,要二。两。粮票一角钱,她闺女动动笔写几个字,竟然能换来这么多钱!
等送走了这些客。
林父和江母脸都笑僵了。
江红梅绕着桌子看那一堆礼,感慨:“读书真是好啊,孟主任说得真是没错,孩子就是要好好念书,以后有出息。”
这不,笔记都能换粮食了!
感慨完,她又有了些喜悦的烦恼:“这么多给咱们拜年的,可怎么还得完!”
还年都安排不过来了。
但新年并没有给她太多烦恼的时光。
准备完年货,吃过年夜饭,睁眼就到了初一。